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仙乡养鱼日常 >

第110部分

仙乡养鱼日常-第110部分

小说: 仙乡养鱼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男人愣了一下,阿无赶紧改口:“我们付钱,在你家吃一顿,再住一夜。”
  “行。”男人挺爽快就答应了,大概是因为阿无说的时候就拿出了碎银子。
  方漓神识传音:“你讲的人家听不懂。”
  阿无回:“我故意的,不然怎么像书生呢?”
  “嘴硬。”方漓坚持认为他就是忘记改成白话了。
  男主人只有一个老母亲,父亲不在。妻子在灶间忙碌,他有点拘束把一男二女三个孩子招呼到一边,不让他们打扰两人。
  方漓却正对他们有兴趣,坐在院中朝年纪最小的那个女孩子招手:“要不要吃糖?”
  她拿了一包麦芽糖出来,三个孩子看得咬着手指流口水,很快跟她亲近起来。
  方漓与最大的那个女孩聊天,问她名字,女孩大约十一二岁,含糖说:“我叫大丫,但是先生叫我刘月娥。”
  “先生?”
  “嗯。”女孩点头,可能是糖太甜了,还特意解释,“镇上的先生,我去念书,他就给我起了大名。”
  方漓简直震惊了,她居然能去念书?
  这个村子,这样看来过得不错啊。
  老二是个男孩,也有七八岁的样子,方漓又问他:“你跟姐姐一块读书吗?”
  男孩有点木讷,摇摇头,躲到了姐姐身后,方漓有些茫然,这时候她也看出姐弟两个的区别了。
  别说,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女孩大一点,看着颇为灵秀,男孩却是一副没开窍土头土脑的模样。
  但什么样的家庭会让姐姐读书而不是弟弟呢?方漓不明白。
  再与姐姐聊着,就得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了,无非是先生那里男学生和女学生都有。自家三叔家是堂弟上了学,隔壁老伯家孙子孙女都去念书了。
  方漓越听越觉得一头雾水,这个村子的生活状况与习俗究竟是怎样的?
  阿无不动声色地在门口晃了一阵,回来悄悄告诉她:“隔壁老伯家,房子破,一家六口人挤在三间房里,唯一的儿子腿不好,不能做重活的样子。”
  这也不像能供得起孙子孙女上学的样子嘛。
  男人来叫他们吃饭,女人出来把两个小的一手一个,麻利地牵回去,可能是怕他们打扰客人,直接带到了另一间屋。
  桌上就只留了男主人和他的老母亲,还有最大的女孩刘月娥。
  坐上桌,两人又小小的吃了一惊。
  他们来时,这家的妇人已经在灶上忙活得差不多了,因阿无给了碎银,方漓看见那妇人又出来抓了只鸡,现在变成了桌上的一碗红烧鸡肉。
  但除此之外,那半锅虽然肉不多,但确实见得着肉的萝卜肉汤,还有一盘炒鸡蛋,可都是原来就备下的。
  这小小的农户平常居然能吃上这样的饭菜?
  见这家人等他们动筷再吃饭的架势,方漓碰了碰阿无。阿无会意,笑道:“怎么就我们几个?我们本就打扰,哪好意思再享独食呢。”
  男主人嘿嘿一笑,搓着手不知道怎么说,他母亲却打量了两人一眼,谨慎地问:“客人不是我们这边的人?”
  阿无一愣,不知道怎么露了形迹。老妇人却不是太在意的样子,道:“外面不知道是什么情形,我们这里的规矩,好饭食的补贴是给大丫的,二娃和三丫不能吃。”
  “啊?”方漓好奇死了,干脆承认了,“是,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我陪着夫君游历山水增长见识,你们这的规矩可真是奇怪啊。”
  老妇人自己是个聪明人,但也没离开过村子,见识毕竟不足,对“外面人”也没个概念,把他们的话当了真。想想为了一顿饭,这两人给的银子足够他们过两个月,若是说得他们高兴,不知道还没有有打赏。
  瞧了瞧憨厚木讷的儿子,老妇暗叹,只得自己这个老太婆出马了。
  “客人来的地方许是没这规矩……我家大丫八岁时就有仙人来看过,说是个好苗子,让官府每月拨给钱粮,叫大丫读书识字,吃好饭好菜养着。我这老太婆和她爹妈也跟着沾沾光。可是再让二娃和三丫分食,每年官府来人,查得大丫个头矮了,斤两不足,我们一家都活不了。”
  老妇人看了眼大丫,往她碗里夹了一块肉,两块鸡,低声道:“快吃,多吃点,下个月官府就要来查你了。”
  大丫低头往嘴里扒饭,方漓将她与弟弟妹妹对比,果然,她比起弟妹来,不仅因读过书而显得灵秀,更是健康许多。
  “仙人来选她当徒弟吗?为什么不把她带走呢?”方漓又问。
  “有直接带走的,我家大丫还是不行啊。”老妇说这话时,羡慕之意溢于言表。
  男人这时讷讷地说了句:“大丫福份不够。”
  见两人一起望过来,他又说不出话了。
  老妇人替他说:“那些被仙人接走的,以后还能回来,有出息的也成了仙人,家里也大富大贵。大丫这样的,十五岁仙人来接,就没见回来过。”
  方漓心脏猛地一跳。合欢宗,十五岁接走,再也没回来过?
