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儒道至圣 >

第1339部分

儒道至圣-第1339部分

小说: 儒道至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霄无奈道:“启禀相爷,确有此事。每年科举选出进士后,柳大学士都会第一时间拿到名单,然后从吏部和文宫翻阅所有进士的生平,挑出一些人,充入麾下。基本上,左相阁一年会增加两到三个新进士担任通事舍人,予八品之身。同时,柳大学士每年也会调离一些不佳的通事舍人。一旦在左相阁任职超过三年,便等于获得柳大学士的青睐,或外放做一地主官,或在京中挑选要职授予。”
  徐长庚补充道:“在柳大学士卸任左相前,学生担任一年半的通事舍人,李志霄与董越千皆担任两年有余,都未到三年。”
  方运点点头,道:“我还听说,柳山喜欢给优秀的手下以评语,若是无能之辈,柳山甚至一个字都不会评价。你们三人,曾得柳山何等评价?”
  三人面色更是难看。
  李志霄硬着头皮道:“柳大学士给在下的评语是,德义,能吏。”
  方运看向徐长庚。
  徐长庚无奈道:“善思,通变。”
  董越千也跟着答道:“勤勉,忠厚。”
  方运突然开心一笑,道:“本相今日运气不错。今年中元节前,你们三人记得给柳山去一封信,就说谢谢他这些年的栽培之恩。”
  三人不知原因,只是点头。
  方运又道:“通事舍人与中书舍人之职,本相不去更改,但会增添内阁中书一职,共两人。相当于担任本相与内阁之间的枢纽,一人负责传达本相的命令,也算是辅助本相统筹内阁人员,另一人则负责事务。你们三人说说,内阁之中哪两人适合担任内阁中书一职?”


