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499部分

天下珍玩-第499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僻也有生僻的坏处,那摊主要不是因为生僻,也不会死咬价儿。”唐易道,“这摊主行里的道道挺透,就是眼力还不太够。”

    “他要眼力够,你也拿不下啊!这件辟雍砚,到底价值多少?”

    “其实,唐代的瓷器,就像你说的,没太出名的。除了越窑的秘色瓷。这白瓷辟雍砚的做工你也见了,一般般。市场价值估计比不了明清官窑。不过我没听说过市场上出现过,也不好估价,但毕竟是唐代的瓷器,一万二那肯定是捡漏了!其实他如果不喊我,我一万六也是得买的。”

    “唐代就没有类似的东西出现,参考下市场价值么?”

    “这个我真没听说,我印象里,算有一件,但只能说造型有点儿类似,不过比这个可好多了,而且是红丝石的,这珠足,还有雕工,被刻成了仕女状,也是唐代的砚台。”

    “那是多少钱?”

    “这个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好像当时拍卖前的估价是一千万,成交价当时那本资料里好像没提。”

    “啊?那你这件几百万差不多了!”

    “那肯定到不了那么多。我刚才还没说最重要的一点呢,那个红丝石砚台,砚底有篆书铭文,中间是个‘唐’字,周围一圈是:贞观元年,杜如晦砚,房玄龄书!”

    “嗐!原来是名人的东西!那没法儿比了。对了,什么是红丝石?”问完了主要的,司马六一边向摊位走去,一边又问道。

    “这个红丝石,产自青州,是一种泥质岩,因为看起来红黄相间,能看到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红丝,故此得名。你别看清代的时候,四大名砚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但是在唐代,红丝石砚,可是居于名砚之首。这也是我说的那方砚台如此贵重的原因。这一般人,他用不上啊!”

    司马六忽地停住了脚步,看了看唐易,“我说,你这么年轻,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时候掌握的?”

    “我干的就是这个,平时没事看书查资料,现在网络又发达,慢慢积累起来了而已。”唐易笑着岔开了话题,“抓紧看东西吧,你不是要试试手气么?”

    司马六嘟囔了一句“人比人气死人”,目光开始在地摊上逡巡起来。

    看了一会儿,司马六还真就看上了一块圆形的玉牌。这玉牌是青玉的,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孔,中间阴线刻了一个圆圈,里面是双线阴刻的一个“寿”字。

    玉牌掌心大小,摆得也挺随意,司马六伸手就抄起来了,看了之后正想问价儿,可那摊主正在忽悠另一位买家呢。

第1022章 司马捡漏

    “你看,这清三代的官窑器,那就是没得说,这太阳光一照,蛤蜊光看到没有?”摊主指划着买家手里拿的一件豆青釉盘子,唾沫星子横飞。

    那买家点点头,又摇摇头,拿起盘子,又仔细看了看底款儿,似乎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唐易憋住了笑,心说不知道这摊主是个棒槌?还是故意忽悠买家?

    这蛤蜊光,说的是彩瓷经过至少几十年之后,彩面自然氧化出的一种彩色光,如果迎着光侧着看,隐约可见五光十色,就好像蛤蜊壳里面的那种五光十色一般。

    但是,蛤蜊光只有在比如五彩、粉彩这样的釉上彩瓷器才有,这摊主拿着个单色釉盘子比划,行家听了的确是能笑掉大牙。

    那买家看了半天也没买。摊主这才看了看拿着青玉圆牌的司马六和漫不经心看着摊子上东西的唐易,好似自言自语道,“这么好的官窑盘子,真没眼光。”

    唐易想了想,有必要点一点这个摊主,给司马六开开路,“这是又出新技术了?单色釉瓷器也能出蛤蜊光?”

    摊主面色变了,接着便堆笑道,“哈哈,看不出您是个行家,开个玩笑嘛!”

    司马六接着问道,“这个怎么出?”

    青玉,在和田玉里面,算是比较低等的,因为白玉黄玉为上,同色系的还有碧玉。所以,青玉的东西,一直不太容易卖上价儿。这青玉圆牌有四个孔,想来是固定在服饰或者器物上的配饰。

    “这寿牌是个老东西,看好了给个五千好了!”