  她脸色渐白,再看看低头吃饭吃得香的大丫,声音都不禁哑了:“再也没回来过,你们也放心孩子去吗?”
  “大家都去。”男人很平常的说了一句,继续吃饭。
  大丫也捧着饭碗很憧憬地笑:“跟仙人走,吃得好穿得好,只要陪仙人睡觉就可以了。”
  一句话让方漓和阿无差点把饭碗摔了,他们还以为这家人不知道,却不料连小姑娘都一清二楚。
  不过她真的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男人和老妇人波澜不惊地吃饭喝汤,肉吃得很少。老妇人悠悠地叹了口气:“二娃查过了,不行。三丫还没到岁数,要是能被仙人带走就享福了,就是不被仙人带走,跟大丫一样也好。”
  “嗯。”男人脸上也有了几分神采,“到时候家里日子又能好过一点,三丫也跟大丫一样有着落了。”
  方漓这顿饭吃得食不知味。
  晚上这家人腾了房间给他们,阿无整理了一遍,让方漓睡,方漓抱膝坐在床上叹气。
  阿无坐到她身边,伸手揽住她,一遍遍地抚摸她的背。
  她憋了半天,最终冒出一句:“我是不是应该说,至少他们对男孩女孩都一样?”
  都毫不犹豫地卖给合欢宗做炉鼎。
  可是好像又不能怪他们,他们真心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方漓知道合欢宗占据这片土地至少千年以上了,这些人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他们从小受到的教导就是如此,有出息的被仙人接走当了弟子,没那么有出息但是也有特殊天赋的陪仙人睡觉。家里人可以得到赏赐,而这些当了炉鼎的男男女女从此再也不会回来。
  他们也不是立刻就死,而是会根据体质的不同,修炼合欢宗专给炉鼎用的功法,一次一次的被采补,有的可能二十多岁,有的可能四五十岁,慢慢耗尽了精血而死。
  “也不是都没回来过,这个村子大概没有出过这样的人。”阿无低声说。
  方漓点点头,她也知道一点合欢宗的事,只是过去并不知道他们是这样从民间带走少男少女们的。
  这些人,合欢宗还会安排他们婚配,让他们生下孩子。如果孩子体质普通,就丢回给凡俗界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如果适合合欢宗的功法,就会成为内门弟子,这孩子的父母就能幸运地逃过一劫,被恩准结为夫妻,留在合欢宗居住,继续生孩子,也可以偶尔回家乡探望亲人。
  还有人,则是生下同样炉鼎体质的婴儿,继续父母辈的命运,从小学着伺候人的本事长大,接受程度比父母还高,丝毫不以为怪。
  这种规矩或者可以称为制度,在合欢宗统治的国度内延续了也至少上千年,使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甚至以儿女被仙人看中为荣耀,视为改变家庭命运的一条道路。
  这其中荒谬之处,令方漓不敢细想,寒毛倒竖。
  阿无握住她手,轻轻叹息:“这只是合欢宗,听说还是魔门中温和的一派。其他地方也不知是什么模样。”
  比如方漓知道的血魔宗,万鬼门之流,以血肉魂魄为材料,他们所豢养的百姓已不可称之为人了,竟是他们养的牛羊牲畜,需要时便牵出来宰割取材。
  如此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第109章 合欢宗
  方漓与阿无在村子里住了几天,以读书人游历为名,在村子里东看看,西走走,与这人攀谈几句,与那人打听一二,渐渐对这里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表面上看,合欢宗统治之下的百姓生活还过得去。因为合欢宗特殊的修炼需要,让他们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炉鼎供应才行。
  而炉鼎的诞生除了运气之外,一对健康的父母无疑也很重要。
  所以合欢宗治下,居然比徐山派还宽松一点,百姓的日子也稍好一点。因为官府一旦严苛,合欢宗发现收上去的炉鼎质量和数目连续几年不如过去,立马会派人下来检查。
  世俗朝廷?直接换了吧。
  所以官府也懂事得很,竭力配合,绝不违抗和中饱私囊。
  像送到大丫家的钱粮就是如此,尽管不算多,但肯定是足量的,没有少。
  等大丫被接去,合欢宗的人还会盘问她,每月吃的是什么,有没有读书,有没有分发的布匹棉衣。数量若是不对,当地官府就要倒霉。
  至于说让大丫提前死了?合欢宗吃过这样的亏,一旦炉鼎死了,再低等的,也要查个究竟!
