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贵女难当 >

第75部分

贵女难当-第75部分

小说: 贵女难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国公和沈明哲早早就到了城门口等着接爱女和妹妹,沈明堂骑马走在队伍前方; 见到城墙上的父亲和大哥,忙驱马先行。
  沈明堂到城门下时,沈国公和沈明哲已经从城墙上下来了,沈明堂翻身下马,单膝跪在沈国公面前,抱拳道:“父亲和大哥怎么来了?”
  沈国公忙扶起沈明堂; 拍了两下沈明堂的肩膀,“你母亲在家里等急了,让我和你大哥来接你们回家; 好小子; 一路辛苦了; 你妹妹还好吗?”
  沈明堂回身指着正往这边赶的马车; 对沈国公笑道:“妹妹好得很; 我瞧着似乎还胖了些。”
  沈国公满意地点点头,欣慰道:“那就好,我和你母亲就怕你妹妹受了惊吓,她本来就瘦了些,胖些更好。”说着又嘱咐沈明堂和沈明哲,“你们妹妹正是爱美的年纪,你们可别在她面前说她胖了,小心我抽你们!”
  沈明哲和沈明堂哑然失笑,沈明堂对着大哥叹了一口气,摇头晃脑道:“得!妹妹一回来,咱们兄弟又成捡来的了。”
  元安正扶着小茴的手下车,正好听见沈明堂的浑话,忙上前笑道:“大哥哥可不是捡来的,只有二哥哥你是捡来的!”
  沈明堂没好气地白了元安一眼,“小没良心的,也不看看是谁大老远接你回来的。”
  元安对着他吐了吐舌头,沈国公见他们三兄妹兄妹情深,越发欣慰不已。
  说了两句话后,沈国公便催促元安快些上车,说长公主在家望眼欲穿,再不回去,她该杀到城门口来了。
  想到等下就能见到母亲,元安也十分激动,沈国公刚说完,她就急不可耐地上了车,还从车窗探出脑袋催促沈国公:“父亲,咱们快回家吧!”
  沈明堂却还不能回去,他要把嗜花龙带回刑部,太子正在刑部等他。
  沈国公不耐烦地对他挥挥手:“要去快去,别在这挡着路,耽误我带你妹妹回家,当心你母亲收拾你。”
  沈明堂撇撇嘴,背着沈国公对沈明哲耸耸肩,看吧,他们果然是捡来的。
  沈明哲无奈地摇摇头,眼看都要成家了,还和妹妹争宠,太不稳重了。
  元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在街道上,路过熙春楼时,元安隔着车窗笑眯眯地看着车旁骑马的沈明哲,沈明哲不用看都知道元安的心思,把对身边的小厮吩咐了几句,小厮立马领命去熙春楼买点心。
  沈明哲面无表情看了元安一眼,沉声道:“都是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稳重,还不坐好了。”眼底却染上浅浅的笑意。
  元安忙挺直腰板,笔挺笔挺地正襟危坐,眼睛却一直看着窗外热闹的街道。
  元安一行人走过熙春楼后,熙春楼二楼临街的一扇窗户被打开了,一个两颊下陷,挺着大肚子的妇人站在窗前,面如槁木,呆呆地看着元安的马车渐行渐远。
  长公主早就等急了,隔一会就要派人去前面看看元安回来了没,好不容易盼到小厮说元安已经快到门口了,长公主立刻就坐不住了,忙抬脚往大门处接女儿。
  长公主一见到元安,便红着眼圈把元安搂着怀里百般摩挲,“我的心肝儿,可想死母亲了,终于回来了!”
  元安趴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也忍不住掉了眼泪,腻在长公主怀里撒娇,“母亲,安儿也好想你~”
  沈国公和沈明哲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母女二人黏在一起你想我我想你,还是朱嬷嬷在一旁抹着眼泪劝长公主道:“娘娘和郡主都快别哭了,太后娘娘还在宫里等着呢,娘娘快带郡主进宫,让太后娘娘好好看看郡主。”
  元安忙擦了眼泪,从长公主怀里起身,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朱嬷嬷道:“嬷嬷怎么亲自来了,这不是折煞安儿了吗?”
