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24部分

天下珍玩-第624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雄脸色顿变,“插屏中真的藏有东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唐易笑道,“这屏芯上的浮雕,只有韩幹的马,没有戴嵩的牛,但是却刻了两句诗,韩马戴牛相提并论。这是一个疑点。另外,晚清的插屏,屏芯多是活的,这个不仅不是活的,而且很奇怪,居然是白松石镶嵌到楠木上。所以,我觉得有可能里面夹了什么东西。”

    这个说法,是从道理上推断的,其实很牵强,因为古人制作插屏,未必会按照这种道理来,随性所制的可能也很大。但是唐易也只能这么说了,难不成还能说看到了“宝光投影”?

    支雄和刁钦三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唐易宁可多花高价,也要打开看看,说明决心已定,他们也不好反对。

    “我早年间就做过木工活儿。石料镶嵌在楠木上,石料偏硬,楠木偏软,我觉得拆开问题不大。”支雄居然毛遂自荐,不过说完之后又道,“但是,拆容易,拆了之后再复原,我未必干得了。”

    “这东西比较隐秘,也不好让外人知道,就由您直接动手吧。东西取走之后再修复那就好说了,到时候找个手艺好的木工就是了。”唐易应道。

    几人便到了支雄家里。

    支雄的店倒了,但是房子好歹留住了,住的房子面积不小,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工作间”,里面主要是一些处理青铜器的工具,他又从柜子里拖出了一个工具箱,里面还真有些木工工具。

    支雄利用工具,虽然小心翼翼费了不少工夫,但算是把白松石的石板完整地从楠木背板上取下来了。

    原来,这白松石背面,四角做出了四个“卡扣”一般的凸起,而楠木背板上,则挖出了凹槽,嵌入得很精密,是以没用胶水之类的东西,也能严丝合缝。

    这里面,果然藏着一张绢本册页!

    横竖都不过四十厘米,从装裱风格来看,像是从大型册页中取下来的一幅,边缘都有些残破了。

    这是一幅水墨画。一头水牛正在池塘边饮水。最妙的是,这个水中的倒影也很清楚,真实的水牛口鼻和倒影中的水牛口鼻相连,精细生动,活灵活现。

    池塘边,还有一顶小帽和一根缰绳,但是却不见牛主人。

    看到这画面,让人忍不住想到,本来看牛的应该是个孩童,此时不知跑到哪里玩儿了。

    这幅画没有落款,但是在小帽一侧的空白处,落了一方朱印:戴嵩。

    从绢本来看,唐易断定是唐代的东西。而这方朱印,无疑也说明了应当是戴嵩的手笔。没有题字落款不知原因,但是毕竟用了印。

    而且,除了戴嵩的印章,还有有后世两处收藏者的留记!

    其中在左上角,有一句诗: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落款:兴至,为戴老水牛图题,山谷道人。

    山谷道人,黄山谷,黄庭坚。虽然没有落印,但是从诗文和书法来看,必是黄庭坚的手笔无疑!

    这两句,实际上是黄庭坚写过的一首五言诗中的最后两句: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而另一处痕迹,是在右上角落了一方朱印:退谷逸叟。

    支雄对着这幅画看了半天,喃喃道,“这是戴嵩的真迹!这是戴嵩的真迹!而且被黄庭坚和孙承泽收藏过。我看,孙承泽是因为黄庭坚题字在前,故而没有题字,只是盖上了‘退谷逸叟’的收藏印章!”

    唐易点点头,“他要是再题字,就破坏了这幅画的意境了,如此一来,整体和谐还没有被破坏。孙承泽很喜欢题跋,这幅画能忍住,也是不容易。”

    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收藏大家,在明朝和清朝都当过官儿。他最擅长鉴定书画,光是关于书画方面的集子和著作就好几十种。他住的地方,寓号研山堂,里面还有“万卷楼”,可见一斑。

    他所收藏的书画,有的是明亡之后从大内所得,有的是朋友赠送,有的是自己买的。在不少著名的字画当中,都有他的题跋和收藏印章。这个“退谷逸叟”,是他隐居西山退谷后所用的收藏印记之一。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这幅戴嵩的池塘水牛,居然被这么藏了起来!”支雄又道,“只是可惜,不知道是怎么传承的了!从宋代黄庭坚到清初孙承泽,孙承泽之后,晚清又不知道到了什么人手里!”

