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10部分

天下珍玩-第51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决推辞出场费,这块表就都包含了。”

    决定了之后,唐易给郑麒麟打了个电话。不过,他告诉郑麒麟,有个朋友一起去,所以就不和他们一起了。

    “那您定了机票告诉我航班时间,再就是我们要给您预定酒店,这样就给您的朋友多订一间好了。”郑麒麟一听唐易答应去了,语声中就透出了高兴。

    “不用了,订一间就行了。是我女朋友。”唐易说完,琢磨着不大对味儿,这好像故意带女朋友去,要占郑麒麟的便宜似的,便又补了一句,“她正好要去港岛参加一个珠宝设计展。”

    “好的,唐先生。那我就不专门上门辞行了,咱们港岛见。”

    周五上午,唐易和林娉婷就到了港岛。郑麒麟亲自去接的。

    唐易给林娉婷介绍了一下,郑麒麟笑道,“唐先生的眼力,看来在哪方面都很强,林小姐比港姐都漂亮!”

    郑麒麟给唐易留的印象还算不错,骨子里是什么人需要慢慢了解,但是这面儿上的事儿,那是相当得体,而且虑事周全,滴水不漏。

    郑麒麟把他们送到了中环的一处五星酒店。

    “是这样的唐先生,我们的拍卖会,是在过海的另一处酒店。但是这处酒店,靠近古玩市场比较近,拍卖会毕竟只有一天,如果您在港岛要玩几天,有兴趣的话,方便您去看看。”郑麒麟将房卡交给唐易,笑着说道。

    这处酒店附近,的确是港岛民间古玩商集聚的市场,主要就位于荷里活道、乐古道和摩罗街。这一点,郑麒麟也考虑到了。

    港岛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发展,自然比内地更早。内地的古玩市场,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没有兴起,但是港岛的古玩商人就有不少人进入内地市场,在价格低、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出手收货。

    当年,港岛的不少古玩商人,起步早,眼力高,见识广。内地收货,港岛开店,还有人在国外开了分店,当时国外的形势比国内好,也赚了不少。

    但是,这些年呢,反过来了。华夏内地古玩艺术品市场大热,大批有钱人纷纷到港澳和国外收购古玩艺术品。这些港岛的古玩商,当年在国外开分店,熟悉国外行情,也打下了货源基础,又开始从国外往国内卖古玩了!

    于是,很多港岛的古玩商,又在内地开起了分店,不过,主要是集中在燕京、沪海、羊城等等这些个大城市。

    郑麒麟走了,唐易和林娉婷进了房间,“这个荷里活道,被称为古董街,很多古玩爱好者到港岛旅游,这里是必须要来的。”唐易笑道。

    “行了,还不知道你?吃了午饭去溜达一下,正好逛逛吧!”林娉婷白了唐易一眼。

    两人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出了门,林娉婷之前来过港岛,但也是游玩,走马观花,不是那么熟悉。两人随便走了走,打算找个特色小吃店。

    经过了一处烧鹅店,唐易一看招牌,“这烧鹅店我听说过,听说年头不短了,口味不错!”

    “不行,太肥腻了,夏天快结束了,减肥更得高效。”林娉婷给否了。

    结果经过一处排挡,唐易看了看,一个玲珑的女服务员就上来招呼了,亲切而又热情,林娉婷一看招牌菜有“番茄蛋通粉”,便拉着唐易坐下了。

    唐易看了看林娉婷,“好吧,回头我买半只烧鹅带回酒店,等你睡着了我当宵夜吃。”

    “宵夜不能吃那么肥腻的东西啦!”女服务员咯咯笑道。

    “不用管他。”林娉婷冲服务员笑了笑,“靓女,一个番茄蛋通粉,一个柠蜜脆脆!”

