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30部分

天下珍玩-第23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展的程序一般比较简单。这次是主持人开场白,然后李胜作为皇廷拍卖公司的老总,上台说一通拍品如何牛逼的废话,接着请众人随意参观。

    一般来说,如果有协办方,也会上台啰嗦两句,其实就是打打本公司的广告,拉拉人脉。不过,卫天鹰并没有上台说话。

    而且,这次拍卖会十分紧凑,预展两天,第三天就开拍,上午一场综合,下午一场瓷器,釉里红玉壶春是压轴重器。有意向的人可以签订参拍协议,领取拍卖号牌,近距离研究拍品。

    大家开始随意参观之后,李胜便和卫天鹰、唐易一起走到了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瓶的展柜前,袁志刚自然也跟着。

    文佳早就听唐易说是假的,看了几眼之后,便打了个招呼,去看一件青铜祭器去了。

    这时候,那位像猴的朱先生也悄悄来到了展柜旁边。

    “在传世品中,洪武釉里红多于青花,除了玉壶春、梅瓶、双耳瓶,还有不少大罐大盘大碗。但是,精品却太少了!釉里红颜色特殊,相当容易出现偏差。我听说有人做高仿,竟然在烧窑的时候把部分纹饰给烧没了!”

    袁志刚率先开口,口若悬河,幽默之中暗含这当然是一件真品的意思。

    袁志刚说完,便看向唐易,一来,这是给卫天鹰面子,二来,他只是听说唐易眼力了得,并未亲眼所见,所以借着这件高仿,他也想试探一下。既然卫天鹰说了要“表达心意”,想来看在钱的份儿上,唐易应该不会搅局。

    唐易见袁志刚看向自己,也没忸怩,开口道:“据我所知,釉里红的技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不过,光有技法没用,一直烧不出正品,直到元代才算成了。洪武朝是釉里红的成熟期,而且宣德以后,釉里红走向没落,所以明代釉里红,洪武器是经典代表。”

    卫天鹰、李胜、袁志刚纷纷点头,卫天鹰更是称赞唐易博学。当然,这都是面儿上的事儿。

    而朱先生却在一边腹诽,这特么都是书上的东西,谁不知道?就知道玩儿些花拳绣腿!

    其实唐易也不想浪费这些唾沫星子,只是他还没想到,到底该用什么办法去揭穿这是一件高仿。

    直接揭穿显然不太合适。万一卫天鹰和袁志刚恼羞成怒,当场发难,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对方死咬住是真品,翻脸不认人,说自己徒有虚名,哗众取宠。

    倒不是唐易怕他们,只是如此一来,这东西还是有可能拍出去。

第467章 憋着坏呢

    至于这一件高仿的问题,唐易在刚才说话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

    这件玉壶春瓶,釉里红的发色是正红,没什么问题。再说洪武釉里红的呈色具备多样性,发色方面根本不是关键,只是好看不好看罢了。

    其实釉里红和青花瓷在工艺流程上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釉里红用铜做色剂,而青花用钴。

    说白了,青花就是釉里青。古代瓷器上的“青”,一般都是蓝的意思,天青其实是天蓝。钴料发出的蓝色多种多样,所以鉴定青花,发色是一个关键,比如苏麻离青这种钴料特征很明显,鉴定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就是重点。

    釉里红却始终用铜,只不过发色不好控制,但是料剂是基本一致的。

    这件高仿的问题,在于施釉。

    洪武釉里红,在玉壶春瓶这种大件上,底部是施釉的,但是底部白浆釉的光泽感不强,和器物主要部位的色调不一样,而且没有那么强的玻璃化程度。薄的地方,微微泛黄。

    这件洪武釉里红在展柜里,是倾斜45度角放置的,为的就是让人看清底部。瓷器的底,是鉴定的重要一环。皇廷拍卖的这次预展,瓷器都是如此放置,这样就能从各个角度看清全貌。

    这件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的底部,施釉不均,有的地方偏厚了。偏厚不要紧,但是却没处理到位。