  如此一来,居然这些“仙人”还颇得百姓爱戴,令方漓嗔目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好。
  “千多年了,非一日之寒。”阿无说。
  “想说服他们迁走,看来没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啊。”
  “不用说服。”阿无笑了笑,方漓一愣,随即苦笑。
  是啊,不用说服的。各派组织的人手汇合之后,快速搭建传送阵,把百姓集中起来,一起带走。
  其实正道也不会管百姓怎么想的,反正带走之后,会好生安排他们,实际上对他们来说也确实更好吧。
  方漓想,至少现在徐山派那边阵营的正道门派,也在渐渐改变作风,开始关心起俗世官府的统治,放松对治下百姓的压榨了。
  如此过了三天,两人便与留宿的主人家告别,问了问村外的地理,就踏上了出村的路。
  男人捏着手里的银子,目送二人离开,问他娘:“娘,村子出外就一条路,他们不是从那条路来的?”
  老妇人恨铁不成钢地踮脚拍了一下儿子脑袋:“我看就是你这个傻脑袋,才拖累了大丫没能被仙人直接带走——你看那小娘子跟公子像是普通人?他们就是仙人!”
  老妇人遗憾得很,她原想看看家里几个孩子能不能被仙人带走。她自己就是从山上被仙人送回来的孩子,从小就憧憬自己也能被仙人带上山,可惜希望破灭。生个儿子吧也是傻乎乎的,她就没指望过,到了孙女这辈总算是成了,可惜要等十五岁,不是直接被仙人看中的那种。
  看来媳妇娶对了,还要叫儿子媳妇再努力努力,多生几个,说不定下一个就能被仙人看中了!
  方漓与阿无沿着村子唯一一条土路走上官道,开始没什么人,经过几条通向不同村子的路口后,人渐渐多了。
  果然这儿的百姓乍看起来,确实过得还可以。但方漓看着牵着抱着孩子往镇上走的家庭,和那些明显比父母衣着整齐干净的孩子,仍是忍不住叹息。
  “怎么办呢,我们就算带走一个两个,也带不走这么多人。”
  而且他们肯定不愿意走。方漓自己想想,换成她也不愿意啊,毕竟从小就被人这样教着,到自己孩子真的“有出息”,这时候来个人说带你们离乡背井的是救你们,鬼才信呢。
  “我们先看一看。”阿无悄声安慰,加快脚步,两人没有用灵力法术,在中午前赶到了镇上。
  进镇时并没人检查,阿无把准备好的路引塞回袖子,朝方漓尴尬地笑:“我以为进镇也要查。”
  “也许以前要查,现在顾不上了吧。”方漓猜测。
  到镇上,二人先去书院看了看。附近村子被选中的炉鼎都会送到这里读书。方漓在村中也问过,大丫是因为天癸初至身体不适,才被父母接回家中休养,也准备接受书院的另一层教育。
  书院乍看没什么特别,在门口就能听见书声琅琅,一干幼童正在摇头晃脑的读书。
  教书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听得也是摇头晃脑,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
  方漓暗中察看,发现他确实也是个凡人,没什么特别,便向阿无摇摇手,两人隐身潜入,向书院内院走去。
  内院修得就精致许多了,其时外院还在读书,内院中却自由许多,年纪稍长的少年少女们或扑蝶绣花,或斗诗摔跤,玩得十分开心。
  看来这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室中也有人在继续用功,方漓走进去,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