    司马六叫道,“你还真敢要,青玉的东西,我也就是图这个寿字吉利。”

    “你觉得多少能拿?”

    “五百差不多!”

    “五百连料都买不着!您二位是行家,虽说是青玉,可半点儿棉杂都没有,细腻油润,而且这工艺也不含糊啊!”

    “一千,我最高出这么多了!不行就算了!”

    “那您看别的吧!”摊主摇摇头。

    司马六也是起身就走,不过,摊主却一直没把他喊回来。

    司马六看了看唐易,“看来一千他真赚不着。”

    “唉!”唐易道,“我一开始已经点了他了,让他别把咱俩当棒槌。所以这块青玉圆牌,他没乱叫,三千能拿下就不错了!毕竟是明末清初的东西。”

    “啊?我还以为是民国的呢!”司马六有点儿后悔,“要不回去拿上?”

    “你再回去,少了五千他就不卖了。不过这东西,没什么上涨空间,今儿买五千,过两年说不定还是五六千,意思不大,没必要再回去折面儿。”唐易接口道。

    “那算了!”司马六点点头,“接着看看别的。”

    走着走着,就快到头了。这时候,司马六突然一阵惊喜,“快看,还有刚来要开箱子的!”

    唐易一看,还真是,一个黑脸大爷刚在地上铺好了塑料布,正在拉着一大旅行箱的拉链。这大爷脸黑,但花白的头发梳得还挺整齐,一件短袖白衬衣挺干净,年纪大,又利落,无形中给人一种有好东西的感觉。

    这摊子边上,早就守着七八个人了,司马六和唐易上前,也没占什么有利位置。

    大爷开始往外拿东西。第一件是一件粉彩观音瓶,上手的那位一扒拉开报纸,顿时就一脸不爽,这典型的一件新仿,都不带看底就明白的,顺手就给放摊子上了。

    接着大爷又拎出了一对民国红釉里红大碗,唉,工艺一般不说,一只碗口有道冲,一只碗底缺肉(注:行话,缺了一块)。

    接连两次,守着的人群就基本泄气了,连续拿出这样的东西,剩下的怕也没有什么好货色。

    第三件,是一面铜镜,黑漆古(注:铜镜的一种皮壳,也是包浆的别称)做得不到位,给人感觉油脂麻花的。这时候,大半人群一哄而散,心思全没了,分头去别的摊子了。

    不过,司马六还有点儿耐心,一件一件看着。

    结果,还真就是没好东西,箱子空了,拿出来的全是仿货和大路货。此时摊子前已经只剩下唐易和司马六了。

    直到最后,黑脸大爷拿出了一个盛饼干的小铁盒子。

    唐易扫了铁盒子几眼,眼睛顿时一亮,心想,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个我瞅瞅!”司马六接过铁盒子,打开一看,嚯!大部分是玉件。

    唐易在旁边看了看,除了一件双龙扳指是韩料(注:也属于广义和田玉,产自韩国春川,一般质地差,多有蜡质感)的现代工艺品,其他的玉件都是老东西。

    一件战汉绿玛瑙杯,一件辽金红玛瑙环,一件清早期白玉袈裟环,还有一件清末的青白玉带底童子小立件。一共四件,虽说工艺算不得上乘,但也都不算差,而且毕竟是实打实的老东西,这一下子出在一个摊上,也算难得了。

    司马六最擅长的,就是老玛瑙老水晶,当时结识嘉靖青花仰钟杯的原主刘大爷,就是因为买了玛瑙环和水晶环。这战汉绿玛瑙杯和辽金红玛瑙环,他一下子就看透了。至于袈裟环和童子小立件,看包浆也不是新东西。

    除了这些玉件,还有一件老藏银的九宫八卦牌,一件戒指。倒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也不知道这黑脸大爷是来货价儿低,还是见摊前就剩他俩了,主动开口道,“这一盒东西,都是老的,有的我也断不了代,不过无所谓,我能赚就行。你们要是一枪打,我给你们算便宜点儿!”

    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司马六掏了两万块,抱着铁盒子走了。

    “这一枪打得不孬。”唐易笑道,“所以啊,什么时候也别心急,起头跑了的那几位,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最后会出这么多老东西。”

    “这也是巧了,估计这大爷来价儿也不高。”司马六乐呵呵,“来一趟山州,捡了个小漏儿!”

