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314部分

篡唐-第314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初,先皇膝下也仅有五子。可到最后,唯陛下一支”自先皇登基之后,先父又是如何渡过那日日夜夜,想来你也清楚。先父宁可被人耻笑,也不敢妄自集头,以免受到猜忌。可即便如此,仍不免”他人都说先父乃自尽,可孤却清楚,先父并非那种会自尽的人。说实话,孤最初并不愿出任豪阳郡守之职,只因坐在这里,责任重大。做的好了,被人猜忌。做的不好,被人弹劾。孤每日战战兢施,如履薄冰一般,生怕某一日。陛下会责问于我”孤不求名留史册,只求能平平安安,做好这豪阳太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
    柳周臣从小在王府长大,自然清楚。杨庆所言非虚。
    只是这时候,他不好开口,就静静的坐在一旁,聆听杨庆唠叨。
    “说实话,孤对李言庆很满意。
    但孤也明白。孤无降龙伏虎的手段,而那李言庆,却非池中之物。他每战必胜,号李无敌,…市施粥棚,被称!为李大善人:他文采飞扬,隐隐有宗 眸,我六这样一个人,你以为能轻易臣服吗?孤从见李言庆第一面,就对此子颇有顾忌。明明尚未成丁,可处事圆滑,犹如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你真以为他会对我尊敬?呵呵。他哪种人,岂能看重我这等庸碌之辈?
    只是他李言庆心里明白,无法和孤王相争。
    所以才刻意迎合,孤想什么,他做什么”这份心思,又岂是等闲人可具有?
    我欣赏他,是因为他懂得是非,不会令孤为难。可是长久下去,一旦他有了足够资本,孤又岂能再束缚于他?所以在河南讨捕大使一事上。我始终不肯表态,甚至暗地里支持王世充出任。不过现在看来,王世充也非他对手。而徐世绩和他反目,说实话也正是我心中所想。
    徐世绩背后有豪阳郑氏扶持,论根基,论出身,论才能,不逊色于李言知…”
    “如此,徐李之争,岂非正合了殿下心意?”
    杨庆苦笑道:“可你就不觉得奇怪吗?孤想什么,就出现了什么状况,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孤听闻,那徐世绩早年与李言庆颇为交好,还联手与麦家小子击鞠,已争裴家美人。
    可怎么突然间。就反目成仇?为官之道,在于一个平衡。
    为什么孤网想找人平衡那李言庆,徐世绩就站了出来?按道理说,郑家和李言庆也不是没有交情?又为何突然间相互攻击?
    这一切来的太突然,突然到让孤不得不去考虑,这其中的真伪啊。”
    柳周臣沉默了!
    他想了片玄,轻声回答:“徐李是否真的反目,卑职也说不准。不过从刚才郑老儿的反应来看,似乎到不像是作假。如殿下所言,此二人皆有为之辈。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只看殿下有没有足够的诱饵,令这二虎相争”若真反目,他二人定会斗得头破血流;若是假的。定然虚以为蛇,殿下到时候自然能一目了然。
    卑职也见过李言庆,此子的确是不同寻常。
    勿论从气度还是从胆略,恐与徐郎君不祖上下,乃至略胜一筹,殿下言,李言庆老成,卑职倒以为,这可能和他经历有关。徐郎君虽然出身不比李郎君好,可却生在富庶之家,一路有家人扶持,拜师学艺。皆一路顺畅。哪怕是为官之后。也未有挫折,这一点确无法和李郎君相比。
    李郎君虽是三品出身,可实则为郑家一阉奴所抱养,本身和郑家并无关联。
    我曾听说,早年他被送去洛耻时,是老郑大人想要让他做小郑郎君的书童。不成想小郑大人对他祖孙极为不满,甚至还险些取了那李郎君祖孙性命。若非他当时做咏鹅诗,得鹅公子美名,只怕如今已经变成冢中枯骨”李郎君的老师,不过是实家学舍里一普通的启蒙先生。后来他也不知怎地就一下子发迹起来。更拜了长孙大将军为老师。这才算站稳了脚跟。”
    杨庆哑然道:“周臣,这些事情。你是如何知晓?”
