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武侠开端 >

第618部分

武侠开端-第618部分

小说: 武侠开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刻画,连你自己也觉得不合适,小子在这就把它更改掉了!”

    把酒一饮而尽,林牧重又拿起那版最为流传的《倚天》,看了接下来的几段,却是忽然将其撕个粉碎。

    纸片飞乱,被风一吹,便化为万千纸蝴蝶,随风而去。

    落到酒坛边上的一张纸片上,正写着“朱元璋:此人背叛我教……他的心腹……悄悄下手”的字样。

    如果把这张纸片还原,那便会出现一段朱元璋用药迷倒张无忌,又诈计借常遇春、徐达两人之口,让张无忌误以为常遇春两人也想害自己,心灰意懒之下离开明教,自此与赵敏、周芷若隐居的故事。

    这也算是前世金大侠最为人所诟病的一段剧情了。

    《鹿鼎记》中,把康熙写得爱民如子,又是永不加赋、又是为嘉兴十日、扬州三屠的受害人平反,俨然就是千古仁帝的样子。

    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虽说也算是雄才,但与“爱民如子”,真就沾不上任何关系。

    “康乾盛世”似乎是其功绩,但只要看看历史就知道,每一个新朝代的初期,天下百姓十室九空,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天下一统又再无战事,哪怕皇帝昏庸点、只要不像隋炀帝那样搞大工程,那天下大治几乎是一定的。

    就像汉朝初期的“无为而治”,不是说你皇帝多么英明仁慈,老百姓才有饭吃,而是一群从乱世中走出的百姓,有田耕,有粮吃,就已经视如天堂,庞大的土地资源,少数的人口,他们自己就创造出“盛世”了!

    ……

    书归正传,《鹿鼎记》把康熙刻画成一个仁君,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一本小说而已,又不是史书,大是大非上没问题就行,细节处文化创作,也不算什么。

    偏偏到了《倚天》中的朱元璋这里,同样雄才大略,驱除鞑子,恢复中原的开国皇帝,就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奸诈小人,每一段有关朱元璋的故事里,几乎就把他刻画成反派人物一般的阴毒。

    可事实上,朱元璋是怎么样一个皇帝?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有两个标签,一个“丑”,一个“残暴嗜杀”,俨然就是一个暴君的样子,至于他驱除蒙元,结束乱世的功绩,却是被刻意忽略。

    这就很扯蛋了。

    首先,说其“丑”的问题,人家朱元璋就算再丑,关你屁事?

    更何况,历史上朱元璋的那些“丑照片”,都丑成外星人了,马云都没那么丑。

    尤其是清朝时流传出来的“朱元璋画像”最丑,清人作的明史,又有纪晓岚修《四库全书》的文化浩劫,明朝的皇帝几乎被个个黑了遍,有两个倒是没黑,一个是废物一般,害得天下大乱的建文帝,一个是亡国之君崇祯。

    朱元璋要真这么丑,那他24个儿子,也没见一个丑成这样的,明显不合理。

    更扯蛋的是,还有说朱元璋得了天花不死,一脸麻子的,说起来煞有其事。

    可这特么的是康熙康麻子好不好?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乾隆二三事

    说起来也是可笑,明朝其他皇帝先不说,朱元璋、朱棣这两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千古明君”,从古到今的皇帝中少有“明君”超过他们的,即使有,这些明君里,也绝不包括清朝。

    这样爱惜百姓,良策治国的名君,史书上,他们却被黑成了狗。

    许多人拿着清人写的“明史”,来说这两位有多差劲,动不动就说这是“史书记载”,这很可笑,须得知道,写明史的那些史官,只是投降清朝的一群狗、清朝皇帝的一群奴才。

    一个相貌问题,就把朱无璋黑成这样,而他确实做过的“诛杀开国功臣”这件事,更是被黑得无以伦比了,他俨然就是一个喜欢杀人的魔君。

    林牧对此不置可否,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仁君,从古至今也就那么一位,几乎每个开国皇帝,包括清朝,都会“飞鸟尽、良弓藏”,听起来很没良心。

    但屁股决定脑袋,天下太平,已经没有战事,你一个将军,已经有了从龙之功,还非要掌握那么大的兵权,与国与民何利?