    洪武釉里红大件儿,底部施釉比较薄的地方,是微微泛黄的,底部的釉比较厚的的地方,颜色就不是微微泛黄了,就会是一种乳白色,有的还会发青。

    但是这一件,底部的釉比较厚的地方,颜色不对,和薄的地方类似,虽然发黄不明显,但是绝对不是乳白色或者青色。

    这种区别是很细微的,没有无数真品和赝品的对比,甚至如果不亲自烧几次窑,基本是发现不了的。

    当然了,唐易例外。

    “器型端庄,发色纯正,釉面肥润,画工精湛。”唐易终于开口道:“底部施釉,这个,不是那么完美,这么多专家在,我就不多说了。”

    这句话,如果是陆知行、沈松岩这样的瓷器大家听来,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东西不真,底釉有问题。

    但是这句话又很含糊,夸了一通,却没说是真的。而底釉的问题,用了个“不完美”,真品也可以不完美嘛。

    所以,这几句话可以评价为:废话。

    不过,卫天鹰对这几句“废话”却很似乎很欣赏,“那就是精品啊!唐先生的眼力过人,这下我也是吃了颗定心丸!”

    卫天鹰的话,一听就有点儿掩人耳目的意思。

    袁志刚因为知道是假的,心里已经有点儿炸了,这小子果然眼力过人!要不是说要给他表示表示,恐怕就会说底釉不真了!

    而李胜显然不太满意,这算什么?真的掌眼,那就得说出年代!这样含糊其辞,不得罪人,到最后万一是假的,也不担责任,这完全是在骑墙嘛!

    不过,越是这样,越加重了李胜的怀疑:莫非是因为给卫天鹰面子,估计不点破是假的?

    而那位朱先生,之前就看了觉得是真的,听唐易扔了几句,心想,别看他懂字画,看来瓷器方面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货色罢了。如此想着,便又悄悄走开了。

    “我有事儿,先走一步。”此时,唐易对卫天鹰点点头,接着便向正往这边看的文佳招了一下手。

    “别急啊,中午一起吃个饭吧!今天在预展现场掌眼,这么高的含金量,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卫天鹰连忙说道。

    这个“含金量”的意思,自然是唐易给了面子,没有点破是高仿,同时还暗示吃饭的时候,还有鉴定费得给呢!

    唐易一直在观察李胜,已经看出,这件洪武釉里红是高仿的事儿,八成是卫天鹰和袁志刚瞒着李胜布的局,心里便有了几分打算。

    “卫总,你的意思我明白,你好我好大家好嘛!至于表达心意的事儿,我看你太客气了,我和卫方卫圆也算是朋友,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我真的有事儿,你忙你的。”唐易说完,见文佳已经过来了,便直接向展厅外走去。

    “哎?”卫天鹰快步跟上,“也好,我送送你!”回头又对李胜和袁志刚说道,“你们忙你们的,回头咱们再议。”

    李胜和袁志刚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里各有想法,李胜正在起疑,袁志刚心想算是过去了,两人也便都没有跟上。

    三人到了门口,文佳见左右无人,笑着对卫天鹰说道:“卫叔,不看僧面看佛面,钱的事儿就不要提了。你也知道,他不缺钱。要真的提钱,就没得聊了。留步,回见了啊!”

    卫天鹰老到地一笑,“什么钱不钱的,咱不提了。不过可说好了,改日一起一定一起坐坐!”

    唐易笑笑,“卫总再见。”

    车开到了马路上,唐易才对文佳说道:“谁说我不缺钱?手头这点儿钱算什么,还有多少事儿要办啊!”

    “拉倒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什么,你是不是憋着坏呢?当面不拆穿,背后想什么阴招?”文佳白了唐易一眼。

    “我倒是想当面拆穿啊,不过那太没技术含量了。”唐易扭头道:“再说了,还有卫方卫圆的面子在里面,到时候搞得很难看,不好收场,你也尴尬不是?”

    “我尴尬个屁啊。要是真的摽起来,我就遁了,眼不见,心不烦。”文佳笑了笑,“行了,说说吧,我还真想不到你憋出个什么坏来。”

    “你发现没有,那个皇廷拍卖行的老总李胜,好像不知道这是件高仿。”唐易切入正题。

    “你好像说对了。这个人面部多肉,发稀眉浓眼窝陷,是个求稳而又多疑的人,而且似乎对瓷器不在行。”文佳皱了皱眉。

    “让他们先窝里反怎么样?反正预展还有一天,后天才正式拍卖。”唐易嘴角微微上扬。

    “你这就有技术含量?再说了,怎么告诉李胜是假的?又怎么能让他相信?”文佳撇嘴,“别告诉我你还没想好啊。”

第468章 请一尊神

    唐易沉吟道,“告诉他很简单,他不是给了你名片么?有联系方式怎么都好说,至于怎么让他相信,我是想先问问鬼叔,瓷都是谁出了这么一件洪武釉里红。”

    文佳想了想,“我说,你这个人,就喜欢绕弯子,绕多了小心自己出不来。

    唐易看了看文佳,“难不成你有什么主意了?”

