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74部分

天下珍玩-第74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噢?什么暗记?”沈松岩面露惊讶,转而问道。

    “这个不得而知,恐怕只有砸开才能确定。不过,今天在预展上叫嚣有暗记的人,之前也曾给我父亲做局,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里也做了暗记,是“火圣”二字的小篆内印。”唐易解释道。

    “火圣?!”沈松岩张口,半天没有合上。

    “老弟,坐下说吧。”秦老明白了几分,一边拍了拍沈松岩的肩膀,一边将一杯热茶递了上去。

    “师父去世已经三十年了,我也有三十年没有见过我师兄了。”沈松岩缓缓坐下,浅啜了一口茶水,“这只摇铃尊,只有我能认出来。”

    唐易和秦老均是心下暗暗吃惊,静等下文。

    “这是我师兄做的。从胎到釉到画工到包浆痕迹,都是完美无缺,以假乱真也毫不为过。我之所以能认出是仿品,只因为这只喜鹊。”

    “我师兄的画工,本来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我知道,他小时候被一只喜鹊惊吓过,所以画喜鹊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将眼神画得有几分凶气。我还曾经笑话过他,说他画的喜鹊眼神,有点儿像乌鸦。”

    沈松岩这一说,唐易和秦老立即也盯着那只喜鹊看了起来,果然,喜鹊的眼神似有凌厉凶顽之气,不过这只是其中的气韵,需要仔细体味。从图画来看,还是一只活泼带喜的鸟儿,只不过眼神略有犀利罢了。

    喜鹊,寓意美好,常常出现在传统工艺品上,如喜鹊栖于梅枝之上,谐称“喜上眉梢”,喜鹊配合山石,隐喻“时时报喜”。却不料,这一件重器的仿制端倪,居然也是出自喜鹊。

    “如果这件摇铃尊上画的不是喜鹊,那你也看不出是一件仿品?”秦老问道。

    “是。”沈松岩说着,又喝了一口茶水。

    “他画的喜鹊,我不知看了多少只,所以才能一下子认出来。倘若不是这只喜鹊,恐怕我也会认定是一件真品!”沈松岩的眼神有些迷离。

    “他做的暗记,真的是‘火圣’内印?”秦老又问道。

    “火圣,是我师父的名号,我也只知道这一个名号,也不知道是真名还是雅号——陆火圣。我师父为人淡泊,痴迷瓷器艺术,这个名号恐怕只有我们师兄弟知道。如果他真的做了暗记,而且用了师父的名号,那还不算违背师父的遗训,而且说明他还是在怀念师父的。”沈松岩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这么说,那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也是您的师兄做的了?”唐易终于按捺不住地问道。

    “如果有‘火圣’内印,那多半就是了。”沈松岩叹了一口气。

    “不对啊······”唐易却突然摇摇头。

    “嗯?”秦老和沈松岩一起看向唐易。

    唐易分析道,“且不说徐宽是怎么得到的这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以他的性格,肯定是钱赚得越多越好。我父亲是以两百万的价格拿下的,但是,如果这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上拍,估计起拍底价也不会低于五百万,徐宽怎么能干如此吃亏的事儿?”

    “确实,如果以令师兄的手段,这件元青花玉壶春瓶上拍,恐怕不会有人认出来。”秦老点头道。

    沈松岩思忖良久,也觉得确实有点儿蹊跷,“那玉壶春瓶的残片,你还保存着么?”

    “嗯,就在我店里。”唐易点点头。

    “走,去看看!”沈松岩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

    唐易自然更是迫不及待,也立即站起身来。而秦老现在陷入麻烦之中,自然更不会不去。“秦兄你的车太扎眼,让马闯开车拉我们去就行。”沈松岩来时看到秦老的车就停在楼下,下楼前对秦老说道。

    “好!”秦老点头答应,刚要下楼,突然又好似想起了什么,立即叫来了吕疏桐,吩咐将摇铃尊依旧送回预展厅。

    “秦老虑事确实周密。”唐易心里赞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来到阁宝多,毛逐正在招呼两个散客,唐易将秦老和沈松岩让进了里间,并从柜子里拿出了盛放元青花玉壶春瓶残片的盒子,告诉毛逐有要事相商。毛逐心想多半是与徐宽叫嚣摇铃尊是仿品有关,点点头,“放心吧,外面有我支应着。”

