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57部分

天下珍玩-第557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花瓷的歌词里,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没关系,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句话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写字,比不了纸上,就算是楷书,也基本很难完全遵循用笔的法则,很多笔画被迫纤细一致;而篆书的笔画本来就是粗细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写隶书,实在是有点儿难度。而且就算用较粗的笔画写出来,烧窑之后,效果未必和原来写的一样,闹不好就很难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儿,基本见不到隶书的。根据唐易的所知,官窑没有,民窑或许能有,但也没见过。这是用笔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瓷器明代才有款儿,永宣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要是“仿前朝的飘逸”,前朝是元朝,飘逸个弹弓啊!屠刀铁骑,强征暴敛,汉人被列为最低一等。哪来的飘逸?

    但是,这件顺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见的隶书款识!

    从顺治时期的官窑来看,“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这样的年号款不多,都是青花书写,而且颇具明末遗风。

    民窑呢,以吉祥款和斋堂款居多。这个“雅”字倒不奇怪,因为民窑的底款儿太多样化了。奇怪的就是隶书底款儿!这种情况,只能是个例,民窑烧造偶然为之,官窑讲究规范,就出现不了。

    怀特见唐易看得仔细,问道,“这应该是一件清代民窑,你很感兴趣么?”

    “没有,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个‘雅’字。”唐易笑着应道。

    怀特点点头,文人嘛,也不奇怪。见唐易喜欢,他就也没多想,也不打算拍了。

    这件青花笔筒,主人定的起拍价并不高,只有五千英镑。唐易最后是八千英镑拍下来的。这个价儿,如果是普通的顺治民窑,已经有点儿高了。不过唐易对底款儿特别感兴趣,就不太在意价格了。

    底款儿上的“雅”字,写的还是很有功力的,而且效果也不错,字体完整清晰。唐易心想,当时这瓷器画工想必也是兴之所至,这份意趣,造就了罕见的瓷器隶书款识。

    ps:今天事情非常多,这一章太晚了,抱歉。稍晚还会再码一章。

第1140章 四个盘子

    这件笔筒,唐易想好了。虽然罕见的隶书底款儿可能会提升市场价值,但是他不准备出手了,一来摆在案头,也是一种享受,二来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

    至于唐卡,肯定是要出手的,这个回国之后再说。

    拍卖结束,怀特邀请唐易共进晚餐,这是有点儿想分享获得永乐无挡尊的喜悦了。

    不过唐易以文佳有事儿,有约在先未有拒绝了,因为怀特的喜悦,却是他的遗憾。

    这件永乐青花无挡尊,他是很想拿下的,但是怀特在这儿,难度就很大。拼价儿未必拼得过怀特;如果假装说是清代仿品,但也得出手,这个说不过去。

    而且人家是邀请他来,又提前说了,再搞事不仅显得小作,结果也未必能拿下。

    唐易和文佳在酒店简单吃了点儿饭,便开始商量何时回去的事儿了。

    文佳见唐易决定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事儿,靠时间,玩纠缠,都是徒劳。林娉婷不想见唐易,唐易干什么也没用。

    唐易要干的事情毕竟还有很多。而且耗在英国,无所事事,更容易出问题。

    第二天,唐易和文佳拜会了沈松岳,说了说要回去的事儿。

    沈松岳也觉得唐易早回去是对的,同时也告诉唐易,在英国如果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及时告诉他。

    和怀特、霍峻等人都打了招呼之后,唐易和文佳便订了机票,而后离开了伦敦。

    英国之行,在林娉婷这件事儿上,除了知道林娉婷安然无恙、心意已决,可以说没有任何结果。不过,唐易也没有空手而归,在拍卖会上居然也能捡漏明代唐卡!还有,得到了一张藏宝海图!虽然未必真能得到这个宝藏。

    他们先回了燕京,博物馆的事儿早就应该去了,不能再拖了。敲定了之后,他还得尽快回山州,林娉婷的事儿,林楚生和秦老都清楚了,他也不能再瞒着父母。

    这些都说清楚了之后,廖沫儿那里,还得有个交代。只不过,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决定放到最后来解决。

    回到燕京,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唐易便给司马六打了电话。

    结果司马六一接电话,“你还真会打!”

