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倭 >

第86部分

逐倭-第86部分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的保甲村长举报那富家俊秀,后来也不拘甚么人,识字或不识字,只论有钱的使拿来举报凑数。

谁招惹上这监生的名号,真是昏天黑地,立马倾家荡产,把你折腾得连那讨饭的乞丐也不如。做这监生不仅不可免除那杂役差徭,还得加倍进贡钱粮。哪官府中人见了这监生,真如虎狼逮着羔羊,不要说尊重礼遇,还要百般折辱教训。一旦被朝廷点名做了监生,倒象犯案被逮着的强盗,官府如追赃物一般没完没了跟你要钱要物,凡是地方有甚公干或上司过境,都向那监生借帏屏,借桌椅,借古董,借铺盖,且是有借无还,不会给你留分毫颜脸。若惹上官司是非,除了多赔银子,还要比平民百姓多捱板子。这些都是小事情,若是遇上甚么灾年凶月,边境军情告急,再没走滚,做官的上门逮着这监生,定下数目叫他捐赈,甚至强行借贷,不准分辩叫屈,如不依官府意愿,轻则讨打,重则抄家斩首。

徐宗儒替徐昌纳这监生的时日,天下尚算太平,这监生的行情众人还是趋之若鹜,且那时徐家正与西洋胡贾贸易往来,日进斗金,钱钞多得是。官府要捐款,徐家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官府的要求。后来朝廷罢却市舶司,不准徽商跟西洋胡贾来往。徐家少了这宗买卖,运去如山倒,那霉运邪事接踵而至,加上官府折腾瞎搞,家事渐渐消乏,竟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当年替徐昌作主纳监的徐老爷早已撒手西归,投奔阎罗殿看《白玉楼记》去了,留下一堆烂摊子供徐昌收拾。这徐昌虽有商才,但他毕竟不是神仙,哪里经得起这大明朝廷禁海政策的折腾,任你是这商道中的国手名医也无法挽救这溃烂破败的市道,只能徒呼奈何,混一天算一天,撑住门面,苟活残喘。

那徐昌总发进学,并在二十岁那年纳监,不觉蹉跎到天命之年,年交五十,盼星星,望月亮,虚掷数十载光阴,扔了无数银子,依然没法求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时运乖蹇,与那些千万年不中的老童生竟是不遑多让。徐昌无计可施,再也不敢奢望自己能从这个漆黑的世道里混出功名来,只得又象他父亲徐宗儒赌他能飞黄腾达一样,把那宝押在他儿子身上。徐昌二十多岁娶妻,三十好几才得一子,取名凤仪,寓意凤凰来仪,表字文海。徐昌给他儿子取这样名字,指望儿子文思似海,学比山成,辩同河泻,得意功吝。

这徐凤仪确实聪明伶俐,梳着小辫子便轻松进学,中了秀才。徐花重金聘请几个先生调教这徐凤仪,那些先生个个都翘指称赞这徐凤仪聪明倍于常人,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然高中状元无疑。徐昌不晓得那是人情褒奖,还以为自的孩子出类拨萃,不同凡响,也希望儿子公公道道摸个举人,捞个进士,替徐氏一族争些颜面。徐凤仪虽然擅长舞文弄墨,一管笔在那纸上写起来飕飕生风,令人起敬起羡,可那八股文字、官样文章的精髓岂是小小孩儿所能会意领略的?观场两遭,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徐家世代单传,那人丁就是无法兴旺。徐昌在这徐凤仪出世之后,也添了几房侍妾,欲替徐凤仪增添几个兄弟姊妹作伴。奈何“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哪银子财货,徐家何曾求神拜佛、烧香祈求?它们却象生了翅膀一般飞进徐家。可笑徐昌尽管与乃祖一样妻妾成群,可那些妻妾谁也没办法再替他多添一子半女。

徐昌自然这徐凤仪视作掌中珍宝,珍藏于深院大宅,不肯轻易示人。山中无甲子,岁月快如梭。这徐凤仪不知不觉年交十六,长成一个粉颈朱唇、玉树临风的美少年。

依徽州风俗,商人子弟到了十六岁就要出门做生意。徐昌心下里盘算原来也无意带儿子到江湖里吃苦受难,奈何徐氏族中的族长与众徽商都卖力劝谕,叫那徐昌不可违背祖训。风俗习惯这些大家认为理所当然遵循的行为举止,有时比朝廷钦定的金科玉律还要死硬。象红白喜事那一套自古沿习而成的礼仪,你若胆敢抗拒,难免会被人视作傻瓜疯子,轻则遭到人们咒骂吐沫,重则鞭打棒朵,保证你身受的惨况比那只白日过街的老鼠差不多,可谓走遍天涯无路,到处不受欢迎。风俗陋习等同天理,你是孝子的话,就不可以穿红衣;人家结婚你得送份贺礼,不能说不吉利的鬼话,诸如此类事体,不能一一列举出来,但这些规矩人人必须遵守,真比皇帝的圣旨不遑多让。这就是风俗习惯的厉害之处,人人都堕入这些良风善俗或陋习恶德的彀中不能自拔,只能顺从俯首,心悦诚服地依例奉行,叫你叩头就叩头,上香就上香,没有人能够例外。

