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404部分

篡唐-第404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小女儿玉环的名字,倒也端地有趣。
        按照李家的族谱,第三代属是玉字辈儿。长女玉真起名的时候,言庆倒没有想太多。可是到小女儿出生以后,李言庆就觉察到有些不太对劲儿。特别是当翠云想出“环。字的时候。李言庆终于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李玉环,杨玉环”这不是和杨贵妃通名了吗?不过。此时杨贵妃还没有出生,言庆自然也没有意见。
        玉环,,
        希望小女儿长大,能成为一个比杨贵妃还漂亮的美人吧!
        李周当然需要随行,原因非常简单。
        朵朵准备为他伐筋洗髓,开始进行筑基的刮练。
        李周才满周岁,朵朵说小孩芋越早开始筑基,将来的成就越高。
        她没有孩子,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李周的身上。李言庆倒没有拒绝,他也是练武的人,当然清楚这基础打的越牢固,将来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而且,李渊在诏书中也说了,要李言庆带李周前往长安。
        “王爷,洛颠有消息了!”
        言庆回到房间。网坐下来,沈毙就来了。
        这两年,沈光很少随同言庆出战。由于要协助柴孝和整顿麒麟台。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据县。
        随着麒麟台整改基本结束,沈光这才重回言庆身边。
        两年来,沈光的改变很大。
        如果说早前沈光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那么现在,沈光已达到返璞归真的地步。
        站在李言庆身旁,他更像是一个普通的随从。
        可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沈光的剑。不出则已,出必杀人。
        如今,沈光名义上是河南王府的率更令,随同李言庆一同前往长安。
        言庆示意沈光坐下,看似不经意般的问道:“情况如何?”
        “三宝已带着人,绕道河东,前往长安。
        估计会和咱们差不多时间到达”卢胤回家去了,说是要拜望他的小叔,而后前来汇合。”
        李言庆微微一笑,“那老朱可曾安顿好了?”
        “朱粲如今被安顿在巩县,一切妥当。他这次和三宝回来,还带回来大金银绢帛,说是从汝州那边抢过来的财货这是三宝派人送来的清单,请王爷查点。”
        言庆摆摆手,“把这个交给无忌处理。
        你告诉无忌一声。让他给你拨出一十五百金,由你斟酌使用。你手下的锦衣麒麟,是我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以暴露对了,老柴那边,都还顺利?”
        “柴公那边一切顺利。”
        沈光轻声道:“文玉东和龙起在已将名册呈上,有徐兴波在一旁协助。万无一失。”
        这次洛阳血案的执行者,就是文玉东手中的白衣弥勒。
        这些年来,白衣弥勒由明转暗,在民间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信徒。其中不泛有江湖人物。正好可以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比如洛阳血案,就是柴孝和通过徐兴波。抽调出一群江湖人物出手,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令李言庆感觉非常满意。
        “长安那边,要尽快安排妥当。
        你通知柴公。要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耳目撒出去”我不想到了长安之后,变成一个聋子、瞎子。”
        “王爷放心,柴公早已经着手安排此事。
        不过坊市之中还好办,那些世胄豪门的家里,却比较难办。柴公说。他会尽量在今年年底之前,初步安排妥当。”
        李言庆微笑点头,“一年时间,的确是有些难为他了。
        通知柴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会在长安尽量与他配合,尽早完成布局。”
        沈光起身,低声应命,而后退出房间。
        言庆坐在书案后,长出一口气,而后仰面朝天,躺在地榻之上。
        心里有一根弦,一直在无声的颤动。并且越发强烈。
        不掌权不知权力之美,不为人上不知帝王之乐!从手握十万大军,一声令下,千万个人头落地的一方诸侯,变成手无半点实权的逍遥王爷。这心中的落差,自然很大。
        如果没有做过诸侯,逍遥王爷到是言庆最希望的结局。
        可是做过了诸侯,再去当那谨小慎微,毫无实权的人臣,心里又怎可能舒服呢?
        只是,这落差一曰产生,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就只有李言庆自己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也考虑了很多。
        在长安站稳脚跟,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后,他要做的事情,似乎还有很多,很多!
        坐起身来,看了一会儿书后。感觉有些疲乏。
        李言庆准备回去休息,却在这时候。梁老实耷拉着一只胳膊在门外轻声道:“王爷。长安派来使者,有要事求见。”
        言庆一怔,迈步走出房间。
        “速速带他来见我。”
        梁老实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他带着一个身着千牛卫打扮的人,来到门廊下。
        “末将左监门都尉王明伟”见河南王千岁。”
        “王将军!”
        李言庆一眼认出,这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居然是熟人。当初寰威前去巩县传旨,就是这王明伟随行保护。
        “起来吧王将军这么急匆匆前来。可是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王爷,陛下口诏,令王爷即刻进京。”
        “这么急,让我进京?”
        王明伟说:“王爷有所不知。苏州萧隋派来使者,于昨日秘密抵达长安。
        陛下说,那萧隋使者是王爷的故友。所以要王爷出面接待。明日卯时前,请王爷务必抵达。”
        这会儿,已经快到戌时!
        李言庆一蹙眉,问道:“萧隋使者何人?”
        “乃萧隋黄门侍郎,内史令房乔,”
        “房乔?”
        李言庆心里一动,暗道一声:萧隋这时候派使者前来,而且还要房玄龄出使,又会有什么事情呢?
        不过,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他多做考虑。
        言庆立刻下令,命阁棱和柳亨两人,率三百万胜军,即刻随同他前往长安。
        沈光、郑大彪则与长孙无忌,领余下兵马,在天亮后动身。
        “小妖,是不是长安出事了?”