    唐易苦笑一声,点了一个茄牛公仔面,一个奶酱多士,又加了一个猪扒蛋脆脆。两人都要了一杯咸柠七。

    两人吃完了饭,调出手机地图,溜达着走到了荷里活道。

    荷里活,其实就是冬青的音译,这条街,是港岛开埠以来最早辟建的街道。整个街道密布着店铺,而且古风很浓,建筑很有特色。其中的古玩店铺大大小小地错落着,相互之间差别很大。大的呢,有几层楼,像个小古玩城了;小的呢,也就是一两个平方米,像个书报亭。

    唐易和林娉婷是从荷里活道的东口进去的,这里有家卖甘蔗汁的老店。两人一人端了一杯,一边喝,一边走了进去。

    “老店就是老店,口感真是不错!”唐易一边称赞,一边走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面。

    大致看了一圈,这店里,也是以近现代的东西和高仿为主。看来,如今这好东西是越来越难找了。

    就在店里的的一个拐角处,放着一件高将近两米的紫檀木直棱架格,典型的明代风格。

    架格这个称呼一般人听着比较陌生,其实说得简单形象一点儿,就是带着“窗棂”的橱子。这东西在南方比较多见,这橱子上布满“窗棂”,有什么好处呢?它一般是放食物的,透气,食物就不容易馊。

    南方人俗称这种橱子叫“鸡笼橱”,很形象。北方也有,但是相对少,北方人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气死猫”。这个就更生动了,猫能看到里面的吃食,可就是吃不着!

    唐易看了两眼,抚摸了两下,这时候,一个带着眼镜的胖老头儿走上前来,看起来,像是店老板,“后生仔,中意乜?”

    “木料不错。”唐易笑了笑。

    “新嘢!”老头儿本来说的是粤语,听唐易说普通话,说了“新嘢”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个东西,就是木料和做工好,不过看着是明朝风格,但是其实是新的,仿的。”

    唐易当然早就看出来了,但一听老头儿这么说,还是吃了一惊的,这古玩店,还有这样做买卖的?直接告诉顾客是新仿?

第1045章 隐秘落款

    “我知道是新仿的。”唐易点点头,“这个断代,咱们都会告诉顾客吗?”

    “只要是我看出来的,就实话实说喽,一分钱一分货,赚钱在明处,我尽量不让你打眼。不过,你想捡漏,那也不容易!”胖老头儿很认真地解释着。

    唐易想了想,“我是内地来的,咱们这古玩街上的店铺,都像您一样吗?”

    “据我所知,大部分都是这样啦,靠坑蒙拐骗,生意做不长久的啦!”

    唐易心说,真是有意思。或许,这是因为港岛的古玩市场比内地成熟吧。看来,想要捡漏,除非是很少见很特别的东西,甚至是带着伪装的东西。

    因为是第一次逛,所以唐易基本上走马观花,先看看情况。他是想等到慈善拍卖会和珠宝设计展结束,再来仔细逛逛的。

    走了大半的荷里活道,唐易也没出过手。不是没有真东西,是确实和胖老头儿说的一样,这些店铺的老板普遍眼力不弱,仿品是仿品价儿,真品是真品价儿,而且说实话,真东西有,好东西还是少。

    走到西头,就到了上环,而后,唐易和林娉婷又到了摩罗街。

    有家小店的门旁挂了一幅对联:丹青合我意,竹石随雅兴。横批就是这店名:意兴斋。

    这家店,以书画为主,不过,大半是近现代的画家,再就是一些仿古作品。唐易正待离去,一个中年女子走上前来,“看来,小店的东西入不了您的法眼。”

    这是唐易逛了这么多家店,第一个上来就说普通话的店主。

    “哪里,我主要是喜欢一些老东西。”唐易笑笑。

    “听您口音,是北方人,我经常去燕京,那边也有生意。”女店主笑道。

    “噢!怪不得。”唐易点点头,“您门口这幅对联不错。”

    “我店里,老东西确实不多。”女店主笑笑,突然好似想起什么来,“我这里倒有一幅古画,是老街坊留下代卖的,还没摆出来,要不您给掌掌眼?”

    “您客气。”唐易点点头。这女店主的腔调,倒是有几分内地做生意的特点。

    不一会儿,女店主拿了一个木盒出来,盒子很普通,桐木刷漆。不过,一打开盒子,唐易就发现了,这装裱的绫子,是老的,大约是清末的东西。

    这幅画的画心不算大,有个两三平尺,不过一打开,唐易的眼睛亮了,因为这画心,可不是清末的。

    纸本设色,层峦叠嶂,林木丛生,洞壑密布,山下有湖,波光粼粼。这幅画,画得非常满,这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很少见,华夏古人讲究个意境,通常喜欢用留白,水墨画更是如此。