    “怎么了?今儿去不了?”唐易问道。

    “能去,不过昨晚没睡好,上午补补觉。咱们下午去吧。正好,收了件东西,你给看看!”司马六道。唐易一听,这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听司马六的口气,不怎么兴奋,看来也有可能是收了之后感觉打眼了。

    下午,文佳干脆开车拉着唐易,去接上了司马六。

    一上车,司马六便把昨天发生的事儿给唐易说了。

    原来,昨天上午,有个“铲子”给司马六说,燕京郊区,有户人家里有一只老红木大案子,特别好,想领他去收了。

    “铲子”这个称呼,来源于古玩圈里的“铲地皮”。铲地皮就是指专门跑乡下收户里发现的东西或者从土夫子手里收东西,这类人呢,就被称为铲子,和夹包袱的有点儿相似,不过路子更野。

    他带着司马六都快出燕京了,到了一农户家里,结果一看,什么红木大案子,就是一黑漆大供桌。红木的东西能上黑漆吗?把司马六给气的,差点儿没搧那铲子一个大嘴巴子。

    结果那铲子连连解释,说也是听同行说的,自己还没看呢!

    好家伙,你自己没看就敢带我来?这想赚钱想疯了。司马六抬脚就走。铲子立即跟上了。

    出了这家的门,结果遇上了一个老头儿,老头儿一看两人,立即凑上前,问是不是来收东西的?

    铲子说是,老头儿说家里有个祖上传下来的瓷器,要不要去看看?

    结果去了老头儿家里,竟然拿出了四个盘子,一水儿的青花云龙盘。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还有一个,大清咸丰年制。

    倒不是完全一样,盘子的大小和纹饰略有差异,龙的姿态也不尽相同。

    司马六这个郁闷啊,对老头儿说了一句,“大爷,敢情您家祖上是开御窑厂的?”

    “您仔细看看,真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祖上是晚清的官儿,后来家道没落了。要不是我现在急等钱用,我也不会卖。”老头儿跟了一句。

    这种话根本就不能听,古玩行里的故事,多了去了。不过,司马六还是一个一个看了看。康雍乾三朝的青花盘子,他还是能看明白的,都是高仿,水平还可以,不过仔细看也能识破。

    大清咸丰年制的盘子,他倒是吃不准。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带款儿的咸丰官窑器,看不出门道。不过,那三个是高仿了,这个估计也一样。

    看完了之后,司马六摇头准备走了。

    结果呢,铲子看了之后,却动心了。他当然也看出是高仿,但是高仿未必不赚钱哪?康雍乾的东西市场大热,而且这三件高仿水平还可以。收了之后,换几个村儿,找几户人家,再带着人家去收,没准就蒙出去了,蒙个好价钱。

    铲子开始讲价,最后,老头儿咬死了,一个盘子三千,绝对不能少了。司马六一听,得,祖上传下来的就这价儿?看来这村里的老头儿现在编故事的水平也不能轻视啊。

    铲子最后同意了,但是身上只带了一万整的现金,跟老头提出转账。老头儿说不懂这个,只认现金。铲子便让老头儿留着,等取了钱再来。老头儿说,再来那可保不齐,而且也不是这个价儿了。

    司马六和这铲子算是比较熟,一看这情况,掏出两千给了铲子,“赶紧走!”

    回去的路上,铲子一通高帽,“司马先生,要不您是大人物呢?您被我耽误了工夫,还这么仗义,帮我收东西。”说着掏出手机,“我这就把两千块钱转给您!”

    “不用了,下次有好东西算里边吧!”司马六摆摆手。

    此时,铲子眼珠一转,从四只盘子里拿出那只“大清咸丰年制”,“司马先生,要不这么着,你看,这盘子人家要三千卖,给您算两千了,您看怎么样?”

    “你怎么不给我康熙雍正乾隆的?”司马六又好气又好笑。虽然他觉得都是高仿,但这铲子算计得也忒细了。

第1141章 咸丰官窑

    铲子不好意思地笑笑,“都一样,就是留着玩儿呗!我还真没见过咸丰青花带款儿的官窑,这件,倒最有可能是真的不是?”

