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贵女难当 >

第20部分

贵女难当-第20部分

小说: 贵女难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妹妹,今日挨骂了?”
  安姐儿噘着嘴怏怏不乐,沈明堂打开食盒从里面拿出一个荷叶包,在安姐儿鼻子下方晃悠了一下。
  安姐儿被一股沁人心脾的肉香勾去了心神,忙打开荷叶,里面是整整一块香浓诱人的熟肉。
  沈明堂得意道:“这可是我特意跑城东的王嫂子店里买的,临城里她家的熟肉做的最好的,可开心?”
  安姐儿笑眯了眼:“开心!”
  沈明堂拍了拍安姐儿的脑袋,让小茴去拿碟子和小刀来。
  “你二哥哥我经常被父亲和母亲骂一顿,你看我从来不会因为挨骂不高兴,骂多了不就无所谓了。”
  沈明堂看着小茴切熟肉,一边和妹妹传授自己多年扛骂的经验。
  “你自己混账,还不教妹妹点好。”
  沈明哲也到了安姐儿屋里,身后还跟着两个孔武有力的婆子,扛着一个大大的箱子。
  “大哥哥好。”安姐儿忙起身对沈明哲行礼。
  沈明哲一皱眉不快道:“又不是在外面,自家兄妹这么多礼干什么?”
  说着一指沈明堂:“这点你要多学学你二哥哥,自己家里从来不和我客气。”
  安姐儿笑嘻嘻道:“知道啦,多谢大哥哥。”
  沈明哲点点头,吩咐婆子把箱子打开。
  嗬!
  竟然是满满一大箱子书!
  经籍典志,话本游记,应有尽有,不下百本。
  安姐儿一脸惊喜地看着箱子里的书:“大哥哥,这些都是给我的吗?”
  沈明哲意味深长的点点头:“这是自然,日后就由我监督你的功课。”
  沈明哲于读书上天赋极高,可惜乱世里多年征战,多看看兵书尚且能帮助父亲和舅舅,这些四书五经在乱世里是最无用的。
  再加上父亲位极人臣又是武将,若是家里再出一位文臣,文武重臣都齐了,就算当今是自己的亲舅舅,也难保不会对自家心生忌惮。
  无奈之下沈明哲只能弃文从武。
  现在好了,家里多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妹妹,正好可以一偿自己的夙愿。
  姑娘家书念的再好,也不会招来当今的忌惮。
  沈明堂除了兵书,对其他一切书都不感兴趣,兴致缺缺地看着兄长和妹妹亲自把书摆在书架上,还时不时惊呼某本书有多难得。
  好不容易耐着性子等兄妹俩摆放好书,他才开口对安姐儿道:“那日说好要带你去庙会,明天城东就有场大庙会,母亲也同意你去了,明日两位皇子也会一起,你去不去?”
  安姐儿亮晶晶地双眼充满了惊喜:“去!”
  安姐儿兴奋的半宿都没睡着,她还从来没有去过庙会,只听李婶说过,在太平日子里,谷阳县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庙会。
  周边县镇商贩都会过来,还有唱大戏耍杂耍的,十分热闹。
  第二日天没亮,安姐儿就兴冲冲地起来了,长公主和沈国公才起身,安姐儿已经在屋外候着了。
  一家人吃了早饭,长公主仔细交代两个儿子:“要多带些护卫,遇事要先护着幼妹,若是你们妹妹掉了一根头发丝儿,我揭了你们的皮!”
  安姐儿再次感叹,成了公府贵女,连头发丝都金贵了。
  兄弟俩忙应了,再三保证,又说和两位皇子一起,护卫方面请母亲放心,一定不会出岔子的。
  长公主这才放心,正要放三个孩子出门,钱氏却带着沈惠来了。
  钱氏笑着给长公主请了安,拉着安姐儿嘘寒问暖,只不放手。
  安姐儿急着要出去逛庙会,心不在焉,哪里听得进去钱氏的话,急得频频朝母亲投去求救的目光。
  “哎呦,安儿这是怎么了?可是嫌弃大伯母啰嗦?”钱氏放开安姐儿的手一脸黯然道:“我一见安姐儿都喜欢得不得了,心里疼你比疼我家惠儿还多,不想却……”
  “大伯母误会了。”安姐儿见钱氏如此只好耐着性子安抚:“我知道大伯母疼我呢,只是哥哥要带我出门,等安儿回来,再去给大伯母请安可好?”
  安姐儿有些心累,阿姐常说大户人家弯弯绕绕最多,一句话掰开来有几个意思,处处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踩中,她可不想刚回家就被扣上不敬寡婶的帽子。
  钱氏眼睛一亮,就等着这句话!
