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庶女生存手册 >

第104部分

庶女生存手册-第104部分

小说: 庶女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解释给七娘子听。 

    “将嫡作庶,以庶作嫡,闹腾出去都是不光彩的事,虽说大家心照不宣,总归族长也要担着风险……两万不能说少,但恐怕你本家二叔还嫌不够多呢!” 

    七娘子连声摇头叹息,“这也太……”一脸的心痛。 

    大太太看了就很开心。 

    到底是小七贴心,小小年纪,就懂得节省家用。 

    “都是值得的。”她安慰七娘子,“你年纪小,不晓得族里的厉害。九哥若只是个庶子,将来在族里难免处处遭人眼色。三个堂兄弟到底又隔了房……写到我的名下,将来在族里就有了底气。” 

    世家大族,规矩最重,族里倚老卖老的耆宿不少,又有大把陋规,数不尽的口舌是非。杨家两房家事这样丰厚,若没有写到大太太名下,将来九哥但凡软弱一点,大老爷过身后,装神弄鬼、假传圣旨,明里暗里欺负九哥的人,是决不会少的。 

    大太太倒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一信了九哥没有二心,立时就把九哥提拔成了嫡子…… 

    多疑的人就是这样,一旦能取得她的信任,反倒什么事都好办了。 

    一步顺,步步顺。 

    七娘子就货真价实地流露出了感激,“娘真是贤良淑德,堪称主母典范……” 

    大太太听得顺心遂意,捂着嘴呵呵地笑了起来。 

    “只是。”七娘子话锋一转,又露出了忧色,“恐怕会不会有人作梗呢……” 

    “你是说……”大太太神色一动。 

    会在这种事上作梗的,当然只有二房了。 

    就算七娘子欲言又止,大太太也不是猜不出来。 

    “这应该是不会的。”她也沉吟了起来。“你二婶从来也没有回过西北老家,是在京城进的门,多年来不是在京城,就是在苏州……” 

    七娘子也明白了大太太的意思。 

    古代不是现代,信息传播不便。二太太要在大房的这件事上作梗,那就只有派人回去散布“谣言”,诽谤九哥其实是庶生子。 

    但二太太本人没有在西北居住过,人头和地理都不熟,手底下的这批仆人也很少和本家走动,恐怕都很难找到杨家村的地头。 

    比不得本家二叔熟门熟路,恐怕等二太太的人找到杨家村,九哥和七娘子早都上完族谱了。 

    “也是!”七娘子就缓了神色,“还是娘考虑得周详。” 

    一口一个软软糯糯的娘,叫得大太太心都要化了。 

    “也还是得让牛总管留心些。”她拍了拍七娘子的手,“小七就是细心得多了——等你痊愈了,也跟在我身边学学理家吧!一展眼十多岁了,也要把这些学起来了!” 

    大太太以前是从来不过问这些的。 

    七娘子就又和大太太母慈女孝了一会儿。 

    才送走了大太太,就伏在枕上径自微笑起来。 

    “真是一步顺,步步顺……” 

    她又叫立夏,“你来。” 

    立夏就一脸恭顺地上了前。 

    “上回你不是说,溪客坊新进的粗使丫鬟小满,是你拐着弯儿的表妹?”七娘子一脸遮不住的笑意。“你这个当表姐的也该去探一探,免得叫人背后嚼舌头,说我们西偏院的人傲慢!” 

    “是,”立夏会意一笑,“吃完晚饭,就过去探她。” 

    虽说溪客坊和正院关系冷淡,但这都是主子们的事。 

    下人们自有下人们的交际。 

    打初更前,立夏就回了西偏院。 

    “我和小满才说了几句话,霜降就把小满喝走了。”她一长一短地复述给七娘子听,“站在台阶下指桑骂槐,说四姨娘是有脸面的贵妾,还轮不到西偏院的人来摆威风,就前几天给本家二老爷洗尘的时候,二太太还和颜悦色地和我们四姨娘说了好些话呢!四姨娘都没有怎么搭理!” 

    七娘子眼睛一亮。 

    乐得拍起手来。 

    “真是精彩!”她笑,“四姨娘果然是个能人!” 

    又考立夏,“懂不懂里头的意思?” 

