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71部分

天下珍玩-第671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此,彻底和大宋翻脸。

    李继迁非常聪明,和大宋翻脸的同时,却向辽国俯首称臣,结果被辽国封为夏王。有了这个保障,李继迁开始大肆攻宋,截获粮草,围攻宋城,一时间气焰极盛。

    赵光义大怒,当年放走的土匪,如今竟然成了气候!赵光义派出五路大军,攻打夏国。

    很不幸,五路大军,都被打败了。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宋真宗即位,居然认怂了!割让了西北不少土地给李继迁。

    大夏王国雏形初定。

    宋真宗认怂,只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稳固势力之后,李继迁率军,接连攻陷西北重镇灵州、凉州。

    凉州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是西北通道的咽喉。占领了凉州之后,李继迁就此切断了大宋和西域的通道!影响主要有二:

    第一,当时有不少西域小国是要向大宋进贡的,这下好了,不用进了。第二,大宋的马匹,相当一部分是从西域购买的,现在也没法买了!财力和军事力量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所谓放虎归山,就是如此。

    李继迁的野心很大,他最后就死在了野心上。当时他想和吐蕃会盟,结果却被吐蕃人暗算,中箭伤重不治而亡。

    他的大儿子李德明即位。

    如果说李继迁是一个开创者,那么李德明就是一个开拓者,接下来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就是大夏王国的开国者。

    王位刚传到李元昊(他自己把这个汉姓“李”给扔了,不过为了表述方便,文中就这么叫吧)手里时,夏国虽然没有自立,但是实力已经很强了。李元昊这个人也很不简单,他创立了西夏文字,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

    最终,李元昊再也不受大宋和辽国的封号,建立大夏王国,登基称帝。

    都这样了,和宋辽两国的战争是避免不了了。但是这个李元昊十分牛逼,数年之中连败大宋,歼灭大量西北精锐。同时,在河曲之战中,直接把御驾亲征的辽国皇帝给打败了!

    春风得意。

    这个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基本上开始享乐起来,而且十分暴横。

    李元昊还干过一件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的事儿,抢自己的儿媳妇当老婆!唐玄宗抢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最后成了杨贵妃,李元昊抢了自己儿子宁令哥的老婆,也封了妃。

第1373章 硕大龙缸

    但是,宁令哥和李瑁不一样,这个夺妻之恨,一直记得,哪怕是他亲爹!他找了个机会,想一刀砍死李元昊,结果没砍太准,将李元昊的整个鼻子全给削掉了!

    “这个是我从野史里看的,据说当时李元昊是血流不止,痛极而死!”唐易说着,补了一句。

    从此之后,西夏就渐渐开始有点儿衰落,大宋趁机攻打,算是互有胜败。这时候,金国起来了,西夏又向金国俯首称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西夏最终是被蒙元灭掉的,当然,蒙元是把全部国家都给灭了。

    西夏自己没有修史,所以很多王朝内部的秘密不为人知,如今也留下了种种神秘。倒是有不少野史,但是野史终究不为主流所承认。

    “巧了,我也看过一本野史。”秦老接口道,“说当时蒙元灭掉西夏,西夏有一支王族,携带大量财富和一些庶民,向南逃亡,最后在川藏交界定居,甚至还建了一个叫做西吴的小政权。后来呢,在清朝康熙年间,被清军所灭,但是清军却没掠夺到多少财富,据说大批珍宝被一个汉人家族接手藏匿了起来!”

    这个,唐易没听说过。

    但是,听到秦老说这个的时候,他突然间心里一动,接着体内仿佛有气息流动。而脑海中,竟然隐隐约约有一些模糊的影像,但又看不清是什么。

    怀特却听得兴致勃勃。

    吃完了饭,三人继续在瓷器展厅参观。东京史料馆确实有元青花的器物,但也确实没有大罐,三人简单看了下,便冲着明清官窑去了。

    明清官窑,也是东京史料馆当中展出最多的华夏瓷器。

    秦老看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的压手杯,同时又看怀特在看旁边的展柜,转而低声对唐易笑道,“这件,不如你那件!”

