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49部分

天下珍玩-第49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一见这件铜香炉,陈澄之略有平复的心情又起了波澜,发声竟带了些许颤抖,他双手轻轻捧起铜香炉,详细端详之后,又翻看了底款。

    “这是哪里来的?”陈澄之轻抚香炉圈口,直视唐易问道。

    “实不相瞒,这是在理南省的古玩摊上捡漏来的。”唐易回答。

    “买的时候没有盖子?”陈澄之似乎对是否捡漏并不关注。

    “盖子?明代这种形制的香炉还有盖子?”唐易确实不知。

    “少见不代表没有,即便是宣德炉,有的也有盖子的。而这件铜香炉,有盖子更是可以确定。”陈澄之的目光变得幽邈起来,仿佛在思索什么事情。房间里一时间很是安静。

    唐易和毛逐见陈澄之出神思索,也不便点醒,只能默默地等着他回过神来。

    陈澄之思忖良久,突然说了一声“稍等”,便起身去往卧室,过了一会儿,将一线装书本放到了八仙桌上。

第94章 以假易真

    唐易和毛逐定睛一看,线装书本已颇为老旧,封面上有三个金文字体:

    《紫铜经》。

    “这是先师的遗物。”陈澄之翻开其中一页,移转书本对向唐易和毛逐,伸手指向了其中的几列小字。

    “宣德之后,铜炉亡矣,然崇祯八年罪己所铸之炉,铜质之精,技法之深,深具遗风。言此炉独一无二,最奇炉有镂空活顶,烟出则有形,长恨无从观之,疑有惊天之秘。”

    书上本是没有标点的,不过唐易和毛逐因为所学专业的缘故,经常阅读史籍,读起来倒也不费力。

    《紫铜经》说白了就是一本治铜的工具书,陈澄之师父的遗物,但并不是他师父所著,书上并无作者名讳,而且是手抄本,像是他师父不知从何处所得,从装帧风格和老旧程度来看,应该是清中期之前的东西。

    这几句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崇祯罪己铜香炉不仅有“镂空活顶”,也就是盖子,而且据说此炉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当时只铸造了一只!

    更奇妙的是,如果在里面焚香,从镂空盖子的空隙中冒出的烟雾,能形成特殊的形状,但是写书的人也没见到过,他怀疑,这烟雾,暗藏着天大的秘密。

    不过,这“疑有惊天之秘”,是可以有两种理解的,一种理解是,既然烟雾从铜香炉的盖子穿出能形成一定的形状,而且后世再未出现这样的盖子,那么这盖子的制造方法就是一个大秘密;还有一种理解,那自然是这烟雾的形状很特殊,其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唐易看完这简短的几句话之后,心思甫动,不由得仔细看了看铜香炉的内壁,果然,内壁上似乎有一些漩涡状的纹路,随后抬头道:“看来,形成独特形状的烟雾,除了盖子的镂空结构,和炉的内壁也有关系。”

    陈澄之点点头,“你买这只炉的时候,卖家有没有说盖子的事情?”

    “他没说,我也没问。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不过,起码应该不在他手里。”唐易分析道,“此人是个老油子,如果真的有盖子,在我出钱买了香炉之后,应该会拿出盖子,继续讨要高价,但是他没有。”

    “嗯。”陈澄之又点点头。

    “难道······他有盖子???”毛逐此时却突然惊道。

    “谁?”陈澄之也是一惊,不由立即张口问道。

    “是这样的,有个倭国人来我店里两次,想买这件铜香炉,而且似乎不在乎价钱,上次来,甚至带了一件万历青花穿花翼龙大罐。”唐易简单向陈澄之介绍了一下。

    “他知道你这铜香炉没有盖子?”陈澄之问道。

    “应该知道。我这件铜香炉当时在店里展示过一天,见到的人不少。难道,他真的是‘按盖索炉’?”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如果不知其中玄妙,一件崇祯铜香炉的精品,不过一两百万的价格,他怎会舍得用这么一件官窑重器来换?”陈澄之沉吟道,“不过也有可能,他虽知道这香炉盖的事儿,但并没有得手,正在连炉加盖一起寻访。”

