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440部分

篡唐-第440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性情颇为坚韧,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儿。突然间病重离去……而且是的这么匆忙,甚至连继任者都不愿意等……哈,李唐莫非欺我房玄龄是傻子吗?”杜伏威闻听,顿时悚然。”我敢保证,此刻江右唐军大营中,一定有大人物坐馈。
        不是李世民小儿,就是那李瑗秘密抵达……想用这等雕虫小技让我上当,未免太小觑了我房玄龄。杜伏盛不由  得连连点头。“杜总管  !”“末  将  在  一  一  一  一  一  一“呵呵,你我结交已有多年,此地不是军营,你无需拘束。我记得,杜总管是开皇十八年生人,可对?”对于房玄龄这种莫名其妙的转变话题,杜伏威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正是,开皇十八年八月。”“哈,居然是八月?”
        房玄龄忍不住笑了“看到总管,房某想不服老都不成了……我有一个小兄弟,和总管同年同月生人。而他如今,已贵为王爵,独仗一方,实在令人感慨啊……”
        杜伏威愕然,他由于了一下,轻声道:“大人所说的,可是李唐河南王?“杜总管也知河南王?”“哈,杜某虽出身不好,却也不是没有耳朵的人。
        河南王以六岁之龄创咏鹅体,十岁即作出《三国演义》,广为流传,杜某也时常翻看呢……呵呵,鹅公子之才,实非我可相比。每读三国,总是感受颇深呢。”萧隋朝廷里,对于房玄龄和李言庆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
        当年李言庆一首石灰吟,令房彦谦为天下人所知。房家和李言庆颇为交好,甚至于张仲坚,也曾和李言庆称兄道弟。而且,萧太后也对李言庆颇为称道,曾私下和人言:恨半缘君非杨家子。她不记恨李言庆背叛隋朝,那是因为他身上,流淌的是李家血脉。
        而且,李言庆救出充君素,更为杨侗报仇雪恨,这份情意,萧太后铭记在心中。言及李渊,萧太后会咬牙  切齿。言及王世充,她也是恨之入骨……偏偏谈到李言庆的时候,萧  太后最多  也就是表露出几分遗憾。
        用萧太后的话说:当年哀家曾想要把小孙女嫁给半  缘君……如果不是有人阻挠,说不得现在,已经是一家人。别人忌惮他李家子,可哀家却不会这么短视……至于是谁阻挠?萧太后没有说过。
        不过南阳公主曾透过口风:阻挠这桩婚事的人,正是宇文化及!
        所以,房玄龄无需忌讳他和李言庆之间的关系,杜伏威更不会感觉有什么古怪。这年头,名士二字,勿论贫贱富贵,都是无比敬重。
        更何况那李言庆,可是真格的本事……不但是清流宗师,更是那不逊色历代名将的帅才。
        杜伏威犹豫了一下,突然鼓足勇气道:“房公,伏威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哦?”“房公善谋,也当知如今局势。
        伏威想要请教房公的是……眼前这局势,咱们还有机会吗?”
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四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
        其实,房玄龄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他把话题转到李  言庆的身上,本身就是一种试探。只不过,房玄龄没有想到,杜伏盛合运幺直接的问出来。什么叫做‘还有机会吗,?
        说白了就是杜伏盛开始动摇了……他对当初归顺萧隋的决定,似乎有些后悔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杜伏威和房玄龄毕竟不太一样。
        房氏也算是山东大族,房彦谦虽然很出名,但却并不只是他这一支。事实上,房彦谦如果不是因为李言庆那一首石灰吟而声名鹊起的话,在房氏族中的地位并不高。隋唐之交,房氏共出现了三个名人,除房彦谦之外,尚有房玄藻和房献伯。这两个人在当时,才是受房家鼎力支持的人。
        但是,随着房玄藻两人被杀之后,房家依旧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注于房彦谦一支。
        毕竟是山东大族,处于李唐治下。
        于  是房家又开始培养新的人才,以寄希望他日在李唐治下站稳脚跟。
        不过,秉承‘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族哲学,房家还是给予  了房玄龄一部分支持。所以,即便萧隋没落,房玄龄凭借房家的力量,也能够自保。这就是在乱世之中,身为世家子弟的好处……
        而杜伏威呢,只是一个草根出身。
        在乱世中,他或者窃国称王,或者身败名裂,绝无鼻二个选择。身为江淮悍匪,自封历阳总管,可那又如何?比他更强横的英雄,诸如窦建德、李密之流,不全都被干掉了吗?杜伏威很清楚自己的劣势……行军打仗,他不害怕;搏杀疆场,也无所畏  {AO可是他的年纪太轻「今年也不过二十三而已,资历太浅……
        论名声,他不如李密。
        论阅吞,他比不得窦建德……
        更不要说出身如李密和王世充!