  朱嬷嬷笑道:“太后娘娘从二爷出发时就日盼夜盼郡主归来,好不容易盼到郡主回来,太后娘娘非要亲自来,我说我替太后娘娘跑一趟,太后娘娘才没出宫,再说,我也想着郡主呢,这才向太后娘娘讨了这个美差。”
  于是,元安刚进沈家大门,来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又被长公主带着进宫了。
  卫老太太身边的孙妈妈,话都没和元安说上一句,长公主已经带着元安走远了,她只能苦笑一声,摇摇头回西院复命。
  卫老太太闭目靠在榻上,听完孙妈妈的话,半晌没有说话。
  孙妈妈望了一眼卫老太太,见卫老太太脸色不算好,小心翼翼赔着笑脸劝道:“太后连最器重的老嬷嬷都派出来了,郡主自然只能先去宫里,等郡主回了沈家,肯定第一时间来给您请安。”
  “唉……”卫老太太缓缓睁开眼,长叹一口气,“我待安儿一直不算好,她不与我亲近也是人之常情,太后把她捧在手里疼爱,是安儿的福气,我只有为她高兴。”
  孙妈妈忙笑道:“老太太这说的哪的话?郡主待您也十分亲近。”
  卫老太太苦笑一声:“我这些年被猪油糊了心,放着乖巧懂事的小孙女不疼不爱,偏偏去护着一个眼里没有祖宗的混账!”
  孙妈妈噤声不敢说话,老太太这是被惠姑娘伤透了心。
  孙妈妈有些不忍地看了一眼卫老太太,坐在榻前的脚踏上轻轻给卫老太太捶着腿,老太太也是可怜,疼了这么多年的孙女是个糊涂东西,现在回过头想疼另一个她忽视的孙女,那个孙女却自有外祖母千娇万宠,哪里轮得到她。
  元安刚踏入泰康宫,太后便急急迎上来,拉着元安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搂着元安哭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元安却看到太后第一眼就惊呆了,短短几个月,太后却像老了十岁,原本花白的头发如今全成了银发,就连拉着元安的手也皱巴许多。
  “外祖母,您怎么了?”元安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问道。
  太后抚摸着元安的脸,眼含热泪,“傻孩子,别哭了。”太后擦着元安脸颊上滚落的泪珠,含泪笑道:“外祖母只是老了,你们都长大了,外祖母自然就老了。”
  元安闻言越发悲痛,她窝在太后怀里一边哭一边嚷道:“我不要外祖母老!”
  太后无奈地笑了下,轻轻摩挲着元安的头发,似是安慰元安,又似喃喃自语:“哪有人会不老呢……”
  长公主和朱嬷嬷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落泪。
  元安伏在太后怀里心痛不已,从太后满头银发就知道,这几个月太后是何等煎熬,可是太后送到淮阳的信里却只有对外孙女的殷殷关切,丝毫没有提到自己这些天是如何难过。
  其实也能想见,儿子晚节难保,甚至隐隐有宠妾灭妻之势,自己两个孙子也反目成仇,太后如何不伤心难过?
  元安强压下满心悲痛,扬起笑脸哄着太后道:“安儿从熙春楼给外祖母带了好些点心,听说熙春楼这些天出了好多新品,安儿都没吃到,您陪安儿一起吃可好?”
  太后见元安如此孝顺,心里也舒畅不少,忙让人把元安带来的点心拿上来,然后点着元安的娇俏的鼻子笑道:“你个小馋猫,刚回来就惦记着吃。”
  元安忙道:“安儿最惦记外祖母!”
  太后闻言喜之不迭,越发觉得元安可人疼。
  太后看着摆上来的五样点心,一样醉夏饼,细面做的薄饼,裹上肉菹酸菜,肉香四溢却不腻口;一样百草饼,百草芽揉粉制成的饼,碧绿碧绿的让人口舌生津;一样鲜花饼,用茉莉、栀子、兰、芙蓉等鲜花为馅料,用模子制成各色鲜花样式的面点,又好看又好吃;一样巧水,把各种果子放在秘制的蜜糖水里浸泡一宿,弃果食糖水。
  最后一样是元安最眼馋的酿梅,把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切成细丝,一半腌在咸盐里曝干,一半用糖蜜腌渍,放在雪白的瓷盘里格外诱人,还没吃就感觉嘴里有了酸味。
  太后笑呵呵地看着几样点心,都是民间时令点心,并不如宫里的点心精致,但是偶尔一次也能尝个新鲜,更何况这些还是元安对她的一片孝心。
  太后吩咐一旁的宫人,“每样拣些送到偏殿给仪嘉郡主。”
  宫人忙答应了,取了一个食盒,每样都拣了些送去偏殿。
  元安猛然听到仪嘉的名字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忙问太后:“外祖母,怎么仪嘉在您宫里吗?”
