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喷神 >

第147部分

喷神-第147部分

小说: 喷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海茉竟然有些娇羞,腼腆地说:“我不是想和你见外,只是最近忙,心太乱,想一个人静一静。”

    冯见雄从善如流:“行,那我不多打搅你了对了,告诉你个事儿,城北龙运物流的黑老板,前天默许了手下人执行家法,把那天在北站对你无礼的混混废了。张大龙还不知道这事儿是你的手笔,求和求到我这儿来了。

    对这个结果你应该还算满意吧?满意的话,我就帮你说合了断了,从此大家两不相欠。至于他想洗白做正规的快递承包商,就看他配合运达肿痛整改的力度和速度了。”

    “废了?这么惨?”田海茉微微一惊,她并不是凶残之人,竟然还有一些恻隐,“你能帮我偷偷了断,那是最好了……”

    下午茶休息时间,不过也就15分钟。

    冯见雄和田海茉聊着聊着刚要收摊,另一边马风和蔡重信、魏哲等高管已经开完前一个会。

    马风素来亲民,也有来茶水间和其他下午茶的员工打成一片的习惯。此刻会间休息,信步走来,正好看见冯见雄和田海茉在聊天。

    马风随口调侃:“呦,小冯,跟学姐聊天聊到我们公司来了方案准备好了没有。”

    “早就准备好了,误不了事儿。”冯见雄回答得十分襟怀坦荡,如果只看他的语气表情,任何人都会觉得他和田海茉之间真是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队友友谊。

    “行,那我喝完这杯就听你回报。”

    几分钟后,马风的私人会议室。

    cfo蔡重信、执行副总裁魏哲,乃至其他一堆阿狸的核心高管,都是第一次见到冯见雄。

    当然,他们当中的好几个,是跟冯见雄电话会议过的。

    见雄商务咨询公司给阿狸做的人力资源政策改革方案,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有过一个梗概的了解毕竟,马风如今已经开始先行试点了,把所有主管以上员工招聘的最后轮面试权收归了他本人。而且在两周前,田海茉来的那一次,马风甚至破例连实习生招聘都亲自费心了。

    这些,都是马风信任冯见雄谏言的信号。

    更确切的说,是冯见雄的建议其实本来就和马风的相性相合,勾动了马风本源的管理风格。

    可是,利益的冲突,肯定是不能避免的,今天准备在听证中质疑发难的人,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方案的大致思路就是这样的,各位有什么疑问,非常欢迎指正。”

    冯见雄花了大约半小时,大致把他那份十几万字的战略调研报告概述了一遍,然后放低姿态,任由别人提问。

    “我有问题!”执行副总裁魏哲第一个跳了出来。

    他是如今阿狸系里,对于这种“从法治回归人治开历史倒车”的主要反对者。

    “冯先生,你这套方案里面,收拢人力资源终裁权限这些,我们都没有问题。但是你反复提及‘要模糊kpi考核模式,采用比‘按年度定kpi计划’更灵活的绩效奖励模式,那不是让勤勤恳恳努力的员工无法心服口服了么?这不是赏罚由心,毫无标准!”

    魏哲发话了,自然也有小弟跟着窃窃起哄:“这种做派,跟蜀汉做大之后,诸葛亮依然‘军法罚20军棍以上者皆亲自批阅’有什么区别?诸葛亮是怎么累死的还不明白么?这家伙是想累死马总吧?”

    冯见雄听了,神色微微有些不善。不过很快就调整了过来,依然自信地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首先我们来看,按照我的方案,奖惩怎么会毫无标准呢?我只是说员工的奖惩,可以采用更灵活的策略。一个员工热心为公司做事,最后从结果导向逆推分析,也确实做了对公司大目标大大有利的事情。

    公司重奖这样的员工,怎么能说是赏罚由心?这只能解释为‘因为公司的业务模式变化太快,所以一套kpi指标的权重可能没法展望到后续一年。只有临时灵活调整,才能对公司更加有利。

    以目前互联网平台型巨头为例,淘宝有刷单,盛达有刷票,百度有严重的内部贪…腐,这都是因为新事物的考核方式容易被人钻制度空子,既然如此,不给执行人看到明晰的制度,模棱两可一些,至少打击了他们刷单和别的数据的动机。”

