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柄大明 >

第630部分

权柄大明-第630部分

小说: 权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认可,从江南迁移人口的计划,暂时打住。

    这次的军事斗争,主要是消灭鞑子,最近,朱元璋又主要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战斗上,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之外的事情。

    现在,李善长将这件事,重新提了出来,朱元璋一拍大腿:“不错,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要立刻去办!”

    立刻去办!此时,朱元璋似乎已经忘记了,这大同,还在鞑子的手里呢,山西,暂时还没有取下来。

    不过,有陈风亲自指挥,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朱元璋对这点,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现在,北方经过几年休整,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农业,但是,由于北方人口缺少,导致了很多农田,还在荒芜之中,从山西迁移人口,是关系到我大明国运的事,皇上,一定要交给得力的人去办。”李善长接着说道。

    还是需要人,这件事,还真是件大事!朱元璋望着李善长,又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了另一个方向。

    “青田,你说,这件事,让谁去办比较放心?”朱元璋问道。

    刘基无语,这是李善长提出来的,你就问他好了,怎么又是我?

    虽然心里这般不满,不过,刘基知道,皇上既然已经问了自己,那就必须要赶紧地回答出来的。

    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出来,刘基在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这个人,可不好选!

    “启禀皇上,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要交给最有能力的人去办,这个人,要有足够的人脉,协调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还得有足够的经验,处理迁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才会防止民变的发生,尤其是,山西是最后归附我们的,刚刚归附我们,就迁移山西的人口。当地的百姓,肯定会有各种不满。这个人选,一定要慎重啊。”刘基说道。

    刘基说得很在理,朱元璋也知道,但是,和刚刚一样,刘基还是没有说谁去合适啊。

    朱元璋等了一会儿,本来以为,刘基会像刚刚那样,接着说出谁合适的话来,谁知,等了半天,也没见刘基动弹。

    刘基脑子里在思索着,转了一圈,也不知道谁合适啊。

    “青田,怎么不说话了?”朱元璋问道。

    刘基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一旁的李善长,此时,李善长的眼角,似乎带着微笑。

    这个家伙,摆明了就是知道皇上会问自己,所以,将这件事说出来,是把难题推给自己啊!刘基猛地反应过来。

    既然这样,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启禀皇上,这个人选,必须是我朝中的德高望重之人才行。毕竟,朝廷会拨出大量的款项,来支持这次行动,要保证中间的清廉,而且,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这么艰巨的任务,微臣觉得,由丞相大人亲自监督指挥,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刘基说道。

    谁合适?整个朝廷,只有您丞相大人最合适!刘基将这个任务,推给了李善长,反正是你提出来的。

    “是啊,皇上,只有丞相大人,才能兼此重任。”又一个人站出来说道。

    李善长不用扭头,也知道是个马屁精,这家伙,平时拍自己的马屁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件事自己根本就不想揽到自己身上,虽然他知道,朝廷要拨出很多的钱来,但是,刘基盯得很紧,钱是进不到自己的口袋的,即使是进了,也不敢花。到时候,自己的花费,和自己的收入不符合,是非常麻烦的。

    李善长心中权衡利弊很清楚,但是,下面的人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就开始要拍马屁了。

    这可不是个好的开始。

    果然,随着这个声音,后面的,又有人站了出来,也推荐李善长,唯有我朝丞相,亲自主持,才能够办此大事啊!

    李善长心里大窘,这么多人都想跟着自己沾光,可是,这光是那么好沾的吗?这分明是一个坑啊,甚至,李善长已经看到,刘基在坑边,随时准备推自己下去呢!

