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14部分

篡唐-第14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侄也曾听闻家父提起老大人姓名,说老大人是郑将军的左膀右臂。
        相见不如偶遇,小侄这边做了几张古楼子,还有几瓿乌程若下,权作觐见之礼。”
        古楼子,又名巨胡饼,是隋唐时期的一种食物。
        具体做法是,切一斤羊肉,均匀的分布在一张大胡饼中间,然后在饼和羊肉间加入胡椒和豆豉之类的调味料,用油酥滋润。放在火上反复燎烤,待羊肉半熟,即可食用。这种巨胡饼,和后世的烧饼夹肉很是相似,吃起来很肥腻,但很美味。
        言庆在荥阳的时候,也吃过这种食物,只是觉得腻了些,口感不错。
        至于乌程若下,则是当时在江南颇为有名的一种黄酒。据说,杨广在江都时,最爱的就是这种黄酒。看样子,扬州张季龄和太子杨广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比寻常。
        郑言庆有些佩服郑世安了!
        如果郑世安懈怠半分,说不定就会引起郑家和张季龄之间的矛盾。
        正如郑世安所说,郑家不会害怕张季龄,但惹上一身腥臊,终归不是一件美事。
        而且,看着张仲坚那赤红虬髯,郑言庆感觉有些眼熟。
        张仲坚的身后,还跟着两个男子。一个是布衣粗衫,年纪在三四十左右,颇有出世风姿;而另一个年纪不打,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面色黝黑,形容沉稳。
        张仲坚介绍道:“这两位是我在途中结识的好友。
        这一位是孙思邈孙先生;这位小兄弟叫杜如晦,是工部尚书杜果杜大人的孙公子。”
        “啊!”
        郑世安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上前行礼。
        杜如晦倒也罢了,可这位孙思邈,他却是久闻大名。
        据说,这位孙先生七岁就开始读书,能日诵千言,也就是一天能背下一千字的文章。到二十岁的时候,可以说老庄,论佛家的《金刚经》,被世人称之为‘圣童’。
        出生于京兆华源,也就是后世的陕西耀县。北周静帝时,隋文帝杨坚辅政,曾想要征召孙思邈做国子博士,却被孙思邈拒绝。此人不好仕途,颇有些淡泊名利。好清玄,喜欢炼气养形,后来学道于太白山,专门研究长生之术,医术高明。
        所以,世人称孙思邈的时候,就赞他有名士之风。
        许多世家大族,争相请孙思邈为座上客,其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孙思邈不是门阀出身,也没有做官。可偏偏许多人提起他的时候,都会流露尊敬之色。
        郑世安身为安远堂的管家,对孙思邈也要毕恭毕敬。
        至于杜如晦,祖父虽然做过工部尚书,但说实话,并不能引起郑世安太大的关注。
        郑世安不关注,却不代表郑言庆不关注。
        孙思邈的大名,他自然也听说过;可杜如晦的名字,对郑言庆而言,无疑更响亮。
        房谋杜断,说的就是贞观年间的两位名臣。
        一个是房玄龄,另一个就是杜如晦。言庆在心下倒吸一口凉气,见郑世安似乎有些怠慢,他忙轻轻拉了一下郑世安的衣角,然后看了看杜如晦,又看了看郑世安。
        郑世安明白了,郑言庆在提醒他,不要厚此薄彼。
        他的确是不怎么注意杜如晦,但既然孙儿认为他不该如此,郑世安也不好太过分。
        与孙思邈见过礼后,他向杜如晦拱手道:“杜公子,久闻大名。”
        杜如晦却眉头微微一蹙,冷声道:“如晦不过一介书生,至今白身,并无功名在身,郑管家又从何听过我的名字?”
        很明显,杜如晦也觉察到了刚才郑世安的轻视,心中略有不满。
        与后世房谋杜断的杜如晦相比,此时的杜如晦,正是年少气盛的年纪,全无后来的老辣果决。郑世安脸色微微一变,显得有些尴尬。他本是一句客套话,若不是看在言庆的面子上,也未必会理财杜如晦。哪知道,这杜如晦竟然如此狂傲。
        郑言庆见爷爷有些抹不开脸,连忙开口道:“我家大公子曾在书信中提起过杜先生,说先生好读经史,将来一定前程远大。”
        “郑大公子,竟也知我?”
        杜如晦一怔,脸上的冷意随即消散了不少。
        郑仁基虽然并非特别出名,但身为郑家族人,而且是安远堂郑氏的嫡传,身份自然不同寻常。杜如晦虽然有些骄傲,可听说郑仁基称赞过他,也不禁有些自得。
        郑世安,则用诧异的眼光,看着郑言庆。
        大公子何时夸奖过这个小子?
        只是他也不好开口询问,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郑言庆所言不虚。
        郑言庆则说:“杜先生可认识颜师古,颜先生?”
        “你是说颜籀(音zhou,四声)颜大哥吗?”
