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瑕 >

第91部分

无瑕-第91部分

小说: 无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羞的小脸通红,好像三月春风里的桃花花瓣一般,鲜艳、娇嫩、春□□人。
  七皇子心神荡漾,两步跨到了门边,柔声道:“你若亲亲我再走,我便依你。”
  他精致绝伦的面庞慢慢低了下来,因着略清减了几分,更显白皙,仿佛瓷人一般精致。
  “这么好看,亲亲你也不吃亏。”无瑕心怦怦跳,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迅速的、轻轻的啄了下。
  虽是蜻蜓点水一般掠过,两人却都是身子一酥。
  “太过敷衍。”七皇子温柔看着无瑕,轻声责备,“上回咱们可不是这么亲的,不行,我要和上回一样。”
  他正要伸手去抱无瑕,急促的布谷鸟叫声又响起来了。无瑕淘气的冲他笑了笑,“来不及啦。”吐吐舌,转身一溜烟儿跑了。
  “小丫头,净捉弄我!”七皇子看着无瑕轻盈的背影,又是气,又是笑。
  七皇子在房中小憩,阿早安置好哥哥,便和无瑕、圆圆一起在寺中看看景色,之后过去陪兰夫人、孔夫人听经,还在寺中用了素斋。兰夫人是很喜欢阿早的,孔夫人也觉得阿早丝毫没有公主的架子,坦白直率,活泼爱笑,也待阿早与众不同。
  八皇子沾了阿早的光,用过素斋之后阿早要在寺中散散心,邀请圆圆一起去,孔夫人没拒绝。八皇子大喜,也借机出来,陪未婚妻和妹妹在寺后看了一遍景色,心满意足。
  离开永宁寺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很愉快。
  吕顺今年十六七岁,倒也生的眉清目秀,还有一个恩荫的通判官衔,乍一看上去好像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实际上呢,因为吕尚书早亡,他上头没有长辈管着,哪能不胡闹呢?小小年纪,已是惯会眠花宿柳,怜香惜玉。京城知名的风月场所添香楼、红袖楼等地,他是常客。
  吕顺在添香楼梳笼了一个年方十四岁的清倌人,风流快活的很。不巧,这晚应天府、五城兵马司联合起来抓官员□□,凌晨时分包围了添香楼,从布置香艳的房间中捉出一个又一个抖若筛糠、衣衫不整的男人和女人。吕顺正和那清倌人在房中胡天胡地,见有兵丁闯进来,扬眉大喝,“知道我是谁么?我可是有官职在身的人!”兵丁笑了,“抓的就是你这种人!”上前恶狠狠的抓住他,见他上身还披着件衣裳,麻利的剥了,光溜溜的把他拎了出来。
  普通百姓如果嫖,官府是不管的。官员□□,却是犯罪。吕顺若是个白身,被抓住顶多是丢回人,可他头上有个恩荫的官衔,夜突花街柳巷便是犯罪了。
  添香楼这晚的客人多了,有经商的、有做官的、有附庸风雅和读书人、还有些平民百姓,都被一股脑的抓了起来。应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当场审问,见着商人、平民百姓,若是那人机灵,暗暗塞了好处过来,便挥挥手,命令放人;若是官员、读书人,必须抓起来。
  搁到平时,官员是很威风的,读书人是很神气的,到了这时候却是非隐瞒身份不可,做官的打死也不肯说自己做官,在监读书的拼命抵赖,说生平从来没有看过书本。若塞够了好处,便有幸和那些商人、平民百姓一起被放了,若塞不够钱,那就倒霉了。
  一直闹到天光大亮,该放的放,不该放的,便被带到了应天府。
  吕顺原来是光溜溜的,后来被人裹上了一条薄被。等他被带到应天府尹面前时,已是嚣张不起来了,羞惭的低下了头。
  吕家没有其他的族人在京,应天府尹没办法,只好命人到东宫知会了吕次妃。吕次妃又惊又怒,可是官员□□确是犯罪,没法子,只好央吕尚书生前交好的一位世伯出面,保下了吕顺。
  这么一闹腾,吕顺的光辉事迹也就尽人皆知了。
  开国公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谦虚的请示太子,“吕家的亲事既是殿下的意思,臣不敢推辞。可是这吕顺竟在添香楼……唉,小小年纪,不知保养身体……”
  开国公颠来倒去的说了许多,意思就是:太子你看,你发了话,我家不敢不听;可是这吕顺才十六七就风流成性了,你真要保媒,总得管管他吧?
