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57部分

天下珍玩-第657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嚯!”唐易说道,“蒋主任你的手艺挺杂的,什么菜系都有!”

    “我最好的,其实还是这一口儿!”蒋英年指了指电热壶。

    “青梅煮酒。”唐易笑了笑,“不过我酒量不行,而且黄酒的口味我也不太适应。”

    “所以给你多加了冰糖,凑合喝点儿吧!”蒋英年坐下,也点了一支烟,“当年的0503,什么地方人都有,我学了两样技能,一样是方言,一样是菜品。你倒是不像展云大哥,他可是很喜欢花雕。”

    “现在的征集办,也是什么地方人都有啊!”唐易一边说一边夹起一块臭鳜鱼,“嗯,香!我爷爷也喜欢吃臭鳜鱼么?”

    “岂止是喜欢吃,他要求很高。就这条鱼,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用他的话说,质变不透!”蒋英年给唐易倒了一杯煮好的花雕,“而且啊,他喝花雕,要配大闸蟹的。”

    “我也品一品!”唐易端起,抿了一口才问道,“蒋主任,这里是?”

第1344章 锁龙古井

    蒋英年先有滋有味地喝了一口酒,然后才说道,“这是征集办的品鉴屋,这样的品鉴屋,燕京有三处,各省省会也基本都有。主要一些不确定的东西,组织人手先行品鉴。我们有些高手是很奇怪的,比如有人需要先洗澡,有人要喝酒或者抽烟,还有人看了东西要先睡一会儿。所以品鉴屋基本都是民居样式,看似普通,但不是内部人士,进出其实都很难。”

    “都是这样的开放式小区?”

    “那当然不是,这栋楼,是第一个品鉴屋,其实有四十多年了!不过屋里面后来重新装修了几次。”

    唐易微微吃了一惊,因为他刚才从外表看,这楼能有三十多年,没想到还要老。

    “来来来,别停筷,尝尝我的手艺。”

    两人趁热喝酒吃菜,过了一会儿,唐易才笑道,“蒋主任,你叫我来,纯粹就是青梅煮酒?”

    “你小子,明知故问,当然不是!”

    唐易顿了顿,“但是,关于万国展览大典的事儿,我还没考虑好!”

    “我没你想的那么着急。我找你要说的,不是这事儿,而是想聊聊你的爷爷,我的展云大哥。”

    唐易又点了一支烟,“我从来没见过我的爷爷,就连我父亲,知道的都很少。”

    “最初的0503,是个保密性很强的部门,后来改为征集办的早期,也还保留着神秘的色彩。你爷爷对家人是不会说太多的!”蒋英年喝了一口酒,又夹起一块油焖笋,“我刚加入的时候,就是跟着你爷爷混的。虽然时间不算很长,从那次遇到虎鸾就······但是知道的,肯定比你们多。”

    唐易默默抽烟,没有打断蒋英年。

    “他对吃喝很讲究,当然对古物也很有研究。这间品鉴屋,他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厨房加大改造,也是他的要求。”

    “遇到虎鸾的事儿,我给你说过,这些零碎的描述,也没什么。今天,我是想说另外一件事情。你也别误会,不是我借着叙说旧事来说服你。你呢,多知道点儿你爷爷的事儿,也算是正当情况吧。”

    “你爷爷教了我很多东西。他比我年长十岁,刚开始共事的时候,我叫他唐主任,公开场合他应了,私下里却让我别这么生分,后来就私下里,我就改口叫展云大哥了。”

    “有一次,他和我到了燕京周边地区的一个小镇。这个镇上,主街的东头,有一口古井。我们之所以去,是听说有村民打水的时候打捞出了明代的金饰,怀疑井里是不是有什么机关,藏了什么古物。”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唐展云和蒋英年到了地方,才发现这口古井,居然是一口锁龙井。

    在华夏,关于锁龙井的传说不少,实际发现的也有好几处。

    锁龙井,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古井。第二,井口会伸到井里一根或者几根铁链,一般还都不知道有多长。第三,想拉铁链,往往拉不到头,而且传说铁链锁着的是龙,如果乱动,就可能出现水灾。第四,这样的井,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海眼”,也就是说,通过地下的水脉连通大海。