    文佳却道:“暂时还没有。你先给鬼叔打吧,知道谁做出来的也好。我只是提醒你注意思维方式。”

    “靠!”唐易掏出了手机。

    “鬼叔,我唐易啊,跟您打听个事儿······”唐易也没隐瞒,前后简述了一遍。

    “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是吧?如果我没猜错,是蛋伟这小子出的,好像生生要了一百二十万。不过倒是折一成包退。”鬼叔略加回想,便确定应该是瓷里村的蛋伟出过这么一件。

    这样的大件,做出来很费功夫,可不是一般的高仿,最快也得一两个月,以鬼叔在瓷里村的耳目,知道这个确实不难。

    现在,瓷里村很多做高仿的人,都是包退的,只不过要确定一个年限,一般是一年,而且要折成,一成算是低的。比如一百二十万买了,一年内想退,如果是折一成,那么只能退给你一百零八万。

    而且如同这样的一流高仿重器,做了之后是得对买家有承诺的,比如三年不做重样的。因为一旦短时间内做了重样的,很容易出事儿,这样的重器哪能接二连三露头?所以,这样做,其实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蛋伟?”唐易努力回想了一下,“我想起来了,不就是做了那个邢窑白釉‘盈’字碗那主儿么?当时有个人买了他的东西,让黄立三一眼看出来了,还鄙视了一把他的工艺,说化妆土用得不地道。”

    “别小看蛋伟,他年轻,只有三十多岁,而且是个化学专业科班出身,进步神速得很。那件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瓶,我倒是没上眼,不过我听上眼的老人说,除了底釉还算是有值得吹毛求疵的地方,其他方面堪称完美。”鬼叔解释着。

    唐易笑道,“鬼叔你说的没错,我见了实物,问题就出在底釉上。白浆釉厚实的地方,做的偏黄了那么一点点。”

    “这一点点,恐怕十几年的眼力也得掉进去,也就是你能瞄准了。你这是想点破了?”鬼叔问道。

    “这东西,货主送到燕京的一个叫皇廷的拍卖行了,这里面有人在运作,想拍出超过五千万的高价。最不爽的是,这背后运作的人,和倭国人有一腿,我确实是想搅了这个局!”唐易直言不讳。

    “要是真的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精品,这年头儿,拍出七八千万也不是没可能。看来,他们是准备彻底当重器来运作,捞一笔大的,见者有份!我们这些做高仿的,赚的总是没有这些人多啊!”鬼叔叹道。

    “鬼叔你都金盆洗手了,以后图个眼皮子底下清净就行了。”唐易应了一句,接着又嘱咐道:“鬼叔,我打听这事儿,你可得保密啊。”

    “嗯,我知道。而且这事儿,蛋伟亏不了,就算退了,他也会有一成十二万的收成,而且这东西就是摆明了当高仿买,十万二十万还是有人买的。”鬼叔顿了顿,“不过,这次有这么点儿小纰漏,下次蛋伟做的东西可就更难辨认喽!”

    “以后再说以后的事儿吧。这事儿我想暗着来。谢了鬼叔,不和你多聊了啊。”唐易没和鬼叔多客气。

    “忙你的吧。现在我也忙得很,一边做带明记的高仿,一边还得帮忙建窑厂的事儿。”鬼叔应道。

    唐易挂了电话,对文佳说道:“确实是瓷里村出的东西。”

    “你要是偷偷给李胜发个匿名短信,说出来路,上拍的事儿估计就黄了。这似乎是最直接的办法,而且还不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你搅局。”文佳沉吟道。

    “嗯,时间紧任务重,这法子可行。”唐易想了想,“我看,送佛送到西,再帮他请一尊神,加固一下。”

    文佳笑了笑,“你的意思是你再帮李胜找个专家,不,顶级专家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