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07部分

天下珍玩-第207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来!所以,你们才会商量了很长时间。”

    “昨天晚上的事儿,你可猜错了!”陆知行笑了笑,终于开口道:“陶碧云回来,本来是对老黄构成威胁的。但是我们决定做局之后,曾处长就出面了,找到老黄,大家一起坐下谈了。曾处长的面子还是很大的,而且我们说好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陶碧云只和倭国人打交道,瓷都的古玩生意不插手,所以老黄答应了。至于昨天晚上,却是商量另外的事儿!”

    “噢?”唐易思忖道:“怪不得瓷都一直风平浪静,原来你们早就划清了界限啊!那昨晚商量的是什么事儿?”

    “河野平找了陶碧云,就不再愿意和老黄做生意了。别的好说,但是老黄手里那件元青花庄子梦蝶大罐,也就很难再出手。所以他找到我们,商量一下,如何通过陶碧云把这件大罐卖给河野平。他提出,赚了钱三七分,分给陶碧云三成。”陆知行解释道。

    唐易笑道:“这事儿还真是一举两得啊,一方面又坑了东京史料馆一下子,另一方面,可以显示陶碧云实力大增,就说是从老黄嘴里拔出来这么一件重器!”

    “事儿是这么回事儿,但是运作起来还得小心。河野平不是傻子,要想个让他相信的万全之策。所以昨天商量了一晚上也没个很好的结果!”陆知行说道。

    “这事儿也急不得,他刚入手了一件天球瓶,元青花大罐不妨隔上些时日。”唐易道。

    “嗯,最后商量的结果,确实也只能这样了。”陆知行点点头,“今天,我们把话都说开了,正好之前我也没给阿鬼说。下一步窑厂建起来,主要就是我和阿鬼来运作了。你想经营高仿艺术品,我们供货没问题。”

    唐易和文佳没想到,来瓷都这么快就铺好了路子,现在就剩下一件事儿,那就是问问陶碧云手里还有没有那半本《寻龙要术》,如果有,是给看不给看了。

    期间鬼叔又去弄了几个菜,陆知行喝得最多,最后干脆在鬼叔家里睡了。唐易和文佳喝得少,告别鬼叔之后回到了酒店休息。

    唐易一觉睡到了华灯初上,他估摸着陆知行不会这么快去问陶碧云,而且既然陆知行答应帮忙了,他也不好再给陶碧云打电话。便喊上了同样刚睡起来的文佳,溜达着出门,到小吃街吃晚饭去了。

    因为中午吃饭时间挺长,下午又都睡觉了,所以肚子并不是很饿,两人在小吃街上一边走,一边看,碰到中意的就吃点儿。

    “你说,你给三个人都打电话了,虽然都是关机,但是肯定会有短信提示,怎么只有陆知行打回来了?”文佳边走边问。

    “陆知行这个人,没那么多**和想法,所以直接一点儿。陶碧云现在既然要干这样的事儿,肯定很警惕,所以不会轻易回电话的,她肯定会觉得如果我有重要的事儿,会再打给她,如果没有,那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老黄,黄立三,我觉得完全看他的心情。”唐易分析道。

    “看他的心情?”文佳不解。

    “以前他对我热络,是因为从我这里买了一件宣德青花骰子碗,又很佩服我的眼力,在不明白是敌是友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对我好一些。至于现在,瓷都局势明朗,我虽然有点儿眼力,但只是一个过客,对他来说,热情也罢,冷淡也罢,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回不回我电话,完全看他心情。”唐易继续说道。

    文佳连连点头,但是旋即又想起一个问题来,“这黄镇五居然是黄立三的爷爷,那本有张储张曼胥批注的《格古要论》,不知能不能借来看看。”

    “他和陶碧云不同,陶碧云可能会卖给陆知行面子,将下半本《寻龙要术》给我们看。但是黄立三,没好处的事儿,他恐怕不会干。”唐易道,“根据谭千尺说的,这本《格古要论》最后一页有一句:五古封灯,可延一十八年。我老觉得和崇祯秘藏有关系。”

    文佳沉吟道:“你的意思是,张储张曼胥曾经参与设计过崇祯秘藏?”

