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走进修仙 >

第1539部分

走进修仙-第1539部分

小说: 走进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风确实有所了解。
  螺旋双尊近百年来已经很少一起进行一个研究。詹卧神和柯笠客分别走上了虽然同向却又差别的两条道路。其中,柯笠客最大的成就,便是这中心法则。
  足以与“细胞”、“遗传”、“天演”、“螺旋”等并列的巨大发现。
  神州所有生灵共有的生物结构、亲代与子代之间天然联系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历史、将生灵落实在物性基石上,以及……“中心法则”所代表的生命灵犀流动的规律、生命活动的本质。
  “我们的血脉灵犀,铭刻在脱氧核糖核酸上——也就是血脉根,而血脉根到生灵源质之间,也有一个中间体,百年之前还有书信体、驿道体、信使体等众多称呼,之后统一被称为‘信使体’。信使体的成分是核糖核酸,所以这个核糖核酸也被称作信使核糖核酸【mRNA】。”
  “而所谓的中心法则,便是这样的过程——血脉根将灵犀转录进信使体,然后信使体携带这灵犀,将之刻录到氨基酸长链上,形成生灵源质。”
  “顺带一提,化形最主要的就是干涉这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生灵是不需要这一过程之中任何一个你想过程的。不过,神瘟林最近两百年之中,几项重要工作都是心中法则的补充。”
  “首先,便是‘逆转录’,也就是血脉灵犀从血脉根转录到信使体这一过程的逆转——部分瘟毒,是可以通过逆转录酶,反过来将自身的核糖核酸之中血脉灵犀,逆转录进宿主的血脉根之中的。”
  “然后,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直接由脱氧核糖核酸成为信使体的情况。部分氨基糖苷类物质,能打乱核糖体对信使的选择,而接受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成为信使体——啊,顺带一提,由于氨基糖苷类物质因为这个特性,所以具有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功能,也就是出类拔萃的杀菌能力。在一些修士不足的地区,也有用这个抵抗大瘟疫的。”
  氨基糖苷类物质,一个氨基环醇类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的有机物。在地球,这一类物质的作用更为巨大。这一类物质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细缩米星以及妥布霉素等。
  嗯,是的,在这个世界,抗生素并不是作为医药被发明出来,而是作为“有实证价值的生灵物质”被研究、然后发现了医药价值的物质。
  而且种类远没有地球那么齐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很难派上用场。
  “对,还存在两个补充——细胞的复制,也就是血脉根直接到血脉根的过程。以及部分瘟毒的自我复制,也就是从核糖核酸直接到核糖核酸的过程。”
  “另外,理论上也应该存在从生灵源质反过来影响信使体的逆转译、生灵源质反过来直接影响血脉根的逆转录,但是,尚未被发现——而这也就是咱们最大的目标了,发现了就直接能拿祥瑞之典。”
  宋书复摊手:“你明白了吗?祥瑞之典啊,仔细想想看,祥瑞之典。这可真不是什么问题都有资格的。”
  “如果炼尸马瘟就是从生灵源质到信使体或者生灵源质直接到血脉根的呢?”
  “不可能的。”宋书复摇头:“这不可能的。典型的逆转录瘟毒……就拿最早发现的禽类肉瘤瘟毒来说吧,逆转录瘟毒特性,是受感染的细胞不会产生新的瘟毒颗粒,而是分裂成携带瘟毒的感染细胞。只有这些被感染细胞再次与正常细胞接触,才会产生新的瘟毒颗粒——但是炼尸马瘟没有这个性质。另外,我至今也没有检测到存在什么外源的生灵源质。”
  辰风脸色一僵。
  “生灵源质到生灵源质……不……”
  他静静的坐下,继续研究其宋书复过往的报告。
  没办法从生灵源质直接到生灵源质——他想象不出那种形式。
  虽然对中心法则不是特别有研究,但受艾轻兰的耳濡目染,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血脉灵犀的流动,大体上就是从血脉根转录到信使体再转译成生灵源质——这是主流。主流之外,还有一些补充与支流。
  但是,血脉灵犀,必然是存在于血脉之中的。
  而这个星球上,血脉灵犀仅仅存在于核酸之中。
  不存在从生灵源质到生灵源质的模式。
  但是……
  一定有什么解释的!
