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飞将 >

第93部分

飞将-第93部分

小说: 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去的必要了。我们必须撤退,进行休整,恢复实力。我在军事地图上,发现北方有很好地港口,我们需要海军地帮助,进行登陆作战,抄鲜卑人和匈奴人的后路。”
    武安国变色道:“我们陆军地事,为什么要求到海军?难道我们自己不能解决吗?”
    管亥也同意道:“我们已经到了今天这步,如果退兵的话,可谓前功尽弃。回去的话,也会受到军部的责罚。莫不如一鼓作气,继续前进,吃掉鲜卑的主力,这样一来,我们退兵,也有光彩。”
    颜良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看了一眼众人,指着地图道:“我们如果继续进攻,需要大量粮秣,可我们现在的补给,只够十天左右。鲜卑人虽然已经失败了,但他们还是很强大,如果他们孤注一掷,我们未必是他们的对手。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兵这一条路可以走吧。这次的失败,由我来承担。既然已经失败了,我们就要正视失败,不能将儿郎们带入死亡。”
    经过一天的休整,秦军各部终于开始撤退。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以百人为一队,组织数十只这样的退伍,游荡在大部队周围,防止胡人的骑兵突袭。
    事实证明,颜良的顾虑并没有错。
    曼骞和魁头收拢了败兵后,并没有选择迁移,而是立刻召集各部人马,拼凑出一只五万人的部队,设下了埋伏圈。准备再次伏击秦军。当他们的探子报告说秦军开始撤退时,他们又打算衔尾追击。但一看到那百人一队的探马时,他们两个明白,如果不怕两败俱伤的话,他们可以攻击。为了保存实力,鲜卑大军退却了。
    在北方设郡的工作很成功,当颜良大军回转的时候,北方新建的几个郡以已经颇有规模了。
    吕布一共在北方新建了五个郡,分别是定北、安北、平北、镇北和守北。其中安北、镇北和守北设立一总督,统帅三郡政事。同时为了防备北方的敌人,这里驻扎了一只一万人左右的部队。
    颜良的大军归来的消息传到这里后,守将立刻出来迎接。镇守这里的将领是个叫郭成的七等将军,他的职务和颜良相比,相差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他的见识,要比颜良和他身边的将领要多得多。
    郭成听颜良诉说此战结果后,沉吟良久才道:“颜将军,恕我冒昧。我不认为您撤军是个正确的举动。”
    颜良一愣,但因为有庞统的狸子摆在前面,所以他并没有因为郭安的年纪而轻视他,反而恭敬的施了一礼,这才恭敬的请教道:“愿闻其详。”
    郭安微笑道:“颜将军,胜负本是兵家常事,您这次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了鲜卑和匈奴的大军,让他们元气大伤,严格的说,并不是失败。何况您圣眷正隆,陛下应该不会为了这些损失而处罚你——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事情的关键是,您不应该不经情势就选择退兵。”
    颜良叹了口气道:“我又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我军粮草不济,等待圣旨又得一段时间,我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撤军的。”
    郭安点点头,看着一脸苦恼的颜良,笑着道:“症结就在这里。将军既然是被迫撤兵,现在粮草充足,为什么还要继续撤退呢?将军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上书给陛下,说明大军的情况,同时说明此战的功过。之后的事情,让陛下和军部的那些大佬做决定。如果将军就此回返,这罪过可大可小,说严重点,是违抗军令,畏敌不前,甚至是临阵脱逃。说轻了,也是一个不遵将令。此事需得谨慎行事,还请将军三思。”
    颜良听了这番话,不由得打量了一阵郭安,狐疑的道:“你真是武将吗?我怎么看你的样子,像那些朝廷中的大佬呢?”