    进入里间,唐易打开锦盒,将一堆瓷片小心摆放到了桌上,并找出了专用放大镜和强光手电。

    沈松岩先拿起了那块有“火圣”内印的瓷片,内印为阴刻,字体规整自然。仅凭这一点,一般工匠就很难做到,因为这毕竟是一件“瓶”,而不是盘或者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盘或者碗,印记就会一目了然,也就不是暗记了。

    沈松岩点点头,随后又开始逐一查看瓷片,胎质,釉面,青花。最后沈松岩拿起最大的一块瓷片,使用专用放大镜审视起青花图案来。

    “发色自然,晕散效果很好,结晶斑深入胎骨。”沈松岩一边看一边喃喃说道,“想不到,他用国产青料,居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秦老也拿着一片瓷片,频频点头,不过,他却话锋一转,“世上再无苏麻离青,这一件,多少还差了一点点成色!”

    “这一件的问题,咱们明白了。但是,他的配方,好像还能改进!”沈松岩看着秦老,眼中闪出不可思议的光芒。

第146章 苏麻离青

    “您的意思是,这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是他的试验品?”唐易反应很快,立即就明白了沈松岩所说“这一件的问题,咱们明白了”的意思。

    这一件仿品,虽然很逼真,但是如果面对顶尖专家,还是能看出些许端倪。所以,如果出现在大型拍卖会上,那风险自然是有的,但是在一般专家面前蒙混过关,应该很有把握。

    想必,徐宽在得到这件玉壶春瓶的时候,也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才将目标标准了唐中峰。虽然赚的不如上拍多,但是还有可能顺势盘下唐中峰的店铺,一石二鸟,也是很大的“收获”了。毕竟,上拍虽然利润高,但风险也大,一旦被发下疑点,就会鸡飞蛋打。

    “沈先生,这一件仿品的问题主要在哪里?”唐易接着问道,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学习机会。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所用的青料苏麻离青,已经失传了,所以现在的仿品,所用的一般是国产青料,通过沉淀等一系列方法改进发色和晕散效果,再烧出结晶斑,至于包浆、痕迹,那就更难不倒高手了。这一件玉壶春瓶,这些方面都无可挑剔,问题就出现在青花表层类似蛛网的线条。”

    沈松岩一针见血,“这种线条,需要依靠专业的放大镜来观察,其状态全靠眼力。要做出来,单纯依靠烧制技术难如登天。这一件玉壶春瓶,青花表层线条偏粗了,所以显得有点儿不自然。”

    “也就是说,只能依靠青料的配方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您刚才说,他的配方还能改进?”唐易追问。

    “对,既然现有的配方已经能烧出线条,那么通过进一步改进,也能烧出更细更自然的线条。只怕到时候,我和秦兄也看不出端倪了!”沈松岩长叹一声。

    “我明白了。这一件是一件试验品,其实本来是不应该流入市场的!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被徐宽得到了,虽然瞒不过顶尖的个别专家,但是一般的专家高手,还是难以分清和定性的。”唐易点头道,“这正是徐宽拿来做局而非上拍的原因。”

    而且,既然徐宽连续两次都搀乎了珍瓷仿品的事儿,那么即便他没有和沈松岩的师兄直接联系过,也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得加派人手盯着徐宽了。适当的时候,还真有必要谈一谈。”秦老道。

    而沈松岩则有些出神,“这事情太复杂了。我师兄不仅在烧制瓷器,而且烧制的全然都是顶级重器!而且,一旦他用其他青料研制出苏麻离青的配方,元青花对他来说就不是什么难题,若是做出元青花人物大罐这样的重器,古玩圈里,怕是要掀起滔天巨浪了!”

    秦老闻听此言,也是有些惆怅地轻轻敲了敲额头。

    此时,唐易突然想起,河野平告诉他,要去一趟瓷都,因为据传出现了一件元青花人物大罐!

