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162部分

篡唐-第162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了一个旅帅的军职,其实狗屁不是。
    是有人故意针对自己吗?可又是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呢?
    言庆心里想着,手上却不慢,插手道:“末将听从总管调遣
    周法尚欲言又止,嘴巴张了张,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他犹豫片刻,“郑旅帅若对此次安排有异议,大可以提出
    异议?
    的确是有一些!
    不过能远离于危险之外,本就是郑言庆心中所想。他虽挂了个云骑尉的头衔,可是在这军中,却是位卑言微,起不到什么作用。既然有人不待见他,他又何必冒着危险,热脸贴冷屁股?
    所以,郑言庆面色平静,插手道:“末将没有异议!”
    “其实”
    周法尚叹了口气,“郑旅帅的才华,世人皆知。从这段时间来。你的处事手段来看,倒也不是个跋扈且畏死之人。只是”你且安心留守掖县,待我有机会,再为你向来总管说项。”
    这一番话,其实已经说的非常明白。
    对你有看法的人不是我,我个人很欣赏你。
    只是来护儿大将军,似乎对你有些意见。跋扈畏死?郑言庆先是一怔,已大致猜出了端倪。
    恐怕是郑醒,在来护儿面前进了谗言。
    相比于郑醒的根红苗正,郑言庆一个旁支出身,本就说不清楚。
    来护儿是个很看重门第出身的人,即便是郑言庆才学出众,名声不凡,但他对郑醒怕更信任一些。
    “周总管,我那堂兄,如今可好?”
    他试探着问了一句。
    周法尚脸上的笑意随之一浓,“郑醒武艺高强,甚得大将军所喜,郑旅帅无需为他挂念。”
    这一句话也就说明白了,来护儿为什么会对郑言庆有看法。
    言庆微微一笑。插手躬身,退出中堂。
    哈,不去就不去,反正我原本就不太愿意趟这些浑水!
    郑言庆倒是没有往心里面去,很愉快的返回住所。谢科久习玄学,也不是一个好出风头的人。
    能留下来和郑言庆作伴,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谢科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愕怅。反倒是郑宏毅,与言庆颇有些不舍。
    第二天,郑言庆送郑宏毅登上五牙战舰。
    临别时拉着郑宏毅的手,低声道:“宏毅,你需记住我的话,凡事莫要冲得太靠前。这军功武勋,只要活着就赚取不完。如果你出了意外,再大的功劳,于我安远堂,也没有意义。”
    郑宏毅用力点点头。轻声道:“言庆,你的话。我牢记在心。
    不过你也别总留在掖县,还是早些前往沙卑城与我汇合吧。小人作祟,我断不会让他如意。”
    所谓的小人,当然就是指郑醒。
    郑宏毅又不是傻子。哪怕为人娇憨天真了一些。可生长在世家大族当中,心思也受过磨练。
    他当然能着出,这次的安排有猫腻。
    只需再一打听,就能猜出一个端倪。
    郑言庆笑道:“你莫要为我的事情担心,也不要和郑醒再有冲突。只需记得我的话就行”宏毅啊。兵者诡道,疆场之上变化瞬息,你万不可粗心大意。我会尽快前去,与你汇合。”
    言必,郑言庆和郑宏毅,拱手告别,目送他登上海船。
    其时黄昏,细雨宾微。
    远处碧森森一带松林,缭绕着一团团黑云。
    黑云沉坠在树梢头,死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风暴的来临 (未完待续)
第廿三章 借粮
    第廿三章借粮
    刚州…凯业七年的冬天,特别冷!