第2416章 述职报告
  三人相互看了看,半晌无语。
  左相阁之中,除了那几个做杂事的,地位最低的便是通事舍人,之上是中书舍人,官职相同,但品级会略有浮动,而且实权也不同。
  理论上,中书舍人的官位是高于通事舍人的,但是,有些中书舍人只是负责誊写文书圣旨,本身没有多大的实权,反而不如一些负责具体事物的通事舍人。
  更何况,内阁是景国核心,而左相阁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内里错综复杂。
  尤其在柳山倒台后,过半的成员都被换掉,朝廷之所以没有换掉所有人,是怕新人无法让左相阁正常运转。
  在这个时候,推荐任何一人,都可能得罪其余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
  关键是,这内阁中书之职,非比寻常。
  一个管人,一个管事,这根本就是新相爷担心自己无法掌控左相阁,干脆另起炉灶,用自己的方式理顺左相阁的运作,让左相阁按照自己能接受的形式运转。
  三人许久不语。
  方运道:“此事宜缓不宜急,徐徐图之。不过,可让两人暂代内阁中书一职。那么,本相任命徐长庚与李志霄暂代内阁中书。一人暂时负责我与内阁成员的沟通,另一人暂时统管内阁事务。徐长庚,未来几天,你会比平时忙一些,可有不便?”
  徐长庚立刻上前一步,挺直胸膛,稍稍用大一些的声音回应道:“学生必不负大人重托。”
  方运却冷哼一声,用极为冷漠的目光看了徐长庚一眼。
  徐长庚微微低下头,右手紧紧捏着衣袖,避免让别人看出自己心中的惊惧。
  董越千没看明白,李志霄绞尽脑汁,许久才琢磨出其中的缘由。
  原来,那徐长庚善于揣摩人心,之前方运说喜欢用军中时间,又联想到方运曾屡次领兵作战,认定方运喜欢军中作风,所以方才抛弃正常的礼节,学习军中干脆利落的方式回应,想要博取方运的欢心。
  哪知,方运竟然一眼看破徐长庚的用意,很是不喜欢徐长庚把心思用在这上面。
  想通其中关键,李志霄是喜忧参半,忧的是,方运明明年纪不大,比他们这些内阁官吏小十几二十岁,目光却如此毒辣,很显然,那种官僚行为瞒不过这位,以后要玩那些手段,很可能会被他识破,然后遭受重罚。
  在地方,是官与吏之争,在内阁六部等官署,小官与高官也自然有摩擦。
  欺上瞒下在官僚之中是常态,永远也不会消失。
  李志霄喜的是,自己提前一步意识到方运的特别之处,以后绝不会用老官僚的手段应对方运,同时,发现方运明显和其他官员不同,柳山虽然有大才,但更擅长和光同尘,而这位,明显不是另一个柳山,以后做事的方法要立刻改变。
  但是,仅仅过了几息,李志霄却突然醒悟,方运不愿意和光同尘,但也会运用手段。
  比如此次奖励的开智圣香,就是最常见但也最有效的手段,千金买马骨。方运竟然可以给三个刚认识不到两天的人以如此重宝,若是文为更高和能力更高之人来投靠,会缺神物吗?
  这还只是普通的用人之策,方运直接提拔两人,表面上是无奈之举,过于草率,而且只是暂代。但是,这一行为却让左相阁其余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人身上,尤其是怨言或不满,都会发泄到这两人身上,而不是针对方运。
  如果这两人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把一切做好,便等于磨砺成材,方运自然会重用,若是被其他人打压导致诸事不顺,方运便会众望所归地改换内阁中书人选,众人只会认为方运明智,不会纠缠方运之前为什么犯糊涂选择两人。
  李志霄在心中暗叹,这才发现,到了左相的位子,方运与柳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把手下当棋子来利用,不过,方运有一点胜过柳山,那便是慷慨。
  李志霄心中无比反感这种被人操控的感觉,当年甚至想辞官,都是终究忍了下来,心中对柳山始终有一些怨气。但现在,他对方运没有丝毫怨气,担任内阁中书后,就算失败,也只是蹉跎几年,大不了去其他官署任职,但是,这种损失和龙涎圣香的收获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想到这里,李志霄突然明白,方运与柳山相比,方运心中始终有一种善,他也利己,也为自己谋利,但是,做事有底线,绝不会像柳山那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给大军断粮。
  李志霄仔细一想,突然对方运更加佩服,以神物收买或引诱官员,在官场是大忌,仅次于捐献物资钱财给军方。但是,方运竟然就这么做了,这不像是急功近利,更像是明知故犯,不在乎所谓的官场规矩。
  方运看向李志霄,道:“你负责统管事务,担子比徐长庚重一些,你不要急,先仔细揣摩规划,有具体的计划之后,书写成文交给我,一起讨论。另外,徐长庚。”
  “下官在!”徐长庚用很正式的方式应答。
  “你向左相阁所有成员传达我的命令,明天交一份个人报告,只写三方面内容……”
  方运说着,扫视三人。
  “第一,自己的职责,详细地写下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正在做什么事,做过什么事。”
  “第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在哪一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优势,自己做过什么错事,得到什么教训,是否改正,并举出改正后的例子。”
  “第三,深度思考左相阁的一应事务,每个人至少要写出三个左相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缘由,形成的过程,以及讨论解决的方式。嗯……”
  “三个方面还不够,第四,你们对内阁、对国家、对人族、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期望,这个不用长篇大论。嗯,还是不够。”
  “第五,你们每人要写出至少三个我身为左相应该做的事,不要从大方面写,要从小方面写,要往具体了写,哪怕是让内阁官员延迟应卯时间多睡点觉。目前就这样吧。”
  三人愣在那里,有些迷茫。
  方运自然不会说这是让他们写述职报告,更不会说自己是要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左相阁,了解每一个人。


