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74部分

天下珍玩-第574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要早说有这种刺激的好事儿,我就想办法提前行程了!现在都已经定好了,得半个月之后才能出发!”司马六越说兴趣越大。

    唐易和文佳都只是笑了笑。这种事儿也没法早说,要不是司马六无意中和文佳说起这事儿,现在也不能说。

    这张藏宝海图,一直是文佳收着,这次他带来了。现在说得差不多了,他就把藏宝海图拿了出来。

    这是明代的海图,自然不如现在的地图好辨认,就连西表岛,也是根据古称查到的。

    西表岛隶属冲绳,算是倭国偏南的岛屿,号称东洋亚马逊,气温倒是不低,年均都20多度。而这个“元宝岛”根据海图,还在西表岛的南部。靠着浙省和台岛都不算很远。

    “这个元宝岛就算不是私人的,是倭国国有的,但到时候咱们办了签证,一样可以去。”司马六认真看了看海图,“不过,从图上看,这元宝岛靠西表岛不算远啊!就怕现在已经不是无名荒岛,有人居住!这样,上去逛逛倒是容易,但是想带走东西可就难了!”

    “现在不能想那么多。”文佳道,“这半个月的时间,我们都想想,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哎呀,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我还说提前呢,人家剧组定的时间是很科学的,根本没法提前!这一带,每年的6月到9月,台风很猖獗,半个月之后,台风才能彻底消停!”司马六抚住额头说道。

    司马六对西表岛了解得比唐易和文佳多一些,“听说岛上有两个港口,而且岛上可以野炊,也可以潜水,旅游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三人讨论了一番,大致确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个探岛计划算是有了个雏形。唐易决定,暂时也不回山州了,这博物馆的事儿,正好也得盯一盯。

    聊着聊着,司马六想起一件事儿来,“对了,唐总啊,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很喜欢古玩,所以和我算是比较熟,他家里东西还不少呢,总说找人看一眼,但是他找过的几个人,都说不到他心里去,你看有空能不能帮着掌一眼?”

    导演姓王,五十多岁,在华夏算是小有名气,唐易之前也看过他导的电影,感觉文化底蕴还可以,“行啊,这次如果一起出去,早晚也得认识。”

    司马六办事儿从不拖泥带水,接着就给王导打了电话,结果电话里一碰,就明天下午了。

    第二天下午,司马六和唐易一起去了,大部分东西都在书房博古架上。唐易在书房里转了一圈,大致扫了扫,直言不讳,“王导,这些东西,我都不太看好。”

    之所以这么直白,一个是唐易看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找的人都说不到他心里去?都是假货,没法儿说到他心里去!再一个,既然和司马六关系好,也别说得太虚了,长痛不如短痛。

    王导的脸上顿时有点儿不好看。

    东西一屋子,虽然司马六了解唐易的眼力,但也觉得有点儿草率,笑道,“再看看,再看看。”

    唐易想了想,正色对王导说道,“王导,您肯定觉得我只是扫了几眼,没有对着每件仔细看,怎么能轻易就这么笼统做结论呢?要是关系不到位,我既然来了,说不定真会多浪费些时间,一件一件多看几眼了。但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

第1175章 半瓶儿醋

    王导笑了笑,“术业有专攻,唐先生说的有道理。”

    唐易知道王导还是没过去,在敷衍,“王导,这部片子选主角,我不知道您是怎么选的。但是如果找来十几个人,在您面前一字排开,我相信,您不用试戏,大体观察一番,就能决定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人能当主角!如果都不能用,但却有个人跳出来说,我还没试戏呢,导演您太草率了!您怎么想?”

    这个比喻很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专业的领域,外人有时候觉得很随意,其实多少年的真功夫在里面呢!

    “哈哈哈哈。唐先生果然是高人啊!”王导立即大笑应道。这下子,这件事儿他算是通了。

    司马六此时也明白了,其实也不光是因为唐易眼力高,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导的东西基本看假,如果有上几件真的,唐易也不会这么快就能定性。

    王导想了想,又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从拿出了一件青花盘子,“唐先生,这件忘了给你看了!”

