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291部分

跃马西凉-第291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甘宁仅率数千残兵败将,逃回了水军大寨。

而吴、汉水军虽然还有近万残兵败卒,但上千艘战船却几乎全部被击毁,再也无力封锁江水,西乾水军大寨中,备用的战船却还有数千艘。

罗征趁吴、汉水军无力封锁江水时,当即亲率百万大军跨江南下。

九月,征东将军高顺攻破重镇巴陵。随即挥师西进,直取刘备老巢公安。

刘备携家小逃往汉寿,张飞率八千大军官兵,死战不退,殁于军中。

十月,高顺兵围汉寿,刘备携家小突围出逃,大将黄忠及司徒徐庶战死,太尉庞统被俘后投降。而刘备在逃往桂阳的途中,被西乾大汉子罗琤率骑兵追上,投降后被杀。

十一月,荆南四郡平定。

十二月。罗征迁蒯良为荆州刺史,命征南将军张辽守夏口,随即班师回朝。

正月刚过。初春乍暖还凉。

长安,一座院落内。

“败了吗?”

周瑜喃喃自语。神色怅然。

西乾水军与吴汉水军数十万将士同归于尽,乾帝罗征亲率百万大军跨江南下。刘备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到长安,天下一统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以吴、汉薄弱的国力,一旦西乾百万大军过了江水根本就无法抵挡。

周瑜虽然被软禁在长安,但对天下局势,却一直了若指掌,对挚友孙策一手建立的东吴也十分关注,如今结局已经注定,心中的那一丝希望总算破灭了。

周瑜叹了口气,空有满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

人生之痛,莫过于此。

吴、汉能依仗的唯有水军,在周瑜看来,如果让他来指场这场战争,吴、汉水军击败西乾水军还是有希望的,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吴汉水军和西乾水军同归于尽,终究没能锁住江水天险。

“若有来生,当于伯符提兵百万,虎视鹰扬!”

周瑜喃喃小声了一句,随即拔出腰间佩剑,横于胫上猛的一拉。

噗!

热血激溅,周瑜眼里的神采逝去,缓缓倒下。

乾元宫,御花园。

“皇上,嫣儿该出嫁了!”

甘倩看了看躺在躺椅上闭目假寐的罗征,忍不住说道。

“唔!”

罗征抬了抬眼皮,问道:“嫣儿今年才十九吧?”

甘倩叹气道:“历来女子十五及笄后就要出嫁,嫣儿已经二十岁了,再不出嫁只怕就养成老闺女了。臣妾已经挑选了几门好人家,还请皇上赐婚!”

罗征不置可否,问道:“嫣儿是什么想法?”

“这个……”

甘倩面露难色,似有难言之瘾。

旁边任妍则愁容不展,大乾长公主罗嫣乃是她的亲生女儿,但皇上却不让闺女出嫁,非要留到二十岁,这都留成老闺女了,她这么做娘的哪能不发愁。

更让人烦心的是,闺女看上了一个匠人,这让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虽然皇上早就有言在先,闺女婚嫁之事要自己做主,但古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户人家的闺女婚嫁都不由自己作主,更何况是皇室的公主。

在甘倩和任妍等女人们看来,让闺女自己做主婚嫁,要嫁何人也得她们选。

等她们选好了,最后再征得闺女同意就行了,哪有真个自己拔选夫家的。

更何况挑选的还是个匠人,这简直有辱皇家的脸面。

古人的思想里,士、农、工、商,士也就是读书人,社会地位无疑最高的,下来才是种地的农民,而工匠和投机倒把的商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还不如种地的农民。

就算商人再怎么有钱,在士大夫眼里,也如猪狗。

要是皇室公主嫁给一个匠人,那真是把皇室的脸面都给丢光了。

罗征道:“怎么,嫣儿不同意?”

甘倩叹了口气,道:“嫣儿看上了一个匠人!”

罗征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匠人怎么了,都是爹生父母养的,只要手脚健全,不是老产病残,嫣儿既然看上了那随她就是,有什么好犹豫的!”

“皇上,不行啊!”

任妍急道:“嫣儿乃长公主,岂能下嫁一个匠人,实在有失皇室颜面!”

“什么颜面不颜面的!”