    燕京民间,也有类似的传说,比如北新桥锁龙井。

    话说刘伯温和姚广孝两人,发现燕京是有几处海眼的,其中一处,就在北新桥,里面还有龙。为了防止水灾,他们作法用铁链把龙锁住了,这个北新桥,也是那时候建的,就是为了镇守用的。

    到了民国年间,倭国鬼子打过来的时候,不信邪,强行拉动锁龙的铁链,可是拉了几条街,也没到头。这时候,井里突然冒出黑水,还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怪声。吓得小鬼子再也不敢拉了,把铁链又送回去了。

    甚至还有传闻,说前些年修建地铁的时候,为了保护北新桥的一口古井,绕了多远多远。

    传说和传闻毕竟只是坊间流传,但是唐展云和蒋英年见到的这口古井,的确是一口锁龙井。井口两侧,各有一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拴着一根粗大的铁链,两根铁链紧贴井壁深入井水之中。

    从井口看下去,井水水面距离井口大约有七八米,水质还算不错。镇上不少人都到这里打过水,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动过这两条铁链。

    唐展云和蒋英年先找到了打水打出金饰的人。后来确定是一只金钗,也的确是明代的东西。

    又走访了一下,镇上的人对这口井的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明代的,有说清代的,甚至还有说更早的。

    “而且,我们这走访,已经被盯上了,靠近看看倒是可以,但是想进一步探查,镇上很多人怕触怒龙神,死活不让。”蒋英年看着唐易,“你知道你爷爷是怎么解决的么?”

    “莫不是用了什么玄门之术?”

    “你爷爷对玄门之术确实是通晓的,不过,他却用了一个很科学的办法。”

    唐展云联系了当地水利部门的人,又从燕京联系了专家。不过,不是考古专家,是地质方面的专家,最终,在离镇子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处明代的墓葬群,这个墓葬群埋得很深,连通了一条地下暗河。

    金饰,就是通过地下暗河到了井里,而后无意中被打水人打捞上来。

    “关于锁龙井,你爷爷给了我这么一个解释。”蒋英年说道,“在这件事情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一行精通风水堪舆和玄学之术是最重要的。结果,你爷爷却用了科学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唐展云认为,锁龙井,锁的并不是“真龙”,而是水脉,说白了,就是地下暗河。一口井,如果正好打通了地下暗河水道,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果水流大,就可能冒出井口,蔓延开去。趵突泉都知道,泉眼冒出的水,就能形成大片水泊,如果地下暗河的水从井口这么大的“管道”涌出,把这个镇子淹了也是有可能的。这不就是龙在发威发怒么?

    那么铁链起什么作用呢?一根两根或者更多根铁链,如果够长,那么就会在井下暗河“开口”的地方堆积,铁很沉重,能够阻止水流喷涌。甚至,如果设计巧妙,是可以通过调节铁链来控制井水水位的高低的。

    既然铁链非常长,那就很难轻易完全拽出。同时,传说中的冒出黑水,可能是铁链部位附近囤积的死水;而巨大的怪声,就是拉出铁链之后,空间变化导致传出的暗河水流的声音。

    打水打出金钗,这个几率是很小很小的。不过既然发生了,那就很有可能是通过暗河流过来的。通过联系水利部门的人和地质专家,确定暗河的流向,再根据周边的土壤和一些线索进一步考察,唐展云最终确定了附近的明代墓葬群。

第1345章 徐娘半老

    “但是呢,明明是通过科学手段解决的问题,顺利完成了任务,他却告诉我,其实利用风水堪舆,也能找到墓葬群。根据古井和‘龙脉’的走向,也能探查风水,确定墓葬的位置。这些墓葬是一个朝廷大员家族墓葬,风水极为讲究。而且如果是高手,通过这个来确定,比劳烦水利部门和地质专家还要更为快捷一点儿!”

    唐易看了看蒋英年,“这算是,故意在点拨您呢?”

    蒋英年点了一支烟,“对。这就是展云大哥给我上的实战第一课。很多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为什么不能公婆都有理呢?只不过精通某种技能的人,往往喜欢从这种技能延伸出来的思维模式来针对问题罢了!”

