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喷神 >

第432部分

喷神-第432部分

小说: 喷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喜马拉雅这个团队算是废了,最后仅有的不可替代型核心技术人才,都被我们挖空了。”

    收到陆东的准信之后,冯见雄意气风发地第一时间把消息转给了周天音。

    正儿八经做生意、日常管理搞运营,冯见雄肯定比不上已经历练多年的周天音。

    但要说到挖坑下套、分化瓦解、挖人墙角之类掮客型老阴哔的本行,那冯见雄依然是笑傲天下的。

    谁让他就是辣么的阴。

    自己不掌握技术,又有什么关系?

    知道这个领域最需要什么技术,掌握哪些东西的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然后把人家的老东家阴死,那就够了。

    不过,周天音却没有那么乐观。

    n站的音频版筹备工作,最近已经忙得她焦头烂额了,如今刚刚做出最小产品、上线灰度测试,冯见雄又整新功能,着实让她应接不暇。

    “可你开始不是说要专注于做脱口秀、音乐,和其他音频正版内容的分发么。怎么一转眼又把精力投到‘阅读有声电子书’上面了?会不会不务正业啊?会不会侵犯文字内容的版权啊?”

    对于这个问题,冯见雄的回答很干脆:“不会有任何版权问题,我们别提供盗版电子书不就好了?我们的资源库里,只放已经过期的公版书,比如古代名著。

    至于想用‘n站音频版’络小说的人,让他们自己去别的盗版网站下载电子书资源不就好了?这个模式,说到底是那些盗版网站在侵犯版权,我们只是把用户本来已经拿到手的txt文本文件,用语音阅读器读出来而已。要追究盗版责任,八竿子都打不到我们头上。”

    至于下一个疑虑,冯见雄的解释是这样的:“关于是否不务正业,我觉得加这个功能很正业。任何新的服务模式刚诞生的时候,都是要用尽各种办法培养用户习惯的。

    现在有些用户嫌坐公交车的时候颠簸,看电子书不方便,对视力不好,那我们就给他们提供有声读物。而且是比台电mp3那种‘凡是同一个字,不管在什么语境下读音语气都完全一样’的货色要更加拟真,用户凭什么不选我们?

    至于他们下了txt文件、用我们的app听了两三年之后,不想看小说了,踏上工作想学习点儿正经东西了,用户惯性是可以继承下去的么。”

    在2011年的技术环境下,靠软件有声阅读txt文件是不稀罕的,事实上更早两三年台电的mp3就做到了。

    但这玩意儿当时在国内并不普及。哪怕是那些每天有良好健身跑步/散步习惯的人,按说每天有1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不能看手机,只有戴耳机听点东西,但依然不会听电子书。

    说到底,瓶颈就是两个。一个是mp3这玩意儿到了2011年早已落后,几乎不会有人为了听歌再去买mp3,即使要买也是为了装逼,然后买ipod这种。

    而如果连歌都不需要听,只为了听书,买mp3的概率就更小了。

    另一个导致不普及的主要麻烦,在于台电的语音效果真的不好。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它连多音字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根本无法联系上下文“读懂”一句话里某个多音字该发哪个音。

    多音字都解决不了,“声情并茂”就更别说了。

    说到底,曾经的技术,都是基于传统架构的。而要想解决“声情并茂”,需要的是从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角度,把一切重做一遍。

    原有的旧时代技术路线,必须抛弃。

    当然,要做这一番大事,没个数亿美元级别的投入,是别想有多大成果的。

    但也好在“深度学习”的东西可以慢慢进化慢慢啃,花一点钱、优化一点算法、喂养一些大数据,就能看到一点成果。

    整个优化可以循序渐进,一开始花点小钱,就能略见小成。

    所以钱至少不会白花,而是可以润物无声地提升用户体验。

    冯见雄把陆东挖来,也可以比让他留在喜马拉雅这种如今还融资困难的小鱼缸里,进步得更快一些吧。

    ……

    被冯见雄劝服了的罗胖子,最近总觉得很忐忑。

    眼看着那些签了相对宽松型合同的同行,都能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吸粉,他却被协议捆绑着不能动弹,焦急是难免的。

