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0部分

天下珍玩-第20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刮削,还得掌握速度和力度,不能太厚,太厚容易伤着胎,也不能太薄,太薄了速度跟不上,秦老在等着呢。而从哪里下手,也很讲究,杯壁太滑,而且侧放不稳;底部圈口太小,不容易观察露出的部分,上圈口才是最好的位置。

    确定目的,找位置、工具、选择破开方法,周云帆只用了几句话的时间。下手之时,这看似笨拙的方法,其实暗藏技巧和节奏!

    “大巧若拙。这周师傅的确是个人才。”唐易心中暗想,阁宝多要想做大,单纯靠买进卖出是不行的。吸引手工艺人才虽然现在来看为时尚早,但必是将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35章 五色光圈

    “里面不是胎,用麻布包裹着,想必是珍贵的器物。”正在唐毅思索的当口,周云帆放下刮刀,而后拿起一把薄如蝉翼的长刀片,沿着圈口切割起来。这一次,速度明显加快了。

    不一会儿,所有的漆皮都被剥落下来。里面,是用麻布包裹的物件,解开麻布,还有一层油纸。周云帆又小心取下油纸,一件红褐色布满雕工的杯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犀角杯!

    唐易盯着这件犀角杯。杯体高约18厘米,根据犀角的自然形状,雕刻出了上宽下窄的杯型,外壁是山水场景,还刻有几十个字。

    正当唐易盯着此杯的时候,杯上浮动的黑色宝光,有一缕又飘进了唐易的眼中,又是一阵清凉。

    但是,这一次,却没有就此完事儿。

    黑色宝光仿佛在唐易脑海中游走,最终定格成一团黑色光影,光影之中,又以圆弧状延伸出一缕光芒,这缕光芒在不远处形成了一团青色光影!

    随后,青色光影“如法炮制”,不远处又形成了红色光影,红色光影之后,又形成了黄色光影,接着是白色光影。

    此时,最初的黑色光影似乎已经耗尽,逐渐暗淡,但是,环绕而来的白色光影中,又延伸出一缕白色光芒,补充到了黑色光影之中,黑色光影又闪动起来。

    黑、青、红、黄、白五色光影形成了一个圆圈,循环补充光芒,渐渐稳定起来。

    这五种颜色的宝光,唐易都曾吸收过,只不过黑色宝光是刚刚吸收的,其他几种颜色早就有之,但此前毫无动静。吸收了黑色宝光之后,五色光影循环往复,形成了一个仿佛带着五色光源的闪亮光圈。

    五色光圈稳定之后,唐易只觉得脑海中一片明亮,随即在五色光圈之下,又出现了九宫格的影像,五色光圈缓缓落进九宫格的中宫之中,落定后,九宫格也高速旋转起来······唐易一阵头晕目眩,差点儿站不住了。

    “没事吧!”毛逐在旁一把扶住了唐易。

    “有点儿头晕。”唐易在毛逐的搀扶下坐到了椅子上。秦老见状,也暂时把犀角杯放在桌子上,走上前来。

    “没事儿,我自己有数,你们先看,我闭眼先休息下。”唐易顾不得多说,将身体和脑袋靠在椅背上之后,就闭上了眼睛。

    “我们先喝点儿水,等会儿看看他没事儿再研究犀角杯,不差这一会儿!”周云帆开始为大家倒水。

    唐易闭上眼睛之后,九宫格旋转渐缓,但是上面的八卦符号也开始亮了起来,接着,竟与五色光圈上的光芒逐渐融合,然后又化成了太极鱼的形状。

    太极鱼上的阴阳两点,仿佛两只眼睛,眨眼之间,光芒大盛,一片闪亮。

    唐易大骇,身体不由自主微微抖动了一下。一片闪亮之后,太极鱼又化作了一团光影,逐渐微弱,最后消失了。

    “呼······”唐易等到脑海中再无异象出现,这才长长吐了一口气。其间,心脏剧烈的跳动声,连他自己都听到了。

    黑、青、红、黄、白,五色,唐易暗暗思忖之后,恍然大悟:这是五行五色啊!

    黑为水,青为木,红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竟然成为古玩珍宝上的宝光颜色!