第2417章 平静的半个月
  待方运回到左相阁中的独立书房,三人才缓过神来。
  李志霄低声赞叹道:“方虚圣真是一个做实事、重务实的大才啊,此报告看似无用,实则暗藏玄机。”
  徐长庚也低声道:“是啊,这内阁的一切,其实都由我们这些人和事组成,知道每个人做什么事,自然也就知道内阁的一切。一纸报告,看尽内阁。不过,此报告非常不易,今晚,诸位怕是没时间睡了。”
  董越千道:“按照相爷说的如实写就是了,有什么难的?”
  徐长庚看了他一眼,道:“对你这种老实的家伙来说,如实写是不错,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若是如实写,那真是蠢透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李志霄笑道:“相爷之能,我等难以望其项背,这份报告,不可不想,也不可深想,你想得再深,能深得过方相的智慧?”
  董越千有些迷糊,笑道:“我听不太懂,倒是知道一点,祝贺两位高升!”
  徐长庚道:“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后你会知道我们两人的难处。这份个人报告,前所未有,我等既然身负相爷大恩,不能轻率以对。我看,放衙之后,我们三人当细细讨论。我在附近有一个亲戚,可暂借他家一两个时辰,不知两位如何?”
  董越千笑道:“我这人笨,少不得两位的指教。”
  李志霄却深深地看了徐长庚一眼,轻轻点头道:“徐兄有请,不敢不从。”
  到了上午七点,内阁开始点卯,之后众官各行其是。
  不一会儿,徐长庚手持已经誊写好的文书,依次发给左相阁的每一个人,并说明方运命令每个人都写一份个人报告,文书上是具体的要求。
  众人仔细推敲方运的要求,个个陷入深思,类似的文书一直都有。
  朝廷的吏部负责考评官员,记录官员的功劳过失,上级也会对下属进行评价,而且史家读书人也会记录一些事迹,还有少数人也会上疏或公开发文陈述自己功过。
  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的《述志令》,基本就算是一种述职报告。
  不过,新官上任要求所有属下写这种个人报告,却是前所未有,尤其明确划分五个主题。
  这是方运任左相的第二天,几乎全圣元大陆的高层和官吏都在关注方运。
  所以,个人报告之事立刻在论榜之上传开。
  少数人认为多此一举,许多人也认为此事可有可无,但是,一些高官却大加赞扬。
  右相曹德安很快得知,立刻明确提出向左相阁学习,要求明日右相阁的官吏也交出这份报告。曹德安甚至放言,若是此事有成效,便会扩展到京城甚至各地的所有衙门。
  但是,辅相以及礼部尚书都表示此事不急,看看再说。
  在柳山卸任左相后,辅相的位子也空出,最后由景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学士杨旭文担任,此人在柳山擅权时愤而辞官,后来柳山致仕,他才愿意出任辅相一职。
  不过,现在景国风起云涌,这位杨大学士开始明哲保身,不参与任何争政斗,甚至连政务也都由下属管理,基本上算是太后和景君的提线机关。
  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武国国君竟然在当天的午后颁布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七品和七品以上的官员,写一份奏章,奏章的要求,完全照搬方运的五个方面,连改都懒得改。
  此事一出,骂的有,笑的有,但是,十国各地的少数官员开始偷偷效仿,尤其是象州和密州两地,从州、府和县三级衙门都开始要求相关的官吏写一份个人报告。
  因为太多人关注方运,这就导致方运在左相阁发生的许多事都广为传扬,方运在内阁屡次称赞柳山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当天晚上,论榜上又有人发文称,柳山得知个人报告之事后,曾感叹道:“方运之才,吾不如也。”
  事后很多人在论榜分析这份述职报告,得出许多结论,其中有一个结论得到许多人认同,这些报告落在平庸的上官手里,毫无用处,但是落在方运这种能臣手里,不仅能把写报告之人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能以最快速度掌握左相阁、内阁甚至整个朝廷的运作。
  方运担任左相的第二天过得非常平静,他并没有想别人猜想得那般独断专行。
  每有一项事务要他决定之前,他都会询问相关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若是下属有不同的声音,他也会听取,酌情完善决定。
  左相阁每天要处理的事务非常之多,之前左相之职空缺,很多事务众官经过商讨可以快速决定,但有了方运,他们只能按照既定的流程,要得到方运的答复才能执行落实,所以文书积压越来越多,方运不得不先处理重要的事务。
  众人发现,方运处理政务的效率虽然慢,但手段老辣,极为严谨,让人挑不出一点错误。
  那些心中轻视方运的官员此刻才意识到,方运当年在宁安当县令、在象州当总督,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