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394部分

篡唐-第394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因为李言庆大败实建德,变成了虎头蛇尾的闹剧。
    所以说,奠定李世民根基的四大战役,实际上只有两场半。
    这也就使得李世民的声望,远远比不得历史上那般响亮。而缺少了杜如晦房玄龄薛收等谋臣辅佐虽说身边还有刘文静、王通等人襄助,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终究是缺少了许多东西。
    李世民勃然大怒,李言庆却面无表情。
    “秦王,孤只是尽为人子的本份,至于什么忠良,孤却不知。孤只知道,尉迟恭不过是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逆臣,除此之外,一概不知。至于秦王欲如何,孤不在意。若秦王想要为尉迟恭报仇,只管撒马过来。孤只想提醒秦王,包王乃我父王,我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看着暴怒的李世民,言庆反而越发平静。
    当利矢离弦,穿透了尉迟恭的脖颈刹那,李言庆就非常清楚,自己和李世民,已成为敌人。
    既然成为敌人,那所谓的礼数就无需再提。
    要打就打。李言庆绝不会轻易低头。平静的凝视李世民身后众将。李言庆的心境,突然生出一丝古怪的波动。没有了房玄龄,没有了杜如晦,没有了长孙无忌”李世民。还是李世民吗?
    也许,自己并非是没有机会,
    件么机会?
    李言庆也不清楚。
    这念头只是在他脑海中闪了一闪,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言庆发现,所谓的千古一帝,只是后人站在芸芸众生之中仰望的结果。后世太祖那首诗词里,不是写过“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豪言壮语。其实,当你站在一个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谓的伟人,不过如此。以前之所以会生出仰慕,只因为自己站到那个高度而已。
    也耸,,
    李言庆连忙把这念头掐灭!
    现在什么时候,居然这般胡思乱想吗?
    就在这时,从洛阳方向传来隆隆脚步声。李世民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调集人马,想要前来阻止这场战事。同时,当洛阳唐军开始调动的时候,石林让的杜如晦姚懿同样得到了消息,随之调动人马前来相助。
    两支大军,如同两条长龙,迅速逼近荆紫山下。
    “大将军,切不可轻举妄动。”
    王通维马来到李世民身旁,低声道:“洛阳方定,局势上不明朗。如果此时与河南王开战,势必会给那王世充可趁之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河南王虽不会好过,
    看得出来,李世民有点抓狂了,
    身为天策府的谋主,王通有提醒辅佐的职责。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李世民和李言庆这个时候翻脸,于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相比之下,李世民会遭遇致命打击。原因嘛”呵呵。李言庆交权的势态非常明显。李渊把他招至长安,就是为了分化他手中的权利,消除他在中原地区的影响。
    若换做旁人,引爆洛阳动乱。说不得是死罪。
    可李言庆是宗室,更是当今名士!
    李渊不可能杀了李言庆,最多将罢了他的王位,把他圈禁起来。
    再李世民呢?
    王通很清楚,李世民的野心。
    这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同时又是皇帝的嫡子。李建成虽然被封为太子,可只要他一天没登上皇位,李世民就保留一丝机会。君不见。隋朝太子杨勇当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最后还不是被杨广所乘?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李世民的野心。就不可能熄灭”这也是李世民如此看重洛阳之战的一个原因。他希望能借由洛阳之战的胜利,进一步众强自己的地位。
    杨广,似乎也是这么做的!
    当年杨广主持平陈之战,主持突厥之战”
    开皇年间的战事,几乎都留有杨广的影子。这也是杨广在登基后,能迅速坐稳龙椅的原因。
    李世民,正在重复着一条杨广的道路。
    所以,如果他现在和李言庆发生冲突,而引发起洛阳之乱的话。定会对李世民造成致命打击。
    李世民心里清楚,李言庆心里清楚,王通杜如晦等人心里面也清楚!
    这也是李言庆决意伏杀尉迟敬德的时候,杜如晦虽然不太同意,但也没有坚决反对的重要原因。
    李世民终究是个果决的人!
    一个能果断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人。头脑一定是非常冷静。
    当他听完王通之言后,渐渐冷静下来。许久,他咬牙切齿,手指李言庆半晌,突然拨转马头,厉声喝道:“传联诏令,三军回营”从即刻起,未得孤王诏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军营。”
    “那尉迟叔叔就这么白死了?”