  太后点头笑道:“仪嘉被你舅舅许嫁给虞国皇帝,九月就要出嫁,她一个待嫁的姑娘不好一个人住在诚王府,我就把她接了过来,从泰康宫出嫁她也多几分体面。”
  元安呆若木鸡,仪……仪嘉要嫁给虞国那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
  太后虽然也可惜仪嘉年纪轻轻就要嫁给一个老人,但是一想到她不嫁,自己的宝贝外孙女或许就逃不过,心里便多了几分庆幸,她见元安满脸不敢置信,叹了口气,摸着元安的发髻道:“仪嘉如今是你母亲的义女,说起来还是算是你姐姐,你待会去看看她吧。”
  太后犹豫了一下,又道:“看完仪嘉,你去凤仪宫看看你舅母吧,她这些日子心思重,一直病着卧床不起,你最会哄你舅母开心,也去劝劝她。”


第86章 
  却说元安陪太后吃过点心; 太后有心留长公主单独说些私密话; 便打发元安去偏殿看望仪嘉,看完仪嘉再去凤仪宫给皇后请安。
  偏殿殿门紧闭,元安咬着下唇在门口辗转徘徊,她只要一想到因为自己避婚; 害的仪嘉搭上自己一辈子; 她就十分内疚不安,在门口几次抬手想敲门; 却又默默放下了。
  仪嘉的侍女问霞一打开门,就看到元安在门口踯躅,忙放下手里的茶盘行礼,“元安郡主来了,快请进; 我们郡主一直问您过来了没。”
  元安勉强对她笑了下,被迎进了殿内。
  “郡主!”问霞对着内殿喊道:“您看谁来了?”
  一身素雅宫装的仪嘉从内殿走出来,见到元安十分欣喜; 忙拉着元安的手落座,一边亲自给元安斟茶一边道:“你送来的点心我很喜欢; 下次入宫你再给我带些。”
  元安自觉无颜见仪嘉,一直垂着脑袋,仪嘉说什么她都只嗯嗯两声。
  仪嘉说了几句,见元安一直垂头丧气; 便笑问道:“平日里你来栖霞庵找我; 每次都是滔滔不绝; 我反倒插不上话,怎么今日我话多了,你却哑了口?”
  元安抬起头看着鲜活年轻的仪嘉,眼中滴泪,哽咽道:“仪嘉,我对不起你,如果我没有避到淮阳郡,你也不会要嫁给一个老头子。”
  仪嘉闻言淡淡一笑,“这与你无关,是我自己的选择。”
  仪嘉走到窗前,看着院内宫人正在修建茉莉花,眼中多了几分怀念之色,,“从前我祖母还在时,我也常住在这里,那时候院子里种的还是名品牡丹。”
  她转头对元安微微一笑,“你知道吗?陈国国破以后,我时常做噩梦,梦里都是遍地饿殍,横尸遍野,他们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怨恨地望着我,问我,为什么我们一家锦衣玉食,他们却只能活活饿死?我是陈国公主时,只知骄奢,不懂得爱护体恤自己的子民,如今我是尧国郡主,总该为百姓做些什么。”
  她重新坐到元安面前,拿起面前的茶盏,对着窗外洒进来的阳光细细观赏,这套茶具其实不算上等,虽然也是玉质,但却不是稀世好玉,对着阳光还能看到玉质里微小的杂质,整个泰康宫,包括太后用的茶具都是这种,仪嘉从前用的茶具好过这千倍百倍,那玉杯和一汪清水一样莹润透亮,没有一丝杂色,更没有杂质。
  仪嘉端起茶盏送到嘴边,浅浅尝了一口,这套茶具泡出来的茶比价值连城的玉杯泡出来的茶更香醇些。
  她看着还是不得开怀的元安,突然问道:“你可知为什么虞国来求亲,当今只能让你避婚,而不敢直接拒婚?”
  元安点点头,这她自然知道,“大尧建国不到十年,尚且国衰民贫,比不得虞国建国一百多年,底蕴深厚,国富兵强,若不是虞皇昏庸,早在当今入主临城前就被虞国的铁骑踏平了。虞强尧弱,如今尧国只能与虞国交好,不能交恶,虞国来求亲,为了两国和睦,自然不能拒婚。”
  仪嘉赞赏地看了元安一眼,“你既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你就该为我高兴才是。”
  元安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仪嘉。
  仪嘉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这是认识仪嘉以来,见她笑得最轻松最开心的一次。
  仪嘉笑道:“我总算能有机会为我父亲也为自己赎罪,我总算能为百姓做些贡献,我不该高兴吗?”
  “可是虞皇说不定没两年就要——”
  “没关系。”仪嘉打断元安的话,“我不在乎嫁给谁,也不在乎是不是嫁过去就要守寡,反正就算守了寡我也是虞国高高在上的太后。我祖父还在世时,我那些庶祖母为了太后之位日日勾心斗角,夜夜殚精竭虑,结果都没成功,我不用费心思就是太后,你不该为我高兴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