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窃唐 >

第128部分

窃唐-第128部分

小说: 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李栋惊声尖叫,身体摇摇摆摆的站立不稳,几乎要摔倒下去。

那道士宽袖轻拂,李栋只觉脸上有风拂过,身体登时便不再摇摆,稳如泰山一般。李栋望着道士结结巴巴问道:“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那道士双手笼起来,背在身后,迎风而立,在微风吹拂之下,更显得超拔脱俗不在五行之中了。他说道:“下面要告诉你的乃是天机,绝不能被他人偷听了去。故此才要你离开地面,上不挨天,下不挨地,御风凭空而立。”

李栋朝脚下、身前、身后打量半晌,密林里连个采药打猎的人也没有,大概是周遭百姓听说这里最近恶战,没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谋营生了。可道士为何说不能被他人听了去?

“这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啊?仙师怎说被他人偷听了去?”

“废物!立地三尺有神灵,不要只看身边无人,便以为不会传了出去。这山里有山神,就是那土地也有神灵。我若是把天机泄露给你,被人在背后闲言碎语,会坏了我的修行和道行。这是断然不可的。”道士凛然而语。

“弟子受教匪浅,谢谢仙师指点。但不知下面要讲些什么?”李栋问道。

道士满意地看了一眼李栋,不似刚才那么严厉,缓缓而谈“混沌初始,轻而清的上升为天,浊而沉的下降为地。天似苍穹,形如圆鼎;地形如盖,伸展四方。混沌初始,道便与天地共存,休戚于共,息息不灭,历数万载而不辍。宇宙之大,莫如四极;天地之微,莫如秋毫毛发;而道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存,无所不极,无所不达。”

“道既指天道,又指人道。天道即自然而之存,历万古而颠扑不破。人道乃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而已。天道无所不在,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也可以加以任用。顺天道者倡,逆天道者亡。人行天地之道,当奉天道而修人道。人道者,事君孝亲悌手足,为官者当倡廉明,恭谨爱民,为民者当功劳而不惰,自足以足人。”

说到这里,道士稍稍加重语气,以引起李栋的警觉:“为兵者当奋勇直前,纵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万死而不辞。为将者当左右军事辎重,计划敌我双方详情,断然不可粗率鲁莽草草了事。”

“这乃是人道纲常。即便为兵为将者,王命在身而不得不去杀戮,也亦奉天道而行,不能逆天而起。道即万物,上天有好生之德,从万物诞生之初,便注定了其因缘生果。有怨者报怨,有恩者报恩,有德者以直报之,有仇者以仇报之。”

“那张须陀前世乃受暴乱而亡之帝君,此生便托生为勇猛战将,杀尽乱民以泄其私怨。因冤孽深重,自当于前日血战而亡,使其感悟天道轮回,世间绝无全然的公平,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他前世的死是因果循定,这一世仍然循定因果。这乃是天道。”

道士突然厉声厉气,大声斥责:“而你,凭仗身有奇遇奇材,竟然不顾天道纲常,拯救张须陀于垂垂将死之身,使其苟延残喘,身存而意冷。你逆天而行,大祸不久将至咦,你可曾知道?”

李栋听完道士所说,唬得心惊肉跳,全身涔涔而汗流颊背,不觉手足冰冷,不能自己。

第217节:见首不见尾

“仙师一语点醒梦中人,使弟子汗颜不能自己。还请仙师指点迷津,使弟子遵循天人之道,履行自己的本职,不至于误入歧途,做那伤天害理的事。”李栋向道人请教。

道士发了一阵子脾气,见李栋的表现始终都很有礼节,不因责备而有所不满,心里大概高兴李栋能做到这些,微笑着缓和了语气:“要是说到如何去行天道的事。具体说还要依靠你本人的领悟。”

“我很是知道你连续遇奇,提醒你一句,要特别注意,特别提防西金和东木颠倒的事情。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血腥的杀戮以及为一己之利而戕害四方。是杀是活,是留是走,全在你一念之间。即是老夫,将来也要委身于你的殿下,请求你的庇护。”

这次李栋深深不解了。这道士飘逸若仙,反来救自己保护他?那西金和东木这个世间,绝无第二个人知道,他又是怎么知道的?按照正常历史发展,隋亡以后就是唐盛,李渊当拥有几百年的大业。他难道看不穿看不破?为何明明知道五行之说,还要我手下留情?真是奇怪。