    秦用脱口而出。
    却见李世民目光阴冷的在他身上扫了一眼,秦用打了个寒蝉,顿时闭口不言。
    秦用是个莽人,但秦琼程咬金。却不鲁莽。网开始,他们也没反应过来。但很快的,就分瓣出这其中的端倪。
    秦琼和程咬金相视一眼,而后目光复杂的看了看李言庆,拨马随李世民离去。
    其余众人,也纷纷收拢兵马,只留下王通和崔善福两个人,负责清理战场。崔善福此前在洛阳为官。王世充归降后,崔善福就投靠了李世民,任王府詹事。一方面是因为他确有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崔善福出身豪门,而且是管城崔氏嫡支。李世民希望借由崔善福之手,敲开中原世胄门阀的大门。
    王通和崔善福催马上前,距离言庆十数步之远停下。
    “李郡王,您这又是何苦?”
    崔善福苦笑道:“如此一来,秦王定会向长安奏报,弹劾于你,到时候,”
    李言庆的目光略显几分柔和之色。
    “崔大兄,琶王是我爹!”
    只这一句话,足以堵住崔善福所有的话语。
    天地君亲师,谁又能说李言庆为父报仇,做的错了?要怪,就只能怪李世民自己。明知道有李言庆这个关系,还要保尉迟恭,这明显就是要把李言庆推到对立面,未免得不偿失。
    王通则神色复杂,凝视李言庆。
    他千算万算,惟独没有算到李言庆会如此烈性。在明知功高震主的状况下,还敢如此嚣张跋扈。王通原本以为,李言庆归唐之后,会相对低调一些。毕竟长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理应韬光养晦才是”等事情平息一段时间后,再设法修补关系,把李言庆拉拢过来。
    想必李言庆也是个聪明人,也能够分得出轻重。
    按照王通的想法:利字当头。再大的仇恨也能化解”史书上这一类的事情,可是多如牛毛。
    王通想的不错!
    曹操能不计杀子之仇,而接受贾诩张绣,成就曹魏基业;刘玄德却因为兄弟之情,执意与孙吴反目,造成夷陵之败。
    可他却疏忽了一件事,有些时候,有些人做有些事情,无需计较得失。
    他幽居龙门山十载,闭门苦读,学识的确是大有长进。只是有些时候,不免还带着些书生气。”套用句成语:纸上谈兵。
    “下官王通,见过河南王。”
    王通开口,拱手见礼。
    李言庆眼睛一眯,半晌后微微一笑,略欠身,“王先生,一别十五载。尚安好否?”
    王通说:“劳王上挂念,王通尚可”王上,通欲取回敬德尸首,不知可否?王上之仇冉报,想必不会再为难敬德的尸身吧。”
    李言庆沉吟片刻,突然长叹一口气。
    “今杀敬德,实非我愿。
    然杀父之仇,孤不能不报,,不过人死百了,孤亦不愿追究下去。孤累了,王先生自便。”
    说完,他下令收兵回营,再也没有看尉迟恭尸首一眼。
    这时候,已过二更。
    李言庆与崔善福一拱手。催马在众人簇拥下,扬长而去。
    人已经杀了”杀了就杀了吧!有甚个长吁短叹?套用一句比较庸俗的话:该死属朝上,不死甫瓦荡。哪怕是那李世民,又能耐我何?不过,看这状况,李言庆知道,事情并未结束。
    李言庆为父报仇,于王世充投降的第二天晚上,诛杀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
    天一亮,洛阳大街小巷就开始流传这样的一个消息。同时,也传达给洛阳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言庆,抵达洛阳。
    言庆是李唐宗室,更被封为河南王。
    换句话说,洛阳日后将会成为他的封地,按照隋朝旧制,亲王封邑万户,实封八百户;郡王封邑五千户。实封六百户。不过这个封邑里面的“户”已不是战国时期李狸变法时设定的一户五丁计算,而是以一户三丁来计算。其中,三分之一。需输于朝廷,,
    李言庆如今,其实就是洛阳名义上的所有者。
    哪怕李世民身为亲王,比李言庆高出一个品秩,却只能被算作客人。洛阳的主人,是李言庆!