这徐昌不是跳出三界五行的出家人,也不是特立独行的圣贤先哲,对这个徽商一族近千余年形成的沿习,他怎敢说破例就破例?“清明节就得替祖先们扫墓;船到码头就得敬神福。”那些乡党邻舍说了几句闲话,徐昌就招架不住了,对众人的一般见识很是认同。以为女孩子要嫁个好婆家就得缠个小脚儿;徽商后辈子弟要承受祖业就得十六岁出门去学做生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回避推委的。徐昌并不知道他屈服世俗规矩给徐家带来灭顶之灾,也许这就是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

徐昌左思右想,料定今年要带儿子出门走一趟,于是找来族长徐兴和得力管家倪翁,商议这次出门的行程安排。

徐家大堂,从十丈方圆的天井走进大厅,大厅前庭立着四根雕刻春、夏、秋、冬四季花果的顶梁柱,这四根顶梁柱都是从婆罗州进口的紫檀做成的,都包上金箔,由此可见徐凤仪的曾祖是何等富有。厅上的家具无论是屏风、八仙桌、官帽椅及茶几,都是酸枝木精打细磨做成的。就连地板也是景德镇水磨瓷花砖。

大明嘉靖二十九年元宵节。此日徐昌宰了三牲,摆下一桌酒食。一门老小,先敬过祖先财神,便叙齿坐下,举杯把盏,庆贺团圆。合家欢聚,你劝我喝,其乐融融。

酒至半酣,徐昌站起来向族长徐兴敬酒道:“每年正月过后,便徽商出门求财时节。今年比往年有所不同,我儿徐凤仪长大成人,依照徽州风俗,便要出门跟长辈学做生意。我想江湖风波险恶,这年头道上也不安全,北方有胡虏作乱,南边有倭寇骚扰,流民遍地,乞丐成群。这时节带犬儿出门,我心中也感到没底,为此犹疑不决。我早晚为这件事烦恼,寝食不安,到底带不带犬儿远涉江湖呢?世侄子委实难决,请老族长替我抓个主意。”

徐兴闻言脸呈难色,沉吟半响才结结巴巴道:“我也晓得老侄儿指望儿子读书上进,只是他一时片刻中不了举,干着急也没啥用。老世侄有一份如此庞大的家事,确实需要一个读书人做官支撑门面,才能避免被歹人欺负,挡住那些烦人的差徭赋役骚扰,这主意没甚差池。但如今秋闱早过,三年难捱,难道叫他闭门再读几年经书不成?十五六岁的孩子是块璞玉,正宜雕琢。若闲废在家,让他游手好闲,一旦养成怕苦怕累的懒惰性子,到时只怕很难扭转过来了。我徽州风俗要求十六岁的孩子出门历练,先人这样安排蕴含深意,个中奥妙,老世侄也是个过来人,自有一番体会。”

徐昌搔头挠耳,无可奈何苦笑道:“老族长见教极是。”

第二章富春遇贼

徐兴继续道:“俗话有云‘舍不了孩子,打不到狼。’你指望孩子成材,就得狠心把他赶出门去经些风雨,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而耽误他的前程。老世侄即使有泼天的家私,也有用尽的时候,你不可能长命百岁,养哺孩子一生一世。家有千金,不如日进一文,让孩子学会怎样谋生,比给孩子送钱送物更强。依我徽州风俗,孩子十三、四岁时候,便可以往外一丢了,由他自生自灭去。他捱得苦,生存下来,是他有福气;他捱不得苦,饿死了,也是他命该如此。他担得起苦难,从挫折中练出本事,就算挣不到什么大钱,也不愧是徽州好儿郎,男子汉大丈夫。束发即出道从商,这徽商行规千百年来不知造就多少人材,老祖宗安排这样的规矩,错不了。老世侄不必再为此事烦恼了,放手把孩子推出门去,让他到江湖历练历练吧。”