李栋就问:“弟子不甚明了,还请仙师指点明确。”

“我身在深山大泽之中,跳出五行之外,不食人间烟火。此次前来,不是为了保护我自己,而是要渡化我那徒子徒孙,免除他们血肉之躯在人间罹难灾厄。”

讲到这里,道士单手成掌。竖于胸间,躬身下礼,对李栋深深的拜了一拜。以示将来李栋帮助那些道士。也就是他的徒子徒孙等人免受人间灾难的谢礼。

然后又说:“隋亡而唐倡,这是上天注定了的,谁也不可更改。你机缘巧合,远胜于西金,再加上亲历亲为,顺应天道倡人道,自然有取代之趋势。”

“西金之唐多祸乱。牝鸡晨伺,阴阳失合,纲常伦理颠倒上下。且中途多舛,百姓流离失居,多刀兵之难。将有西方之金迷乱尔之本性,妄图以私怨代行天道。切记‘和’乃是你的天道人道。万万不可背离了天意。”

说完,道士笑意吟吟的望着李栋。

李栋对他前倨后恭,并向自己行礼一事大感汗颜。想闪身有心不受那一拜,可身体悬空,脚踩树枝,空间逼仄,闪转腾挪也只在方寸之间,一不留神便会摔到树下。只得硬着头皮受了他一拜。

最后。他说的话使李栋有所感悟。

西金大概指的就是李渊的大唐统治,东木说的大概就是自己。但自己在东方得到了五行之金。所以就有代替李渊王朝的天道。只是自己不能私自篡改历史既定轨道,仍然要遵行天道,建立李唐王朝。

道士对北水之方只字不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提到南火之时语焉不详,只提醒要提防,似乎有大祸事一般。

稍稍思考了一会儿,李栋明白了。道长只对已经发生的五行稍加点评,对还没有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五行却隐讳不提。大概仍然是害怕泄露天机吧。

此人真乃修行大道之人,既然已经知道事情全部真象,却不全部向自己透露,克制而理性,实在非常人所能及的。但不知道他在何处修行,姓字名谁,为何又要提醒自己。

“弟子受教匪浅,茅塞顿开,日后一定谨记仙师指点,没齿难忘。但不知道道长在何处修行,为何又不辞劳远前来指点李某,还请道长明示。”李栋问道。

道长微微一笑道:“贫道尊家师道祖之命前来指点,这话你应该明白了吧?”

李栋这才明白,原来是道教创始人李聃指点自己的。在章丘山洞的时候,就有所怀疑是李氏一族始祖指点自己的,今天看来果然不假。当时也微笑不止,有些话只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

大概李道祖对李渊的行为做法非常不满意才如此的吧。历数大唐几百年,先是为了九五至尊兄弟在玄武门相残,接下来便是道长所说的牝鸡伺晨,阴阳颠倒,武则天代替了李唐王朝。不仅对李氏一族大肆杀戮,便是朝中肱股之臣也如毛发一般遭到杀戮。然后便是安史之乱,十六国之乱。

这此自然大行残忍之统治,自然是修行人士所不忍看到的。所以要自己遵守历史既定章程,仍然建立李唐王朝而代替了李渊等。

那道士见李栋沉默不语,又道:“至于我的姓氏暂时不方便告诉你。如果机缘合适,将来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那时候你自然就知道我是何人了。”

将来还有机会见面?李栋心想,在唐代有名的修道之士都有谁?李栋第一个就想到了袁天纲和《推背图》。

称袁天纲为仙师绝不为过,经他手所算,有唐一代享受高官爵位的人,虽然济济满堂,从来没有发生过谬误。特别是他和弟子李淳风所推演出来的《推背图》,经千年而不散,经历岁月日久,越是散发出来迷人的醇香。

“敢问仙师可是袁天纲师傅?”李栋问道。

“现在还不是告诉你的时候,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贫道完成师祖交下的任务,这就告辞了!”那道长双手略为一拱,闪一闪便不见了踪迹。

李栋大窘,真是修仙之士,说来说来,说走就走,来去匆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你走了倒好,我还在树梢上站着,怎么下得去?还不得摔个仰八叉啊!立刻四处寻找道长的身影。