    辽东许多河流出现了大面积的冰冻现象。隋军在年末的几次作战中,将盘踞在辽东地区的鞋鞠人打得落花流水。鞋鞠人小作为高句丽的爪牙,此前和契丹都是困扰隋军的因素。随着契丹归降,鞋鞠人独臂难支,被隋军击溃之后,不得已向北方退却,试图在白山黑水间休养生息。
    杨广也没有追击鞋鞠人。
    在他看来,蛛鞠人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根本不值得他去关注。
    他现在要做的是,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击溃高句丽,使前来观战的西域各国酋首,更加臣服。
    所以,杨广击溃鞋鞠人之后,立刻调遣兵马,向辽水急进。
    金乌西沉,暮云四合。
    场大风雪过后,将莱州湾包裹在一片银装素裹。
    陆陆续续的辐重运抵掖县。郑言庆和谢科轮流值守,与掖县地方官员合作,将辐重卸载渡口。
    新的的一年。就在这种忙碌中,悄然渡过。
    郑言庆和谢科,非常尽职的做好他们份内工作。新年过后,掖县的县令率官员前来军营拜会。
    言辞之间。就是告诉郑言庆和谢科,新年过后。至正月十五之前。不再会有辐重运抵掖县。该送来的,都已经送抵;自乞寒日开始,还没有送抵的辐重,也会暂时停止,直至正月十五以后,才会发运。那将是水军最后一批辐重,预计会在二月初,才能抵达莱州湾港口。
    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已告以段落。
    郑言庆和谢科对这个消息。自然很高兴。他们也乐得轻松,能在繁忙的琐事中,偷得几日清闲。
    在军营中,宴请了掖县当地官员之后,郑言庆下令加强对港口的巡逻。
    他与谢科分为两班,全天轮值在港口上。
    这边堆积了许多辐重粮草,虽说东莱郡的状况还算平稳,但齐郡等地盗匪丛生,响马层出不穷。保不住什么时候,那些响马就会出现在东莱郡。所以必要的守护,郑言庆不敢放松。
    这一天,掖县县令派人前来。说是想在掖县酒楼中,宴请郑言庆和谢科。
    谢科对于这种场面上的斡旋,素来是报以反感。他毫不犹豫的推辞,并与郑言庆商量,换一下值守的时间。
    而郑言庆在军营里也呆的久了,正想借此机会,去掖县城里走走。散散心。
    所以他和谢科换防之后,留下沈光在营中,带着雄大海前往县城。
    雄大海是个闷子,言语不多。与谢科说不到一块。
    但沈光不一样,他游走江湖,见多识广。虽说学识比不得谢科,但却能说到一起。郑言庆觉得,自己去掖县。总要给谢科留个说话的人才好。雄大海自然不行。那也只有沈光合适。
    已过立春,不过掖县城依旧冰寒如故。
    郑言庆身披一件青色的狐裘大氅,催马进入县城。
    掖县县令名叫黄文清。并非东莱本地人。他祖籍信都武邑。开皇三年入仕,从一个卑品的功曹做起。历时二十余载,才做到了如今这七品县令的位子。黄文清的年纪,已过了五十岁,上升的空间不大。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颇有些无欲无求的心态,除了本职的事情做好。其余事情一概不理。平日里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在东莱郡治下,也是小有名气。
    能力说不上太过出众,不过治理掖县四只,倒是能做到治下平靖,百姓安居。
    在过去一段时间,与郑言庆的合作也是很得当。该做的事情他做好。不该做的事情,绝不插手。
    所以,言庆对黄文清的印象,相当不错。
    抵达永春酒楼时,黄文清已经等候在那里。他要了一个单间,站在酒楼门口,等候言庆到来。
    要说起来,他等候言庆,倒也不算过分。
    论出身名望。言庆三品出身,远比黄文清卓品出身高出许多;论才情名气,言庆已隐隐有士林宗师的威望,黄文清不过在东莱小有名气。至于官爵,言庆的前程可远比黄文清远大。
    所以黄文清在酒楼外等候。待到郑言庆抵达。连忙迎上前去。
    言庆下马,把玉蹄儿交给雄大海,然后拱手道:“黄县令,小将军务繁忙,故而来的晚了。有劳县令在此恭候小将安敢受得?。
    “小受得,如何受不得?”
    黄文清一脸笑容,上前拉住了郑言庆的手臂。
    两人在酒楼外寒暄了一阵,而后把臂而行,来到单间。
    再楼的伙计,连忙奉上了茶水点心。
    “我与郑公子在此说话,告诉老胖,让他拿出手段来,莫丢了咱掖县第一厨的名头
    老胖是掖县城有名的厨子,也是这家酒楼的镇楼之宝。永春酒楼靠着老胖的手艺。生意兴隆。
    言庆也听说过这个老胖,故而也不询问。
    与黄文清拉扯了一些闲话,他轻声问道:“黄县令,你此次找郑某前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黄文清点了点头。
    “实不相瞒,确有所求”。
    他叹了一口气,低声询问道:“郑公子这一路走过来。可曾发现,县城里有什么不妥之处?”