  一定会有什么现象能够解释的!
  宋书复轻轻咳了一声,道:“辰师弟,这已经成为你的心障了。需得破执,方能看清……”
  “我确实是有理由这样想的。”辰风说道。
  宋书复有些不耐烦了:“你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得出这么个蠢结论的?”
  辰风深吸一口气:“我来这里,是因为我所在的项目,发现了一种瘟毒。或许存在一种趋同演化,使得那种瘟毒与神州现存的某种瘟毒非常相似。而这种瘟毒,就是师兄你所研究的炼尸马瘟。”
  “嗯,没错,合同写了。”宋书复点了点头。
  “那种瘟疫经受过某种强大修法的改造,已经无法用常规方法解析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从其他地方得到突破口。”辰风说道。
  宋书复点点头:“看样子这个路子也只希望不大,但你们已经病急乱投医了——不然也不至于只派一个你过来。”
  “但我们终归是得到了一点成果。”辰风低声说道:“有一位师兄,使用不断调整滤网尺寸的方法,测定了那种特殊病原体最小横截面面积——只有十纳米。”
  只有十纳米。
  在理解了这个尺寸的意义之后,宋书复脸色大变。
  如果炼尸马瘟的病原体并不是如他所想,比常规瘟毒更大,而是比瘟毒更小的话……
  这样确实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感应法术没法感知到患马体内的病原体。
  但是……
  “这不可能!神州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病原体!”宋书复低声吼道:“你们肯定是找错路了,炼尸马瘟和那种瘟毒绝对不是同一类!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它们确实表现出了高度类似的特性——对紫外线的异常抗性、对生灵源质变·性剂的较低耐性,还有……”
  “我说了你这是疑邻盗斧!这是心障!”
  宋书复陡然站了起来,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来回踱步。
  “不行,不对……我也有点神经了。”他叹息:“不,不对……”
  ——中心法则是生灵之道的重要基石。
  ——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发现……
  “不,不对。等新的光学设备到了之后,我会找新的证据的!”


第二十六章
  这一年的夏天似乎格外漫长。
  天气燥热,秋天似乎还没有到来的迹象。
  似乎是受不了这漫长的炎夏吧,百多天之前被宋书复种下了炼尸马瘟病原体的三匹矮马之中,终于病倒了一头。
  这一头,就是那个种下了加热后的组织液的。
  然后,这就仿佛是某种信号了,剩下两头病马也相继病倒。
  辰风亲眼见证了这个过程,确认没有作假的地方。
  于是,已经陷入失败泥潭之中的天灵宫,便半死不活的撒下了一批追加经费。
  而得到了这一笔经费之后,宋书复终于有底气去跟归一盟催促仪器到账了。
  因为……
  他之前是赊账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很多时候不一定正确,但是在极端条件下,“有钱能使磨推鬼”都有可能是真命题。
  于是,全新的灵列式隧道扫描入微镜就立刻被送达了。
  与此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名擅长天歌行、对紫外线领域尤为了解的归一盟宗师。
  这位宗师自身理论水平只是平平,但是,他对于法力的细微控制上却颇有天赋。
  于是,宋书复便开始新一轮的实证。
  而这一次,辰风却没有参与进去了。
  一来,他和宋书复在那次争吵之后关系多少有些僵。宋书复坚决不愿意承认他那个荒诞的设想,而他却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设想。
  但话说回来,辰风也没有独立再去开一个小项目的能力。没有宋书复数十年的积累,他没法轻易做出成果。
  所以,他就干脆避开,等结果说话。
  如果宋书复的光学实证真的证明了炼尸马瘟的瘟毒最小截面直径远大于十纳米,那么这就是他的错误。他回去道歉。
  而若是反过来,宋书复也没有理由坚持一个错误的观念。
  “只是……怎么做到的呢?”