    这会不会······听了唐易的叙述,沈松岩说道,“都说传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只有九件,但只是公开的资料。就拿‘鬼谷子下山’来说,据说当年烧制的是一套,共有四组图案,全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除了鬼谷子下山,还有老子出关,庄子梦蝶,墨子守城。但不知为何,如今只有鬼谷子下山有传世品,其他三组图案,连残片也不曾见到。”

    “您的意思是,河野平所说的有元青花人物大罐出现,有可能是真品?”唐易道。

    “没有见到实物,谁也不敢说是真是假,但是,有了我师兄的仿品出现,就又多了一种可能。”沈松岩说道。

    “令师兄怎么称呼?”秦老此时却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师兄从下和师父一起长大,是师父收养的一个孤儿,跟我师父姓,名叫陆知行。”沈松岩略略皱眉,“他既然在仿品上做了记号,哪怕是暗记,那就说明,他骨子里还是有想法的,不是想做出完完全全的仿品。”

    “您告诉过我,您的师兄比您小十岁,也就是现在只有五十多岁,三十年前,他只有二十多岁。这三十年来,如果不依靠他的手艺,他是怎么生活的呢?”唐易问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我师父本是瓷都人,我师兄也是他在瓷都收养的。后来我师父来了燕京,我机缘巧合拜他为师。我师父是在燕京去世的,头七之后,我师兄便没了踪影,我想,他很可能去了瓷都!”沈松岩道,“若他真想隐姓埋名,瓷都的陶瓷厂成千上万,他去做一个普通的窑工,只施展三成手艺,衣食无忧应是不难。”

    秦老点点头,“看来,得两条腿走路了。一方面我派人盯着徐宽,适当的时候和他谈一谈,另一方面,这位陆师兄的下落,也得查访一下。”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省博那件汝窑笔洗,也是我师兄的手笔!”沈松岩忧心忡忡。

    “如果真像您所说,他决意隐身江湖,但求安然,又怎么会连续仿制重器,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莫非······”唐易的想法是,陆知行是否被那个设想的大庄家所控制。

    “此事扑朔迷离,只有找到他本人才能有个结果了!”沈松岩道,“恐怕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结果。”

    的确,这件事千头万绪,都是大家的猜测,三人均是唏嘘不已。唐易却暗暗打算,等完结了捐赠宋刻本《东莱先生诗集》的事儿,要不要去一趟瓷都?一来,可以查访此事,二来,瓷都是承载华夏陶瓷史的重镇,也是一个巨大的古玩集散地,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唐易的手机在此时想起,拿起一看,来电话的是匡海生。

    “我们局长对此事很重视,秘密让我全权处理此事,明天上午,让沈先生来省博吧,各种检测工具我也准备好了!”匡海生声音不高,却带着兴奋。

第147章 莲瓣开片

    “匡处长,我现在恰好和秦老在一起,你看······”唐易问着匡海生,眼睛却看向秦老。

    秦老点了点头。

    “真的?”匡海生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此事虽然隐秘,如果多出秦老这样的大家来鉴定,便多了一分把握,你邀请一下秦老,我把‘专家鉴赏’的名单改成三个。”

    “好。”唐易点点头,“我问问,咱们再联系。”

    唐易当然不用问了,他已经把事情告诉过秦老了,秦老点头也就表示他会过去。唐易的心中更多的是一分得意:能和秦老、沈先生并称为“专家”,一般人还真没这个待遇。

    唐易再度和匡海生联系,敲定时间之后,秦老突然笑道,“看来,这件事,咱们三个成了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做局唐家的元青花玉壶春瓶,泛古堂要拍卖的摇铃尊,居然都是松岩老弟师兄的手笔;现在,又要一起去看这件汝窑笔洗,这江湖又要起风波喽。”

    沈松岩也忍不住笑了,“秦兄,我们老了,今后的江湖,恐怕都是唐易他们这样的年轻人的天下了!”

    秦老看着唐易,“我总觉得他像一个人,好像是我少年时见过的一位前辈,但这位前辈给我的印象也很模糊。”

    “别,别,秦老您可要捧杀我了!”唐易连连摆手。

    其实,类似的话沈松岩也说过,只不过他说的是他父亲沈重远所认识的朋友,他只是幼年时见过。不过,沈松岩幼年时,和秦伯毓少年时,倒还真能对上时间。

    秦老和沈松岩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