    唐易看了一眼纹饰,随即看了看底款:大清康熙年制,笑道,“这件还行。”

    王导眼睛一亮 ,“这件是我参加了一个清代官窑青花的高端培训之后买的,刚买不多久,看来培训有用!”

    “培训班?”唐易问道,“哪里办的?”

    “是华夏收藏家协会办的。”王导说着,说出了几个专家的名字。

    这个培训班,唐易听说过,确实比较高端。高端不是说针对人员都是水平比较高的,而是师资比较高端,这几个专家确实是有眼力的。而且,一般人也没机会参加这种培训。

    唐易指着青花盘子的底款,“王导,那您说说,这个底款,完全符合康熙青花底款的特征么?”

    王导一听,立即盯着底款看了看,但是看了好大一会儿,却突然说道,“我当时是觉得完全符合的。但是现在,怎么又觉得有点儿不对?”

    说着说着,王导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书,找到了康熙青花底款的那一节,看了起来。但是,这书上说的,都是基本特征,也都符合。可被唐易这么一问,王导又觉得有点儿不对,却又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

    “您看这几个地方。”唐易见状,伸手指了指,“这几个地方的细节特征,确实不太容易辨识。其实呢,我说这件‘还可以’,是因为这件算是官窑,但却不是底款上标明的‘康熙官窑’,而是光绪仿康熙的。”

    “我好像想起点儿什么了!”王导似乎恍然大悟。

    说完了底款,唐易又从青花纹饰上说了说,详细讲解了这件光绪仿康熙青花盘的特点。

    王导倒是听得挺认真,但听完后皱眉摇头,“这个,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我这个培训班白上了?”

    “您在培训的时候,老师肯定给您讲过光绪仿康熙吧?这是清代官窑比较重要的一环。”

    “对,讲过!可这刚过了不到一个月,我怎么就给忘了?买这个盘子的时候头脑一热,根本没想过有可能是光绪仿康熙!”

    “这就好比训练和比赛。训练的时候你掌握了要领,投篮已经十投九中了,但是上了赛场,却可能十投一个也不中。理论学习是必须的,但是在古玩这一行,实践更重要!吃亏打眼这些残酷的实践,才是真正的训练。”唐易解释道。

    “哎呀,唐先生,今天幸亏你来来。这真是应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茅塞顿开啊!”王导应道,“我平时哪有时间到市场上有那种实践啊,买东西也都是比较简单直接。”

    王导一边说,一边对着博古架看了看,最后从博古架上拿下一件青瓷方瓶。这青瓷方瓶的造型比较怪,可以说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器型。但是,这釉色是接近龙泉窑的。

    “你再看看这件,唐先生。这件造型很独特,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见过。”王导说道,“不过没有底款,但是釉色像是龙泉窑。”

    司马六看了看,“王导啊,这个不用唐先生看,我就能看。你买的时候肯定想,哪儿都没见过,说不定是你独一份儿的大发现,发现了前所未有的龙泉窑造型,是个大漏儿,对吧?”

    “真是有点儿这个想法。”王导倒是笑着承认了。

    “这在古玩行里啊,叫做妖怪。”司马六笑道,“看似别具一格很新奇,其实就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但是呢,拿到手的人,总会有一种期冀,觉得自己可能得了个宝贝。”

    王导没有接话,而是看了看唐易。

    唐易点点头,“实际上,现在行里很多造假的东西,都是这个类型。没有依据,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渊源。这个呢,就牵扯到学习古玩的另一个情况,除了文物理论和市场实践,还得有延伸性的学习,就是历史。你不掌握历史背景,就很难一眼判断出这是个妖怪!”