  既然已经确认炼尸马瘟病原体与黄晶病原体“有可能具有从生灵源质到生灵源质”的特性,那就需要仔细的研究为什么了。
  现有的黄晶病原体样本之中,“第一样本”附着强大仙力——尽管这力量对于仙人来说连残渣都算不上,但是却足以阻碍人的研究——而其他样本也有携带着患者法力的扭曲化产物,都还可以说是“法术效果”。
  但是,炼尸马瘟的病原体,却无疑是没有这种效果的——它携带的灵力量,并没有明显的高于背景灵气环境。也就是说,这一切传染效果,都是炼尸马瘟自带的效果。
  就算黄晶病原体与炼尸马瘟病原体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就算黄晶病原体的传染效果并非基于常规物性之道,而是基于法术效果,它们在原理上也应该有相通之处。
  或者,用王崎的思想来说——约化大多数特质后,它们具有相似“结构”。
  这必然是一个突破口。
  人族将再一次靠近天眷遗族——哪怕剩下的距离依旧遥不可及。
  而另一个理由,便是艾轻兰。
  最近半个月,艾轻兰元神法域的演化越来越活跃。按照天生峰的说法,她不日将会醒来。
  另外,根据对艾轻兰腹中胎儿的监控,这个孩子缓慢的发育也终于开始加速,并趋近成熟。
  恐怕踏破天关的时期与临产期会隔得很近——甚至有可能同时发生。
  这个时候,辰风绝对不愿意离开。
  如果说实证部真的走不开,他确实没法心安理得的在这里呆着,但是,谁让实证部正好陷入了困境、而自己又光明正大的另有任务呢?
  这些日子,他就呆在艾轻兰的病房里,看书学习。
  宋书复也知道,辰风正在准备迎接自己人生又一阶段。那次争论过后,他也没有再让辰风插手具体实证的意思了——而且他本来也不是特别喜欢辰风在他的实证部里参与实证。在他看来,这个阳神阁的小子真的业余。
  如今,大约是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干脆不来了——正好!
  由于新购入了一批仪器、又有心的注资,所以宋书复又新招了几个有点水平的助手。
  别的不说,就那台入微镜,你随便整点什么染病的细胞,放下面观察观察,就能观察出一篇小论文来。
  对于刚刚入门的研究者来说,这种“熟悉高级仪器”的福利,可是很有诱惑力的。
  掌握了最新的仪器,又招兵买马,宋书复多少也有点踌躇满志的感觉了。
  但是,仅仅是第二天,现实就狠狠的赏了他一记耳光。
  “没有发现……任何瘟毒颗粒?”
  “没有发现任何‘明显不属于细胞本身结构’的寄主?”
  “怎么可能?”
  是的,没错,明确已经感染了炼尸马瘟病原体的细胞,都不会发现任何类似于瘟毒的结构——哪怕瘟毒近乎小的看不到,在这个入微镜下也无所遁形才对。
  但是,没有。
  没有任何生灵源质的异常聚集。
  哪怕已经海面化的脑组织,也只能看见大量凝聚成纤维状的生灵源质。
  却找不到让生灵源质纤维化的罪魁祸首。
  “这怎么可能?难道是光学染色法术或者光源的问题?”
  “原因不明的阴影呢?无法解释的空白区呢?”
  答案是……都没有。
  没有,没有,没有!
  什么都没有。
  仿佛那烂海绵状的大脑,是自发变成这个样子的一样。
  ——十纳米。
  这个时候,辰风曾经说过的数据,如果鬼魅一般浮现在了宋书复的脑海之中。
  “难倒……不,不可能啊!”宋书复站了起来:“滤膜!需要滤膜!”
  宋书复陷入困境,而辰风则大有精进。
  辰风学习的材料,包括了部分教科书,也包括了艾轻兰的笔记。
  艾轻兰的笔记对他是不设防的。
  辰风确实知晓中心法则,但仅限于仙院课程以及有限的了解,他的领域本不用涉及这方面太多。他甚至病理学都学得不是太好,在逆转录和腺相关瘟毒领域也只是够用就好的程度。
  对黄晶病原体的破解,虽然是仙盟指定的任务,但也属于必须要完成的东西。
  学习确实艰难。
  尽管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将入门之路再走一遍——但是,当今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