    天下已经太平,君弱臣强,即使你不造反,双方猜忌,你手下的兵将为了前途,也会把你推上位,这很正常。

    当然了,无故诛杀功臣,这事确实毒辣,这锅甩不掉,皇帝的敌人一直就是手下那些尾大不掉的功勋。

    可诛杀功臣,就代表是个暴君了?

    朱元璋是好杀,但杀的是腐官,遇到有碍于国家的功臣也会杀,手底下的冤魂虽然不少,但却不杀百姓,对百姓极好,这也叫暴君?

    评论朱元璋是不是如史书所说的“暴君”,倒不妨先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的处事方案。

    ……

    乾隆,这个被称为圣明天子的“康乾盛世”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清宫戏里最常出现的皇帝了,这个给人印象只是喜欢微服出巡,似乎很是平和的乾隆,对百姓的态度是什么呢?

    三个案子,可见其真面目。

    一个是乾隆四十三年的案子。

    井陉知县鱼肉乡里,勒索无度,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没有办法,就请一个叫“梁绿野”的人想办法,梁绿野联同数人,一层层地去状告这个知县。

    但当时的官场官官相护,中间各个层级的官员袒护知县,甚至反诬梁绿野等人“挟嫌滋事,敛钱抗官”,上报直隶总督,要治梁绿野几人的“罪状”。

    梁绿野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即赴京告御状。

    乾隆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事,查明知县的罪状,就将这个知县判处绞刑,中间袒护知县的知府革职,直隶总督降级。

    如果判决到这里结束,那这件事乾隆做得就特给清朝涨脸,可是,他还有另外一条对梁绿野等人的判决:“梁绿野等一干人,因为“哄诱村人,敛财聚众,抗官殴差”,全部斩首示众!”

    全部斩首!

    他的理由很充分,民告官,是官场大忌,这次如果老百姓尝到甜头,那以后各种御状肯定层出不穷,“天下大乱”。

    现在多好,杀了几个百姓,那些胆子长毛的百姓再不敢来告御状,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皇朝稳固。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天下太平,但只不过是“官员太平”,积郁下来的民怨,最后让清朝成为亿人唾骂的粪坑,便是蒙元,也没见这样的下场。

    ……

    如果说梁绿野的案子,恶官还受到惩处的话,那第二个案子,河南赈粮案,就彻底昭显出清朝皇帝,对百姓的态度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进行第二次南巡,在其前一年,河南的夏邑、永城、虞城、商丘四县遭受严重水灾,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却隐瞒灾情不报,四县百姓没有得到任何赈济,生活困苦,水深火热。

    六下南巡,被乾隆当成自己生平的主要功绩,表面上是为了“考察民情、问民疾苦、视查水利”,只不过说是南巡,其实就是南下游玩,品品江南女子,看看手下奉迎,报喜不报忧。

    在这一次南巡里,有一个已经退任的布政使“彭家屏”,却是打破了乾隆眼中的“天下太平”,把河南水患的事,说了出来,为民请命。

    这个彭家屏在任时办了许多好事,修路赈灾、是个将民间疾苦放在心里的好官。

    可乾隆并不喜欢他,因为彭家屏是雍正李卫一脉旧臣,又与自己手下宠臣不和,现在在享受手下马屁如潮,自己俨然就是千古一帝,治下国泰民安时,突然跑来打自己一巴掌,说起了河南水患的事情!

    可事情既然捅出来了,自然是要处理的,乾隆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把犯事的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叫过来,问有没有这事。

    巡抚说没有。

    乾隆就满意了,随意吩咐给这四县百姓一月赈粮,就算了事。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俨然就是清朝版70码,出车祸后,问肇事人超速额没有,他说自己开了70码,没超速,嗯,然后这就算取证了!

    这事就这么完了吗?

    没有!

    乾隆在江南风流浪荡几个月后返程,来到山东。

    四月初七的这天,却有两个自称来自夏邑的灾民拦架,状告夏邑百姓克扣赈灾钱粮。

    随后,又有一个夏邑的灾民刘元德拦驾,同样状告夏邑县令。

    乾隆的脑回路很清奇,觉得这事肯定有人幕后指使,一查,这三人确实是听了在夏邑当地的一个士绅的话,才来告御状的。

    于是,乾隆就派先前被状告的河南巡抚审这三个灾民,严刑之下,什么罪状都有了,各种牵连,甚至从告状的几人家里找到一些能当成“文字狱”的书籍!