        可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死了。
        杜伏威当初提出要归顺萧隋,是因为李渊尚未登基。
        在大多数人眼里,隋室仍为正统。但现在呢?隋窒已经日暮西山,而李唐王天下之像,更无可阻挡。在这样的情况下,杜伏咸若不做些打算,也就不是杜伏威导。这头江淮栈虎,不禁凶猛,也很聪明。房玄龄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语气依旧温和“杜总管……”
        杜伏威  连忙道:“大人,总管一说不过是个笑话。自伏威义阳惨败,已当不得总管二字。若大人不嫌弃,可直呼伏威之名,或似当年,唤一声老杜就行。“呵呵呵,老杜二字,伏威恐怕是当不得的。杜伏威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凶光。”房乔这么说,并非是看你不起。
        而是我有一好友,亦名‘老杜,……呵呵,若将来相见,岂不是混了?不过,房乔痴长总管些年岁,老杜称不得,小杜却可唤出口……只是不知道如此,是否冒昧?”
        原以为房玄龄不同意,是看他不起。
        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愿意。想想,自己和房玄龄相差了近二十岁,人家唤他一声小杜,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杜伏威马上就反应过来。房乔是什么意思?
        他有一个好友,也叫老杜?那是谁……哦,我想起来  了,房乔有一挚友,名杜如晦。慢着慢着,杜如晦如今好像是在李唐朝中效力。似乎是河南王一系中人。
        圣则河南王现在去了岭南,可是这杜如睛却在塞北穑如泰山。据说此人手段强硬,对异族……特别是鞔鳙、契丹以及高句丽人,更是血腥异常,人号杜阎王。刚才,房乔说‘见面没了  ';,莫非他已想好了出路?想到这里,杜伏威眼中一亮,多多少少已明白了房乔的意思。
        房玄龄很清楚杜伏威此刻  的心理。
        他想要找一个好出路,却没有这方面的门道。
        “小杜,你我交锋多年,也合作多年  !”房玄龄开口道:“加起来,也有七八年之久了。有些事情,我实在不忍心瞒你……最近以来,太后和陛下,已做好了出海的准备。”“啊?”“去年  我出使长安,曾与河南王把酒言欢。
        河南王曾言明:李唐一统,势在必行,无人可以阻碍。于公,他是为天下计,于私,他身为李唐宗室,断然不可能允许一个分裂的国家。张公豪勇,却少了这份决心,所以很难抵挡住李唐大军……不过,河南王念在昔年旧情,又言:天下之大,非只中原。他送给张公一副地图,更动摇了张公的决心。
        所以,从去年开始,朝廷已开始着手准备撤退……这后梁之战,不过是为撤退,争取时间。”“竞有此事?”杜伏盛不禁惊呼一声,脸上流露出一抹骇然之色。若是这样的话,自己和手下那些儿郎们打  生  打死,究竟有什么意义?“小杜可是觉得,咱们这样做,没有意义吗?”
        房玄龄看出了杜伏威的心思,不由得笑了……一开始,自己也想不通。不过后来房彦谦的一席话,却让他豁然开朗:你们拼的越狠,朝廷这边是的就越干净。荆门  !只要荆门一失,也就是朝廷动迁之日。朝廷一是,整个江东,将尽归于你掌控之中。合江左之地,足以令你在李唐,站稳脚跟。
        更重要的是,当李言庆寺下岭南的时候,房彦谦甚至为房玄龄,设计好了所有的退路。而所有的暗棋,已在房彦谦病故之时,开始行动。杜伏威道:“伏威可以不计生死,可麾下数万弟兄,却不能不顾及
        当年兄弟们追随伏威,只是想求一个活路。如今……房大人,请念在你我同僚之谊,为伏威寻一  出路吧。”
        房玄龄笑了  !