    “老爷子喜欢,先留下欣赏几天吧!”唐易笑道,正好这插屏你一并找人修复下。”

    “跟戴嵩的水牛图比起来,这块插屏算什么!”支雄一边感叹,一边连连摆手,“据我所知,只有台岛故宫有一幅戴嵩的《斗牛图》!这东西要是到市面上,那铁定是天价!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哪能留下欣赏!我在唐先生离开之前能好好看看,就很知足了!”

    刁钦三也接口道,“是啊,我们一起喝茶抽烟,欣赏一番!”

    唐易点了一支烟,“都是自己人别客气。以后等博物馆建起来,这幅画也是要对外展示的!”

    “如此最好!”支雄很开心,看了看画,又笑道,“这里面水牛的尾巴,倒是没有翘起来!”

    “翘起来?什么意思?”文佳问道。

    “这是关于戴嵩的一个小故事。”唐易吸了一口烟,“你看,戴嵩画牛,整体上是没得说,但是也闹过笑话。据说,宋代有个人,收藏了一幅戴嵩的斗牛图,非常珍爱,阴天好好保护,晴天还拿出来晒太阳。”

    “结果这天他给斗牛图晒太阳的时候,有个牧童看了这幅画,哈哈大笑,说:牛在相斗的时候,力气在角上,尾巴都是紧紧夹在两腿中间,这斗牛图,尾巴却是翘着,错了错了!”

    ps:入冬以来,屡感风寒;年底事儿又多,这两天更新不太稳定,实在是抱歉了。

第1277章 秘色瓷器

    唐易说的这件事儿,有一些古籍记述可查,可能是真的。不过,所谓瑕不掩瑜,即便有此错漏,也掩盖不了戴嵩在画牛方面的艺术成就。

    明代有个叫李日华的书画家,名头也不小,仅次于董其昌这种,而且很善于鉴赏,他对此也有个相关评价,说: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这个“神”,才是绘画艺术的关键所在。

    这一天逛市场,都有些累了,处理好了相关事宜,唐易和文佳回了酒店。

    周一,唐易和刁钦三接收了紫光轩,同时找了装修公司,稍加改造装修,也找了人定制了“阁宝多”的牌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张戴嵩的水牛图,唐易也准备等开张那天展示一番再带走。

    古玩这个行业,的确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因为这行业的“主角”,本身就可能是一个传奇。

    就拿这张画来说,一千多年前的一张画,历经不知多少辗转,留下了戴嵩,黄庭坚,孙承泽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印记。拍案叫绝之时,又有多少惊喜和失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再看这幅画,又有多少感慨和思悟。

    刁钦三和支雄都是经验丰富能办实事的人,长安分店的筹备开张,的确是省了唐易不少事儿。唐易也准备开张之后就可以走了,不用盯太久的时间。

    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张的期间,一天上午,刁钦三带了一件东西来找唐易了。

    这是一个小巧的净水瓶,不到二十厘米高,六棱,颜色青绿滴翠,煞是好看。

    唐易本来没睡好,没大有精神,一看这个瓶子,立马瞪大了眼,“哪里来的?”

    “从一个铲地皮的人手里来的,说是一个唐代墓葬里出来的。听说这个墓葬不小,还有两件唐三彩的马流到了市面上,高度都超过七十公分。不过,唐三彩本身就是冥器,北方的墓葬也常见,但是这青瓷,我怎么看着像南方的龙泉窑,怎么会在北方贵族的墓里?”刁钦三介绍的时候,也面带疑惑。

    “能找到进墓的土夫子打听一下么?”唐易问道。

    “肯定找不到了。这个铲地皮的,算是我以前认识的,他接手的东西也不多,而且是通过中间人和土夫子交易的。和我碰头时,他手里就这么一件东西了,卖了我一个面子。我在瓷器方面不怎么通透,不过这东西来源应该靠得住,而且我觉得特别,才拿下了。”刁钦三介绍道。

    唐易递给刁钦三一支烟,“这不是龙泉窑,这是越窑。”

    “唐代越窑的东西,出现在北方的墓葬,也有些奇怪啊!”