一转身,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李栋和道长原本是站在树梢上面的,当李栋寻找那道士之时,李栋发现自己竟然站在林间的枯草地上。不知什么时候,道长已经放自己下来了。上去的时候还有一种感觉,飘飘然然的像御风而行。下来的时候一点感觉也没有。真是费夷所思。

回想这半天以来的种种事端,李栋觉得犹如在梦中一般恍恍惚惚,似乎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可身边微风时吹,脸上一片冰凉,明明是置身一片树林之中。

李栋伸手在自己大腿上使劲掐了一把,大腿上传来的揪心痛疼感才使他意识到,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实。此时李栋倒是想起了那些历代建立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有意无意的在他们身边总要发生一些离奇古怪的,超越自然的各种逸闻。

从今天的经历来看,这并非是空穴来风,民间捏造,是有根有据的。从宇宙大爆炸起,天地之间没有一个生灵存在,那道就和宇宙万物共存。当有了生灵以后,这道大概也托之于人和物布施自己的存在,使万众之民景仰而崇拜,享受千秋万代之香火,为其神气和法力增添后续之力。

李栋长时间站在林子里,傻傻地发呆,不觉得自己是一位身高权重的统帅,反而觉得自己似乎一个修道之人,为感悟天地造化而费尽心思。直到一大堆府兵们闯过来,李栋才迷迷顿顿的如梦初醒。

府兵见到李栋安危无恙也长松了一口气,有人上前向李栋禀报,称说秦琼回来了。现在人已经在大海寺内,遍地找他不着,这才派人四人寻找,没料却在这密林里见到李栋。

李栋很是奇怪,忙问:“秦琼不是去了虎牢关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府兵也是非常不理解,只回说:“秦将军的确是回来了。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身边还有两位大将,一老一少。看他们的模样十分相像,似乎是一对父子。”

李栋听了似乎明白一些。虎牢关的裴仁基不正是父子将军么?特别他的儿子裴行俨,少骁勇,有神力,是几乎可以和罗士信媲美的大将军。在真正的史书里,是李密的四大将军之一。

秦琼去虎牢关正是见他们的,为何又一起来到了大海寺?难道发生了什么意外?李栋这时候已经彻底苏醒过来,当即对身边的府兵们吩咐一声,牵来一匹快马,飞身上去,打马扬鞭,沿林内小道奔出,直向大海寺奔去。

到了寺内,把马送给一个府兵牵去,李栋急匆匆赶往自己的禅房。还没有走到房内,便听到秦琼的说话之声。

“二位将军稍等,我那贤弟大概是办什么重要的事去了。已经派人去找了,一会就回来。”

“我等冒险赶来向你们禀报消息。虎牢关内现在无人镇守,内部空虚,必需尽快赶回去,绝不能在这里耽误太久。实在不行,你就把原话转告李将军算了。我们这就回去。”

李栋一听,既然来了还这样匆忙,真是计划不周全。心里便有所不满,推门便走了进去。

房内坐有三人,秦琼在左,一老一少在右,都站在榻榻迷旁边,看样子真要起身准备回到虎牢关去。

那上年龄的大将军,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身盔甲锃明刷亮,端的是英武异常。他身边的小将面貌也很不俗,只是脸色苍白,脸上骨头突起,一看就知道不是长命之相。

第218节:合围瓦岗军

二位将军见一个陌生年轻人进来,讯问的目光转向秦琼,意思问这人是谁,进门很随便的样子。

秦琼一笑,走到李栋身边介绍:“这位是右翊卫大将军,就是派我到虎牢关请你们的李栋。你们都不熟悉,我来介绍一下。”

秦琼来到裴氏父子面前,说道:“左首这位是父亲,镇守虎牢关的将军裴仁基,功名赫赫。右首这位是他的儿子裴行俨,英俊神武,少年才俊。”

裴氏父子暗暗惊心,只听别人不断提起这年轻人的名字,没料一见面竟然如此年轻。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裴行俨见到李栋年龄比自己还要小,却比父亲的官职还要大,禁不住又羡慕又妒嫉,但羡慕之情要高出很多,妒嫉也只微微有那么一点儿。

裴仁基冲李栋一抱拳,当时就笑开了,笑称:“只知道将军年轻有为,没料年轻到这种地步,看来我真的是老了。”又对他的儿子说道:“看看,嗯?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