    唐易也笑了。这是实话,唐易的那件在津门得手的永乐青花压手杯,是带了“永乐”的款儿的。

    这个官窑瓷器带款儿,就是从永乐开始的。所以,永乐年间的瓷器,带款儿的不多,尤其是这压手杯,据说全世界发现的,不足五件!

    当然了,要是一般人拿出来,看都不用看,假的。但是唐易这件,秦老见过,不仅不是假的,还是难得的极品。

    永乐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苏麻离青,和元青花一样。苏麻离青是波斯青料,元代是直接打通了疆域弄来的。明代得来,主要靠的是一个太监。

    这个太监叫马三保,后来被永乐皇帝朱棣赐姓郑,就被叫了郑和了。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大量苏麻离青的料。

    其实如果到博物馆里去看看元青花或者永宣青花,会发现,苏麻离青虽然颜色浓重,很好看,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表面会有些坑坑洼洼,而且细看有结晶斑。

    本来这是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缺陷。但是美学境界中,很多人把缺陷美当成最高境界,由此苏麻离青才大受追捧,也造成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的高价市场。

    就在这只压手杯旁边的玻璃展柜,是一只非常硕大的青花大龙缸。怀特看的,就是这个。青料也是苏麻离青。

    这只龙缸太大了,口径有半米多,高将近三十厘米,画片儿是海水龙纹,口沿处有横向的楷书青花款儿:大明宣德年制。

    怀特兴致很足,看半天了还不肯撒眼。也是,这种大型的苏麻离青器物,实在是太难得了,过去好几百年,居然完好无损。

    秦老摇了摇头,“这种宣德青花大龙缸,我听说过两件,都没亲眼见到,没想到东京史料馆居然还有一件!”

    怀特此时直起身子,“你说的两件中的一件,是港岛的一次拍卖上那件吧?”

    “对。”秦老点点头,“不过那次拍卖我没去!”

    怀特的表情也非常遗憾,“那次飞机晚点,我去晚了,失之交臂!”

    “秦老,另一件呢?”唐易不由问道。

    “另一件就早喽!”秦老道,“我是听一个朋友说的。这是他的亲身经历,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根据秦老的讲述,当时是在津门,八十年代初,古玩自然没这么兴盛,当时他那个朋友,听说有户人家要搬家,家里的有些瓷器和家具要出手,就去了。

    到了人家家里,已经去了好几个人,当时虽然懂行的不多,可毕竟有啊,只有一户人家,好几个人已经把东西都给瓜分了!

    当时是冬天,秦老的的朋友算是去晚了,这心里比室外的气温还凉。

    不过既然来了,就看看吧,眼瞅着已经谈好的买家把东西一件件搬出去,干巴咽口水。最后人家都搬完走了,他还点了一支烟在院儿里咂摸呢!

    最后这家主人出来了,一看他那样,也不太落忍,笑着说,“不好意思了。”

    人家都说话了,他也不好意思继续留了,说了句“没事儿”就要走了,这时候,主人突然想起来什么,“哎,你先别走,床底下好像还有一件儿呢!”

    他一听,高兴了,连忙跟着进去看。

    这从床底下一拖出来,好家伙,宣德大龙缸!

    这家主人懂点儿古玩,不过见他也确实是喜欢,所以也没要高价,最后双方皆大欢喜,买卖做成了。

    这个龙缸很大,想弄走不容易,最后,秦老这个朋友出门雇了个蹬三轮的,正好连人带缸一起拉回去。

    “这件大龙缸还在你朋友手里?”怀特忍不住插了一句。

    秦老摇摇头。

    “啊?不会港岛拍卖的,就是你朋友这件吧?”话一出口,怀特自己就笑了,要是这样,秦老怎么会说是两件呢?

    “听我说。”秦老接着说道,“当时是冬天,他和三轮车夫两个人抬着这个大龙缸,往外走,结果走出门口,已经到了三轮车边上了,却没留神脚下一块冰碴子,我那朋友一下子就摔倒了!唉,不用说,这大龙缸也给摔碎了!”

    “别说了。”怀特捂住心口,“听了闹心!”