    “您的意思是说,文佳见惯了危险,习惯了出手,所以考虑‘以一换三’的事儿有点儿片面?实际上,东京史料馆除了私**损失,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唐易微微一笑。

    “你吧,就喜欢琢磨,这也算好事儿。不过这件事儿你真是想多了。我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爷爷的事儿,顺便启发下你的思维。并不想具体扯到这件事儿上。”蒋英年也是微微一笑。

    唐易想了想,“东京史料馆的好东西不少,为什么选了三羊圆尊?”

    “贪多嚼不烂,选一件是成功率最高的,这个是我坚持的。而剩下的,就是选哪件了。这个是大家公选,主要还是从四个大类里选,青铜器、瓷器、玉器、字画。东京史料馆的好东西是不少,选一件确实很难,但是这件,是得票率最高的。要是让你选,你选什么?”蒋英年反问道。

    “如果只选一件,恐怕这一件也是有力竞争项。”

    “那就是了。其实比这件贵的,还有很多,比如宋画他们就有好几幅,但是这个不能光看市场价值。”

    唐易点点头,“这件事儿,容我多想几天。”

    “既然给了你请柬,我们这边预留的名额就可以多出一个来。你多想想,不着急。危险肯定是有,我早就说了,不勉强,勉强就没意思了,你的状态也发挥不到最佳。”

    蒋英年说着,站起身来,“对了,你拿来了两把剑,我也给你看样最近征集上来的东西。”

    蒋英年拿出一只大木盒,打开一看,居然是一顶凤冠。

    架子是金子制成的,上面镶嵌了诸多宝石。形制上总的来看,就像是一个金玉花草帽子。保存得相当之好,极为难得。

    虽然名字是凤冠,但是其实没有凤鸟。唐易看了几眼就道,“这是南朝梁代的凤冠,而且不是皇后的凤冠,是妃子的。”

    这个凤冠的演变,轨迹算是比较明显,汉代的凤冠采用假髻、步摇、簪珥这种组合形式。到了魏晋南北朝,增加了钿和博鬓(装饰性的假鬓),而且将步摇改为花树。宋代才开始添加龙凤仙人。

    唐易说完,小心伸手拿起掂了掂,不轻快。这东西扣在头上,其实是不好受的。

    蒋英年点点头,“你的眼力我就不说什么了,说得没错。不过,你虽然能断代,但是知道这是谁曾用过的凤冠么?”

    唐易笑道,“这个我要是能看出来,那除非穿越回去!”

    “根据我们的考证,这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的凤冠。如果非要用极为严格的话说,只有皇后的才能叫凤冠,那么只能说是徐妃的头饰。但实际上,皇后的凤冠也就多了那么一两点东西。”

    “徐昭佩?徐娘半老?”唐易愣了愣,“蒋主任,这是从墓葬里来的吧?”

    徐昭佩,南梁皇帝萧绎的妃子,也是成语“徐娘半老”的来源。

    徐昭佩年轻的时候,是个很出名的美人,老了之后呢,姿色自然打了折扣,但是她是皇妃,化妆品既不缺,又高端,所以收拾完之后,总比一般人强多了。

    不过这个徐娘,胆子够大的,居然敢嘲弄皇帝,更要命的是善于劈腿,敢给皇帝戴绿帽子!

    萧绎这个皇帝,小时候得病,瞎了一只眼。徐妃不知道什么时候,想出来一个办法,见皇帝的时候,居然只画半面妆!意思是你既然只有一只眼睛,我化妆化一半就行了。

    气得萧绎不轻快,从此就开始疏远她了。这个皇帝还是比较厚道的,当时只是疏远,也没怎么样。

    徐昭佩呢,找人私通不说,而且不止找了一个。其中有一个还是法号为智远的和尚(一说道士)。

    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皇帝给你自由过了火。

    徐昭佩的有一个情人,名叫暨季江,是个美男子。一次私通之后,暨季江叹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看起来还挺满足。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嗯,徐昭佩就找到不少愿意承受的人。

    徐昭佩搞的越来越乱,皇帝给她自由再过火,最后也实在是忍不了了,最终找了个借口逼她跳井自杀,而且把尸体捞出来归还给她娘家,彻底断了关系。

    “是她的。”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