    最初的刚卯为玉质,玉为土性,所以为黄色宝光;而越窑瓷壶为瓷器,经过高温火烧,所以是火性红色宝光;书画木器为木性,所以为青色宝光;而青铜器自然是金性,所以为白色宝光。只是,这犀角,为何是水性的黑色宝光?

    犀角,水性······难道?

    唐易细思之后终于找到了线索,犀角本来是犀牛身上生长之物,是有过生命的东西,水是生命之源,想必像人一般有过生命的东西,显现的宝光就对应的是水性的黑色······两仪,五行,八卦,九宫。原来,这宝光,因循了万物的本源规律。但凡宝物,必经岁月积淀或因质地特异,所以才会有此宝光,只不过常人看不到这宝光,我却因为这块神秘莫测的龟甲上的光芒入眼入脑,产生了这神奇的异能。如今五色宝光齐全,所以脑海中又出现了如此异象。

    从之前的情况来看,这异能对我的身体并没有不良的影响······慢慢厘清之后,唐易终于逐渐放松下来,缓缓睁开了眼睛。他却突然发现,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子正要往他鼻子上套氧气罩。

    “噌!”

    唐易猛然站起身来,把白大褂吓了一跳。

    “你醒了?没事吧?”秦老走上前来,“你这闭目养神都半个小时了,我们都不是大夫,怕出问题,毛逐打了120急救电话。”

    “原来是大夫,对不起啊,我没事了。”唐易点头对女大夫道歉道。

    “没事就好。你别紧张,我给你简单检查一下。”女大夫并未生气,态度和蔼。简单检查之后,唐易确实没什么事儿,大夫随后便离开了。

    唐易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又四下看了看,没有发生什么不对劲儿,不由又说道,“不好意思啊,影响你们赏宝了。”

    “这是什么话,这宝贝本来就是你的,来来来,一起看看。”秦老笑道。

    这时,唐易又把目光定格在这件犀角杯上,审视一番之后,一种强烈的感觉猛冲而来,他不由脱口说道:

    “斑犀硕材,色如琥珀,明末清初,江南之大师良工!”

    话一出口,连唐易自己都愣住了,这些,的确就是他刚才审视犀角杯的时候的直观的感觉,只是直觉来的太猛太快,他一时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嘴,这才不由得脱口而出。

    而在此前,他对犀角器物和雕工,并不是十分了解。这种直觉,纯粹自发在脑海中形成,既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所据为何,但是却相当强烈。

    难道,这和刚才脑海中出现的异象有关?之前能看到宝光,这次五色齐聚,九宫八卦轮转,两仪生光,让我在眼观宝光之外,又多了具体的感受?

    不过,秦老对唐易说出这样的话却没有感到意外,他毕竟不知道唐易能看到宝光的事儿,唐易之前接二连三拿下宝物,怎会没有这样的眼力?

    “你再看看底款。”秦老笑道。刚才,他已经看过了底款。

    思虑中,唐易慢慢拿起了这件犀角杯,翻看了一下底款。

    杯底上,刻着两字篆书方章:直生。

第36章 治犀第一

    不过,对于这两个字,唐易却感到有些陌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唐易也明白,明清两代,著名的犀角雕刻大师多世居江南,这既然是江南大师的良工,那么“直生”肯定是某位大师的名号,只是他的确不知有这号人物。

    “这是一件亚洲犀的犀角制品,明末清初的顶级工艺。存世稀少,年代久远,还落了大师的款识,怪不得会被人费尽心思,用这个办法保存。”秦老说道,“这种个头、这种年头、这种派头的犀角杯,可真不多见了!”

    犀角,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没玩过犀角,还没见过犀牛么?鼻子上的角,自然就是犀角。古时,人们视犀角为物珍甚至国宝,古人认为,犀牛可以辟邪、镇凶,所以,有把犀牛形象作为崇尚物的习俗,如青铜器、瓷器上都有犀牛的形象。

    不过,犀角珍贵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有解毒、凉血、镇惊、滋补的作用,是极不易得的名贵药材。犀角杯盛酒,药用成分可溶于酒中,妙用非凡。犀角又很稀少,所以犀角杯广受推崇。尤其是明中期以后,巨贾富商之家,竞相求购犀角制杯,显富装逼。