    柳周臣呵呵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卑职平日里无事,喜欢混迹于酒肆勾栏之中,时常会与一些郑家的人相遇。他们不知道我的身份,故而酒醉时也没有顾及,卑职也是偶然得知。
    似李郎君这种经历,必善于察言观色,辨别他人心思,否则他恐怕也活不到现在。
    所以为人老成一些,也算不得什么稀弃的事情。不过他再老成,也终究是个少年郎,这火气甚壮口他不是想做河南讨捕大使吗?之前他和王世充相争。而今黑石关他大胜而归,王世充却损兵折将,估计想要做这讨捕使的可能已经不大。李郎君现在怕是以为这讨捕使,属他囊中之物吧。”
    杨庆眼睛一亮,顿时明白了柳周臣的意思。
    “你是叭,
    “如果徐李是真的反目,想来郑家是不会愿意,看李郎君轻松获取这讨捕使的职务吧。李王即已息战,何不令徐李相争?不管李郎君当不当得这讨捕使,殿下的平衡之策,岂非夫功告成?
    顺便,还能一探其中真伪
    杨庆连连点头,不过眼珠子一转。又不免有些担忧道:“话是这么说,若徐李真的反目,而李言庆又错失讨捕使之职的话,该如何是好?如果被他知晓这出自孤王之意。定会心生怨念。”
    “他若失了讨捕使,殿下还可以再行设法弥补就是。
    可如果他没有和徐世绩反目,而是做戏的话,殿下您可就危险了”再者说,徐世绩得了讨捕使,也只会心向郑家;李言庆若失了讨捕使,到时候就只能依靠殿下您的护佑了!”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杨庆听完了柳周臣这番话,顿时喜出望外。连连叫好
第五一章 喜盈门(一)
    沪青奴战死沙场,对方午仲的打击不小六            这全忠心耿耿,不计功名的猛将,陪着麦子仲熬过了最艰苦的时日。眼看着胜利将到来的时候,却死于秦用之手。麦子仲表面上看去是个很粗很莽的人,实际上内心却是非常细腻。
    “李郎君,我想回长安。”
    “回长安?”
    李言庆看着麦子仲,想了想之后,点头答应:“连番度战,也着实辛苦,回长安休息一下也好。”
    “如此,我整备行装。立刻启程。”
    李言庆目送麦子仲离去”里感慨万千。
    对于麦子仲,他印象很不错。虽说麦子仲生在官宦家庭,但却没有太多的纨绔气质。虽然偶尔会显得莽撞,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很有分寸。至少比起一些纨绔子弟。他强了太多。
    言庆也知道麦子仲为何情绪低拜
    费青奴死后,麦子仲亲自为费青奴收敛尸体,并打造上好棺橡,护送费青奴回老家。言庆和费青奴接触不多,但是对费青奴这个人的印象。也算不错。对费青奴的死,他也深感可惜。
    虽说大丈夫生于世上,当马革裹尸还。
    可死在胜利的一刹那,终归令人感到几分心痛,”
    其实,似费青奴这样的人有很多。夹石子河一战,李言庆虽然大获全胜,同样死伤不少。据后来统计,算上姚懿所部人马在内,仅夹石子河一战,就死伤近六百余人。这还没有算上连日在黑石关与李密交锋的死伤数量,加起来几乎有三千之多。而最令李言庆心痛的。莫过于他的墨麒麟,损失了近三分之一。其中那二十四元从,更折损了八人。言庆怎不感伤。
    这二十四元从,是当年随着言庆征战高句丽留下来的精锐。
    就算是在和杨玄感交手时,二十四元从也没有伤亡。没想到夹石子河一战,就有八人战死。
    一想到这些,言庆就感到莫名的沉重。
    这只是网开始而已,待到天下太平。自己身边,还能有多少人活着?
    “主公,杜长史在外求见。”
    李言庆回过神来,连忙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杜如晦大步流星走进来。
    言庆连忙起身让座,“老杜。你不是在收整俘虏,怎么跑来找我?”
    “言庆,这俘虏的花名册已经造好。该如何处置,你还需及早做出决断。八千余俘虏,每日花销可是不少。虽则已尽力节省。但依旧是花费惊人。去年巩县天灾,库府并无太多存余,恐怕难以支撑太久”不过,这战报已呈上数日之久,杨庆那边为何还没有半点表示呢?”
    “此事我也在奇怪,按道理说,威胁已经解除,杨庆接到战报,理应有所行动。但他至今没有动作。我担心会不会是什么地方出了差池。这样吧,立刻命许敬宗再前往荣阳县打听一下。”
    李言庆一边说,一边打开花名册。
    他一眼就看见排在第一页,第一列的第二个名字。
    “刘黑阁?”