    这一下子,三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陈老先生,这件崇祯罪己铜香炉,你能仿制一件么?”唐易突然眼前一亮,打破了沉默。

    “你的意思是······”陈澄之抬头,额上皱纹加深,显得疑虑重重。

    “呃,这确实难为老先生了,似乎有骗人渔利的味道。”唐易也轻轻摇了摇头。

    “那倒也不算,这万历青花大罐,本就是我们华夏的宝贝,不知怎么被倭国人弄走,说不定也是当年巧取豪夺。只是,还有两个问题。”陈澄之道:

    “第一,即便我造出仿品,他拿走后,就算有盖子,也未必会给你看;第二,仿造一件这样的铜炉,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最快也要一个月。”

    “如果能造出仿品,以假乱真,最起码我能多次和他交流,探出是否有盖子。如果他真有,再想办法一见,应该不是难事。就算他没有,我们换回一件宝贝,终究是不亏了,大罐我不自留,送给老先生赏玩即可。”唐易想了想说道:

    “时间上应该不是问题,我可以编个理由,他应该有耐心等上一个月。不试一下,怎么会知道成不成呢?”

    “用仿制的崇祯铜香炉换回真品万历青花大罐,本来就是一笔合算的买卖。”说着,陈澄之居然笑了起来。

    这句话说得唐易和毛逐都有几分吃惊,这以假易真之道,说白了就是“骗”,结果陈澄之这样的高手不仅不排斥,居然还笑谈之。但,凡事必有因果,吃惊之后,唐易又思考了一下,便想通了。

    这陈澄之本就是民间匠人,虽说技法神乎其神,但是终究是靠着手艺吃饭吧,津门毗邻燕京,向来商贾云集,他于坊市之间耳濡目染,有便宜不赚反而更不符合他的心态。

    不少华夏人喜欢把专业水平和人品联系起来,仿佛专业水平高的人,人品也一定很到位,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然,这并不是说陈澄之人品不行。

    古玩行里,假的真的,本就虚虚实实,看不明白打眼吃亏,那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儿。反过来说,如果河野平到时候认出了是仿品,他不买就是了。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定出门,两不相欠,捡漏了卖家吃亏,打眼了买家吃亏,说白了不就这么一回事儿么?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正说着,唐易的手机响了起来。

    拿起一看,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竟然是河野平打来的。

    “唐老板,方便说话么?”

    “方便,河野先生请讲。”

    “不知你那位朋友考虑的怎么样了?他到底要不要买?”

    “哎呀,河野先生,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我那朋友确实犹豫了,不过很不巧的是,他出国度假去了,那铜香炉被他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里,恐怕得等他回来才能和你商量易手的事儿。”

    “真的吗?他多久能回来?”

第95章 特殊材料

    “恐怕得一个月左右吧,除了度假,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听说这铜香炉本来是有盖子的,国外有这个盖子的线索······”

    “如果找到盖子,这香炉他定死要买???”河野平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十分急促,基本上就是打断了唐易的话。

    唐易听了河野平的如此着急的腔调,心下了然,不由冲毛逐和陈澄之轻轻摇了摇头。

    河野平的这句心急之语,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他知道铜香炉有盖子的事儿,第二,盖子不在他手上!如果在他手上,他就不会这么着急,因为“唐易的朋友”是肯定找不到这铜香炉的盖子的。

    “好像是这个意思。那河野先生还等吗?”唐易继续说道。

    “我可以等。另外,如果他找到盖子,我可以一并买下来,家父痴迷铜器,我也是没办法。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这铜香炉毕竟是古代铜器,希望在没出手之前,不要随便焚香,以免对铜炉造成破坏!”此言一出,说明河野平真是有些着急了,这话按说是不该说的,如果让唐易起疑,那显然是对他很不利的。

    不过,唐易早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河野先生过虑了,如此名贵的明代铜香炉,难道还能真用来焚香吗?”