    洛阳人,从仁寿四年开始。就把李言庆当成了自己人。
    在他们看来,言庆二十二岁的年纪中,最重要六年就是在洛阳渡过。他在洛阳成名,在洛阳求学。在洛阳击鞠招亲。在洛阳拜师学艺”如果这样还不能算作是洛阳人的话,还有什么能算得上?
    巩县?
    那不过是李言庆落脚的地方。
    豪阳,其实和李言庆没有半点关系。耍知道,言庆是宗室,他的祖籍理应被算到陇右。而非荣阳。
    也正是这个原因,洛阳人对李言庆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对李世民的欢迎。
    按照李世民本来的计发王世充十二月二十九日献城投降,他会在十二月三十日。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宣布洛阳的交接。到时候,他将亲自登上端门,检阅自建国门入城的李唐锐士。
    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大阅兵!
    阅兵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李唐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洛阳城中,那些所谓的王世充余孽;同时也是向天下昭告,中原战事的正式结束。即可以威慑江南,也能安抚中原百姓,可谓意义重大。
    到时候,洛阳百姓会举城出动。欢迎李唐兵马入城。只是李世民没有想到,李言庆会突然杀到洛阳,并击杀了尉迟敬德。尉迟恭的死,令天策府麾下将领无比愤怒,许多人向李世民谏言,就算杀不得李言庆,也应该将他看押起来”,
    可大家也清楚,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招惹李言庆。
    秦琼牛进达等人深知李言庆的厉害。知道一个小小的冲突,很可能会令整个中原局势再发生变化;而丘行恭等一干秦王府旧臣则清楚,如果动了李言庆,会给朝堂上带来巨大的冲击。
    李言庆,不仅仅是一个名将,更是李弈宗室。
    同时。以书法成名。开创七言格律,做原道太平策(实为薛收所做。但人们常认为,是李言庆薛收两人合作)。已隐隐成就士林宗师之名,在清流之中,李言庆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而他那部三国演义,又流传于市井之间,同样享有盛誉。
    如此一个人物,只怕连李渊都要忌惮三分,更别说李世民手下的这帮子文臣武将了,,
    明里我们斗不过你,可暗地里,也要压你一头!
    所以秦王府众将憋足了劲头,准备在大阅兵的时候。展现出他们勇武的风采。
    可谁也没有想到,
    李世民站在端门门楼上,面色阴沉的看着稀稀拉拉在洛水河畔看热闹的洛阳百姓,狠狠的一拳砸在墙上。
    “李言庆,欺我太甚!”
    为何会有这样的愤怒?
    很简单”就在李唐大军入城的时候,李言庆率领万胜军,绕过洛阳城,从建阳门外,进入洛阳。
    入城的,除了李言庆之外,还有长孙无忌和雄阔海两人。
    长孙无忌是十安土长的洛阳人,而且还是洛阳世胄长孙氏子弟,其堂号就设立于铜驼坊内;而雄阔海,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祖居汉魏洛阳旧城,后定居于洛阳的怀仁坊之中。
    自家的子弟自家亲,无论是李言庆还是长孙无忌,亦或者雄阔海,更为洛阳人欢喜。
    所以,许多人前往建阳门大街迎接李言庆等人的到来,却使得建国门大街两旁,观者寥寥。
    李言庆倒也没有让李世民的脸面太难看。
    自建阳门入城之后,便直接进入怀仁坊内。而长孙无忌则奉有母命。前往霹雳堂祭拜祖先。算算日子,自从长孙晨过世以后。霹雳堂就由长孙恒安主持。长孙恒安官拜鹰扬郎将,随杨广一同移驾江都。杨广被杀,长孙恒安战死于江都城中。霹雳堂就只剩下长孙行操一人。
    当时长孙无忌在巩县,而长孙顺德则在太原。
    长孙行操本来就是个书呆子,让他一下子操持这么一大家子。也的确是令他为难。王世充当政的时候。请长孙行操出仕,任国子监博士。虽说看上去很风光,但实际上并不受重用。
    如今王世充投降,长孙行操的地位,更显尴尬。
    当他得知李言庆的身份之后,总算是聪明了一次。毫不犹豫的派人前往巩县,请无忌回家。
    按道理说,长孙顺德是长辈,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