    立夏不紧不慢地一笑,一脸的憨厚。 

    “姑娘要立夏懂,立夏就懂,姑娘不要立夏懂,立夏就不懂。” 

    七娘子倒是一怔。 

    就看着立夏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这丫头倒是历练出来了。 

    # 

    本家二叔归心似箭,也顾不得过了中秋再上路,匆匆捡了个黄道吉日,就归整行李,跟着桂含春的驴队上了官道。 

    大太太和大老爷商议了许久,到底还是派了牛总管出马。 

    给几个儿女上族谱是一件事,把一些不便携带的财物运回老家妥善收藏是另一件事。 

    两件事都非得要个能人盯着,才能让两夫妇放心。 

    二太太往年都是直接把东西往大房一送了事,今年居然也派了身边得力的管家,“这一次二房的细软多了,总不好老麻烦大哥大嫂。” 

    大太太心领神会,面上笑着应酬,“二婶越来越懂得体恤我们了。” 

    一边细细地吩咐了牛总管几句话。 

    牛总管又哪里有不懂的? 

    才进九月,二房的管家就送了信来:在路上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军队却等不得他康复,把他放在了蚌埠。 

    大太太私底下就和七娘子抱怨,“你说世上哪有你二婶这样的人!眼珠子就粘在我们大房的家私上,恐怕拔都拔不下来!” 

    七娘子又笑又担心,“二婶的手段,只怕不止于此呢!” 

    “她还能怎么样?”大太太不以为然,“九哥写进族谱,就是咱们家的嫡子了,这又哪有现放着嫡子不理会,过继侄子的道理?” 

    七娘子动了动嘴,欲言又止。 

    大太太心中一动。 

    以七娘子的缜密,说不定还真能为她参谋出一些纰漏。 

    初娘子又回余杭去了……到底是出嫁的女儿,心里始终是夫家更重。 

    “有什么话就说。”她和颜悦色,“我们母女之间,不玩这些虚的。” 

    七娘子就低下头细声细气地编排起了二婶。 

    “就觉得这几年,府里这神神怪怪的事很多。” 

    大太太不禁面色一变。 

    立刻就想到了初娘子的那几句话。 

    “三姨娘就算是道行深厚,这么多法事做下来,也该往生了吧?不说观音山的同寿大师,就连寒山寺的师傅,我们都是多次麻烦过了,每年私底下还有供奉……她就算有天大的怨气,也架不住这些大师多年来的祭祀与供奉……” 

    “固然九哥的吃用,我们是小心翼翼,又有立春姐照看着,不会有什么错的。”七娘子又叹了一口气,“只是这鬼神的事,也不得不防……毕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物事!” 

    七娘子这是在担心三姨娘吧! 

    又怕触犯了自己,才不敢明说。 

    大太太就一眯眼,若有所思。 

    初娘子走了这许多家的寺院,请了许多班子暗地里给三姨娘做法事……就临去前,还走了观音山,住持同寿大师信誓旦旦:“已是把人送上轮回路了,若再有怪事,老衲就提头来见。” 

    这大师都是年高有德之人,没有十分的把握,是断断不会发诳语的。 

    难道……真是有人私底下魇镇杨家的男丁? 

    一时又想到了叔霞的话,八姨娘的死…… 

    大太太面色深沉,半晌都没有说话。 

    七娘子强忍着满心的笑意,又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 

    “不过,都是小七的胡思乱想,还请母亲不要放在心上。” 

    话里微微的担忧与惶恐,传神地表达了七娘子患得患失的心情。 

    大太太摆了摆手,心不在焉地安抚了几句七娘子,就又径自沉思了起来。 





92说项

  很快就又进了十月。

    边境捷报频传,让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北戎近些年来渐渐壮大,大秦却是眼见着有些衰弱,连年年成又不好。

    这时候要是被北戎破关而入,说不定天下就真要乱了……

    平国公能守得住边关,那自然是最好。

    皇上却没有收回成命,还是让大皇子在京郊练兵,以备不时之需。

    京城又不断有信过来,这几个月,大老爷每日里都要和师爷在外偏院议论许久,连浣纱坞都去得少了,每日里只是进正院坐坐,就一脸疲惫地出外院去了。

    大太太倒是有几分心疼,请了欧阳家的良医来为大老爷开了几贴补药,又细细地吩咐张总管,让他好生照料外头的清客、师爷们。

    “这些人虽然看似无权无势,只是攀附我们家过活,实则个个不是有谋略,就是有人脉,或是有一张利口。”大太太教导五娘子、七娘子,“平日里万万不能怠慢了,否则恩反成仇,那可是甩不掉的麻烦。”

    五娘子和七娘子都点头受教。

    七娘子不免有几分好奇。

    “京里只怕是又来信了吧?”

