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335部分

天下珍玩-第335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到这押送佛经的官员吃了拿了,又想交差,剪了佛经,一分为二。”老庞连忙说道。

    “嗯。”唐易点点头,“咱们接着讲,话说这批经卷到了津门,有个押送官员的亲戚是当地的官儿。这个人贪心大,一下子弄走了几百件佛经,上报的时候,和押送官员串通就说遇上了大盗,这事儿居然就这么瞒过去了。”

    “到了民国,这个津门的官儿自然就没官儿做了,手头也紧了,他就开始卖经卷了。大部分都卖给了倭国人,所以现在倭国藏有不少唐代经卷。倭国有个东京史料馆,收藏的华夏古籍字画经卷什么的很多,里面就有唐代经卷的珍品。”

    “后来,这个人手里的唐代经卷卖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打起了歪主意。当年他留下几百件经卷,还留下了不少唐代的空白经卷纸张,于是利用这批纸张高仿了一批经卷。他知道押送这批经卷路上的那些猫腻,为了仿得逼真,也为了多赚钱,其中有些仿品也学着用剪刀一分为二!”

    老庞瞪大了眼睛,“合着这才是重点啊!这故事也太曲折了!”

    唐易顺手灭了烟,看着烟头说道,“这故事,五块钱一段。”

    老庞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样,唐先生,晚上没事儿吧?我请客,你挑地儿!”

    文佳想了想,“好啊,大冷天的,涮个羊肉锅子,东来顺吧!”

    别看这老庞贪财又好色,但是这一把年纪了,为人却乐呵呵很随意,嘴巴又甜,唐易也算明白了为何这种人文佳的关系还不错,“好啊,那让你破费了老庞。”

    “什么话!我要是买到假的,万一哪天被人认出来,那才叫真的破费呢!再说了,唐先生这种眼力,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结交还没有门路呢!”老庞哈哈大笑。

    三个人又在琉璃厂逛了逛,也没发现什么古代经卷。老庞却对唐易说道,“唐先生,你眼力好,路子广,大店地摊都敢抓宝,如果发现了古代经卷,也不一定非要什么唐代的,明清的都行,如果不自留,给我留下,价儿你看着出就行!”

    唐易笑着点点头,算是应下了。

    天没擦黑他们就到了饭店,铜锅沸水,红白肉片,这大冬天的,的确挺滋润人。

    “不怕唐先生笑话,我虽然古玩上不精通,但是这书法我还懂点儿,刚才严美妮店里那半卷佛经,那墨色古旧,字体也颇有唐人风骨,这仿品真能仿得这么好?”吃着吃着,老庞忽又问了一句。

    “那我就给你讲讲第三段故事,这个是一顿涮羊肉一段。”唐易笑着从麻汁碗里夹起了肉片。

第683章 双钩填墨

    “啊?”老庞一愣。心想自己这随口问出来的,没想到还有下文。

    “这批唐代经卷的高仿,不要说你了,你知道还有谁打过眼么?”唐易将羊肉送入口中,又夹了一把茼蒿放进铜锅。

    “谁啊?”老庞干脆停了筷子。

    “张大千!而且花了大价钱。”唐易笑笑,“不过我也是道听途说啊,别较真儿。这张大千真是有大家风范,据说后来也发现了是假的,直接一把火烧了,倒是没有遗祸。可惜啊,并不是人人都有张大千这样的境界,这古玩圈里,即便看出是假的,这么逼真,恐怕第一个念头是怎么再倒出去,而且还想赚一笔。”

    老庞点头道,“就这半张唐代佛经,想发现是假的,没几个人能做到。”

    “你说的没错,我听说,这批高仿佛经,有的甚至流入了国外的博物馆,一样当宝贝展出。”唐易接口道。

    老庞心说,这个唐易的眼力可真毒啊,这特么都能看出来!“唐先生,还是赶紧说说为什么会仿得这么逼真吧?你用张大千把我的胃口吊得不行了!”

    “要说到为什么能以假乱真,我看有三点原因,第一点,纸是老纸,过了一关;第二点,这个造假的有大批真迹在手上,起码结构和印章出不了任何问题。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易说到这里,又停了停。

    文佳此时也听得入迷,“快说快说!”

