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柄大明 >

第222部分

权柄大明-第222部分

小说: 权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五艘船,是从张士诚的水军里缴获的完好的五条船,此时,船帆虽然落了,但是,顶部那个大大的盐字的旗帜,随风飘扬。

    他们现在,就是要伪装成盐船,走水路,过松江,那里若是战事顺利,那就折返向北,去平江!

    他的船舱内,一石盐都没有,甲板上,那些被草帘子盖起来的,就是他们最近这段时间才刚刚装备的武器,碗口铳。

    他们的任务艰巨,刘彦昌感觉,下松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平江,可是座大城。

    己方就五条战船,碗口铳,也只有二十多盏,这个打法,就很有讲究了。

    水军初次作战,刘彦昌也很想打出威风来。

    后面的两条船上,潘元明和潘元绍各自统率着一条船,心情却不怎么好。

    两人叛了张士诚,从此就死心塌地地跟着陈风了,他们也没有别的去处。

    而两人在骑兵之前,都是盐船上的操舟运盐者,本来,他们想着,自己也算是立了数次的功劳,也得给自己支兵马带带吧。

    不当万夫长,千夫长总可以吧?

    但是,没有想到,他们俩开始,就是两个兵,手下一个人都没有。

    一直都在常遇春手下,两人什么话都不敢提。

    常遇春杀人不眨眼,他们都是很清楚的,当初攻克高邮府之后,常遇春将张士诚一家全部给屠掉了,手段狠毒,和那个有些慈善的脸庞,一点都不同。

    而之后,看着陈风要组建水军,两人又动心了,常遇春手下,陈风手下,都没有当水军首领的合适人选。

    两人还没有自告奋勇,结果,就出来了一个渔民,将他们两人的位置给占了。

    两人虽然当上了一条船的管带,手下水手加上火器手,也有五六十人,比以前要好得多,但是,两人心中还是极度不满。

    这次战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机会,只要取得了战功,就有机会在陈风的面前获得更高的资格!

    因此,他们都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就是要展现自己的勇猛,同时,适当地拖一拖刘彦昌的后腿。

    在长江逆流而上一段之后,他们就向南,从嘉定州的一条支流上,继续前进。

    再次扯起了帆,船只在水上航行着。

    松江府,在平江路的东部,杭州路的北部,与上海镇紧邻。本来,这里没什么太重要的,松江府没有平江富裕,又没有靠近北部的长江,所以,虽然从名字上,和平江,杭州这些大的路府相同,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个下府。

    下万户府,置管军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1人,镇抚2人,千户9人,百户73人,弹压18人。松江府整个地区的兵马,只有万人。

    这个万人,除了分散到了各个乡镇的守备队,留在松江府城内的,只有不到七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新附军。

    新附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松江府的东部,是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零散着分布一些盐场,但是,远没有淮南江北行省沿海密集。

    大部分的海岸线,都是荒无人烟之地。

    这里是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在松江府辖区的北部,海岸线都是淤集而成的。但是,在松江府的南部,金山地区,海岸线就惊涛拍岸了,很多地方,都适合深海船只进出。

    四月二十八日,北风几乎要停止了,海岸上的野草,茂密地生长着。

    草丛里,几只野兔在嬉戏着。

    一双红眼睛,伸出了草丛,顿时,它的毛茸茸的头,呆着不动了。

    远处,那些长长的,是树林吗?

第304章 府城大火

    在海上航行,首先看到的,是桅杆,其次,才是船身,着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经过近九天的时间,陈风的大军,终于暗度陈仓,通过借助民船,实现了一次战略大转移,从兴化跋涉海路,来到了松江府。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走的是离海岸线五十多里的海上,否则,他们会提前一天到达。

    沿途中,除了撞见两三只渔船,没有发现朝廷的水军。

    对于渔船来说,他们只是正常航行的船队而已。

    虽然当初忽必烈南下,缴获了宋朝的水军船只三百多只,但是,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能够继续在水里跑的船只,没有几十条,而熟练操船的水手,更是不多。