    好啊!一群反贼,来污蔑朕的大清盛世?

    可惜,乾隆派去私查的人员却回报,去年河南确实发生了水患,夏邑县令也确实克扣了赈灾钱粮!

    又是一记打脸!

    恼羞之下,乾隆将河南巡抚、夏邑悬念尽数革职。

    只不过随后“民告官,纲常颠倒”的想法就又起了,乾隆马上又朝令夕改,收回前命,对河南巡抚、夏邑县令不再革职,仍留原任,如果以后再有人越级告状,严惩不贷!

    这就算结束了吗?

    没有!

    ps:这两个案子,是少冲许久前看到的了,大半都已经忘记,为了查这两案的详情,从昨天夜里1点下班,搜索到三点多,因为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靠关键字都找不到,费了很大功夫,才详细查到。

    写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查资料的麻烦,许多人说《武侠开端》这样的小说抱着金庸全集,随便百度两下就轻松写成了,但事实上,比各类架空玄幻还要麻烦,小说中种种细节、小说外的风波新闻,哪个不是要耗费心力的?

    那些以为自己动动嘴皮子,就轻松能写出几十上百万小说的人,少冲只能说:mdzz!

    最后,拜求各位看歪版的书友,如果不在乎那几块钱,又觉得《武侠开端》写得还行,请正版支持一下少冲吧,支持支持一个上完夜班,还要熬夜查资料的苦逼作者吧……

    有时候,想想近两年枯坐电脑跟前的现实,再想想歪版、赠币、封章节这些事情,看看眼看三十,依旧什么都不是的自己,真的想哭……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杀气腾腾的朱元璋

    百姓的苦难,在乾隆眼里屁都不算,他让这两名涉事官员调查上告的灾民,最后以谋反罪诛杀。

    至于那两个荼毒百姓的官员,却因为办事有力,升了官!

    受害的灾民,敢反抗的被斩首;贪没赈灾钱粮的官员,却因此而升官!

    在乾隆的眼里,自己是爹,官员是儿子,百姓是孙子,儿子打孙子是正常的,如果打死,自己也会教训儿子。

    但你孙子受了欺负,只能等,不能反抗,哪怕是被打死。你敢反抗,就是乱了纲常,我就要砍你的头!

    两件赈灾案,把乾隆的心思彰显无遗,可笑的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乾隆竟然成了爱民如子,凭明而断的明君,甚至还有“山东赈灾案,一群戏子靠着机智,让乾隆发现手下那群狗奴才的贪没,为民伸冤”的故事,说起来,都不够可笑的。

    ……

    至于第三件事,却不是赈灾案了,而是百姓向皇帝提意见。

    同样是乾隆年间,一个叫吴英的老头,觉得自己就快死了,有些不甘心,就把自己对国家的忠爱之情,写到纸上,在官员巡街时,递上了自己的谏言。

    谏言里,他希望政府可以减免钱粮、减轻底层负担、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革除盐商盗案连坐,罪不及家人,禁止种烟、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

    看起来确实不错,也都是有利于国家百姓的内容,吴英觉得自己都快死了,就算上面不听,顶多也就是早死两天,留下一世清名。

    结果呢?

    吴英被凌迟处死,就是所谓的“千刀万剐”、“鱼鳞剐”,是古代最痛苦的死法之一。

    这还不算完,他的弟弟、子侄被判了斩监候,家族里的女人、孩子,全部给功臣为奴,永世不得超脱。

    这是林牧前世《天下有警》里了解到的一个案例。

    听起来很可笑,乾隆很可笑,这个叫“吴英”的老头更可笑,身在清朝,竟然还真当乾隆是什么纳谏明君,如此有眼无珠、祸及家人,死不足惜。

    ……

    这样的三个案例,虽然都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但差不多也能表现出清朝皇帝,包括康熙对待百姓的态度了,他们求的是“天下太平”,粪坑里可以臭不可闻,再烂再臭都可以,但只要上面有一层粪皮包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