    “兰亭序你们都知道吧?李世民特别喜欢这幅经典,得到王右军的真迹之后 ,他找了一批书法大家临摹,什么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等。这些人的用笔和结体各有特点,但是临摹出来的兰亭序却几乎一模一样!”

    唐易看了看文佳和老庞,“因为他们临摹的时候,都用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叫做双钩填墨!”

    “哎?我还学过一段书法,也临摹过字贴,怎么没听过这种临摹方法?”老庞摸了摸稀疏的头发。

    “这个方法,主要是古人为了保存书法原迹所用,制作副本成帖,供人临摹学习,六朝到唐代很流行。而且很逼真,被称为‘下真迹一等’。但是到了北宋,这种方法就没人用了,因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想制作字帖可以刻得更精细,而且产量也高,双钩填墨这方面的价值就没了。”

    “双钩填墨,我看过一本古书上的介绍。是用很薄的油纸,铺在原作上,对着光,然后描摹下来。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油纸上的字转到要临摹的纸上就行了。只要找到一个书法高手,就很容易无限接近真迹,而且神态和风韵也不差!不用来制作字帖了,倒被人用来造假了!”

    听唐易说完,老庞张着嘴摇了摇头,“原来这批高仿经卷也用了双沟填墨,怪不得!还真是,经卷字数太多,要是一个一个临摹,水平再高也容易露出马脚!”

    “六朝和唐代的很多书法,都没了真迹,留下的摹本都是用了双钩填墨。比如刚才说的兰亭序,其中的神龙本,定武本。还有王右军的平安帖、丧乱帖,都是双钩填墨本,不过,即便是唐代双钩填墨本,也不在大陆,平安帖在台岛,丧乱帖则在倭国。”

    老庞此时禁不住拍起了巴掌,“我就说嘛,能让文大师请来逛琉璃厂,绝对不是一般人!唐先生不仅眼力过人,而且博物洽文,佩服,佩服!”

    “服务员,再来一瓶茅台!”老庞冲着门外喊了一声。

    “老庞,别介,我这酒量不行,一杯白的够喝一晚上了!”唐易连忙劝道。

    门打开,服务员急忙走了进来,是个年轻姑娘。今儿客人挺多,她忙得有点儿晕头转向,进来之后,包间的门也没关。

    “再来一瓶茅台,加两盘最贵的羊肉。”老庞开口道。

    服务员随后便出去了,出门的时候差点儿和门口一个经过的人撞上。

    “对不起,先生。”服务员连忙低头道歉。

    “没事儿,忙你的吧!”那人五十岁左右,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挺长向后披着,“艺术气息”很浓厚。

    说话的时候,他不自觉地向包间里瞟了一眼,看到了唐易之后,突然一脸惊喜,竟直接走了进来,“唐老师!没想到这么巧啊!”

    “你是?”唐易一时有些懵,他实在是没认出这个人是谁,而且这个人得有五十岁了,上来就叫自己老师,实在是一时间难以接受。

    “我是侯如海啊!当时您答应我拜您为师,学习鉴古,上次拍卖会预展之后我还给您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您挺忙,没说几句,还有一次您没接。”中年男子连忙说道。

    侯如海?拜我为师?

    唐易这才想起来,当时是卫天鹰赞助的皇廷拍卖行的预展,那件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瓶,他早就知道是假货,所以和文佳去了预展。预展上,还有一幅行活儿“乾隆片儿”,这个侯如海不仅认定是宋画儿,还咬定是范宽的,当时也被他揭穿了。

    后来卫天鹰来了和自己招呼了几句,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接着就当场拜师。唐易没太当回事儿,后来侯如海还打过电话,但是唐易敷衍了两句就挂了。

    这侯如海也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唐易倒不是看不起他,只是觉得这事儿太扯淡了,所以才没当回事儿。

    没想到,居然在饭店又碰上了!

    “侯先生,当时我以为你是开玩笑,我也没在意。以后可别老师老师的了!”唐易立即说道。

    “那怎么行,拜了师就是拜了师!这桌算我的,您等我一会儿!”侯如海拱拱手,又匆匆走了出去。

    老庞和文佳对视了一眼,文佳一拍大腿,“我也想起来了,这个侯如海,还有那个朱先生,当时都被你**了!你要真收了他,可算你的大徒弟啊!”