    不过,虽然满,却没有给人拥挤压抑的感觉,反而是气势充沛,感觉变化多端。

    好一幅春山临湖图!唐易暗道。

    “这幅画,看起来像是清末民初的仿古作品,不过水平相当之高,遗憾的就是没有名款儿。”女店主在一旁说道。

    这幅画的确没有名款儿,只有两个印章。一个是“长风珍藏”,一个是“望品斋”。

    而且这两个印章的年份不同,“长风珍藏”是清代的,“望品斋”是明代的。这两个印章的内容,唐易都没听说过,可能是个人私藏钤印。

    唐易点点头,又仔细看了看皴法,没错,解索皴和牛毛皴都有(附注:解索皴主要是弯曲长线皴,解索一般;牛毛皴主要是细线密皴,如同牛毛),干湿互用,清新中有肃穆,厚重里含秀美。

    “有放大镜么?”唐易问了一句。

    “有,稍等。”女店主点点头。书画店里,没有放大镜才怪呢。

    唐易拿过放大镜,又看了几个关键部位。就在看到一处山洞洞口的地方,他的手不由停顿了一下子,心下暗喜!

    “老板,这幅画虽然是无名氏作品,但是我的确很喜欢,您给个实在价儿吧!”唐易放下放大镜之后说道。

    “这是街坊代卖的,既然代卖,是有底价的,我看您像是行里人,我就不说虚的的,二十万港币。”女店主微笑道。

    “一幅清末民初的无名氏作品,叫价二十万,的确是有些贵了。”唐易也微笑看着女店主,没有回价儿。

    女店主想了想,先把画重新卷了起来,“您有所不知,这街坊的底价就不低,而且如今古画市场的行情您又不是不知道,虽然没有名款儿,但说不定是哪位名家的作品,要是找到佐证,那也就不是这个价儿了!我这是刚收到,还没有去查找。”

    “不能再便宜了?”唐易问了一句,有点儿要走的架势。

    “这样吧,图个吉利,十八万,不能再低了。”女店主伸手轻拍了了盒子。

    唐易沉吟了一下,这要是在内地,他肯定还是要再讲的,但是港岛做生意的路子似乎和内地不一样,而且十八万相比这幅画的真正价值,那也算不得什么。

    “好,成交!”

    交易完毕,女店主把木盒装进了一个精致的纸袋子,还递上了一张名片,“欢迎再次惠顾!”

    走出了店面,林娉婷笑问,“又捡漏儿了?”

    “有意思,居然把落款写到山洞的洞口,又小又隐秘,不用放大镜真是看不出来!”唐易也笑了,“这是元代大家王蒙的作品,这种落款,倒是能暗合他的一些个想法。”

    “王蒙?我听外公说过,好像他的画很贵。”

    “是啊,你知道他的外公是谁么?赵孟睿 碧埔仔Φ溃巴趺傻纳剿艿秸悦项的影响,又师法董源、巨然,集几大名家之长又自创风格,算是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解索皴和牛毛皴就是他的创举。他和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

    说王蒙的画儿贵,那是真贵!五年前,他的一幅立轴,就拍出了四亿的高价!

    张大千不止一次仿过王蒙的作品。就连仿作,几千万的高价也拍出过。

    林娉婷知道唐易捡漏,没想到居然是这么大一个漏儿!“要是没有洞口这‘王蒙’这俩字儿,那恐怕就没这么值钱了吧?对了,你刚才说这隐秘的落款,符合他的一些个想法,是什么意思?”

第1046章 仕途执念

    “王蒙这个画家,一辈子画了很多隐居图,这一幅我姑且叫它春山临湖图吧。王蒙这辈子,始终在出仕和隐居之间斗争,这幅画,也能体现这种心理。湖光山色,隐居自然是很好,但是这大好春光,独自无所事事悠闲而过,似乎又很可惜!”

    “根据我掌握的史料,他一直在隐居和出仕之中纠结。从画的气息其实也能看出来。他的画,与元四家其他三家相比,显得不够超脱,不够平静,这幅画当中,也能看出一些不安的情绪!”

    “落款和不落款,其实也暗暗对应出仕和隐居的意思。但是他最终用这个方式落款,说明他在压制出仕的心理,但其实很痛苦。这幅画,肯定是他隐居期间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画的。王蒙出现这样的一幅如此落款的作品,不是偶然。”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