    这都是捡好听地说。一水四件云龙盘,有三件假的,这件是真的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不过,这句话一说,司马六倒是想起唐易对他说过,瓷器乃至古玩鉴定的一个要点,就是国力决定艺术水平和艺术特色。

    这盘子,感觉不如康雍乾官窑那么精美,但是具体道工艺也不算差,而且那条龙,似乎和咸丰朝的国力能对应起来,蔫,弱,有点儿半死不活。但也正因为这条龙的状态,让人觉得是假的。

    咸丰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那事儿不是一般的多。之前鸦片战争输了,这要赔的钱得他来。他在位的时候,还有太平天国起义,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成串儿地签。

    火烧圆明园,也是在他在位的时间。

    这个国力情况,就不用说了。所以,司马六虽然对咸丰官窑青花不了解,但是心里也是动了一下!还真别说,万一这情况是真的呢?如果那老头儿家里只传了这一个盘子,其他三个是他弄的仿品呢?而且这个和康雍乾也不相连,他干嘛弄个咸丰的出来?

    两千块钱对司马六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他便接过了盘子,“好吧,也算我没白跑一趟,就当买了件高档餐具了!”

    就这么着,司马六收了这件盘子。

    文佳听了哈哈大笑,“这玩古的人,有时候也喜欢自欺欺人,你花了两千就花了吧,还自己分析一套东西骗自己。”

    “东西带了么?”唐易看了看司马六随身带的那个皮包。

    “当然带了,让你看能不带么?”司马六说着,拉开皮包,拿出一个绒布口袋,又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直径二十多厘米的青花盘子。

    正面的纹饰,有内外两层青花双圈。外青花双圈在盘沿儿,内青花双圈在盘心。内圈之中,是一条五爪龙,周围则是云纹。

    翻看盘底,是六字楷书款儿的“大清咸丰年制”。

    这条龙,的确是显得很没有力量,就连爪子都显得特别短促。唐易看了看司马六,“你捡漏了!”

    “什么?”司马六在车上一愣,“你是说,这真是咸丰官窑?”

    “没错。”唐易道,“这釉色,青花的发色,都对。而且这龙的状态,你看,虽然昂首,但仍旧显得没什么生机。云纹和龙纹画得也很细致,但就觉得是个刻板的背景。”

    两千块钱拿下一件咸丰官窑,那的确是捡了漏儿了!

    捡漏这东西,靠眼力,更靠运气,运气还是最重要的,这件事儿就是个例子。不过,稀里糊涂用低价钱买了宝贝,一直搞不明白,那不叫捡漏,因为搞不明白,最后还可能再从手里溜出去。

    司马六自己是没搞明白,可他碰上唐易了,这漏儿就拿实了。

    “可惜,只是咸丰官窑。”司马六道,“要是康雍乾就更好了。”

    唐易笑笑,“你还别不知足。你知道吧?咸丰官窑里边,雍正款儿甚至比咸丰款儿要多。大清咸丰年制,这个官窑款儿,市面儿上反而很少见,不比康雍乾官窑多,所以收藏价值极大。”

    “咸丰官窑的款儿,雍正的多?”司马六的确是没听说过。

    “咸丰官窑,做的东西,的确是不行,尤其是画片儿,特别没感觉。创制不行,那就仿呗。御窑厂仿款就特别多,尤其是雍正,那是清代官窑的翘楚啊,所以,咸丰官窑出来的雍正款儿就很多。”

    唐易接着说道,“这是其一。其二呢,咸丰一朝,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入侵,这御窑厂一度停烧了,本来东西就特别少。”

    “原来是这样!”司马六笑了起来。

    “所以,这大清咸丰年制的官窑器,比前面的嘉庆、道光,后面的同治、光绪,那都要少得多!单从稀少程度来看,比康雍乾传世的官窑也不差。不过,就是艺术风格上弱了点儿,但是收藏价值仍然是非常高的。你这个漏儿,确实是捡着了!”唐易进一步解释道。

    司马六一听,小心收好盘子,“没想到,咸丰这皇帝不行,这带款儿的官窑瓷器反而有点儿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