    朱元璋看到这么多官员都推荐李善长,心中也觉得,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最信任的人去办,才是合适的,而李善长,绝对是能够信任的。

    “众爱卿言之有理,丞相,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一说话,这件事几乎就定了下来,李善长心中一阵惊慌,他可以保证自己不贪污,但是,这么大的事,下面的人,可保不住,刘基肯定在等着自己的破绽呢。

    上次,李善长阴了刘基,将刘基给革职回家了,现在,刘基要是抓住了机会,还不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而且,要是自己将这件事承担了下来,那么以后,就得经常往北方跑了,朝廷内的局势,自己一走,刘基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事来,将自己挤出应天去,离开朝廷,然后刘基暗地里做事,恐怕,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的。

    绝对不能让刘基的阴谋得逞!李善长在心里想着,突然,一个主意冒出了心头,还有一个人,比自己更合适!

    趁着皇上正式的任命还没有下来,赶紧将这个人给推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觉得,有一个人比微臣还合适。”李善长说道。

    听李善长这么一说,刘基在心里腹诽了一下,该不会是说自己更合适吧?要是那样的话,自己就再将刚刚想好的几个理由说出来,李善长绝对比自己更合适。

    “谁?”朱元璋问道。

    “陈王爷。”李善长嘴里吐出了这三个字来。

第861章 大同城

    陈王爷?让他去负责山西的几十万人口的迁移?听到李善长这么一说,众大臣的脸色没什么变化,心里却是在嘀咕着,陈王爷肯吗?

    但是,朱元璋听到了,顿时心中就是一喜,对啊,自己也想了很多人选,就是没有想到皇弟啊!

    这个建议,最初本来就是皇弟提出来的,从山西迁移人口,都是北方,气候差不多,百姓可以尽快适应。

    这个工程,非常浩大,而且,极其地消耗财力,现在,大明朝为了支持北方的战事,几乎都将国库消耗一空了,连军粮都是赊借的,再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项任务,根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是交给了陈风,完全就可以装糊涂,不给他钱粮,让他把事给办了。虽然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朱元璋也觉得内心有些惭愧,但是,朝廷没钱啊!也只能是这么做。

    对于朱元璋来说,现在最合适的做法,就是给陈王爷下令,反正陈王爷也是去了山西,先让他在山西呆着,完成这件事之后,再回大都不迟!

    对,就这么做!

    想到这里,朱元璋说道:“爱卿所言极是,立刻给陈王爷传旨,待山西光复之后,就立刻着手迁移百姓之事,一切,都由陈王爷亲自指挥,凡是所涉及到的官员,全部听从陈王爷的调遣,不得有违!”

    “是,皇上圣明!”李善长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还好,最后的关头,自己想到了陈王爷啊。

    抬起头来,那个刘基,已经退到一边去了,虽然看不到刘基的表情,不过,李善长知道,此时刘基一定很郁闷,这个圈套,自己没有上当啊。

    得到了北方顺利的消息,应天一派欢喜。

    虽然之后,传来了鞑子的太子登基为皇帝的消息,不过,谁都没有在意,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元朝已经彻底地灭亡了。

    大同。

    这里,是元朝重要的一座城池,最初元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大同就作为西京而备受重视,这里储存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而且,经常作为皇帝的出巡打猎之处。

    整个山西,一直都未受到天灾的影响,百姓生活还都能够过得下去,因此,这里的人口,也是北方最多的了。

    之后,四处皆有红巾军起义,只有山西未受影响,朝廷多次调山西行省的兵马去围攻各地的起义军,导致了这里的守卫日渐空虚。

    之后,朝廷的兵马越来越少,四处的私兵却逐渐增多。作为一座兵家必争之地,大同先是被孛罗帖木儿所战局,之后,孛罗灭亡,扩廓占领了这里,一直到现在。

    扩廓知道,大都由皇上占据的情况下,为了积攒自己的力量,必须要有一处自己的根据地,以前虽然扩廓一直都在河南,但是,河南并没有山西好,因为,山西人口最多。

    人口多,就意味着赋税多,自己就有钱,也意味着自己的兵员不用发愁,所以,得到了大同之后,扩廓一直都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来发展的。