    捡漏,其实对行里人来说,基本上都经历过,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只不过,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还是打眼多,捡漏少。而且,捡漏也得分大的小的。司马六和唐易没法比,这次只能算小漏儿。不过,对他来说,也算是“过年”了。

第1023章 官仿汝窑

    两人又转了转,再也没有发现什么称心的东西,便回去了。中午吃了饭,司马六就此告辞,坐高铁回了燕京。

    早晨起得早,唐易中午小睡了一觉,这刚醒,电话就来了,一看,是廖沫儿。

    “方便说话?”廖沫儿简单直接。

    “方便。”

    “我得到一个关于孱陵大钥的消息。说在清代在燕京出现过,至于桂南,不管是紫铜密码盒还是孱陵大钥,从清代开始,就一点儿风声也没出现过。”

    “噢?那河野治知道么?”

    “知道,这个消息是我告诉他的。”

    唐易想了想,“你是为了那件错金仙壶?”

    “他本来也不想和我们为敌,我拿到仙壶,就是顺势送了个人情。反正孱陵大钥这东西,我觉得他是不可能找到了。”

    唐易点点头,这种消息确实无所谓,“那他也准备撤了?”

    “看那意思是不准备在桂南呆了。”

    “我知道了,谢谢。”

    “别忘了,你答应我要做一件事儿!”

    “我说的是:你告诉我河野治和孱陵大钥的消息,我答应你一件事儿。现在你这个消息和我说的不一样啊!喂?喂?”唐易再说时,却发现廖沫儿已经挂了电话。

    没等琢磨完,电话又响起来了,这次是蒋英年。

    “这事儿本来不能告诉你,不过你提供的线索,还是给你说一声吧!”

    “谢谢蒋主任徇私。”唐易嘿嘿笑道。他一听,就知道可能是龙纹紫匣的事儿有线索了。

    “那个紫铜密码盒,就是你说的龙纹紫匣,确实在倭国!”

    “啊?在东京史料馆?”

    “不是。我也很吃惊。是在倭国一个大家族手里——长谷家族。这个家族在政商两界都有极大影响力,比东京史料馆势大。家主名叫长谷横草,据说其实就是在他手里,但既然他是家主,那这东西被保护的程度就很高,除非他想拿出来。”

    “这龙纹紫匣他们怎么得到的?”

    “据说民国年间就在他们手里,这中间是怎么易手的,具体什么情况,就查不到了!而且里面有没有东西,是不是那个东西,也不好说。”

    “这事儿可真麻烦!”

    “好了,麻烦不麻烦的,你别多想了,专心搞好你的事儿吧。”

    “我明白,谢谢蒋主任。对了,这个长谷横草,莫非也喜欢古玩?”唐易还是忍不住又多问了一句。

    “听说这个人只是痴迷天青釉瓷器。我们现在怀疑,当年河野平想办法调包汝窑天青釉莲花笔洗,可能就是为了得到这个龙纹紫匣。”蒋英年说完,立即又道,“我就知道,一说就容易说多。再联系吧。”

    说到这里,蒋英年直接挂了电话。

    唐易这边,一听天青釉,却一下子就想到了陆知行!

    “要是陆先生试烧柴窑天青釉玉壶春瓶成功,这么说还真有机会?如果长谷横草真的痴迷天青釉,柴窑又是空前绝后的重器,而且他不知道龙纹紫匣里是什么宝贝,还是有可能有交换的。”唐易自言自语道。

    柴窑的事儿,蒋英年还不知道。本来,唐易还想着利用高仿柴窑对付东京史料馆,但是比较一下,还是这件事儿价值更大。

    柴窑高仿,短时间内只能用一次,要是出现两件,傻子都会猜疑有问题了。

    但是这事儿暂时也只是想想,不要说现在陆知行还在试烧,就算烧制成功了,怎么接触这个长谷横草还是个大问题。

    若不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关联着天理紫龙图最终的秘密,唐易绝不会如此上心。

    这件事儿,一步步,一点点,已经只剩下临门一脚,而没有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一脚是开不出去的!

    电话一来,竟然接二连三,接着林娉婷的电话又打来了。

    不过林娉婷打电话来,是说秦老叫他们一起去吃晚饭。这个唐易肯定得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