    陈风不顾危险,爬上了高高的桅杆,在那里,用自己的千里镜,已经能够看到逐渐靠近的陆地。

    “大人,再有半日,我们就能够登陆了。”看到陈风麻利地下来,沈富在旁边说道。

    虽然看到了陆地,但是,航行过去,还得两个时辰。

    让陈风满意的,就是这片登陆地点选择得非常好,周围荒无人烟,便于隐蔽,又适合大船停泊。

    从时间上算,上岸刚好是黄昏。

    “嗯,传令,全军做好登陆准备。”陈风说道。

    在船舱内憋了近十天的士兵们,此时脸上已经洋溢着笑容,他们马上就要靠岸了。

    一些人很兴奋,也有一些人,在心里暗暗下了主意,以后永远都不坐船了。

    他们仿佛闻到了青草的气息,最想做的事,就是上去,闻一闻泥土的味道,他们现在的身上,都是海风的味道。

    野兔还在瞪着眼睛瞅着,红红的眼睛,仿佛在瞅着情人一样。

    渐渐地,那些期盼的树林,居然变成了一个个的庞然大物,它们立刻吓得落荒而逃。

    在很远处,船帆就已经被放下。

    想要这么大的船只平稳靠岸,也是有讲究的。

    在后世,大船进港的过程中,都是靠拖船来推动的,开船可不像开车那样容易。

    而现在,大船只能靠自己的操作,这就更加彰显了水手的本领。

    这些四桅的大船,都是底尖上阔的福船,这是有利于远洋航行的船型。

    “咚!”一声巨响,惊涛拍岸,第一艘大船,靠上了岸,这是硬生生地靠上去的。

    船身内的士兵,感觉到了一阵震动,对于这些,他们已经习惯了。

    拿起自己的全部装备,他们按照之前的训练,有序地开始走出船舱,走上了刚刚搭起来的桥板上。

    人走上去,还有些颤巍巍的,而马匹要走上去,就更加惊险了。

    运送马匹的大船,将数个桥板搭在一起,组成了可以让马匹下来的通道。

    马匹不像人,它的智商毕竟还不高。

    虽然经过了训练,但是,在海上漂流了近十天,不少马匹,还没有缓过劲来。

    现在,从船舱底部的甲板上,它们被牵了出来,很多都在困顿和迷惑之中。

    看到了前面的陆地,尤其是看到了野草,不少马匹都长嘶起来。

    它们缓慢地从桥板上,被牵了下来,但是,也有少数几匹吃惊,从桥板上掉下去,摔进了水里。

    七万人的部队,全部登陆完毕,天都已经黑了。

    不过,先期登陆的部队,没有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常遇春的黑衣骑兵队加窑社骑兵,集合完毕之后,就立刻开始进发。

    马匹还没有适应?那就先跑跑,就适应了。

    哪怕就是牵着,也要先动起来。

    他们必须先动,得腾出地方来给后续的部队,同时,他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松江府还不知道自己的到来。

    江南水网遍地,从金山到松江府城,需要横跨三条河流。

    在陌生的地区上作战,是非常危险的。不过,他们现在不需要考虑这些。

    随着常遇春的军队出发的,有沈富派的向导,向导会带着他们,选择最合适的路途,尤其是哪里有桥,哪里可以直接涉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明朝,倭寇可以蹬上江南,肆无忌惮地烧杀,就是因为有本地的向导,现在,陈风的进军,会如此神速,也都是有向导。

    在常遇春已经带兵出发之后,陈风也收拢部队,作为第二梯队,跟在了后面。

    夜色渐渐地深了,四周的田野里,不断地传来青蛙的叫声。

    一路大军,在黑暗之中,像幽灵一样前行着。

    与此同时,松江府北部的一条河流中,几艘盐船,也慢慢地靠近了松江府城。

    松江府,原本叫做华庭,这里的人口不断增多,几经变迁,成为了松江府。

    自从元兵打下了南宋之后,这里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

    四周热火朝天的起义,与这里无关。

    这里的百姓,虽然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毕竟这里比较富庶,所以,百姓们还可以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着。