    而在各种文献甚至文学题材中,对犀角的描述也比比皆是,《战国策》有云:鸡骇之犀,夜光之璧。就连《笑傲江湖》中,祖千秋也对犀角杯饮酒做了一番评价,听得令狐冲也是醉了。

    不过,就如秦老所说,犀角也是分产地的。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亚洲犀和非洲犀。这两种犀角,价格差异很大。犀角的价格都以克记,非洲犀角大约1000元一克,而亚洲犀角的价格,却是非洲犀角的八倍甚至十倍。不过,犀牛是野生保护动物,目前犀角原材料是禁止买卖的。但若是传承有序的私人物件,那又得另作讨论。

    听了秦老的话,唐易又重新细细查看起杯身的雕工来。

    此杯为爵式杯,个头儿算大的,阔口外侈,束腰平底。掂量一下,重量恐怕得有400多克。但就本身的材质而言,这件犀角杯就价值400万上下,何况还是明末大师工艺的古董。“怪不得宝光如此之厚。”唐易一边看,一边心中暗道。

    杯口内外,都浅雕了卷云纹,连绵不绝,内外过墙,连为一体。

    而整个杯外壁的图案,为“赤壁怀古”。悬崖峭壁之上,古松怪石,流岚浮烟,下方大江穿过,惊涛汹涌,小舟之上,人物立于船头。景物繁而不乱,画面层次丰富,山上古木森森,水纹细如丝毫,靠岸的山石错落雅致,刀法精准,构图精妙。

    秦老站在一旁,随着唐易目光的移动,指着杯身说道:“此杯最精妙的地方有两点,其一,利用山间一棵古松,立体雕刻,树体与悬崖之间是镂空的,不仅不影响整体构图,而且还能当做杯柄之用;其二,借用一部分光滑的绝壁,浮雕了东坡先生的半阕《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刀代笔,平添无限人文雅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毛逐居然跟着吟诵起来,不过,吟诵了几句之后,却又沉吟道:“落款直生······”

    直生到底是谁?这也是唐易想问秦老的问题。

    “你们所知道的明清犀角雕刻名家,都有谁呢?”秦老笑着问道。

    “明清两代,关于治犀,有‘南鲍北方’的说法,苏州鲍天成,京城方弘斋。尤其是鲍天成,名气最大,号称治犀第一人,其他的,我还真不知道了。”毛逐在秦老面前,满是谦恭地认真说道。

    “嗯,有这个说法。鲍天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专注治犀的大师,很少雕刻其他物件。至于方弘斋,一方面他是北方唯一的治犀大师,另一方面因为是个僧人,身份有特殊性。所以这两人名气最大。”秦老赞许地点点头,毕竟犀角类古玩的认知度相对不高,毛逐能说出这两人来,已经很难得了。

    “其实就明末清初的治犀技艺而言,江南一带的多名大师,水平不相伯仲,除了苏州的鲍天成,还有南京周文枢,常州蒋烈卿,无锡尤直生······”秦老接着说道。

    “那这个落款的‘直生’,就是您刚才说的尤直生?”唐易立即问道。

    “没错。尤侃,字直生,明末清初犀角象牙玉石雕刻名家。要说谁是治犀第一,我觉得他也算是一个候选人。为什么呢?第一,他有开创性举动,犀角雕染色的工艺就是他发明的;第二,在拍卖会上,他的得意之作往往拍出高价。”发现了这么一件宝贝,秦老显然兴致很高,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尤侃的犀角作品,被当时的人称为尤犀杯。但是尤侃之所以不如‘南鲍北方’出名,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文献太少了,仅有寥寥数语。但他在这种情况下又能被称为大师,纯粹是因为传世的艺术精品打动了世人!”

    “而关于鲍天成,流传下来的文献相对多一些,比如明人张岱《陶庵梦忆》中有云:吴中绝技,陆子冈治玉,鲍天成治犀······俱上下百年,保无敌手。这直接给鲍天成定了性。但是,这只是张岱自己的看法。当然了,鲍天成的治犀水准是极高的,但是我觉得,最起码尤侃不输于他。谁是治犀第一?恐怕答案莫衷一是,见仁见智。”

    秦老的这一番话,说得唐易和毛逐频频点头。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经过实践和思考之后浓缩的精华性论断,又结合实物讲解,让两人对犀角艺术品的认知,不知不觉提升了一个档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