罗征皱眉道:“哪有那么严重,朕看你们是吃了几天米,就不知道糠皮是啥味了。匠人怎么了?朕不也是草根出身。你们呀,不要老抱着那些死板的东西不放,儒家的许多礼法有不合理之处,在朕眼里人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这些不好的东西,朕以后一定要将其尽数破除。好了,你俩不必多说,朕自有分寸,去叫嫣儿过来!”

“臣妾遵命!”

甘倩不敢再劝,只得答应一声。(未完待续。。)

第450章大一统(终)

香风阵阵,环佩叮当。

罗嫣款款走到近前,向罗征施礼,“女儿拜见父皇!”

罗征摆了摆手,“行了,你娘和几位姨娘要给你选附马,你是什么想法?”

“女儿全凭父皇做主!”

罗嫣走到罗征身后,一边给父皇拿捏肩膀,一边笑盈盈地道。

罗征道:“父皇看徐晃之子徐质不错,可为吾女良配,嫣儿觉得如何?”

罗嫣就撇撇嘴,“那傻大个女儿看着就不顺眼!”

罗征道:“张辽之子张虎如何?”

罗嫣道:“那家伙本事不大还喜欢吹牛,比张辽将军差远了。”

罗征道:“高顺之子高远如何?”

罗征道:“整天摆着个脸,好像谁欠他钱不还似的。”

罗征无奈道:“那闺女可有意中人?”

罗嫣不好意思道:“父皇都已经知道了,怎么还问女儿!”

“哈哈哈!”

罗征大笑,随即一正脸色,道:“一生所托非良人,纵悔肠断再难回。父皇虽然允许你们自己选附马,然婚嫁乃人生第一大事,不得不慎而重之。人心皆有山川险,闺女喜欢匠人父皇并不反对,但你一定要自己考虑清楚,不能等将来再后悔!”

罗嫣道:“女儿考虑清楚了,请父皇成全!”

罗征点点头,“那好,把那个叫陈生的匠人叫来父皇先见见,给你把把关!”

罗嫣喜孜孜地道:“改天女儿带进宫来给父皇瞧瞧!”

罗征又问起其他几个闺女的情况,罗嫣就说了说几个妹妹的思想状态。

罗征这些年威严日盛。特别是登基称帝后,几个女儿渐渐大了。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跟他这个父亲来诉说。只能曲线救国,侧面打听。

如果不是他主动问起,就连大闺女罗嫣也不会将有了意中人之事相告。

这一问,才知道二闺女罗蓉也有了意中人,对许褚之子许仪颇有好感。

罗征只能无奈摇头,许仪那小子和他老子许褚一样,生的五大三粗的,虽然忠义,作为君王他喜欢这样的臣子。但作女婿,却实在有些看不上眼。

不过既然闺女喜欢,罗征也只能努力改变一下对许仪的看法,尽量看他的优点。

二闺女罗蓉乃真保女王所出,有胡的血统,也有胡女的性格,在对男人的喜好上也继承了她母亲的一部分性格,那就是喜欢比较勇武的男人,反到对样貌学识不太看重。

许仪和他老子许褚一样。性格上都有缺陷,征战沙场不行,冲锋陷阵却无人能挡。

但许氏父子忠心,却是最好的御林禁卫统领人选。

次日。罗征在偏殿见到了大闺女喜欢的那个叫陈生的匠人。

“草民拜见皇上!”

陈生头都不敢抬,进了大殿,就拜倒在了门口。

“平身!”

罗征摆摆手。“抬起头来,上来给朕瞧瞧!”

陈生答应一声。连忙爬了起来,抖抖索索地上前。腿肚子都有些转筋。

虽然已经和公主殿下非常熟了,但身为一个匠人,站在大乾开国大帝的面前,别说他区区一个草头百姓,除了几个罗征的心腹,就没有几个人不腿肚子转筋的。

没有被君威吓傻,陈生都算是心理素质过硬了。

当然,早在被召进宫之前,罗嫣就已经交待了无数次,见了父皇一定要挺住,可不能被吓的软手软脚,不然父皇一怒之下,不准她下嫁,可就麻烦了。

为了媳妇,陈生可是鼓足了勇气硬挺着。

能娶到皇家公主,那就等若野鸡娶到了金凤凰,这得多大的福气,万不能搞砸了。

罗征到是很和蔼,尽量收敛了威严,询问了几句陈生的出身和家庭情况,又问了问具体的工作情况,见他实在敬畏不行,就挥挥手令宫卫带其出宫。

开平四年八月,皇家长公主出嫁,长安大庆。

长公主罗嫣下嫁一位匠人,实在有失皇家体面。

士大夫的利益是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的,维护皇家的体会,就等于维护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皇室公主下嫁一位匠人,自然遭到了部分臣子的反对。

罗征展现了他作为开国帝王不容冒犯的威严,一纸诏书将所有反对大闺女下嫁匠人陈生的臣子尽数外贬,连皇家家事都敢干涉,这些人还想干什么?

