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12部分

天下珍玩-第212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唐无心说道丁丁,唐易接口道:“对啊,这里面还有两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告诉丁丁的父母,让他们回来一趟?第二,我们三个下去,谁在山顶守着绳结?”

    “这个问题好解决,我准备让帮我看房子的福伯过来看着绳结。我救过福伯的命,而且他的嘴比较严,对他就说我们下去探查风水,他也不会多问。至于丁丁的父母,我建议先不要告诉,退一万步讲,以后福伯都能帮着联系上。”文佳说道。

    唐无心这次倒是很满意地点点头,“从命理上讲,这个福伯的命数在你手里改观过,那把持守位再好不过。丁丁很聪明,其实我倒不犯愁,到时候请几天假,我们先回村里住下,福伯来了,大体告诉他一下丁丁的情况就可以了。”

    三人说着说着,这气氛就不对了。

    “我说,怎么最后聊成了这样?好像我们要慷慨就义似的。没那么严重啊,就凭咱们三个,不会出事儿!”文佳说着,站起身来活动了两下。

    唐无心和唐易相视一笑,不再讨论类似“后事”的问题。

    这事儿,说到底,光在上面琢磨是没用的,不管是千难万难,总归是下去才知道。几个人三说两说,最后算是达成了共识,先下去,不要轻举妄动,不行就撤。一回不成两回,稳字当头,不怕麻烦。

    最终,三人就在文佳家里分头睡去了。

    第二天清早,吃过早饭,说好唐无心去送丁丁上学,唐易和文佳出去采备工具。

    三人一起出了门。唐无心带着丁丁先走了,唐易和文佳则走向文佳的停车位。文佳的宝马车停在了山州,小区里还停着一辆改装过的黑色轿车。

    本来唐易想和文佳一起去,可走到车前,文佳却突然建议,让他找个地方溜达一下,静一静。

    “为什么单单让我静一静?”唐易问道。

    “你知道这次行动,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吗?”文佳反问。

    “别浪费时间,你直接说不就行了。”唐易干脆摆了摆手,看着文佳。

第430章 黄铜浑象

    “运气!”文佳有点儿神秘地笑道:“若论这玄门术法,阴阳五行,你肯定没法跟我和师叔比。但是我和师叔的这点儿能耐,在你的运气面前,反倒不值一哂。”

    “噢?”其实唐易隐约也猜到了文佳可能要说运气。

    “心不静则气不顺,所以在下去之前,你最好保持心静的状态,起码是心态运转自如,这样就能保证你的运气能够稳定充盈。这太关键了!”文佳解释道。

    “好吧。”唐易也没多说,“听你的。”

    文佳开车走后,唐易信步走出了小区,在附近闲逛起来。

    巧了,小区附近有一个不大的花鸟市场。

    这个花鸟市场,在一条大路的对面,大路的另一面,是一个高墙大院的老宅子。市场里分出几条小路,里面卖花的卖鸟的卖宠物猫狗的都有。在其中一条小路上,甚至还有几个古玩摊子。

    在华夏的很多城市里,这几年古玩摊点出奇得多,不光是花鸟市场里有,公园里,集市上,甚至小区里,有时都能见到。但是这些地方的古玩摊点,往往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小玩意儿。

    唐易走到了这条有古玩摊子的小路上。倒不是他非要逛摊,而是这条有古玩摊子的小路最安静,除了卖花的,就是这几个古玩摊子。其他的小路上都是卖鸟卖宠物的,都能叫唤,这不是想静一静嘛。

    这几个古玩摊子,有一个七十岁上下的老汉的摊子最小,但是唐易扫了一眼,东西却最正。其他的摊子,基本都是些普通的木质手串,还有些品质一般的新仿玉件,再不就是些假铜钱和玻璃料器。

    这老汉摊子上有一堂粉彩杯子,摆放的位置最显眼。

    这杯子,两只叫一对,四只叫一堂,早年间圈里的都知道,现在很多新手也没这个讲究了。

    一堂杯子,溜光水滑,粉彩雅致,画工也不赖,梅兰竹菊。虽然是民国的东西,但看着挺顺眼。

    唐易把杯子拿起来看了看,老汉笑眯眯道:“小伙子,眼力不错,要是再配个老式的提梁茶壶,这也算是提神儿的东西了!”

