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雀登枝 >

第30部分

雀登枝-第30部分

小说: 雀登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将近年关宋知春痊愈时,傅家人人都跟着瘦了一圈,大家伙才冷不丁发现傅百善已经是极懂事的一个大姑娘了。

41。第四十一章 拜谒

  
    徽正十二年七月; 傅百善在自己的房中摆弄手中新得的礼物。这是一副象牙做的七巧板,装在珐琅釉的铜盒里。七块不过小儿拳头大小的象牙板身上还镂空雕刻了孝感动天、卧冰求鲤、芦衣顺母、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怀橘遗亲等二十四孝中的七幅图。
    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会儿后; 傅百善将七巧板仔细收好,走进内室打开角落里一个丈宽等身高的楠木大箱柜。那柜子里是码放得齐齐整整的一个个的小盒子小匣子; 大的也不过手臂长,小的只有巴掌大; 密密地摞满了大半个空间。
    傅百善歪了头; 一时起了兴致将那些大大小小的盒子挨个打开; 全部都是各种式样的玩具。有价值不菲的,也有一看就是路边摊上的,这些都是历年来裴青逢年过节或是生辰时送过来的礼物。宋知春见不过是些玩具; 心想真是孩子心性,又想到裴青虽无父无母却素来持重自律,离开傅家后都还记挂着这里; 大概是真的把傅百善当妹妹看待了,就默许女儿收下了,不想几年积攒下来竟也是数量可观。
    傅百善也弄不清楚为何要特特拿箱子装了,任凭双生子如何索要都没有拿出来送人。
    这个饰金戴玉的摩喝乐是那年七夕节时送来的; 传说摩喝乐偶像是牛郎织女的化身; 七夕日夜女孩儿及儿童们祭拜它们,可以祈求获得智慧和心灵手巧。常见的有瓷质、木质、泥质等各种材质,而手上的这对摩喝乐用雕木彩装栏座; 饰以金珠牙翠; 又用碧绡纱作了罩笼; 怕不要白银上百两。
    下面的紫缎皮面盒里却是一副做工极精致的陇东皮影。因这个地方产的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广州地界茶楼里戏园子里的艺人们都喜欢采用。
    傅百善听说过这种皮影的制作严格,首要就是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因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组合好后插上木杆就可从上台了。
    左手举起个白脸的曹操,右手举起个红脸的关公,傅百善铿铿锵锵地自己跟自己对仗了一场,末了咯咯吱吱地笑个不停。
    又翻了一会儿,下头还有九连环、空竹、布老虎,甚至还有一对颜色净黑造型古朴的泥叫叫,这些玩具来自大江南北。想必是裴青每到一地就费心收罗这些东西,所以自家的这个大柜子才几年的功夫就要满了。
    门外的大丫头荔枝唤了一声“姑娘”就打帘进了门,将一碗五六分热的汤碗放在桌上后,笑着过来帮她收拾铺了一地的玩具。傅百善嘴巴一瘪,小声嘀咕道:“怎么还要喝呀?”
    荔枝就是那回绑架事件后官府出面发卖的一批小丫头当中的,顾嬷嬷亲自挑选了六个放在身边教养。傅百善因为是傅家长女,顾嬷嬷特选了大两岁的荔枝过来服侍。
    果然,这个荔枝性情温柔却又稳重大方,有时看到小主子不对时还能上前规劝一二。此时,看到傅百善难得一见的耍赖样子,不由掩嘴轻笑抢先说道:“姑娘别找借口了,这碗汤药不凉不烫,不浓不淡正正好喝,你快喝了我才好跟曾姑姑交待!”
    却是今年初春天里傅百善来了第一次癸水,本来有些粗枝大叶男儿性情的孩子一时吓得不轻。曾姑姑给她细讲了诸般不能寒天下水忌生冷的事宜后,又给她把了脉,说她底子虽好可是宫体有少许寒气。于是,每三天一碗的四物汤就成了例事。
    四物汤是一道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女子宫寒补血的首选。见实在推诿不过,傅百善闭了眼一气儿喝了,未及感受到那股苦药汤子的怪味,嘴里便被塞了一颗指尖大小的梅子。
    却是房里另一个大丫头莲雾,看见傅百善吐了细核,忙端了盘子又喂了一颗进去。傅百善连吃了五六颗梅子才感到嘴里的怪味略散些,又起身漱口才感到人缓了过来。
    莲雾和傅百善同岁,今年也有十三岁了,她生得娇小爱笑行事机敏。跟在傅百善身边几年,与荔枝的稳重不同,莲雾的性格还颇有点自来熟。见姑娘纠做一团的脸色重又缓下来,莲雾腻了过来笑道:“好姑娘,明儿你们去光孝寺拜谒禅师时带上我可好?”
    傅百善伸指一戳她笑骂道:“昨晚曾姑姑才说要去拜谒高僧,就叫你得了信。日后朝庭打仗也不用什么斥候之类的人物了,只派你一人管够!”
    荔枝边收拾汤碗边手脚利落地将一套蓝地缠枝牡丹的被褥换了,闻言回头笑道:“可别说,这丫头八成上辈子是兔子精转世,耳朵生得格外的长,姑娘身边的人不紧着好好侍候姑娘,一天到晚的瞎打听。每回跟着陈三娘出去采买食材时,高兴地就跟过年一般高兴。回头我去跟顾嬷嬷言语一声,把你调去给陈三娘打下手得了!”