    本来,如果扩廓的精锐军队,一直都留在大同城里的话,想要拿下大同城,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的。即使是陈风有大量的火器,轰开了城墙,扩廓的军队,也会在城内巷战,陈风的军队,也会面临一定的伤亡。

    虽然火器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先进到科幻的时代,只要打仗,就是要死人的。

    还好,现在,扩廓的主力,已经出城去了,大同城内,只剩下了不到两万兵马,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老弱残兵。

    所以,当另一路明军的主将,李文忠率领着六万军队,包围了大同城的时候,他知道,里面的鞑子主力已经尽出,所以,打下大同,似乎轻而易举。

    李文忠的军队,没有太多的攻城器械,两日之内,他砍伐了一些山上的树木,匆忙赶制了云梯,就开始了第一次攻城的尝试。

    此时,己方军队受到鞑子伏击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来,李文忠卯足了劲,要将大同城拿下来,给己方的军队报仇。

    但是,李文忠失望了,天黑的时候,望着城头上留下来的尸体,望着想要亲自带人向城头上继续冲的邓愈,李文忠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这一天,他们战死了两千多人,消灭的鞑子数量,恐怕没多少,除了最开始的箭雨,让鞑子伤亡不少之外,蹬城头的战斗,他的军队,损失很大。

    但是,大同城依旧在抵抗,依旧在鞑子手中巍然不动。

    李文忠改攻城为围城,一直到第四日,终于,等到了己方的援军。

    徐达率领着军队,首先赶到了大同城。

    毕竟,徐达本来离得并不远,只是他的军队都是步兵,而且,他们的状态不是很好。

    “徐将军,见到您真高兴。”李文忠说道。

    当初出征的时候,徐达带着汤和和周德兴,为一路人马,而李文忠和他的副将邓愈,为另一路人马。

    李文忠没有任何收获,接到了徐达的命令之后,到了大同外面来围城,而徐达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

    现在,徐达的脸色,还不是很好。

    “嗯,李将军,战况如何?”徐达问道。

    徐达很累,并不是走了这几日,也不是在寻找给两万步兵填饱肚子的东西的过程中让他憔悴,徐达只是觉得,似乎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指挥作战,自己似乎已经老了。

    多变的战况,自己无法紧紧地抓住有利时机,洞察战机方面,自己有很大的欠缺。

    这支军队,如果一开始,就完全听从陈王爷的安排,就不会有这次失败了。

    当然,徐达还是很关心大同的战况的,只有顺利地拿下了大同,虽然己方损失了不少人,也算是达到了预定的计划,否则,传出去,还以为是大明败了呢。

    “将军,我军今日第一次攻城,可惜,由于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所以,我军未攻克城头,不过,这几日,我军会加紧造攻城器械,五日之内,再发动下一次攻击。”李文忠说道。

    果然,己方的进攻还是不顺利,虽然徐达对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的信心,但是,这支军队,他还是要指挥好了的。

    “不用忙着攻击,这几日,我们只要围城就可以了,增派斥候,在各个方向上搜索,严密注意鞑子骑兵的动向,等再过几日,陈王爷的主力军队开到,到时候,就可以攻城了。”徐达说道。

    现在,攻城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随着上都战斗的结束,扩廓的军队,还没有受到根本上的伤害,那么,扩廓的军队,会到哪里去?当然是回大同了!

    所以,在这里,重要的任务,就是等待扩廓的军队!

    只要消灭了扩廓的军队,那么,从此以后,不会再有成建制的鞑子军队的对抗,大明朝的北方边疆,就会稳如泰山。

    己方在这里,围攻大同城,扩廓会怎么做?绝对不会丢下大同不管,扩廓一定会来这里!

    所以,围城其次,吸引扩廓的军队主力,才在重要的。

    现在,已经和前几日自己受到扩廓军队的砍杀不同了,己方有三万骑兵,还有五万步兵,虽然无法消灭扩廓,阻止住扩廓的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