    幸好,只焦急了一个月之后,n站的全面改版如冯见雄许诺的那样,上线了。

    n站升级了全新的手机端app,也升级了pc侧的桌面客户端。

    升级之后,n站的app不仅可以看视频了,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发文字性的博文、晒图,也可以上传音频作品。

    而只要粉丝关注了某个up主,那就可以看到这个up主的全部更新动态。

    无论是更新了博文还是图片还是视频、音频,统统可以接到通知,并且方便用户直接点击通知短信、传送到目标资源直接观看。

    目前来说,这个设定还没什么问题。因为现在up主们对这些新功能用得也还不熟,想不到如何花式骚扰粉丝,粉丝侧的推送也就不至于饱和。

    不过,即使将来大家花式更新太多太频繁、导致n站站短太密集、变得跟微博一样让人来不及看,那也没问题。

    因为n站已经提前留好了后手,做好了站短feed流的分批push和分优先级push算法。

    这些手法,本来都是新浪微博到了2015甚至2016才想到的push流分级推化计策事实上也不是微博最早发明的,微博只是国内最早用这块的,facebook2013到2014年间就已经开始这样尝试了。因为facebook面临的“你关注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动态看不过来”的情况,比微博还要严重。

    这些东西技术上都不难实现,代码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运营要想得到这个努力方向。

    冯见雄在“app推送还没有饱和”的2011年,就提前想到了facebook2013年后开始饱和的问题,也算是有备无患了。相信这一招后续还能提高一波用户体验。

    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罗胖子最关心的,是他终于也能和其他发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同行那样,在n站上发各种他自己的干货了。

    电子书、脱口秀音频、伪装得不像是成功学的成功学、伪装得不像是鸡汤文的鸡汤文……那么多圈粉的效率题材,在等着他呢。

    他立刻把自己从人民…大学雇来的那个应届生“知识策划”、这一个月里为他准备的那些不太像自己的鸡汤文和成功学,up到了自己的分类频道里面。

    然后,就等待时间的检验吧。

    但愿收听人数能比那些混微信公众号的同行更好。

    还有给本书投推荐票的书友,烦请投到《繁荣末世大逃杀》去吧,这本书已经不需要推荐票了,谢了。

第247章 自媒体之战

    宋红兵是一位民间经济/金融/历史学家。

    一两个月前,几乎与罗胖子同期加盟了n站的脱口秀频道。

    一般来说,除了真。大师以外,一个人的头衔如果越多,那估计水平就越稀松平常,或者说样样懂一点、但样样都不太精。

    不过,这样的人才,在脱口秀这个圈子里,尤其是“单口相声”型脱口秀里,是看不出破绽的。

    因为在脱口秀上,可以选择摆龙门阵你自己懂点啥,就说点啥,听众无法选题,也没有对手反驳。

    真要看出一个指点江山的嘉宾,是否有真才实学,那至少得上《奇葩说》。

    因为那上面至少还有反方的杠精跟你撕逼,谁强谁弱高下立判。

    所以宋老师是从来不会去那种场合当嘉宾的。

    而高大松与罗胖子,因为跟冯见雄签的合同比较死,都已经去当过嘉宾了,一来是给节目吸点粉,二来也是给他们自己吸点粉,互通有无。

    “做脱口秀,就是要阴谋论稍微多一点,吓住一部分没见识的人,才好挖掘第一桶金。四平八稳做个屁的脱口秀!

    快感和恐惧,才是驱使人持续关注一个内容产品的两大原动力。卖知识的生意,快感是卖不了的,学习哪有不痛苦的!快感只有游戏公司和装逼小说公司能卖。

    所以,只能卖恐惧了,要渲染得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险恶,不跟着我多学习一点,就会着了别人的道儿,上当受骗。那听众才会每周准点收听你吐槽!”