    “他是个风水大师,野史中确实曾经接触过崇祯皇帝,这天寿山悬崖上的九龙合璧机关如此精巧,一般人能设计出来吗?所以我猜,张储是设计者,洪承畴是监工,这崇祯秘藏的关键玄机,很可能就在这句话里!”唐易说着,站定了身子。

    “五古封灯,可延一十八年······”文佳陷入了沉思。

第420章 康熙圣旨

    唐易见文佳有点儿入神,连忙拍了拍他的肩膀,“找个店,坐下慢慢说吧!”

    正好,两人走到了一家名为“高岭土煨肉”的小店门前,便走了进去,选了个角落的位置,点了招牌菜“高岭土煨肉”和几个小菜。

    高岭土煨肉这道菜,听起来就很有瓷都特色,高岭土本是制瓷的原料,相传最早是开高岭土的矿工用高岭土瓷泥和荷叶包裹土猪肉,用炭火煨烤,由此开创了这么一道菜。

    这做法儿其实有点儿像叫花鸡,只不过包裹在外面的是高岭土瓷泥。但都是密封起来煨烤。

    “这密封起来烤肉,肉香散不出去,闷在里面,风味确实别具一格。”唐易尝了一块,赞不绝口。

    “密封?”文佳也夹了一块肉,看着看着,突然出声道:“五古封灯,很可能是一种术法!在崇祯秘藏里面,也很可能使用了这种术法!”

    唐易嘴里大口嚼着肉,但是目光却很沉凝:“你说的,我想过。这五古封灯究竟是什么术法,恐怕只能进去才知道了,但是后面这句‘可延一十八年’很费解!”

    “是啊!”文佳显然也在考虑,“这句话的意思,很像是延长一个人十八年的寿命,但是又不太可能是崇祯给自己续命,因为他最后自杀了,不像是个真正惜命的人。”

    “五古封灯,可延一十八年,改命欤?吾不得之。”唐易已经把这句话牢牢记在脑子里,他又重复了一遍,“张储能确定‘可延一十八年’,却不能确定是否改命,除了给一个人延续寿命,这也很像是给一个人多了十八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从而改变命运,但是究竟能不能完成,他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两人一时都有些沉默。

    “我看,这件事不能继续讨论了!”文佳揉了揉太阳穴,“你看啊,咱们之前的讨论,是建立在张储张曼胥是崇祯秘藏的设计者的基础上,要是万一,不是他设计的,那这句话就和崇祯秘藏没啥关系,我们就白琢磨了!”

    唐易也想得有点儿头疼,而且文佳说的确实也有一定道理,“罢了,等咱们进去,见了崇祯秘藏再说吧!”

    “就是,吃肉吃肉。哎?怎么快没了?你这一边想事儿,一边吃肉的本事可以啊!”文佳低头一看,发现肉被唐易吃了大半,“老板,再来一份高岭土煨肉!”

    吃完了饭,两人回了酒店休息。结果第二天早上,陆知行仍旧没有打电话来,唐易也不好意思催,心想再等等吧,若是下午再不联系,就主动给陆知行打电话。

    “既然都来了,唐老板,你带着我到市场上捡个漏儿呗,反正现在也不用管碰不碰得上老黄了。”文佳笑道。

    “走吧。想捡漏,还是得去地摊区。不过,这捡漏的几率可比碰上老黄的几率小多了,哪这么容易捡漏?”唐易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便和文佳一起出了门。

    “别,你吃个饭还能搂一个西周的玉镯,这趟出去,我可没打算空手回来。”文佳嘿嘿笑道:“我挑东西,你掌眼,齐活儿了!”

    两人来到了瓷都古玩市场的地摊区。地摊区,永远都比店铺区热闹,一来接地气,很多人不懂古玩,就是随便逛逛,买个可心的小玩意儿,不管真假,就图一乐;二来,自然是懂行的甚至是刚入行的,都想憋着劲儿捡漏呢。

    文佳其实也算半个懂行的,毕竟那些玄门的东西和文玩古董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他对古玩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谓的想捡漏儿,无非也是为了心情愉悦,再就是万一有大漏儿,到手一笔不菲的钱财也是很爽的事儿。

    这地摊上的东西,包罗万象,真正懂行的,得有个过筛子的本事。什么叫过筛子的本事?那就是一个摊儿上刷刷刷扫一眼,大体就知道哪些东西没意思,哪些东西值得再详细看看。

    当然了,这说的是这些年的地摊,因为一眼假的东西太多。要是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真东西比假东西多,过筛子不是过真假,而是过价值了。

    唐易接连扫了几个摊儿,都没发现值得上手一看的东西,同时心里还想着《寻龙要术》的事儿,所以步子也稍微快了起来。

    这时候,文佳倒是看到了一个摊儿,连忙把唐易喊住了。

    什么东西让文佳感兴趣呢?