    言庆想了想,”::二二说,我环真没注虫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二令,您治下一向平靖,百姓安居乐业。据说去年还有一个好收成。可我刚才一路走过来,却发现许多衣不裹体的流民,不知是怎么回事?”
    黄文清苦涩一笑,“看起来郑公子也觉察到了!”
    他起身走到单间门口,看看四周无人,才有坐回原处。
    这种小心谨慎的举动,让郑言庆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的多了几分警怯。
    “郑公子,黄某今日请您前来,实在是有事相求。
    自去岁陛下征发继役,举倾国之兵屯驻涿郡与东莱1民力损耗甚巨。如今,河南之地响马无数,盗匪丛生。这东莱的状况还好些。因为有我朝水军屯驻,故而无甚事故。然则周遭”
    今冬甚寒,许多地方冻死了人。
    些周遭地区的百姓,听闻东莱平靖,都纷纷前来投奔。这一二百人还好说,自乞寒日开始,至今短短十五天。我掖县增加流民近三千余人。周总管在的时候,我实在不敢告诉他,害怕引发出什么事端来。然则现在,周总管走了。可临走之时,几乎掇空了掖县的库府
    言庆摆摆手,“黄县令。你长话短说
    “好,我想向郑公子借粮。”
    噗,言庆一口水喷出来,并且剧烈的咳嗽。
    他连忙道歉说:“小黄县令,实在抱歉”你刚才说,要找我做什么?。
    “借粮!”
    黄文清叹了口气。无奈说道:“我也知道,这要求有些荒唐,可我真是没有办法。这县城里流民越来越多。我听说开春之后。还会有更多流民前来。但库府之中,存粮所剩无几,实在难以安抚这些流民。不瞒公子。我已经散尽家财,向他处购买粮食,不过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我就想,请公子能借我一些粮食”不用太多,只需六百石,其余的我可以再想办法
    “六百石,够吗?小。
    “当然不够 但至少能撑一些日子,我也好想其他的主意。
    郑公子只管放心。只要我筹集来了粮食,会立刻归还这六百石。今日冒昧相求,还请公子成全。”
    黄文清,是一个好官。
    他并非能吏,但至少有一颗为百姓着想的心。
    言庆手指急促的敲击食案桌面,眉头拧成了一个11字。
    这件事,可不是小事。擅自动用军粮,那可是杀头的罪名。他抬起头,凝视黄文清的眼睛。
    而黄文清,则坦然对视。
    “为什么想到,找我帮忙?。
    “无他。公子手中如今有三万石粮食,而且要到二月才会送往沙卓城。”
    “那你就认为,我一定会借给你?”
    黄文清苦笑着摇摇头,“妄动军粮,此乃死罪”我也不能确定,公子一定会同意我这冒昧请求。
    然则我现在别无他法,只能试一试。如果公子不肯成全的话,就当黄某什么都没说。”
    言庆揉了揉太阳穴,“可问题是,你已经说了!”
    “这么说,公子同意了?。
    1“我可没说同意”不过呢,黄县令也是一心为百姓着想,我若袖手旁观,实在是不合情理。
    这样吧,我可以借你六百石粮草。”
    1“当真?”黄文清顿时激动起来。
    言庆点点头,“不过在二月粮食起运之前,你必须要归还。小。
    黄文清起身一揖到地,“公子高义,黄文清代掖县数千民众。谢过公子的援助之恩。”
    “黄县令,有句话我不知当说不当说。”郑言庆心里苦笑。无缘无故的。卷入这场是非当中,实在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他不能不帮忙,因为他实在不忍心,冷了黄文清的一番心意。
    他说:“以你一人之力,恐怕难有作用。这流民之灾,非是你能解决,弄个不好,还会令你这掖县乐土,变成一块是非之地。
    能帮就帮,不能帮可千万别逞强,否则你不是帮助那些人,而是给掖县数万百姓带来灾害。小。
    黄文清一听,顿时心惊肉跳。
    郑言庆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帮助黄文清。是对还是错。
    不过既然已经答应帮忙,他自然不可能反悔。与黄文清又商议了一下借还粮草的具体事宜,言庆起身告辞。
    酒菜也不想吃了!
    这时候,他哪里还有心情吃饭?
    他还要回去,和谢科商议具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