徐昌听了徐兴这番在情在理的话,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心中却颇为不悦。依他愚意,原是希望老族长顺着他的念想阻拦一下,装装样子劝他不要带孩子到江湖去涉险。没料老族长不看他脸色说话,却尽说达这徽州风俗的好处,好象不把徐凤仪赶出门去他这个老族长就脸上无光一样。徐昌只得陪笑,捋着下巴的山羊胡子含糊点头应承道:“老族长见教甚是,我明天到财神庙向赵公明求一签,算一卦,看看神明有何指示,再作处置。”徐昌眼见难以驳倒徐兴老族长的话,只好托词是否带儿子出门这件事交给神明裁决,你们说的不足为凭,财神爷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管家倪翁也附和徐兴老族长的话,对徐昌拱手道:“老爷,小主人今年已十六岁了,不能让他在家闭主纳闷了,是时候提携他上路走一趟,让他出门开开眼界,长点本领。让他晓得商道艰难,盘中餐来之不易,也不见得是坏事。”这老家倪翁自打从徐凤仪爷爷那一代便投入徐家效力,德高望重,可算是徐家的三朝元老。因这倪翁见多识广,武艺高强,徐昌也把他倚为肱股,视为心腹知己,家中大小事体都要请他见教几句方才放手操办。徐昌眼见这倪翁也附和众议,方知众意难违,只得摇头苦笑而已。

晚宴在祥和的假象中尽欢而散。

翌日,徐昌备齐三牲香烛,郑重其事到当地赵公明神庙祈福求签,算了一卦,那板签上有神明的指示道:

春水自西往东流,铜山钻逐几时休?

使君财爻何处有,何妨策马北边求。

徐昌把签翻来翻去,对财神爷指示的玄机不甚明白,自言自语道:“我欲向神明请教该不该带小儿出门远行,求个吉凶说法。财神爷却说求财往北,甚么意思?莫非叫我带小儿北上走一趟?”

旁边陪侍烧烛的伙记起哄道:“财神爷说得不错,如今南边倭寇作乱,东南海滨无法行走,大家趋吉避凶,都往京师去找门路。连财神爷也这般帮衬,主张往北走,看来听财神爷说的话准没错。”

徐昌摇头不以为然道:“这年头谋生艰难,出路不外几条而已。往西走,与俺答互市买牛羊马匹。或与罗刹人交易。西边是晋商地盘,那容我们插足?且与俺答或罗刹人打交易,都不是我徽商的长处。况我们也不懂罗刹人的鬼话,很难跟他们勾通做买卖。往南走,往陪都南京或泉州港口去找门路,本来是我们徽商大展身手的地方。可恨朝廷海禁罢市,招致倭寇骚扰,也断绝了我们跟西洋胡贾沟通往来。到如今,只剩下往京师去凑热闹的份儿,你即使不想往哪边去,可出路只有那么一条,由不得你选择。这件事,明白人即使不问财神爷心里已有分晓。可怜我肩挑徐氏一门几百口人家的生计活路重担,遇上这等大事,不跟神明打个招呼,心里也不踏实呀。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到底是身不由己,还是鬼迷心窍呢?”

那伙记见徐昌喜怒无常,甚难伺候,再也不敢搭腔招惹徐昌了。

徐昌拜罢财神,回到家中,收拾行装,约莫有几百担货物。

徐昌先雇骡马、挑夫把货物挑驮到新安江渡口,装船沿江南下,先经过富春江,再辗转到钱塘江口,然后才转入京杭运河。顺着运河水网,不需用罗盘,不需雇向导,闭着眼晴撑船也能一路顺风到达京师。当然,出门经商不可能都这么顺风顺水的,所谓商道艰难,就是你认为可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时,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变故。

倒春寒使人感到衣不胜寒,三月的富春江更是寒意袭人,船上的人早上起来,甚至可以看到大雾锁江。两岸遍地枯萎发黄的树木还未来得及发芽,碧溪旁边经过霜冻发黄的小草也没恢复元气,一蹶不振的萎顿在地,这些景观无不显示春天还没到来。但春天也是一个更新生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熙熙攘攘为利奔走的行商坐贾已经走在路上。甚至出外逃荒的农民们也早早走在路上。

但今年的徽州地区,因为收成不好,民不聊生,人们纷纷外出寻找生机活路,不少人都是一心的往南走,向南京陪都这个繁华富饶的城市奔去,因为那里住着许多商人,有商人的地方意味着有机会。在通往镇江的官道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难民迤俪而行。

徐昌和倪翁、护镖手荆大刚站在货船前头看着这一路难民挨肩接踵,一拨一拨慢慢的往南方走去。不免感时伤世,痛心在目。徐昌合掌向天替这些难民祈福道:“但愿这难民平平安安、毫无险阻的来到达东南,能够找到一碗饭吃。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