    难得看见性子宽厚的荔枝这么训人,莲雾扭着身子急道:“好姑娘,我也不过是跟着出去了三五回,再也不敢了,且饶了我这一遭吧!”室内静了一静,然后暴出一阵银铃般的大笑。莲雾这才明白让这两人一齐给戏耍了,姑娘她不敢碰,荔枝就别想跑了。撸开袖子上前一步猛地一扑,刚刚才整理好的铺陈瞬时乱成一团。
    广州城外的寺庙不多但也不少,人们但凡遇着婚丧嫁娶、建屋架梁都要到寺里来求个签问个吉凶。如果遇着了挂单的高僧,那信众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光孝寺是广州除六榕寺外香火最盛的寺庙,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这里发生过一场有趣争论。慧能来到这里,堂内的蟠动了,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说“风动”者,论无风幡不自动。说“幡动”者,论有风山何以不动。慧能播言: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自己心动。这便是有名的“风幡”典故,悠悠扬扬如这钟声,一直响到今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个本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岭南樵夫,在光孝寺开启了开坛讲法的历史。他所说的《坛经》,构建了禅宗的根基。历史上数不清的大家,都是从这个看似最卑贱、最穷困、最不起眼、最无知的岭南樵夫那里,寻找到了智慧和力量。
    今日曾姑姑要拜谒的德清大师,原是她的一位旧识。大师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徽正元年为庆丰年,皇帝新刻《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皇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京城潭柘寺修行的德清,曾姑姑遂与大师有了几面之缘。
    禅房里茶香袅袅,德清大师须发尽白,手上的佛珠不时地捻动,一双睿智的眼睛温和地望着众人,“一别经年,檀越怎地未见老?和尚我却变成老和尚了!”
    曾姑姑浅浅笑道:“您也在乎老不老吗?看您的样子不把寺庙修遍这些名山大川,您怎肯善罢干休?”
    德清大师五十岁时曾发下大宏愿,在有生之年必将佛法弘扬至国土每个角落。于是他辞去主持之位不顾身体病弱,只带了个小徒弟四处求缘化斋,想在闭眼回归极乐之地前多修建几座寺庙。闻言悠然一笑,“老和尚有时也难堕迷障,个人的力量如同草芥,现下只求佛祖晚一点招我去侍奉了!”
    傅百善在旁边听他说得幽默有趣,不由莞尔一笑。
    德清大师却细细打量了她两眼后叹口气道:“好孩子,初次见面老和尚也没什么好东西赠你,这串珠子跟了我有二十年来,你且拿去戴了玩吧!老和尚只一言相赠——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曾姑姑听得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偈语!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谦道,“这串佛珠您好像是佩戴了多年,必是您心头所爱,怎可随意给个孩子?”
    德清大师哈哈一笑道:“再贵重的东西也是死物,这孩子眼眸清正,难得投了我的眼缘。这佛珠莫嫌弃不中看,一年当中记得佩戴几日就行了,诸佛自会佑你。不过我听说小姑娘的父亲颇为豪富,要是愿意为佛法之宏扬略尽绵薄之力则更妙了!”
    曾姑姑听得啼笑皆非,接过佛珠细看,那十八子系用伽南香打磨成珠,华美而不失质朴。有珊瑚结珠、佛头、佛塔。佛头内中空透雕云纹,刀法圆润线条浑厚,佛塔葫芦状,绦带上的坠饰又饰以云纹。十八代表着十八不共法,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是其他圣贤所不具备,所以说是不共的;也代表着十八界:内六根界,外六尘界,加上六识界,共十八界,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现象。
    曾姑姑把佛珠亲手戴在小姑娘的左手上,又看着她出了禅房,才转头问道:“您方才话里有话,不知可否指点一二?”
    德清大师抖动着花白的眉毛,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言道:“这女孩儿身上有股戾气,还是要好生疏导才好!”
    曾姑姑和顾嬷嬷二人大概是这世上既知道傅百善的身世,却又与她如此亲近的人。闻言沉默半晌,“不管怎样,此生我定会护她周全!”