  太子温和说道:“卿过虑了。孤不过听人提过这门亲事,觉得三妹妹和他年纪相当,也许会有缘份而已。既然吕顺人品是这样,此事作罢。”
  开国公还不大放心,惴惴不安,“若他肯改好了,臣……还是愿意的……毕竟殿下是一番好意……”
  期期艾艾,结结巴巴,一幅既看不上吕顺又不敢得罪太子的模样。
  太子微微笑了笑,“何必如此?当日吕次妃提起她娘家兄弟尚无婚配,三妹妹还在择配,吕家有意提亲,又怕太子妃心中不受用,迁怒于她。孤便说,‘提亲何妨?提不提在你,应不应在她’。”
  开国公长长松了一口气,“如此,臣心中有数了。”
  还以为你是非要保这媒这不可的呢,原来你只是说了句“提亲何妨?”
  太子温和的笑,“此事作罢,不必放在心上。”
  开国公再三道谢、致歉,语无伦次的说了许多话,方才告辞。
  太子望着他高大的背影,若有所思。吕顺这件事当中有应天府,有五城兵马司,虽说是执行公务,可偏偏这么巧抓住了吕顺,是有意针对他,还是吕顺倒霉?应天府尹向来和韩王交往甚密,五城兵马司这回是南、北、西、东、中五部人马一起出动,这五部的分指挥使,分别是秦王、晋王、韩王、赵王、魏王的人……
  “孤的势力,还是太弱了。”太子分析着这件事,眼睛咪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这算是补昨天的,晚上照常更新。
  谢谢大家支持,谢谢送霸王票的读者:
  羽韵宁乐扔了一个地雷
  my2birds扔了一个地雷
  羽韵宁乐扔了一个地雷


第101章 父母
  日暮之后,太子回到东宫; 照例先去看望了太子妃。太子温言把吕顺的事说了; “……孤却不知他是这样的人品; 既如此; 婚事便不必再提。”
  他这番话说的非常流畅自如; 常朝霞听在耳中; 却是一阵阵的厌恶。虽然她已经提醒过自己一千遍一万遍; “有人就是要借这个气我,我不气; 我不跟这种人生气”; 可她面对着太子的时候,听着他侃侃而谈的时候,胸中还是怒气翻腾,饱受折磨。
  她的理智确实告诉她; “常朝霞你不能上当”,她的情感却不服从于理智,还是为这件事痛苦。
  “不必再提最好,这两人本就不般配。”常朝霞冷冷说道。
  太子听她语气中似有怨怼之意,默默坐了片刻; 站起身; “孤明日再来看你。”转身走了。
  “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他便这样!我是他名媒正娶的太子妃,他对我一点耐心都没有……”常朝霞无力的躺倒,一滴眼泪; 顺着眼角凄凉的滑下。
  太子离开常朝霞的寝宫,在殿外茫然的站了站,便抬脚去了吕次妃处。
  要说他有多么的喜欢吕次妃,那也未必。他去吕次妃那儿,大概只是因为他无处可去………………东宫中只有太子妃和吕次妃。
  在女色上,太子是个很省事的人。皇帝为他聘了太子妃,紧接着不久之后便为他立了次妃,他便顺从的接受了这一妻一妾。之后皇帝没再管过他,他也就一直这么过来了。
  吕次妃可比太子妃温柔婉顺多了,见到太子,她又是嘘寒问暖,又是端茶倒水,满脸陪笑,备极殷勤。太子微微笑了笑,“是因为你弟弟的事么?不必。他是他,你是你。”
  太子以为吕次妃是心虚,说这番话,意在安慰。
  吕次妃滴下眼泪,“这不争气的,他丢人不打紧,连累了殿下可如何得了?妾宁愿没有这样的弟弟……”
  太子见她伤心落泪,安抚的拍拍她,声音很温柔,“这又何必?勋戚子弟横行不法的多了,他不过是年纪小不懂事,略风流了些。这是什么大事?快别哭了。”
  吕次妃泪眼朦胧的抬起头,“妾别的不怕,就怕他给殿下丢人……”
  一幅全心全意为太子着想的模样。
  太子很有些感动,伸出胳膊揽过吕次妃,声音更温柔了,“不怕。这有什么?”吕次妃偎依在他怀里,又说了好几句抱歉的话。见太子好似真的不放在心上,吕次妃心中忖度了下,幽怨的说道:“妾家中唯有这不争气的弟弟,只求不连累殿下,已是万幸,可她……”她往太子妃寝殿的方向望了一眼,“……可她家里人才济济,父兄何等得力!却不见她为殿下着想,为殿下出谋划策。若她父亲点点头,多少将帅之才都会归到东宫麾下!”