    郭暗哑然失笑道:“不瞒将军,我小的时候颇喜读书,又曾读《史记》,这才文不成,武不就,混了个七等将军的职务,担任北方驻军统帅。”
    颜良大笑道:“你居然还嫌七等将军小,这可是高级军官中的一员!有多少人在战场上打拼了一辈子,也混不到今天这一步。”说罢,又呵呵大笑道:“郭将军,我手下儿郎的给养和药品,还要麻烦你了。”
    郭安微笑着点头道:“将军尽管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不使军中物资有缺。”
    颜良这才放心去了。他一方面派人八百里加急,向京城报信,一方面约束士兵,防止他们骚扰百姓。为了防止士兵闲来无事,滋扰百姓,他下令分批帮助垦荒的百姓,同时派人参加地方上的土木作业,免得白吃军粮不干事。这个举动,无意间锻炼了部队土木工作的能力,为日后在战场上的阵地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颜良军的人数毕竟不少,即使参加土木工作,也有不少人整日呆在军营里。张燕下令以百人为单位,进行军事演练。暗箭的一些训练方式和战术并不是什么秘密,用来锻炼一下士兵也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悠闲得可以用渡假来形容的颜良并不知道,京城里正在为他的事情吵成一团。
第一百三十八章 朋党
    颜良的部队损失惨重,这并不仅仅代表他的失败,这也代表吕布制定的“小规模军事袭击”计划的失败。wWw;一些原本就反对出兵的人,这下子找到了理由,他们以此为依据,攻击吕布的小规模出兵的主张。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放在宋代,皇帝被大臣攻击也是常事。问题的关键在于,帝国初定,但因为长时间的战斗和地域的不同,大秦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朋党之争。
    以逢纪、辛评、郭图等人为首的一批官员是河北派,他们因为跟随吕布的时间较量早,所以实力在朝廷中,最为强大。军方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蒋奇、韩猛等人,甚至连赵云都出身河北,这些大将虽然没有明确加入河北派,但在一些事情上,因为都是老乡的缘故而开方便之门,还是免不了的。
    以张沼为代表的一大批江东降臣,明显组成了南方派。南方派虽然是后来归附的,官职虽然没有逢纪等人那么高,但他们在内政方面,着实有不少好手,也把持了一些重要的岗位。再加上吕布加大了对南方的建设力度,他们的意见也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朝堂上,他们还是勉强可以和河北派分庭抗礼的。鲁肃、甘宁、徐盛以及最终选择归附的太史慈,在军方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们和颜良一样,没有拉帮结派,但同样。他们也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给予老乡一些帮助。
    川派是最弱小的一派,他们归顺的比河北派晚,但要比南方派早,但因为他们中没有太过出色的人物,所以他们的官职大都不是很高。但如果说一个部门就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那这些官员。则是机器中比较重要的螺丝钉。更何况川人本来就有抱团地习惯,他们在军中也有不少人手。像颜严、吴班、张南、冯习等人,都位列高级军官。这样的阵容,虽然不足以和另外两个阵营相抗衡,但要生存在夹缝中,游走于两大派中间,还是游刃有余地。
    至于剩下的人,则以田丰、贾诩、程昱为首。属于中立派。这些人,凡事但就事论事,绝不借机发挥。这些人都是吕布的老臣子,他们都有惊天动地之能,不光在朝堂上,在军方也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说,他们才是朝廷的主流。对吕布的意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布看着面前高高地一堆奏章。表情很难看。这些奏章都是针对颜良这次远征的,褒贬不一。
    河北派的调子很高,颜良这次大军横扫大漠,虽然没有彻底消灭鲜卑和匈奴,但重创了他们。使他们至少十年内无法恢复元气。这是大功,应当重重奖赏。如若不然。恐怕会失去前线将士的心。
    江东派的立场很坚定,观点也很明确,颜良没有达到预定的军事目标,损兵折将,虽然重创了鲜卑和匈奴,但功不掩过,这并不能掩盖他折损了近一万人马的事实。更何况他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撤退,这是不可饶恕地失误,说严重了。这是违抗军令。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川派的人意见则有些不同。他们认为,颜良此次可以说是丧师辱国。精锐之师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应当重重惩罚。
    中立的人则认为,颜良此次虽然损失很大,但毕竟重要创了敌人,可以功过相抵。
    看着这一幕,吕布无奈的叹了口气,这是他不愿意看到地。但是这又是不可避免的。他轻轻的咳嗽了两声,最近他的身体很不好。太医院的华佗经过诊断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吕布的身体因为幼年生活艰苦,落下了病根。但因为身体强壮,一直没有什么大事。但现在一心操劳国事,心中又藏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积劳成疾,被一场伤寒完全诱发了出来。
    吕布听了华佗的诊断,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他清楚自己的身体。自己虽然天生神力,但因为并不注意保养,落下病根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唯一可虑地是,看似平静地朝廷,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不少人存有二心。一旦自己倒下,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必将再度陷入混乱。自己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能安心静养,过个百日,自然无事,甚至可以连病根一起除去。只是偏碰上颜良这档事,如今朋党之争甚烈,实在让人心烦。难道真要逼自己杀功臣不成?