    言庆抬起头:“这家伙不是李逆内军巨木营膘骑将军吗?居然被你们给俘虏了?”
    “呵呵,那日罗士信他们伏击巨木营和火字营。
    程咬金见情况不妙。带着火字营跑了。只留下刘黑阁的巨木营独立阻挡”这家伙挺厉害,不但武艺高强,而且颇懂得战阵变化之道,给罗士信他们造成不小的麻烦。若非老雄出手把这家伙制住,那天的伤亡,恐怕会更大。不过此人颇为强硬,被俘之后,竟绝食求死。
    还是无忌警告他:他若是死了,八十俘虏都要随他陪葬,”
    本来,刘黑阖的生死并不会被长孙无忌放在心上。
    只是有人提醒他说:李郎君在得知此人是刘黑阁的时候,曾露出沉吟之色,好像对他颇感兴趣。
    其实言庆当时露出沉思之状,并非是对刘黑阁有多大兴趣。
    他是在疑惑,刘黑阁怎么会出现在李密的帐下。这刘黑阖,是不是历史上原有的那个刘黑阁呢?
    但到了言庆这个地位,一言一行都会有人关注。
    他就是那么一沉思,不想竟救了刘黑阖一命。
    长孙无忌那是何等人物?若真发起狠来,的确是有些吓人。刘黑阁本意想以死明志。可是被长孙无忌这一吓,又哪敢再继续逞强?就算他想要逞强,那八千俘虏,也不会让他得逞。
    李言庆啧了一下,抬头笑道:“无忌可当大任矣。”
    从小事可看大处。
    长孙无忌原本还有些书生气。但自从开始负责具体事务之后,他便越发开始上手。从对付刘黑阁这一件事来看。长孙无忌已经学会利用各种条件,利用环境来达到他所想要的到的目的。虽然不知道历史上那个原本的长孙无忌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可言庆认为,长孙无忌至少比他网来到巩县时,少了几分迂腐之气。多了些果决,多了些狠辣,这正是言庆所期望的结果。
    杜如晦道:“长孙郎君做的不差。假以时日,可为栋梁。”
    李言庆笑了笑,没有接杜如晦这个话茬子。
    “祖君彦?不就是李逆称王。书今上十大罪之人吗?”
    杜如晦点头道:“正是那个家伙。这祖君彦是祖斑之子,才华出众。文章华美;有江左之风。不过因为他父亲祖蜒曾设计陷害了料律光。故而不为人所喜。当年薛道衡曾把他推荐给先皇,不想先皇却说:祖蜒害料律光,此人为奸人之子,联不需此人。因而归家务农,
    及今上登基后,虽对他文章颇为赞赏,却似受先帝影响,也不愿重用。无奈之下,他这才投靠了李逆。言庆,马周走后,你身边缺少一个合适的书记。淳风虽尽心,但毕竟年纪其文采似也有不足。何不说降此人,说不得比慨为合适帮详应女帝,可仓都走出自他的手笔照  ※
    李言庆眉头一蹙,“他对隋室如此仇恨,焉能降我?”
    “你去定然不行,可有一人去,却能马到成功。”
    言庆一怔,立刻明白了杜如晦所说的是那个人。他脱口而出,“老杜所言,莫非薛大郎?”
    “正是!”
    杜如晦道:“薛大郎生父薛大家。是第一个慧眼识人,看重了祖君彦的才华。后来先帝虽不用他,薛大家也常给予资助。若说祖君彦生平最感激什么人的话,非薛大家莫属。若薛大郎去,他焉能不降?”
    言庆深以为然,“可薛大郎回毫丘坞堡,如今可不在这边啊。”
    “他回毫丘作甚?”
    “此前我不是说过,要为他置办产业吗?正好巩县有一大户,因这两年战乱不息,盗匪肆虐,故而折了本钱,手中缺少周转。马三宝找到他,把他在城外的一个田庄盘了下来,正好赠与大郎。
    你也知道,老薛那人是个怎生傲气的性子。
    他暂居毫丘,也是无奈。如今有了庄子,自然急着搬家”我估计他去毫丘,就是准备此集  ”
    “那找他去!”
    杜如晦极为不满,“大战方止,百废俱修。我这些日子忙的头昏脑胀,他却跑去毫丘清闲?不成,得把他拉回来,我正好还要找他商议事情”言庆,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置,赶快让他回来。”
    李言庆不禁笑了!
    “如此,我就走一趟吧。”
    他站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