    唐易笑道:“这一堂四君子粉彩,民国的东西,看着好看,但不经琢磨,看久了,浮躁的气儿就出来了。”

    老汉一听,神情明显是惊着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这么随意的一句话,不是行家肯定扔不出来,关键是唐易太年轻了。

    老汉又盯着唐易看了几眼,递过来一个马扎,“是啊,年份浅点儿。没事儿,这会儿人少,你歇会儿再看看别的。”

    这老汉长得普通,甚至还有些土气,但是说话却端的让人舒服,而且显然也是个懂行的。唐易便接过了马扎,坐下又看了起来。

    不过,这老汉摊上,除了这一堂杯子还算是让人眼前能亮一亮的老物件,着实是再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

    看唐易的眼神,老汉也明白了。“小伙子,买卖不成仁义在,你走你的。”老汉说着,顺手把一只倒扣的瓷盆拿了起来,调整了一下位置。

    许是之前被人看过,许是随手放的,总之这瓷盆一拿开,唐易发现下面放着一个侧倒的小铜件。

    这个小铜件看起来是黄铜的,年代不怎么久远,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东西,不过这结构倒事让唐易眼前一亮。

    因为这是一个浑象模型。

    浑象,可能听说的人少一些,浑天仪听说的人就多了。简单来说,浑天仪比浑象复杂一些,也有人说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在这里就没必要去深究了。

    浑象的基本形状,就是一个圆形球体,多不是实心的,由制作材料的条状交叉纵横而成,里面有日月星辰等等。严格来说,是有转动轴的,因为只有在旋转中,才能看出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在圆球之内,还会有象征地球的块或者平面。

    没错,象征日月的是球,但是象征地球的是块或者平面。

    因为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信奉浑天说,才造出了浑象这种天文仪器。浑天说在华夏古代,是曾经占据主流的宇宙理论:浑天,也就是宇宙,如同一个鸡蛋,里面有各种弹丸状的天体,地球在鸡蛋中如同“鸡蛋黄”,但不是圆的,而是方形的,浮在水面上的。

    浑象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东汉的张衡更出名一些,他在前人制造浑象的基础上,搞了个水运浑天仪,个人看就是复杂版的浑象。

    唐易看到的这个黄铜浑象模型,当然不会那么复杂。不仅制作简单,而且不能转动,就是一个有那么点儿意思的小模型。

    一个方形底座,四角和中间各伸上去一个支架,架住了一个几圈铜条组成的球形,里面有一个大点儿的空心铜球象征太阳,小点儿的空心铜球象征月亮,一块方形铜片象征地体。

    虽然如此,但是这个模型倒是不乏美感,加上铜质不错,让人感觉有点儿味道。

    “这个黄铜浑象,您卖吗?”唐易拿了起来,笑着问道。

    “小伙子,民国的粉彩你都看不上,这个天文模型,更没什么年头啊!”老汉看了一眼唐易说道。唐易心想,这老汉太实在了,要是换一个油子,保不齐先胡咧咧一通这是东汉的,说不准是张衡自制的小模型了。

    呃,虽然东汉还炼不出这样的黄铜。

    “年份是不老,不过我看这应该是民间艺人手工精制的东西,摆在案头倒是有点儿意思。”唐易解释道。

    “这是我按照收铜的价儿收来的,我也没单独称,你看着给吧!”老汉挥挥手。

    唐易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不仅想买,而且竟一下子掏出两百块钱递给老汉,“就算一百是材料钱,一百是手工钱吧!”

    “哎呦,多了多了。”老人嚷了一句。确实,就算没称,这真要按斤收的,顶天不过几十块钱。

    唐易把钱塞在了老汉手里,“您这样,能赚着钱么?”

    老汉一愣,最终还是把钱收了起来,又找了个两个塑料袋,一层套一层,把这个黄铜浑象装了起来,递给唐易,“小伙子,我卖东西,是看人的!要是别人,两百我还嫌少呢!”

第431章 昆仑山下

    唐易接过塑料袋,心想这是老汉在客气,便笑道:“您抬举我了!”