    圣旨!

    一眼的老绫锦,宽度一尺左右,符合规制,轴也上讲儿。这圣旨基本是卷着的,只露出了“奉天承运”的头儿。唐易瞥了一眼,别说,还真值得一看,便站在了文佳旁边。

    文佳拿起这张圣旨,就拉开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御前三等带刀侍卫魏东亭······落款是康熙八年三月六日。圣旨上,配有满文,朱印也很全乎。

    但是这一看,文佳却不由摇了摇头,连忙把圣旨又卷了起来。

    唐易却一把接了过来,问摊主:“这东西哪来的?”

    这摊主四十来岁,是个颇为懂行的主儿,他当然知道这份康熙圣旨是什么情况。但是,他却看不出唐易和文佳的水平。

    从唐易和文佳的表现来看,倒像是两个人看上了这张圣旨!文佳的摇头,是在演戏,而唐易接过来询问,又是在配合。摊主的眼珠儿转了转,“您二位这是谁要问啊!”

    “我!”唐易道:“这东西您从哪里收的啊!”

    摊主一听,心想,这可能是个棒槌啊,便笑道:“这是我从一个大户人家收瓷器的时候搭的。不过这户人家可了不得,明清两朝,都出过大官儿!您看,这嘉靖大罐,佛头青(注:指嘉靖青花蓝中带紫的发色)多漂亮!”

    摊主这一句,摆明了是把唐易当成想捡漏的半瓶醋了,哄一口这户人家的老瓷器,其实是想引着唐易往这张圣旨是真的上面靠。

    唐易早就看到那个嘉靖大罐了,瓷里村出来的东西,但是他现在没心思跟摊主讨论这个,“你就没看看这圣旨上面的内容?”

第421章 上门看货

    “哎呦,我哪比得上您这样的文化人啊,我小学没毕业就下地了,现在瓷都晚报我连一篇报道都读不下来。”摊主呵呵笑着说,“这圣旨都是繁体字,我哪能看懂啊,管他真的假的,您要想买,便宜出了就是。”

    唐易瞥了一眼摆在摊子一角的一摞翻印的古代鉴定类书籍,心想这真是把我当成憋着劲儿捡漏的棒槌了啊,接二连三的下招儿勾引我。还一篇报道都读不下来,蒙人蒙的挺起劲儿啊!

    本来唐易是看中了这老轴和老绫锦,留下还是有用的。同时,唐易也很奇怪,这作假的太搞笑了,弄了这么好的轴和绫锦,却附上了这么不讲究的内容,所以才问问。

    结果,摊主还以为他真当成真品要买了。

    唐易没工夫和他啰嗦,“我就是看上这老绫锦了,开个价儿吧!康熙圣旨,康熙年间哪有魏东亭这个人啊!你真当我棒槌了!”

    一听这话,摊主心里哆嗦了一下,心想敢情这是个行家啊!他得来一幅老轴老绫锦,为了卖上好价钱,他确实是临时找人做的圣旨内容,这又是满文又是印章的,做旧还挺麻烦呢。现在,却因为这个露出了马脚,想想还不如不动呢!

    不过,这内容他还真的没觉得不妥,不然也不会拿出来忽悠人。

    康熙年间没有魏东亭这个人?怎么会?这康熙王朝可是历史正剧啊,那里面,魏东亭的戏份可是很重啊!

    “我说,真假咱们别论,您说康熙朝没有魏东亭这个人,这又是从哪儿看来的?”摊主心想,既然都这样了,索性问个明白。

    唐易笑了笑,“我给你讲讲,你这幅东西便宜卖给我呗?”

    “好,你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圣旨我送你,就当我交学费了!本来,我光收来我就花了两百,还不算······”摊主刚想说作假内容的事儿,话到嘴边算是打住了。

    一幅清早期的宫里出来的老轴老绫锦,而且成色很好,生生被瞎折腾了,唐易心想,你这学费该交!“你是看了康熙王朝吧,那是小说改成电视剧,里面虚构的人物很多,比如康熙身边的太监李德全,原型应该是梁九公,再比如这个魏东亭,原型应该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

    “哎?你说是就是啊!”摊主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