    王导若有所思。

    “今天说的这两件都是瓷器,王导,您肯定听说过唐英吧?”唐易接着又道。

    “这个当然知道,大清有名的督陶官,瓷器宗师,仿古圣手!”王导张口就来。

    “对。关于仿古,唐英说过一句话: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 唐易指了指这个青瓷方瓶,“龙泉窑历史跨度很长,但是,您把这个青瓷方瓶,放到任何一个时期的龙泉窑里,都会感到别扭。你可以翻看资料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是个妖怪了。”

    “嗯,回头我一定好好对比一下!”王导点头。

    唐易一听,就知道王导还残存着一丝侥幸。

    其实,和古玩爱好者交流,唐易不怕真懂行的,也不怕彻底外行的,就怕半瓶儿醋。

    这个王导就属于半瓶儿醋。当然,他这算是态度比较好的。

    有的半瓶儿醋,拿着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应对你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执迷不悟。什么也听不进去不说,还特别容易抬杠。

第1176章 彩陶小罐

    这个王导,其实对唐易是比较服气了,但是因为有限的古玩知识结构,自己个儿还是有点儿想法。

    碍于司马六的面子,加上王导口气上也还比较尊敬,唐易才说了这么多。该说的说了,至于这个王导的古玩收藏下一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正好话到这儿了,唐易也就顺势提出了告辞。

    临走的时候,司马六顺道说了一句:唐先生这次也会去一趟倭国的西表岛,不过我安排好了,不影响剧组,一起出发,但是到了地方可能会单独玩玩。

    这话说得很明白,根本不影响王导拍戏,就是知会一声。

    离开之后,唐易对司马六说道,“我也没想到,他的东西都不真啊。”

    “他这个人比较自负,我只是玩家,不是他眼里的‘专家’,也不便多说。不过这人还是不错的。”司马六笑呵呵道,“不过,通过你们今天的交流,我发现,玩古,虚心真的很重要。”

    唐易笑了笑,“王导态度上挺虚心的。”

    “这个虚心,是敞开怀抱接纳见解的能力,不是态度!”司马六摆摆手,“他态度上虚心,但你的很多话,还是没听进去。”

    “他和你不一样,你是真喜欢,他有点儿附庸风雅,沉不下心。”唐易接口道。

    司马六特别爱和唐易聊古玩,只不过他和唐易碰头在一起的机会不是很多。聊着聊着,他突然提议去琉璃厂看看。

    “怎么突然想到去琉璃厂了?”

    “我前两天在一家店里买了些宣纸笔墨,看到他店里有个小陶罐挺漂亮。不过不知道卖不卖,我也没看明白,就没多问,正好去逛逛吧,好久没逛市场了。你刚才说了那么多,勾起我的瘾头了。”

    唐易想想也是,下午了,其他市场地摊估计都散了,去琉璃厂还能逛逛店面。

    到了琉璃厂,司马六带唐易先去了那家店。这是一家经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字画的店面,没有古玩。不过,就在一个摆放高档墨锭的柜子里,确实摆放着一个二十多厘米高的小陶罐。

    这个陶罐撇口细颈鼓腹,如果再高挑一些,更像个瓶子,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小耳朵,罐身是彩色纹路,像是水波和漩涡。

    柜子是有玻璃的,两人就在柜子前看了一会儿。

    这时候,店里没什么人,一个身材挺瘦、眉清目秀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像是老板,“两位这是想买墨锭?”

    刚开始学书法的人,一般都会买墨汁,方便。不过那种研磨酝酿的乐趣就没了,所以有些讲究的,还是喜欢买墨锭。

    “随便看看,您这小罐挺漂亮!”司马六应道。

    “马家窑的,这东西不卖啊两位,就是衬托个意境。”老板笑着应道。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五六千年了,西北黄河上游一代出现,因为最早发现的马家窑遗址而得名,最出名的就是彩陶。不过,这个遗址不是华夏人发现的,是一个瑞典的地质学家发现并挖掘的。

    “我能上手看看么?”唐易礼貌问道。

    老板想了想,“两位这边请!”说完,打开柜子,拿出了这个彩陶小罐,带到了店铺一侧的八仙桌上。

    “看两位也是风雅得很,既然喜欢,那就一并欣赏下吧!”男子伸手请唐易和司马六坐下,并倒了两杯茶。

    开门做生意,眼目得灵,唐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