    “其实我本来想送你的。”老汉却是悠长一笑,“不过这东西太便宜了,送不如卖。”

    这句话就听得唐易有点儿云里雾里了。心想,自己和这个老汉素昧平生,真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若是熟人,这句话的意思那肯定是有事相求,所以,唐易便试探着问了一句:“老爷子,您是不是还有话要说?如果我能帮忙的,肯定帮。”

    老汉一听,面露喜色,竟然拱拱手,“萍水相逢,本来确实不好意思开口,但是我多少年没见过有如此眼力的人了,我有件东西,搁在手里五十多年了,但是遍访了不少专家,都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这快成我的一个心病了,但有一点儿机会,我也想试试。虽然唐突,但我也冒昧一下吧!”

    唐易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起来了。

    如果老汉说,这东西找很多专家看了,对真假的结论不一,这个倒没什么,唐易也不会好奇。但是,他说的却是,都认不出是什么东西······而且,唐易本来就是出来溜达的。于是便痛快点头。

    老汉面露喜色,将摊上的东西三下五除二收拾进一个大行李箱里,拉杆走人。

    出了花鸟市场,过了马路,老汉来到那座高墙大院的老宅面前。唐易大吃一惊,“您不会是住在这里面把?”

    “想什么呢!”老汉笑道,“这以前是一座王府官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毁了一部分,后来修缮重建,现在开放成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你看,那不是有牌子么?”

    唐易定睛一看,果然,大门一侧有白色的牌子,只不过门楼太大,牌子太小,不怎么显眼,所以之前没注意到。

    唐易跟着老汉从这老宅子门前走过,绕到了后面的胡同串子,而后进了一处四合院。

    这个四合院,用大杂院来称呼更为合适一点儿。老汉住的是正房东侧两间,外带一间东厢房。之所以能看出来这都是老汉的,是因为老汉在院子里贴着这个范围立起了一道半人高的栅栏,开了小门。小门当然不是防盗用的,只是用铁丝勾住。

    “坐吧。老伴去世了,孩子在外地,就我一个人!”老汉开门进了正房,指着沙发对唐易说道。

    房子虽然不大,收拾得倒也干净,外面这间房算是客厅,有一个长条沙发,一个木质茶几,一台老式彩电,另一侧还有个圆桌,估计是吃饭用的。其他的,是格子橱和箱子,格子橱里,摆着一些瓷器之类的老物件。

    里面一间,料想是卧室,门没关,从客厅能看到有一张木床,还有一个大衣柜。同时,卧室的其他东西更多,要比客厅满当,东西的种类也杂。从唐易坐下的角度,能看到好几只箱子叠在一起,上面还摆了些老旧的钟表。

    老人给唐易倒了杯热水,“你等等啊,我拿东西给你看!”

    唐易点点头,喝了口水,站起身来看了看格子橱里相对大件的瓷器,基本以民窑的东西为主,偶有一两件清末的官窑器,不是带冲(注:行话,瓷器上的裂纹),就是有残。

    就在橱子的一角,唐易突然发现了一个相框,这个相框是贴着里面侧放的,所以不怎么显眼,唐易歪着头看了一下,是两个年轻人的合影,黑白照片,光线太暗看不清,但是照片下面的小字却能看明白:1961,昆仑山左家楼。

    老汉在卧室还没出来,想是把这东西放置得太过严实稳妥。唐易一时好奇,也没太顾忌礼数,把这个相框拿了出来。

    照片上,背后是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两个年轻人依稀是在山脚一个村子边上,都穿着军大衣。唐易先是认出其中一个年轻人好似就是这个老汉年轻时候,而另一个年轻人相貌要英俊一些,但是面目却更加模糊。

    当时的照相技术,自然没法和现在同日而语,又是黑白照片,但是唐易盯着照片上的另一个人看了一会儿,却好似感觉是在哪里见过似的。

    难道?!

    唐易心头一颤。

    这个人,和自己在家里见过的爷爷的照片,十分相似!

    只不过,自己看到的爷爷的照片,是爷爷和奶奶的合影,而且是夏秋季节的半身照,发型也是刚理的短发。而这张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大衣,头发又比较长,所以看了半天才觉得相似!

    这时候,老汉拿着一个小盒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