当然,被贬的都是一些不识眉眼高低之辈。

诸如贾诩、法正、诸葛亮、司马懿等臣子是绝对要拥护皇上心意的。

皇家御园,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

罗征没有穿帝王服,而是穿了身便装,极为随意的和贾诩、荀彧两位左膀右臂品尝着试种出来的葡萄,不无感慨地道:“一转眼,朕和文若、文和都老了,时间过的可真快!”

贾诩道:“皇上才四十有七,年富而力强,何敢言老!荀令君也不过五旬,离古稀还差的远呢,到是臣已近古稀之年,随时都要做好入土的准备。”

荀彧道:“丞相所言极是,皇上的确年富力强,不过依在下看,丞相养生有方,就算活到八十年也不成问题。到是在下虽比丞相短了十余岁,最近却常感精力不济!”

“行了,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罗征摆了摆手,道:“别人朕不管,但文若和文和只要尚有一日阳寿,就得为朕分忧!”

“臣,遵旨!”

两人只得应命,心里却是一暖。

古来凡开国君王者,兔死狗烹的例子不在少数。

皇上这话虽然说的有些不近人情,但对于臣子来说,却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怎能不让两位重臣感怀,而据两人观察。皇上似乎并不打算对重臣下手。

正暗自琢磨时,就听罗征又微笑道:“今天请文若和文和前来。是有一件大事,朕要先与文若跟文和征求一下意见,不管你们心里是什么想法,都要给朕说出来。”

两人忙道:“请皇上明言!”

罗征道:“朕打算明年传位给太子,不知文若、文和以为如何?”

“这……”

两人大吃一惊,实在大出意料之外。

荀彧忙道:“皇上年富力强,因何有了退位的打算?”

贾诩虽然没说话,但也竖起了耳朵,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若是传了出去。必然会引起朝廷局势的变化。

皇权延续,历来都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半点疏忽不得。因为皇权的交替势必会伴随着一系列权力的交接,以及效忠对象的转变。

一旦有所疏漏,必然会引发朝廷震荡。

罗征喟然道:“自初平元年于西凉军中为一卒搏命缰场,至今二十余载,朕累了,想歇息一下。顺便也想早点扶太子一程。趁朕尚未年老昏聩之前助太子尽早掌控朝政。”

贾诩失声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呀!”

荀彧也道:“今孙吴未灭,天下未定,且太子年岁尚浅。能力尚弱,威望不足以摄服满朝文武及三军将士,能力不足以掌控朝政大局。请朕下三思呐!”

贾诩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各地尚有不服王化者。虽摄于皇上天威不敢妄动,但若这个时候皇上退位。各地必然会有心怀异志者趁势而起,万请陛下收回成命!”

罗征默然,知道两人说的都是实情。

自他入西凉以来,就一直在施行削弱士族门阀的国策。

关凉之地问题并不大,可西川、中原、河北等地士族门阀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虽然摄于自己凶威,没有人敢跳出来搞事,但若这个时候传位太子,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罗征想要及早退位,一来固然是这些年确实累了,想尽快退下来歇息一下,同时趁自己尚不至年老昏聩,尽快完成皇权的交替,就算遇到变故也有足够的精力解决。

最重要的,则是不想引发父子相残的惨剧。

纵观中国历史,有不少太子等皇位等的头都白了,父子相残的例子绝不在少数。

罗征不想十年二十年后,儿子罗琤为了皇位来对付自己这个老子。

“文和、文若不必再劝,朕意已决!”

罗征摆了摆手,道:“三年,三年后朕将禅位于太子。三年之内,朕要为太子登基扫平所有障碍,回头文若和文和给朕拿出具体方案,如何保证皇权顺利交接!”

“这,微臣遵旨!”

贾诩、荀彧怔了下,连忙领旨,心里也松了口气。

还以为皇上现在就准备退位呢,有了三年时间缓冲到也够了。

从开平四年到开平七年,大乾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直在积蓄国力,而是利用三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