    电话那头的河野平似乎稍微放了心,末了又加了一句“价钱好商量”。

    挂了电话,唐易说道,“他应该是没有盖子,但是显然知道盖子的事儿,而且定是知道其中的秘密。”

    “一件仿品香炉,让你探知秘密,让我得手大罐,那这个倭国人岂不是赔得很惨?”陈澄之低声道。

    “古玩行里,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权当他高来低走好了,陈老先生的仿品,价值也不亚于真品了。”唐易笑道,“这铜香炉今天就留给先生吧,做好了再说。”

    “啊?”陈澄之眉毛一挑,“这······”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化多次。

    唐易看了看陈澄之,心想老江湖就是老江湖,想得就是多。这陈澄之一来是想,如此贵重的东西,说放在这里就放在这里了,不怕没了?这还不是关键,毕竟一两百万的东西还不值得他赖账;关键是,如果到时候做出来,一真一假,这小子就这么自信?到时候能分辨出来?

    “到时候做出来,我还可以再锻炼一次眼力嘛!”唐易说道。

    “老朽行事,向来是先小人后君子,这样,这件铜炉你留在这里,把那件乾隆掐丝珐琅八卦琮式瓶拿走吧。”陈澄之心下叹道,真是艺高人胆大,看来他到时候有绝对的把握分出这崇祯铜香炉的真假。

    “这······”唐易微微一笑,沉吟起来。毛逐的眼力见儿不是盖的,知道此时该他说话了,“我看,我们还是恭敬不如从命吧。铜香炉留下,琮式瓶拿走。”

    陈澄之笑了笑,并不点破二人的配合之道。随即,他又拿起香炉,很细致地掂量着,中间倒了几次手,“这风磨铜冶炼难度极大,此炉我估计含金量在百分之三左右。”

    “风磨铜?不是紫铜么?”毛逐不由问道。

    “紫铜,是红铜的另一个称呼,本质上还是铜,是对铜的分类的说法。而这风磨铜,其实是一种紫铜的冶炼方法。”陈澄之解释道,“宣德炉所用的,就是风磨铜,这崇祯罪己炉,用的也是风磨铜。”

    “都说风磨铜纯净致密千年不锈,还望陈老先生详告之。”唐易对风磨铜也不甚了解,便出口问道。

    “世人传得神乎其神,其实不外乎两点。第一,冶炼之时加入了贵金属,比如黄金等,这保证了铜器不易锈蚀,这和之前的青铜易生绿锈区别很大。这样的铜器历经岁月,再加上包浆,确实好看,所谓佛经色,不过是金色变老又加上包浆的颜色。”

    陈澄之的介绍,和那种书本上的僵硬理论不同,皆是出自实践,所以说出来特别容易理解,“这第二,也是这个名称的实际来源,明代冶铜,用的是大风箱,“风磨”,大抵是指风足火大,持久有力。”

    “噼里啪啦·······”

    唐易和毛逐一起鼓起掌来。

    陈澄之却一摆手,“这风磨铜我可以炼出来,但是铸造此炉所用的失蜡法(附注)需要的材料不好搜集啊,蜂蜡我倒是不缺,但是这铜香炉历经数百年,需得后作包浆。这包浆说是后作,其实在铸炼炉体之时就得打下底子。”

    “您的意思是说,这铸造铜炉所用的蜂蜡里面要加一些材料?”唐易问道。

    “是啊。”陈澄之赞赏地看了唐易一眼,心想这小伙子思维确实够敏捷的,“这蜂蜡之中,需要加上一种特殊的材料,蜂蜡内模与泥胚的贴合处才能特别细腻,这样做出的铜器,再做包浆就会相对容易,而且十分自然。”

    “陈老先生,若不用这种特殊的材料,造出香炉的包浆会有什么影响?”唐易想了想,这所谓特殊的材料,应该是不太好找。

    “若不用,成型之后,我做包浆就得多费些时日,这倒不要紧,之前我也很少用这种材料。不过,所出包浆之色,可能会偏亮一点儿,虽是细微差别,一般所谓专家看不出,但是恐怕瞒不过你这样水准的人的眼睛。”陈澄之显然已经把唐易纳入了顶级高手之列。

    “嗐,有几个人有他这么毒的眼睛。”毛逐添了一句。

    “虽是如此,但老朽制器造物,都是尽求完美,不留一丝破绽,小唐先生这样的行家虽然寡见,但仍是有的。尤其是这一次,更不敢马虎。”陈澄之解释道。

    唐易心里一沉,这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材料?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