    犹豫了好一会,他派人急召赵云。
    赵云依然是那么英俊,他一身银白色地盔甲,向吕布恭敬的施礼。
    吕布看了赵云一眼,轻声道:“子龙,你跟随我出生入死,怕也有年头了吧!”
    赵云恭敬的点头道:“大概有十几个年头了。”
    吕布看了一眼眼前的奏章,微笑道:“子龙,我知道,你向来将忠义二字放在第一位。今天我有一件事让你去做,我想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吧!”
    赵云大惊,慌忙跪倒道:“云虽肝脑涂地,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吕布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有些压抑不住的咳嗽了两声,他看了一眼赵云,轻声道:“你应该知道,现在朝廷的局势并不乐观。一些有心人一直在鼓捣。哼哼,甚至还有人劝我将张鲁、孙权放回各自的老窝。”
    赵云何等精明,立刻把握住了吕布的意思,他眉毛一扬,低声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吕布的表情有些悲哀,又似有些痛苦。他轻笑道:“我一直怕人说我学刘邦,滥杀功臣。可如今这种情况,若我再不动手,怕别人会以为我软弱可欺。朋党之争,甚于猛虎,这种风气,决不可姑息。”
    赵云静静的站在那里。没有接话。他知道,吕布很快就会给他分派任务。
    果然。吕布思索了片刻吩咐道:“你拿我地圣旨和虎符,从洛阳大营调动三万铁骑,回师长安。以策完全。”
    赵云闻言一惊,脱口道:“陛下,若要收拾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动用大军?这不是逼他们造反吗?”
    吕布看了一眼赵云。轻咳了一下,淡淡的道:“这个你不用管,你只要把兵马调过来就可以了。”
    赵云心中疑惑,但他知道自己绝对不适合继续追问,立刻点头答应,接过吕布递过来的圣旨和虎符,匆忙去了。
    吕布看了赵云远去的背影,令人宣高顺进见。
    高顺是吕布的老臣子之一。看着眼前因为过于操劳,已经有了花白头发的中年人,吕布的鼻子竟然有些酸了,他看了高顺一眼,低声道:“正方,你是我最信任地将领。我有一件事让你去办。”
    高顺闻言,立刻施礼道:“陛下,我定当竭尽全力。”
    吕布点头道:“我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十天后,你在三更时分,拿我的虎符和圣旨,入主京畿步军大营,控制住里面地五万部兵。如果有妄动者,杀无赦。你在那里等我的命令。到时候,我会派百名暗箭协助你。”
    高顺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答应。他是一个标准的军人。虽然他不知道吕布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仍然以服从明令为天职。
    待高顺去后,吕布又盘算了一阵。把张辽召进宫来。张辽可以说位高权重,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是吕布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吕布没有多说什么,给张辽的任务和高顺的差不多,十日后三更时分,持虎符和圣旨控制离京三十里远的铁骑大营,如有反抗者,杀无赦。
    做完这一切,吕布又从床下地秘阁里掏出一大卷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人名的帛书。
    吕布仔细的看了好久,这才拿出一只朱红色的毛笔,将一些人画了下去。这个时候,典韦走了进来,他看了一眼吕布,施礼后,大声道:“陛下,我都准备好了,暗箭两千人,内政部队八千人马,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