    北方一遇旱灾,就是饿殍遍野,这也是北方经常****的原因。

    在这里当官,稳稳当当,平时搜刮一些,虽然油水不是太丰厚,但是,很平安。

    松江府的达鲁花赤,沙全,已经在这里上任有七个年头了,由于在朝廷的后台还不够硬,所以,他也一直得不到机会升迁。

    沙全已经自我感觉很好了,既然得不到升迁,那就守着这里过一辈子,其实也不错。

    他的大床上,此时有两个女人。

    江南女子,温柔如水,沙全每日,都在这温柔乡内。

    这两个女人,都是沙全昨日指定好的,其中一个,还是城外一家财主的侍妾。

    昨夜连番大战,沙全已经累了,这个时候,一手搂着一个女人,睡得正熟。

    他不知道,自己昨夜风流,同时也是最后的一夜。

    东方,一颗启明星,横亘在天际,天马上就要亮了。

    “失火啦,失火啦!”突然,一个声音,回响在夜空中。

    随着他的声音,只看到,一股火光,越来越亮。

    浓烟,也随之而飞得到处都是。

    “咦,那是什么?”东城门的城头上,守卫在这里的一个百人队,一名士兵揉了揉眼睛,望着城门口的不远处。

    那里,有一片火光。

    这一望,他就清醒了一半,再听到那惊慌的喊声,他就全清醒了。

    糟糕,失火了!

    北方的民房,通常是用泥土盖起来的,而南方却更习惯于用木质结构。

    而且,为了防雨,还会刷上桐油,这些,都是会燃烧的,而在这城内,百姓们居住得很集中,因此,一旦一户的房子着火了,那么,搞不好,会烧掉半个城。

    下面烧的虽然不是守城的士兵的房子,但是,他们也要注意,防止这火烧到城墙这里来。

    不过,随着火越烧越大,不少周围的百姓,已经被惊醒,他们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救火的行列。

    救火,是需要水的。

    周围的几个水井,都已经被利用起来,但是,此时的火势正旺,就这点水,根本不管用。

    守城的士兵们望着这一切,他们在心里不停地祈祷,期望这火可以赶紧被扑灭。

    就在这时,十几个汉子,却提着木桶,向这边而来。

    “喂,你们干什么?”城门口的士兵,立刻大喊道。

    此时,天还没有亮,离开城门,还有一个时辰。

    如果是平日,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准走动,现在为了救火,已经算是破例了。

    “火太旺了,我们需要水,我们要从护城河内提水。”一个汉子慌慌张张地说道。

    “不行!”不用百夫长开口,守城门的士兵,就拒绝了他的要求。

    其实,作为江南的城池,几乎都有河水从城内流过,这是南北城市的一个不同之处。

    但是,在这东门附近,却没有河流,最近的水源,就是护城河了。

    这十几个汉子,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没有接到命令,就打开城门,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军爷,如果再晚一步,恐怕,火势凶猛,就控制不住了啊!”一个汉子苦苦哀求道,仿佛烧的就是他的房子一样。

    他刚刚说完,就听到后面,传来了一阵惊恐的叫声。

    火势已经蔓延到了旁边的院落,偏偏这个院落里,储存了大量的易燃的棉花。

    松江府之所以人口越来越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棉纺织业在这里的规模越来越大,松江府内的商人不多,但是这从事棉纺织的手工业者,却占据了近三分之一。

    顿时,火光熏天,几乎要照亮半个城池了。

    很显然,这火要是再烧下去,就彻底控制不住了。

    他们坚持不打开城门,耽误了救火,恐怕也会受到上司的责罚的。

    “开城门,放吊桥。”城头上,传来了百夫长的声音。

    “谢军爷!”这十几个汉子,焦急地说了声谢谢,就向外面跑去。

    开了城门,还是不能打水的,因为,城门外站不住脚,只有放下吊桥,才能够在吊桥上,从护城河内打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