    这就是宋老师加盟n站脱口秀频道后的一点心得。

    这也不能算他错。(众读者群殴:说!你是不是也在贩卖“不看你的书就会落后”这种恐惧!麻蛋!天天灌鸡汤!老子们再也不看你的书了!#¥%唉,没办法,喷技痒了之后憋不住,连自己都喷。)

    毕竟他后来水平还是可以的,有策划和参谋人员帮衬、经常读书充实后,他也能把一些选好的题目讲得像模像样。

    所有的黑点,无非是最初“第一桶金”或者说“第一桶粉丝”的来历。

    说实话,这种人才,冯见雄是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嫌弃的。

    毕竟,高大松靠的是早年就家里一堆清华教授,自己本人一堆清华人脉,搞点儿小成绩就有人帮他宣扬,自然不用体会“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草根,如何攫取第一桶粉”的问题。

    罗胖子靠着自己读书时候的勤奋,混进了央视,多年勤勤恳恳按部就班,第一桶粉和第一桶知名度的问题,也自然而然解决了。

    可是,那些什么官媒底子都没有的人呢?

    这个世界并不该断绝这些人吃舆论饭,从官媒碗里抢食的权利。

    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自由的最大体现,就是哪怕有一个人没有学历文凭,只要能吹,一样应该有出名的机会。

    虽然有些人靠了阴谋论完成第一步崛起,有些人靠标题党,有些人靠震惊部,有些人靠“xxx来到yyy,看到zzz正在对着自己的aaa做这个动作!”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第一桶粉挖到手之后,能够从良洗白,安心提供有良心、负责任的内容,冯见雄都是不会谴责的。

    世道已经如此艰难,人在江湖都是身不由己,还是不拘小节吧。

    对于宋老师的加盟,冯见雄并没有戴任何有色眼镜。

    他内心对这人的考评,只是“第一桶粉的起家有点黑历史,但那只是手段,出名后说的话多多少少还是负责的”(至于他后来为投资产品站台然后被人打的事儿,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作为媒体人身份的时候,做的事情有良心就好)

    另外,就是因为那家伙来晚了,签的合同是不送广告位的,因此全靠对方自己刨食拉粉。

    ……

    n站开启了新版手机app,附带博文和音频内容功能的消息,当然是所有签约的脱口秀up主都知道的。

    宋老师也不例外。

    不过他却没多在意这个问题,也没有体现出几分“专门为这些内容提供定制”的积极性。最多是把他原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过的文章,一次不差直接复制到n站个人空间来,或者干脆叫助理帮忙批处理,实现数据同步。

    经过这阵子的经营,他从一个毫无官媒背景的民间人士,成长到了拥有高大松十分之一、罗胖子三分之一的粉丝量,他已经很满足了。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他个人贡献了至少40多万额外的粉丝。

    他也不得不感慨,常看公众号的人,就是比n站主流用户爱学习!容易被危机感吓到!稍微几篇吓唬人的鸡汤,就能让人纷纷转发朋友圈。

    n站的小屁孩,毕竟还是二次元的渣宅多了点,屁的社会价值都没有!

    (可惜他没看到另一个世界的b站,其实n站在冯见雄手上,渣宅占比已经比历史同期的ab站低了好几倍了。正经人比例高了很多)

    “只要罗胖子和高大松被冯见雄的合同绑着,不能运营微信公众号,我肯定可以慢慢超上去的吧,不说高大松,一两年内跟罗胖子名声平起平坐还是做得到的。冯见雄在传播舆论导向方面的资源,还是远远不能跟马腾比呐。”

    n站改版悄悄过去了数周,宋老师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营着号。虽然追赶的速度其实略微变慢了一些,他也当只是错觉,没有去在意。

    这一天,是n站官方召集的年底分享会(虽然还没到年底,才12月初。)

    凡是几十万粉以上的顶级up主,尤其是自主内容创作者,都被公司发去了邀请函,让他们到钱塘开会。

    反正与会者也就几百人级别,还得分很多门类、频道。所以每个分类频道也就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这么点人的会务费用,n站官方还是出得起的。所以通知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公司报销往返机票、还包了一座定点酒店、包在钱塘期间的旅游与宴席开支。

    会议是周天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