        你既然把话说开  了,那事情也就好办了。
        “其实,你我面前,就摆着一条出路。
        “投降李唐?”
        “不,不是投降,而是起事。
        只不过,我们投靠的,并不是江右的李世民……呵呵,我觉得,咱们最好的选择,是河南王。”“卓南王  ?”
        杜伏威蹙起眉头,轻声道:“可他现在在岭南,虽名为节制五十四州县,可实际上形同流放。投靠他……”
        “哈,正因为忸在岭南,才能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还请大人指点。”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用手指沾水,在书案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岭南地“岭南,虽则偏远,但却不为朝廷所重。
        河南王控制岭南,已成定局……据我细作打探,在不久前,他已经拿下  了邑卅。而冯氏,也表示出一些动摇,冯盎据说已派其次子,前往宣化。
        宁长真难以支撑这样的局面,而  河南王欲治岭南,更需要大批的人手前去相助。小杜,你才华出众,武艺绝伦。
        若归顺长安,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呵呵,我可以告诉你,定然是马放南山,解甲归田。拿着些不起眼的俸禄,苟延残喘罢了……可你这时候若投了河南王,无疑是雪中送炭。你当知道,河南王是个念及旧情的人,为他做事的人,如今都已独镇一方。秦王,未必愿意真心用你。
        可是河南王,却会让你人尽其才……试想,岭南虽偏远,未尝不是一处你我施展拳脚的大好去处。”
        杜伏威心里面已经同意了,可表面上还是流露出一丝沉吟之色。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敢问大人,伏威  当如何投奔呢?”
        “嘿嘿,眼前有大好的机会,正是你投奔岭南的  最好时机……
        房玄龄  刚要详细解说,忽闻大堂外有家人禀报:“大人,岭南有最新战报传来。”
        “哦?”房玄龄连忙起身,走出大堂。杜伏威也不敢怠慢,亦步亦趋。从家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房玄龄迅速扫了一眼之后,脸上露出兴“大人,岭南有什么消息?”
        房玄龄抬起头,看着杜伏威呵呵一笑,“  河南王数日前,于临江设伏,大败宁  长真。
        贼茵宁长真被当场格杀,其子宁玄率残部突围,向僚子逃亡……河南王不日将前往交趾,设立安南都督府。岭南大局已定,想必不日之内,朝廷必有行动。”杜伏威呆怔怔,半天说不出话来。枪屎的细作……你真他娘的当我女,傻子吗?
        细作能打听出来李言庆的具体动缸,连他要去交趾做什么事情,都能打听清楚?
        这帮子家伙,果然是……
        只怕他房玄龄与李言庆之间的联络,从一开始就没有断绝过。摆在杜伏威面前,有三令路。
        归顺李世民,但这辈子,估计也就是这样子了,挂个闲职,以后再难施展才华。
        随萧隋一同前往南洋?
        那里……也许很好,也许只是一片蛮荒。
        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任何根基。如果房玄龄不跟过去的话,估计他也难出头。剩下一条出路,就是投奔李言庆。
        虽然同样是归顺李唐,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岭南天高皇帝远,河南王声名摆放在那边,断然不会怠慢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房玄龄看起来已经做出  了决断……以他和河南王之间的交情,自己在岭南,也能有个靠山依持。想到这里,杜伏威在瞬间也下定了决心。
        和房玄龄一起重回大厅之后,他突然拱手一揖,恭敬道:“房大人,还请您为伏威指点迷津,如今之计,伏威又当如何作为呢?”
第廿七章 俚之危
        临江,亦即华夏和越南边境东段上的界河,北仑河。发源于十万大山之中,想东  南在后世的东兴市和越南芒街之间,流入北部湾海域。全长  lOq公里,而下游■六十公里,则构成了中国和越南的边界线。
        但是,在公元阅○年,这里已经被纳入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