    “恭喜唐先生开山门收弟子!”老庞笑着端起了酒杯。

    “行了,你们别添乱了!”唐易叫苦一声,这都什么事儿啊!

第684章 买主是他

    不一会儿,侯如海就又进来了,手里也拎着一瓶茅台,而且身后跟着服务员,给侯如海添了一副碗筷,又加了一盘肥牛,一盘野菜。

    好嘛,他倒是不客气,这是直接转战场了!

    “文大师我那次预展上也见过,这位是?”侯如海自顾自倒满了酒,笑着看着老庞问道。

    “噢,这是庞大师,天文地理,相术风水,卜卦推演,佛法道术,可谓无一不精啊!”文佳坏笑着介绍道。

    老庞连忙摆手,“别听文大师取笑我,我就是在这个行当里混口饭吃。”

    侯如海笑道,“能和唐老师、文大师把酒言欢,也一定是高人!这一杯酒,我不多说了,先干为敬,都在酒里了!”

    “侯先生,今儿真是巧了,没想到你也在这吃饭。”唐易举了举杯,不过他酒量不济,已经换成了啤酒。

    “是啊,唐老师,几个家长请客,参加艺考的孩子在我这里学画。还有,您可是我的老师,叫我小侯或者如海就行了。”

    唐易脸上又是一阵尴尬,想了想,“这样吧,我叫你老侯吧。你也别太客气,大家相互切磋。”

    “好!”侯如海面带喜色,“对了,唐老师,我前一阵儿在一个笔会上见到金石溪先生了,他听说我拜你为师,很高兴,说我很难得明白了艺高为师的道理,而没有拘泥于一些繁文缛节,面子工程。”

    怪不得!唐易心想,他这是打着我的旗号已经尝过甜头了!不过侯如海恭敬有加,面目虔诚,唐易也不能说得不好听,“侯先生说哪里话,古玩鉴宝方面,或许我还能和你切磋一下,真要说水墨丹青,你才是行家!”

    文佳看了看唐易,心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侯如海低眉顺眼一通恭维,唐易也招架不住了。

    不过,看这侯如海倒是个活泛人儿,“老侯,你可是唐老师的开山弟子,唐老师于古玩一行,样样精通,你可别在字画方面丢了他的人啊!”

    唐易不由得瞪了文佳一眼。侯如海却高兴道,“不瞒文大师,上次在拍卖预展上,唐老师当场对那幅‘乾隆片儿’的范宽仿作的一番点评,就让我受益匪浅,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古代字画的墨色、纸张和裱工,又有了不少心得。”

    这话唐易倒是信。侯如海有画工的底子,研究古字画,最起码用笔方面不是障碍,气韵方面也容易突破,需要强化的,主要就是老纸老墨老裱工的问题。

    “看来老侯你最近是有什么好东西入手啊!”唐易笑道。

    “那倒没什么,前一阵得了一幅刘石庵的字,本来想私留,可是被拍卖行的朋友缠得没办法,只好送去上拍了。”

    “宰相刘罗锅的字,市场上捧得挺高,看来你又发财了!”老庞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清代的字画,在唐老师面前算什么?唐代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唐老师都能割爱给金先生!”侯如海聊得挺舒坦,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说起唐代的字画,还真有个大件儿,只不过不是我拿下的,我是昨儿刚帮人作保,定下了半张唐人写的《大乘入楞伽经》!”

    这话一说,唐易、文佳、老庞都是一愣。

    “可是琉璃厂金石堂严美妮手里的那半幅经卷?”唐易接口问道。

    侯如海也愣了一下,“哎呀,唐老师,行里有什么动静,是什么也瞒不过您啊!”一时间对唐易的崇拜又加速了。

    “这么说,不是隔山打牛?而是你帮着买主掌眼?”

    “我是看了,不过买主也通过视频看了,后来还传过去几张高清图片,也算是隔山打牛吧,不过加了我这道保险。”

    “买主是哪里的?看来是个高人啊!这么个大件儿,都不带亲自来看看的?”

    “唐老师你有所不知。买主人在沪海,来回倒不麻烦。但是这个人可不一般啊,他姓谭,是江南玉器协会的理事,年底玉器协会要改选,实在抽不开身啊。”侯如海面对唐易,一点儿都没隐瞒。

    唐易心里忽闪了一下子,心想今儿这事儿真是巧到家了!

    “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