        无垢为言庆换好衣装,朵朵一旁忍不住,低声问道。
        “房乔来了”恐怕江南战局,出现了变化。陛下连夜招我进宫。就是商议此事。你们莫担心。没什么事情。
        我估计让我过去。是因为我和房乔比较熟悉,所以要询问一番。
        你们安心休息,天亮之后启程。估计明天午后,就可以抵达长安,咱们一家团圆。”
        见李言庆神色轻松,无垢和朵朵脸上的忧虑之色,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缓解。
        “哥哥,你要多小心!”
        无垢温柔的为他整理好衣裳。轻声叮咛,“陛下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千万不要逞强。”
        昔日的天真小丫头,如今也已经成熟了!
        无垢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也知道,言庆现在的情况,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好。
        李言庆伸出手,揉了揉无垢的小脑袋瓜子,转身走出房间。
        驿馆外,万胜军整装待发。
        李言庆翻身跨上象龙,导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而后催马离去。
        房玄龄这时候出使长安,究竟是什么用意?
        还有,李世民和李靖在长安。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他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究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象龙马铁蹄声震震,撕破了黑夜的寂静。
        那燥热的风迎面扑来,令李言庆的心里,徒然有些不安!
第三章 所谓划江而治
        在武德二年,名之“京城”并废去了洛阳东都之名。
        不过,此时的长安,并非后世所说的长安。或者说,武德三年时的长安,尚未竣工。
        这座历史名都的修建,足足历时七十年之久。
        从开皇二年开始,到永徽二年外廓竣工,才算是整体结束。
        不过,此时的长安,已经初具规模。整座城郭分为三个部分,最北部为宫城,宫城以南是皇城,也是各属衙所在之地。皇城意外,防卫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
        城市大体为方形,城墙环绕。周围长约七十里。
        外城仍在修建,但轮廓已然成型。东西长十八里又百十余步,南北广十五里有一百七十余步。城墙高一长八尺,大约有四米左右。城内纵横是一条南北大街,十四条东西大街,交错纵横,共设立有一百零八坊,并有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
        长安外城前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在黎明的曙光中,透出磅礴之气。
        李言庆立马于渭水之畔,不由得心中万分感叹。
        所谓大唐气象,此时,已初具峥嵘!
        “王爷,请随我入城吧。”
        王明伟催马上前,落后象龙半个身子,轻声道:“已过寅时,陛下定等的焦虑。”
        抬头看看天色,李言庆点点头。
        “柳亨率部直接前往河南王府,阁楼带一队兵马,随我前往皇宫魏见。”
        早在三年前,李渊就在长安为言庆准备好了一座府邸。不过当时李孝基尚在,所以王府就挂在李孝基名下,为笆王府,坐落外城的隆庆坊。  邻春明门以北。
        王府占居一个坊市,其规模丝毫不弱于秦王府等几座府邸。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李渊对李孝基父子,是何等的看重。不过,李孝基福薄,在这邑王府里住了没多久,就战死于陕州。李孝基死,后,笆王府也就随之荒废下来。
        据宫中传闻,当时很多人看重了集王府的位置。
        这其中,就包括李渊如今最为宠爱的嫔妃,尹德妃。据说,尹德妃曾向李渊讨要隆庆坊,赐予她的父亲。但李渊却严厉斥责。说这隆庆坊乃宗室所有,任何人不得染指。后来尹德妃还专门向宗室打听,隆庆坊究竟被赏赐给了哪位宗室。
        而宗正寺回答却是,不知道。!
        也难怪宗正寺这样回答,因为李言庆当时还未归附,其身份不过寥寥数人知晓。
        后来随着李言庆宣布易帜,归附李唐,笆王府随之变更为河南王府。
        这座王府,自武德二年中就空置下来,等待着李言庆的接受。本来。按照规矩,还会有一个仪式。不过考虑到李言庆提前抵达,李渊也就不再讲那些排场,早在昨晚就开始清理,并派工部侍郎武士裴和太子左春坊博士郑宏毅在府中等候。
        言庆吩咐完毕后,与王明伟直入明德门。
        此时,城门已经开放,守城的门卒正在清理走道。
        远远见一队骑军风驰电掣般奔来,也不禁吓了一跳。
        “左监门都尉王明伟,奉旨迎河南王进宫面圣。闲杂人等立刻散开,让出通路。”
        冲在最前面的千牛卫,大声高呼。
        一听是奉旨行事,门卒哪敢上前阻拦。连忙让开道路,只觉一股风呼啸着掠过,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骑军入城之后,迅速分成两队。
        一支往隆庆坊行去,另一支则直奔朱雀门。
        “河南王是哪一个?”
        门卒尤未弄清楚,疑惑的向门伯看去。
        “连河南王是谁都不知道,你这家伙,以后别想有什么出息了你忘记了,年初朝廷不是颁布旨意。封鹅公子为河南王吗?鹅公子是谁……你真是没救了!
        亏你还天天听那三国演义,鹅公子就是编写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集王之子,早先一直在豪阳征伐。圣上前些日子不是下旨。命河南王返京吗?”
        “三国演义?我到是听过”不过那好像是半缘君所著吧。”
        一群人用鄙视的眼神看了那门卒一眼,有好心人道:“鹅公子,就是半缘君,也就是河南王千岁。”
        “听说河南王在洛阳和秦王有些不对付。
        这次他前来长安,只怕这京城之中。要有热闹看喽!”
        “休得胡言乱语,赶快清理通路。别耽搁了时辰。”
        门伯连声呵斥,门卒们三三两两的散开。他返回城门卷洞,叫过来一个门卒。
        “立刻通知燕掌柜,就说河南王已然返京。”
        朱雀门外,一名内侍,正翘首而待。
        王明伟带着李言庆来到朱雀门前下马,那内侍连忙走上前来,“可是河南王千岁?”
        “正是本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