  她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泪眼滂沱地对长公主哭诉:“可怜我是个寡妇,连带着惠儿出门都不行。”
  她见长公主脸色淡淡,不为所动,哭得越发厉害:“要是两位哥儿和安儿是出门游玩,可否带着惠儿一起?可怜我的惠儿,来了临城这些日子,竟然连二门都没出过。”
  沈国公见钱氏哭得可怜,想到和大哥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又想着惠姐儿是个乖巧懂事的,自己二房的孩子都出门玩耍了,不好丢大房女儿一个人在家里。
  “嫂子只管让惠姐儿和明哲他们一起,有两位兄长照看,嫂子只管放心。”沈国公一口答应了。
  长公主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掩住了嘴角的讽刺,默认了钱氏的请求。
  钱氏忙让沈惠向沈国公道谢,沈惠盈盈下拜,感激不已。
  沈国公虚空扶起沈惠,又嘱咐两个儿子要看好两个妹妹。
  沈明哲面色不变,一口应了,沈明堂却有些不情不愿,直到沈国公拉了脸,才应了。
  安姐儿傻眼地看着钱氏从笑到哭,再从哭到感激,再次感叹,果然大户人家的妇人出门都带着许多面具,表情说换就换。
  安姐儿暗暗给自己鼓劲,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自己还要加油!
  最后二房兄妹三人和沈惠一起出了门。
  等孩子们和钱氏都走后,长公主当着沈国公的面冷笑一声,直笑得沈国公心里发麻。
  “夫人,你这是……”
  长公主没有理睬她,对绿萝道:“去查清楚,是谁把明哲他们要和两位皇子一起去庙会的消息传到西院的。”
  “是。”绿萝领命出去。
  沈国公一惊:“夫人这是什么意思?”
  长公主冷笑道:“什么意思?大嫂一个月也来不了一次东院,怎么这么巧,今天明哲明堂约了两位皇子,临出门前大嫂就带着侄女来给我这个长公主请安了?”
  沈国公沉默了,片刻后才道:“惠姐儿毕竟是我的侄女……”
  “我自认对大嫂和惠姐儿够仁至义尽了,不然也不会默许惠姐儿跟着一起。”
  长公主突然落泪:“惠姐儿是你侄女不错,可冀儿和津儿是我的亲侄子,我决不允许大房的女儿嫁给我的侄子!”
  说着一甩衣袖用手帕捂着眼睛,扶着紫苏回了内室。
  沈国公长长地叹了口气,想到安儿丢失多年与大哥脱不了干系,长宁为了女儿差点哭瞎了眼睛,心里也不忍责怪妻子。
  更何况长宁这些年从未为难过大嫂和惠姐儿,衣食住行都比照着自己,也确实算仁至义尽了。
  出了国公府的门,安姐儿像是放飞的小鸟一样,在马车上就忍不住掀开车窗,津津有味地看着街上叫卖的小贩。
  沈惠皱了几次眉,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鄙夷:“妹妹虽然是从乡下来的,但是如今已然是国公府的姑娘了,凡是还是要讲规矩,你这样隔着窗户偷看,着实是失礼了。”
  虽然心底深处瞧不上安姐儿这样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沈惠却笑得格外和煦,好像真的是一位对幼妹谆谆教诲的好姐姐。
  安姐儿回过头无辜地看着沈惠,心里却兴奋不已。
  又来下套了!
  这是送上门来的锻炼机会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初二,要去外公家拜年啦~祝大家红包多多(*^▽^*)


第28章 
  “姐姐说的是,我才回到家里,许多规矩还不明白,还望姐姐多教教我。”安姐儿羞涩地低头笑道。
  沈惠轻轻一笑:“女儿家当以娴静为主,妹妹年纪小,活泼些倒是不妨事,只是行事还需得顾忌家族颜面。”
  “姐姐说得对!”安姐儿一脸受教,“只是不知道,看看街上市井人家为何会影响家族颜面?妹妹没学过什么规矩,还请姐姐多多指点。”
  沈惠嘴角的笑意一滞,从前朝起民风开放,对女子行事也多有宽容,女儿家和丈夫或者父兄一起出门逛庙会是在正常不过的,也没有什么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不然美人录以何标准评判?
  女子出门连斗篷帷帽都不需带,当然有时候为了避免麻烦,还是会有女子主动戴上帷帽斗篷的。
  既然逛庙会都不算什么,安姐儿一个八岁的孩子,好奇往窗外看几眼又有什么不妥?