    这几个月,从京里往苏州写信的人家,前所未有的多。

    就连秦帝师都破天荒亲自写了信快马送到了杨家。

    大太太面上就难免现出了一点愁容。

    “刘徵的案子马上就要开审了。”她长出了一口气。

    五娘子还只是面露不解,七娘子却也跟着大太太倒抽了一口凉气。

    官场上的事,虽说女眷们并不需要太明白,但这里面的道理七娘子也不是不懂。

    现在正是太子一派得意的时候,在这时候审刘徵的军粮案,刘家是怎么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了,至少这个浙江布政使的位置,是再也保不住了。

    继王家之后,又一个重要干将倒下——皇长子和大老爷之间也就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

    “也不知道浙江会是谁上位继任布政使!”七娘子就拉扯开了话题。

    大太太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又沉思了半晌,才慢悠悠地道,“你父亲也在奔着这个位置使劲呢。虽说江苏富庶,但浙江也是鱼米之乡,这个位置,最好还是安排咱们自己人来坐。”

    五娘子也已经明白过来,就陪着大太太唏嘘了一会人事变迁。

    刘家虽然和大老爷不卯,但毕竟多年同僚,刘家的太太奶奶,几个小娘子也都是见过的。

    只是一招行错,如今就从云端跌到泥里,如果刘徵被议定了要株连的大罪,更是转眼就成了罪属……

    谁没有一点感慨?

    或许就是借着这一点感慨,大太太唏嘘了一阵,又透露了大老爷眼下面临的困局。

    “皇后是借了太子长史郑长春的名字写了三封信来,要咱们以运粮的大功出面,挑头再请太子出阁。”

    七娘子和五娘子都恍然大悟。

    这才是大老爷最烦心的事吧?

    也难怪秦帝师都要亲身写信来做说客了。

    这几年来大老爷一直挺着不肯在夺嫡之争中站队,家里人也都是清楚的。

    可现在得罪了皇长子,又间接帮了太子一把,皇后就想乘势把这个封疆大吏招安进麾下了。

    刘徵案既然开审,肯定是要议定一个罪名出来的,他既然有罪,擒他的大老爷也就有功了,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只怕又要水涨船高。

    这时候他再出面为太子说话……恐怕就算是皇上,都不得不给大老爷与平国公这个面子!

    五娘子就寻思着问大太太,“父亲又是怎么想的?”

    大太太反问五娘子,“你又是怎么想的?”

    五娘子一愕。

    七娘子却是心中有数:以五娘子的身份,将来是肯定要嫁进权贵之家,做当家少奶奶的。

    眼看着就要十三岁了,怎么都要开始教她这些事了。

    “女儿想着……”五娘子似乎也明白了过来,咬着唇就慢慢地分析,“父亲如果要站到太子这边,早几年就表态了,恐怕……是一直担心被皇上猜忌吧?”

    大太太眼中闪过了一丝喜悦,却没有说话。

    五娘子又哪里会捕捉不到大太太的这一点情绪?

    当下也是越说越自信,“眼下又才立了大功,于情于理,皇上都不好不赏,但我们却也要更谨慎起来,免得犯了皇上的忌讳,反而失了圣心。”

    大太太不禁轻声喝彩,“倒没想到小五在这上头很有几分眼光。”

    七娘子也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直以来,她只知道大老爷不肯站队,却没有深思过里头的因由。

    如今五娘子寥寥数语,倒是分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封疆大吏和朝中皇子勾结,肯定是触犯了皇上的忌讳。就算朝中只有一个太子,皇上都不会希望自己手底下的重臣提前向太子效忠。

    否则这天下,到底是他的天下,还是太子的天下?

    皇上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