  开国公虽然是太子妃的父亲,可他和太子并无过多来往。开国公既是这种态度,和他交好的勋贵也好,他的旧部下也好,便也和东宫不远不近。太子想要这些人唯命是从,看来是不行了。
  太子温和的面目间现出不快之色,“这不是你应该管的事。”
  吕次妃很有眼色,见太子不大高兴,忙谢罪,“妾失言。”命人拿过南方才进贡过来的新鲜果子,殷勤送到太子口边。太子是个好脾气的人,见吕次妃低声下气,曲意讨好,也便一笑而过。
  翌日太子被皇帝召了去,劈头盖脸的斥问,“阿昊你竟会替吕家小子和小常做媒?小常在开国公府有多宝贝你不知道么,要许给吕家那不成器的小子?”
  太子呆怔片刻,伏地请罪,“儿失察,儿惶恐。”
  皇帝冷冷的哼了一声,“开国公还不敢跟朕提这事!若不是朕身边有耳目灵通之人,开国公府的小凤凰,怕是要被你许给你次妃的弟弟了吧?”
  太子跪在地上,一时间真是手脚冰凉。父皇身边耳目灵通之人,这是谁?这是哪个弟弟安插在父皇身边的亲信?
  太子忽有危机四伏之感。
  皇帝不耐烦坐着,起身踱到了太子面前,太子只见自己眼前出现玄色的龙袍袍尾,和一双青缎面绣苍松翠柏的靴子,“你在想什么,朕知道。阿昊,你想的很长远。”
  皇帝这话算是夸他的,可太子听了,却觉毛骨悚然,“想的很长远,父皇的意思是什么?是说我有意让常、吕联姻,是为了让开国公府完完全全听命于我么?”
  太子没敢再往下想。
  他弄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连连叩头赔罪,一句话没敢辩解。
  “你想让外戚和睦,想让正妃和次妃的娘家亲上加亲,这本是好的,可你这做法真是蠢笨之极。”皇帝皱眉道。
  太子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父皇没有认为我有野心,只是觉得我笨。甚好,甚好。
  太子如获大赦,心情登时轻松了。接下来皇帝又教训了不少话,太子一句没听进去,只知道叩头谢恩,“谢父皇。”
  太子汗流夹背,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冷风一吹,打了个寒噤。
  皇帝是时常召见大臣的,开国公这平章政事自然是经常能和皇帝见着。皇帝再次见到开国公的时候,顺口问道:“广横,小常该许人家了,你是怎么个意思?”开国公忙道:“臣小闺女的亲事,臣和内人早就商量过了,只要小伙子人才好,便可!臣小闺女喜欢英雄豪杰,明年不是要开武科么?臣便打算着,到时候在武进士中看看,有没有出类拔萃的!”
  皇帝听说开国公要从武进士当中挑女婿,心中不禁一松,“广横的长子娶了位孤女,千娇万宠的小闺女又想挑个武进士。”
  时下的勋贵子弟都是有恩荫的,他们可不屑于参加什么武科。武科报名的人,大多是平民出身,或低层军官。
  “武进士,怕是没什么家世。”皇帝微笑。
  “没家世最好。”开国公实话实说,“没家世,他便没底气,只能死心踏地对我闺女好!”
  皇帝哈哈大笑。
  想起那个把自己当做大英雄来崇拜的小姑娘,皇帝心里痒痒的,“朕这几年都没有见过小常了,倒有些想念。广横,明年你挑好了小女婿,带过来让朕看看。若这人配不上小常,朕可不答应。”
  开国公忙道谢,“有皇上给掌眼,臣定能给小闺女挑个趁心如意的。”
  次年春天参加武科的举子们进了京城之后,在兵部报过名,便每日到演武场练习。开国公假公济私的亲自去看了一遍,很失望,“没一个配得上我家娇娇的。”
  气宇不够轩昂,看上去没一个像英雄豪杰,长的又不够美。
  开国公正要策马离开,迎面走来一名身穿蓝色长袍的年轻人。开国公已经是看过不少人都失望了,见来了个新的,想着不看白不看,便漫不经心的瞅了一眼。
  这一眼看过去,开国公大惊,差点儿没从马背上摔下来。
  这年轻人和常绍差不多年纪,身材颀长,面目清秀,英俊中又透着几分温文,竟和开国公年轻时候在清风寨认识的胡大哥有几分相像。
  虽然年代久远,可是胡大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