    一旁的cfo蔡重信本来是冷眼旁观的,并不站队表态。毕竟他内心觉得冯见雄说得也有点道理,对这些管理细节不置可否。

    他站在cfo的立场上,无论内部管理怎么搞,只要不损害阿狸的对外财务信用、不损害机构投资人乃至未来可能的散户股民对阿狸的信赖度,他就可以接受试点。

    然而听了冯见雄这段话,他也不由得质疑了一个点。:“小冯,你这不是公然叫嚣制度不公开、秘密赏罚了么?”

第96章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冯见雄:“对,这就是秘密赏罚,有什么问题吗开公司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推行民猪自由的。跟员工有什么好讲人权的?《左传》曰:‘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刑法如果不让老百姓摸清,那么它的威慑力才能远超成文法。所以叔向才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感慨

    对付每天都在多变的新商业模式,需要的就是这样老板可以随便加刑的威慑力,才能遏止住各种千变万化的新式内部腐…败,确保人心在追求绩效的时候掂量掂量,他们到底有没有诚信地追求绩效。”

    不过,蔡重信的问题显然不止于此:“小冯你误会了,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意思我质疑的不是这一点。我是说,你这种公然叫嚣秘密赏罚的态度,如何取信于公司的外部投资人和股民呢?你知不知道,我们公司目前正在酝酿……”

    说道酝酿二字时,蔡重信顿了顿,转向马风求了个眼神。

    马风微微点头,蔡重信确认马风是准备长期外聘冯见雄的事务所做咨询顾问了,这才彻底摊牌把话说完:“我们公司正在酝酿于明年港股上市。你说的模糊化管理,会影响公司的ipo估值的。”

    刚才蔡重信开口之后,魏哲就一直静观其变。此刻听了蔡重信的这句话,魏哲颇想看看冯见雄的败相。

    可惜,预料中的“大吃一惊”并没有出现。

    “原来贵公司是要明年ipo……那也行,我的策划案里,有针对这种‘兼顾公众形象公关’的备用方案。”

    ……

    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阿狸巴巴其实不止ipo了一次。

    虽然ipo这个英语首字母缩写词,其直译过来应该翻成“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既然是“首次”,怎么会有两次以上呢?看起来,似乎是不合逻辑的。

    但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一家公司是有可能两次以上“首次”公开募股的。

    前提条件是,只要这家公司的两次ipo,是在不同国家/地区的证监会监管下、在不同的股市上投放,就可以有两个“首次”。

    历史上的阿狸,第一次ipo是2007年在港股市场,当时ipo成功后市值翻到了200多亿美元,ipo比例大约是10%,成功融资17亿多美元。(200多亿市值是在二级市场上慢慢涨起来的)

    第二次ipo,是2014年在米国的纳斯达克,这次ipo成功后阿狸的市值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ipo比例差不多也是10%,成功融资210多亿美元。

    在去纳斯达克之前的2011年底,阿狸就酝酿从已经上市了4年多的港股市场上逐步赎回股权,然后退市,再去米国重新上市。

    本来按照马风和蔡重信拟定的原计划,应该在2012年年底之前就实现在纳斯达克的重新上市ipo的。可惜后来遇到了市场重大变化扎克伯格的facebook公司也在2012年下半年成功纳斯达克ipo,融资走了100多亿美元现金热钱。

    众所周知,在一个股市上,如果短期内前面有一家巨量的大盘股刚刚ipo,是完全有可能把市面上的热钱一下子榨干的。所以那些紧跟着巨量大盘股ipo的股票,融资规模和发行估值都会严重扑街事实上,当年跟着facebook之后,在2012年剩下那几个月里ipo的纳斯达克新股,几乎绝大多数都确实扑街了。

    马风和蔡重信为了防止阿狸的ipo扑街,才紧急踩了刹车放慢ipo脚步,后来还额外酝酿了把支付宝(蚂蚁金福)从阿狸巴巴里拆分出来、单独作为超级独角兽存留的计划,一直拖到2014年才让阿狸ipo。