42。第四十二章 灵位

  
    傅百善带了荔枝和莲雾沿着光孝寺布满青苔的石阶慢慢地走着; 寺院气势雄伟古树参天,殿宇结构威严壮丽。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 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
    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 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 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 历代均有重修,面宽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 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十分雄伟巍峨。
    瘗发塔高近三丈呈八角形七层,每层有八个神龛。唐高宗仪凤元年; 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惠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
    东西铁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四方形共七层; 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九百余个佛龛; 每龛都有工艺精致的小佛像。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细细观看了寺中的碑刻、佛像,又在六祖慧能悟道的菩提树下坐了一回; 傅百善一抬头却看见前面的汉白玉观音睡佛殿前对联; 上联是似睡非睡色是空空是色;下联是真醒假醒天连水水连天。虽然不是很懂; 却依旧老实地在菩萨面前磕头上香。
    众人正要离去时,却见大殿右边的厢房门半开着,风吹得那门不住地晃荡。傅百善走过去想将门重新拉好,却又见那厢房的角落里好似有烛火一闪。走近一看却是一盏忽明忽暗的长明灯,已经快要熄灭了。想是寺里的僧人没有注意按时添加灯油,加上厢房门半开,致使这灯几要湮灭。
    傅百善上前将灯油重新添置好,又剪了灯芯,厢房里顿时光明大盛。一转身就看见案几上供奉着一个黄牌位,上面只寥寥几个字:先妣裴母孺人闺名眀兰生西之莲位。
    傅百善忽然间就触动了昔年的一桩旧事,心里莫名生出一股酸楚的痛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的灵位被孤寂地放在这里,旁边只有一盏银錾花的长明灯陪伴。那立灵位的人又在哪里呢?那黄牌灵位上阳上人的位置竟然是空白的,这里面有些什么不能让人知晓的缘故呢?
    傅百善掩饰住眼中泪意,回头吩咐莲雾在外面请来一个小沙弥,又给他拿了五十两白银,让他们多多照应一下这厢房里的长明灯。那小沙弥忙双手合十道:“不敢收女施主的银子,这盏长明灯寺里是大师傅特意吩咐了的,想是照管的人没有经心,我这就去重新置换新的灯油。”
    傅百善想了一下笑道:“那风吹开房门,好像特意引我来到此处,想来兴许是前世里这位夫人跟我有夙缘。再者就是我看到这灵位上的裴字很亲切,我有个相熟之人恰好也姓裴。这银子还请小师傅照旧收下,另外为这位夫人时时供奉些鲜花蔬果,也不枉我到此地一场!”
    那小沙弥年纪小心思单纯没有想太多,接过银两后道:“请您放心,小僧一定亲自为您做好这件事。这位逝去的夫人如果知道有善心人如此对她,定会结得因果早日入轮回。“
    傅百善听他年岁不大却老气横秋地说得头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