    “这不是普通的越窑,这是秘色瓷!而且从工艺来看,是属于朝廷贡品级的精品,所以才有这么好看的颜色。陆龟蒙有两句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是写这种秘色瓷的釉色!”

    “原来这就是秘色瓷!”刁钦三恍然大悟,“价儿不高,肯定是没有买亏了。”

    “嗯,唐代秘色瓷无疑。”唐易接着说道,“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之前,很多人对这种越窑的精品认识不清,不少也误会过是龙泉窑。后来都清楚了,而且越窑秘色瓷在唐代有一部分是朝廷贡品,成批运到长安,带动了北方的需求。所以北方墓葬出现也不奇怪。越窑秘色瓷,也算是官窑的雏形了!”

    谈及官窑,一般都说是从宋代开始,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同时宋代也有八大民窑体系。

    不过,真要论及官窑的雏形,恐怕就得算越窑秘色瓷了。所谓官窑,一般是指专门为朝廷所烧制的瓷器。秘色瓷虽然也算是民窑的产品,但是要定量上贡精品。也就是说,其实是为官窑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基础。

    “虽说唐代讲究厚葬,但是,有秘色瓷,有如此规格的三彩马,这个唐代墓葬也很不简单。这东西,有点儿烫手。”唐易又看着刁钦三说道。

    “这?”刁钦三一愣。

    现在分店即将开张,若因为这一件东西生出意外,那真是有点儿得不偿失。

    “那个铲地皮的知不知道这处墓葬在什么地方?”唐易又问。

    “他也不算很清楚,只是笼统知道是在西陕的范围之内,不过应该是少有人至的地方,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秘密得手。”刁钦三应道。

    “先留下吧,我打听下。”唐易沉吟道。

    “打听?”刁钦三一听,心想没听说唐易在西北的土夫子圈里还有熟人。

    唐易明白刁钦三的疑问,现在他已经是阁宝多的一员了,也没太过隐瞒,“我从官方打听一下。”

    刁钦三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个意思。不过细细一想,唐易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大的手笔,早应该想到他有官方的支持。不过他俩一直没有交流过这方面的事儿罢了。

    “那我带着东西先走,有什么事儿你随时联系我。”刁钦三便先行离开了。

    在西陕地区,发现唐代的墓葬并不奇怪,有时候农人挖地也能挖出唐代的陶器。不过,开掘有一定规模的墓葬,盗墓取宝,这可不是小事儿!虽说这东西不是直接从土夫子手里来的,而且市面儿上关于秘色瓷的交易也不算罕见,但是既然知道了来历,为免万一有麻烦,唐易还是决定问问蒋英年。

    这墓已经被盗了,东西应该也散得差不多了,这说明征集办之前肯定是不知道的。现在问,就是想看看他们是不是已经知道此事并展开追查。

    拨通蒋英年的电话,唐易言简意赅说明了情况。

    “是有这么回事儿,文调局已经掌握了线索,在追缉嫌疑人了。不过,从某种角度讲,这伙儿盗墓贼也算是帮了我们一个忙。”蒋英年果然已经知道了这事儿。

    “帮忙?”

    “因为这是个墓葬群,他们只是盗掘了其中一处。”

    “噢!”唐易不由自主点点头,“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墓葬群,不简单哪!”

第1278章 象牙笏板

    因为盗墓贼盗掘了其中一处墓葬,导致征集办发现之后,进而又发现了整个墓葬群,这个的确是有点儿戏剧化。要不是这一伙儿盗墓贼,说不定一时半会儿还发现不了呢。

    “距离长安不算很远,也算是在关中地区。是不简单,初步发现有五处墓葬,其中有三处有四个天井,两处有三个天井。被盗的是一处四个天井的墓葬。不过,现在还在进一步发掘,暂时没有发现具体墓志,所以墓主身份还没能最终确定。”蒋英年大体介绍了一下。

    这个墓中的天井数量,是能显示墓主人的地位的。

    在唐代,皇帝一般是至尊之数,有九个天井,太子公主是七个天井,有些皇后贵妃之类的,也就是五个天井。所以,四个天井的墓葬,地位也已经是很高了,应该是高官或者贵族。

    蒋英年又道,“这事儿暂时得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