    根据市场经验,哪怕是纳斯达克这种市场,一把捞200亿现钱级别的ipo,也基本上都要两年才能消化一个。

    此时此刻,在内部听证会上,蔡重信得到马风授意之后,向冯见雄摊牌的这次明年的ipo计划,显然正是历史上发生在07年的那次港股ipo。

    当然,如今这个计划对社会公众还是保密的,还得运作大半年才能有结果。

    ……

    一家公司究竟是2c的还是2vc,对于公司的管理声誉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要求。

    2c的,那就是乖乖从消费者,从实际用户手上赚钱,用的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只要东西好,消费者既觉得划算又觉得满意,愿意掏钱,有流量,那就是好公司。

    但是2vc,就要考虑公众形象了。如果股民觉得这家公司独…裁**,看不懂,不信任。那么券商也会预测股民有这种不信任倾向,从而也不愿意在竞价承销的时候出高价。

    很多公司之所以注意公众形象,为的就是图个上市,或者已经上市了。

    所以,哪怕冯见雄刚才提出的人力资源奖惩草案,对于阿狸巴巴在多变的竞争形势下实际效率是有好处的,但只要落下“赏罚不明、管理混乱”的社会公众印象,那也是不行的。

    蔡重信其实已经比较赞同冯见雄的做法了,他和坚决反对的魏哲立场还是不同的。他唯一要冯见雄解决的,就是这个社会公众形象。

    马风期待地看着冯见雄,试图看他能不能再创造奇迹。

    魏哲则是嘲讽地看着冯见雄,希望他出洋相。

    这和这些高管的出身、履历是分不开的。每种经历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三观。

    魏哲是从成熟行业的国际巨头百安居的高管空降过来阿狸的,他的骨子里相信的就是“赏罚分明”的成熟产业kpi制度。

    冯见雄的话,在他看来太离经叛道,完全不能接受。

    而历史上,魏哲之所以被阿狸挖来,显然就是马风为了港股市场的这次ipo魏哲被挖来之后,06年先是做执行副总裁,后来情况熟悉得差不多了,第二年马风把总裁的位置也让给了他,马风自己只保留董事局主席的身份。(相当于把总经理让给魏哲做,自己只作董事长)

    而魏哲在阿狸风光到了2011年,最后还是随着阿狸系的又一次股市布局洗牌,而被马风卸磨杀驴黯然出局魏哲卸任的时间,显然和阿狸酝酿从港股退市、去纳斯达克重ipo的时间线完全吻合。

    换句话说,马风把魏哲拉来,图的就是这种成熟老派行业国际巨头高管出身的人,在港股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因为港股市场对公司稳健度的判断因素就是这么古板、这么简单粗暴。(马风这种做英语老师出身的江湖草莽型创始人,如果继续担任ceo的话,会影响港灿对阿狸价值的评估,因为港灿股民不信任草根ceo)。

    所以,一旦哪天阿狸巴巴不需要在港股市场混了,魏哲对马风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站在五年、十年的长远考虑的话,只要冯见雄的策划案对了马风的胃口、合了马风的三观,马风骨子里还是愿意支持冯见雄的。

    前提是目前这几年里,必须给魏哲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能因为听信冯见雄,而在魏哲的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前,就得罪魏哲。

    ……

    “蔡总,我觉得你提出的问题,我的补充方案里其实有提到。”

    在众人的期待和压力中,冯见雄顶住了质疑,侃侃而谈。

    “如果仅仅是为了防止‘因为赏罚不明而让公众觉得企业管理不规范、损害在股民心中的公司形象’,那么,我们可以对前述的‘要人治不要法治’绩效激励案做出微调。

    具体的办法,是披上一层‘法治’的外衣,但同时规避掉法治的‘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改为‘从新兼从轻’赏,可以溯及既往,而罚,不可以溯及既往。

    我相信,普通的股民和社会舆论,对于法治的核心理念不会了解得这么深刻的。那些喜欢钻空子贪小便宜的雇员,其实也没几个真正懂法治化管理公司的真髓。这样的掩护,已经足够用了。”

    “赏溯及既往,罚不溯及既往?能说具体一点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