  别人看到最多感慨一句这个小姑娘长得好罢了。
  沈惠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玉雪可爱的小丫头,心里不由掂量,这丫头到底是真无知求教,还是故意拿话堵自己?
  想来一个乡下来的小丫头能有什么见识,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见沈惠久久不说话,安姐儿乘胜追击:“姐姐是最娴静知礼的,待会是不是还要带帷帽?两位表哥也要来呢。”
  沈惠的笑容有点挂不住了:“既然是两位表哥,自然都是一家子亲戚,自家人一起游玩何必戴那劳什子?”
  安姐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一脸钦佩:“还是姐姐行事周到。”
  沈惠到底只有十二岁,脸皮还没修炼到家,隐约觉得安姐儿话里带着嘲讽,微微红了脸,对自己手里帕子突然十分有兴趣,翻来覆去看个不停。
  安姐儿见好就收,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她也不想闹得太狠,打搅了自己的兴致,得不偿失。
  马车晃晃悠悠行驶了半个时辰终于在城东的城隍庙街口停下了。
  沈惠明显有些躁动,借着安姐儿打开的车窗往外偷瞄,似乎在翘首以盼些什么。
  安姐儿可没有功夫关注沈惠,她的心思全被前面越来越大的喧闹声勾住了。
  迫不及待地扶着沈明堂的胳膊跳下马车,城隍庙里叫卖声沸反盈天,各色人等会聚一处,安姐儿长这么大头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面,激动异常。
  沈惠用帕子掩了口鼻,微微皱眉,嫌弃地看着城隍庙里的人山人海。
  尽是些粗鄙之人!
  沈惠看到庙里无论男女,都被挤的脚挨着脚肩并着肩,顿时生了退意,转念想到自己的来意,轻咬银牙,现在回去可就白费了自己一番心思了。
  “两位公子还没有到,咱们先去城隍庙门口的三元楼等候吧,留个小厮在这候着。”沈明哲提议道。
  安姐儿歪着小脑袋:“两位皇……公子不会怪罪吗?”
  那可是天家子嗣,会不会太怠慢了?
  沈惠抿着嘴笑道:“两位公子是最豁达大度的,怎么会怪罪我们?”
  可快些去酒楼,她还要在两位皇子来之前打理好妆容,坐了一路车,头发都有些散了。
  沈明哲轻瞥了沈惠一眼,淡淡道:“堂妹慎言,两位公子可是我们能议论的?”
  沈惠的眼睛立马就红了:“大哥哥教训的是,是妹妹妄言了。”
  沈明哲最不喜这套作派,皱着眉深觉和这个堂妹妹无话可说。
  一转头看到满脸垂涎的亲妹妹,心情舒畅了不少,还好还好,自己妹妹是个直爽的,没有养成这般矫情的性子。
  安姐儿正在听沈明堂和她说三元楼有名的莼羹,鲜香软滑,让人垂涎三尺。
  前朝皇帝极爱羹汤,相传每食一杯羹,费钱约三万,可见其如何穷奢极欲。
  受皇帝影响,世家大族也兴盛起一股食羹之风,引得百姓纷纷效仿。
  不过清贫的百姓也只能食用简单的菜羹,老百姓在吃的方面往往都是佼佼者,莼菜羹便是老百姓在贫苦日子里难得鲜品。
  一位姓徐的诗人甚至做了一首诗,“千里莼丝未下盐,北游谁复话江南。可怜一箸秋风味,错被旁人苦未参。”
  莼羹成了文人游子怀念家乡,不图名利的象征。
  安姐儿坐在三元楼的厢房里,心不在焉地听着沈明哲从莼羹的文化象征说到羹汤之礼。
  “《礼记》有云:‘凡进食之礼,左肴右馔,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沈明哲诲人不倦,可惜在座的三人都没有心情听他侃侃而谈。
  沈明堂翘着二郎腿懒撒地靠在窗边的软榻上,嗑着花生,笑看楼下人生百态。
  沈惠让侍女捧着镜子,对镜贴花黄,时不时还和丫鬟探讨一番,发钗带着这个位置可合适?
  安姐儿心思全在莼羹上,“嗯嗯”两声以示敷衍,怎么这么久了还不上菜?
  沈明哲深感寂寞,孺子不可教也!
  莼羹还没上桌,两位皇子先到了,身后还跟着一位和沈明哲差不大的少年郎,并两位带着帷帽的姑娘。
  沈家四兄妹赶忙起身相迎。
  沈明哲和沈明堂明显和几人相熟,互相行了拱手平辈礼,忙招呼着几人入座,还好这个厢房足够大,多来三人也坐得下。
  二皇子和沈明堂齐齐歪在软榻上,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