第1374章 珠山八友

    秦老也便没有再说。这古玩行里,有多少东西是被不小心弄坏了的!当时秦老朋友的心情,怕是比怀特还要闹心一百倍!

    三人继续往下看去,明代官窑和清代官窑,精美而又华丽的瓷器很多,如此集中放置,对于藏家来说,的确是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等他们看到民国瓷器,已经快傍晚了。

    “这里也没有洪宪瓷!”唐易笑道。之前,他和文佳、司马六一起,捡漏过一件洪宪瓷。

    不过,东京史料馆里,却有一组民国时期的精品瓷板。

    这一组瓷板共有九块,大小不一,都是方形或者长方形。

    瓷板上,都是粉彩图案,全都不一样,瓷板上,也都有落款。

    九块瓷板当中,花鸟瓷板最多,共有三块,一块落款是程意亭,一块落款是刘雨岑,一块落款毕伯涛。

    另外,一块人物瓷板上落款是王琦,一块鱼藻瓷板上落款是邓碧珊,一块山水瓷板上落款是汪野亭,一块虫草瓷板上落款是徐仲南,一块梅花瓷板上落款是田鹤仙,一块雪景瓷板上落款是何许人。

    “珠山八友!”秦老道,“能收集这么全,也不是很容易!”

    怀特有些奇怪,“珠山八友,不是华夏民国年间八个制瓷高手么?怎么这些瓷板,是九个人的作品?”

    秦老解释道,“珠山八友,不是说有八个人,其实是一个小群体,代表人物就有十几个呢,这里面收藏了九个,也算不太容易了。还有比如青花制瓷的代表人物王步,书法人物的代表王大凡,这里面都没有。”

    唐易接口说道,“就和扬州八怪一样,其实也不止八个人。”

    怀特点点头,“珠山八友的东西,时间比较短,我关注不多。”

    晚清到民国时期,比较流行瓷板画,也使得珠山八友的主要创作,很多都是体现在瓷板画上。以前,珠山八友的作品,并不是很受重视,毕竟是小年份的东西,不过前几年也跟着起了势头。

    “我倒是很喜欢珠山八友的东西。”唐易道,“以前瓷都在明清两朝,被皇家官窑控制,虽说胎釉精细,品种多元,但是总觉得太过规整,少了些艺术发挥。”

    唐易说的没错,官窑的统治,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也扼杀了个性。

    不过,随着清朝灭亡,活跃在瓷都的一批民间制瓷高手涌现了起来,而且虽然瓷器釉彩的种类是固定的,但是图案和纹饰形态,却得以充分发挥。

    珠山八友一开始也不叫珠山八友,这些流落民间的制瓷高手,组成了一个“月圆会”。本质上,这是一个画家群体,风格上追求扬州八怪,珠山八友的名字或多或少也和这个有关。

    所以,他们在瓷器上的成就,主要是绘画上的创新。比如人物肖像,以前没有过。比如将泼墨的技法运用到瓷板画上,效果也很好。

    其中,刘雨岑独创了“水点”技法。这个技法,后来运用到了“水点桃花”的毛瓷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珠山八友出现之前,不管是官窑民窑,都没有画派这个说法。但是他们出现之后,导致了一个类似画派的现象出现。在唐易看来,这个群体的最大吸引力,正在于此。

    “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唐易顺口吟了一首王大凡写的诗。

    怀特听不太明白,不过还是连连点头。

    到了这儿,基本上就把瓷器展品看完了。唐易也不准备继续再看了,明天上午,东京史料馆就要宣布捐赠三羊圆尊的事儿了。

    临走之前,怀特又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见到了一件瓷器,连连点头道,“这件,比我收藏的那件要漂亮!”

    唐易瞥了一眼,怀特说的瓷器,是一只温盘。虽然是清代中晚期的东西,却放在了民国展品之后。

    这个盘子上面是青花纹饰,比较简洁,盘子很厚,中间是空的,两边各有一个突起的小口。

    这两个小口,是往里灌热水用的,所以叫温盘。

    这个展品没被放在清代官窑瓷器里,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种盘子,华夏人一般不用,是外销瓷,专门卖到外国的,主要市场是欧洲。

    西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