        颜籀,是颜师古的字,比杜如晦大四岁。郑言庆松了一口气,只要你们认识就好。
        “颜先生年后要随我家大公子到洛阳,曾提起过杜先生。
        他杜先生对经史之学甚有研究,而且颇有见解。所以大公子对先生,也非常仰慕。”
        “哦,颜大哥真如此说吗?”
        杜如晦笑意更浓,“如晦虽略通经史,但若论大家,还要首推郑氏。惭愧,杜某苦读十年,却身无功名。空学经纶,不过一介腐儒,算不得什么,算不得什么。”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杜如晦大概就是这样一种人吧。
        言庆则说:“学经史,怎能称腐儒?殊不知,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杜先生又何必妄自菲薄,即便如今没有声名,日后也定成大家。”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原本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却不想言庆竟提前说了出来。
        杜如晦闻听,眼睛不禁一亮。
        “小兄弟说的好,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他抬起头,向郑世安看去,“郑管家,敢问这位小兄弟……”
        郑世安说:“这是我的孙儿!”
        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心里面却有些奇怪,言庆对这酸秀才啰唆个什么?不过他刚才说的那些话,倒也真的是颇有内涵。嘿嘿,他,可是我郑世安的孙儿呢!
        不仅是杜如晦开始感兴趣,连带着张仲坚和孙思邈,看郑言庆的眼光也有些不同。
        一个小娃娃,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语,不简单,不简单!
第十一章 我心似君心(续一)第一更
        经过了这么一个插曲,双方的气氛变得活络起来。(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ωωω。1⑹κxS。Сom(1⑥κxs。文。学网)
        郑世安邀请张仲坚等人到营地里喝酒,张仲坚孙思邈和杜如晦三人,倒也不客气。
        大家开怀畅饮,直到深夜。
        张仲坚等人告辞离去,郑世安则走进车内,推醒了已经睡着的郑言庆。
        “爷爷,干什么啊!”
        “言庆,你今天和那杜如晦说的话……我是说,你为什么要说瞎话呢?大公子何时提起过他,你连颜师古先生的面都没有见过,又怎知颜先生的评价?”
        迷迷糊糊,郑言庆轻声道了一句:“莫欺少年穷,他今日落魄,焉知明日不飞黄腾达?”
        “啊?”
        郑世安一怔,没有再追问下去。
        言庆匍匐在他的腿上,沉沉熟睡。可是郑世安却心潮澎湃,看着言庆,目光复杂。
        莫欺少年穷!
        言庆啊言庆,你是在说杜如晦,还是在说你自己呢?
        一时间,郑世安竟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他有一种预感,膝前的这个小孙儿,只怕不会沿着他安排好的路走下去……也许,言庆会有一个了不起的前程?
        不行,他如今还挂着一个贱户出身,为了他的前程,还需尽快解决才是。
        郑世安想到这里,不觉陷入了沉思之中。
        黎明将至,天边泛起了一抹鱼肚白的亮光。
        两处营地的篝火,都已经熄灭,所有人都正在甜美的梦乡中。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紧跟着,有铜锣声响,将郑世安和言庆从睡梦中惊醒。
        “为善,出了什么事情?”
        车厢外,郑为善回答道:“不清楚,是张仲坚那边的锣响。”
        话音未落,就听张仲坚大声喊喝道:“什么人?再不住马,就要开弓放箭了!”
        “休要动手,休要动手!”
        马匹希聿聿长嘶,在黎明的苍穹中回荡。紧跟着就有人大声说:“敢问,可是郑氏安远堂的营地?”
        找我们的?
        郑世安拉着郑言庆的手,走出车厢。站在车辕上,举目望去,只见十余匹战马停在前方,马上的骑士,清一色身穿白衣,头扎白色方巾,手中更拿着明晃晃刀剑。
        郑世安眉头一蹙,示意郑为善回答。
        “我乃安远堂郑为善,敢问哪路朋友登门?”
        马上的白衣骑士,拨转马头,面对郑家车队的营地说:“敢问郑言庆郑公子,可在里面?”
        找言庆的?
        这一下,不仅仅是郑世安,郑言庆也觉得奇怪了。
        他可不认识这些白衣人,而且从小到大,他从未走出过荥阳,怎么会有人认识他?
        不过听口气,对方并没有什么恶意。
        于是言庆上前一步,“我就是郑言庆,你们是谁?”
        马上骑士看了一眼言庆,然后甩蹬离鞍,大步走上前来。郑为善等人,顿时露出警惕之色,另一边张仲坚和孙思邈等人也赶过来,疑惑的看着白衣骑士走到言庆的面前。
        “我家小姐有东西,要交给言庆公子。”
        “我就是!”
        白衣骑士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递到了言庆的手中。
        白布包裹,上面还有字迹。包裹里面,有一缕乌黑的头发,还有一柄翡翠手柄,绿鲨皮刀鞘的匕首。言庆一眼就认出,这匕首赫然是朵朵随身携带的绿珠匕首。
        忍不住一声惊呼,他连忙喊住了那骑士,轻声问道:“朵朵,她没事儿吧。她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小姐安好,只是如今不好露面。
        包裹上有留言,公子可以细看……在下还有事情,就不再打搅,言庆公子,告辞了。”
        “慢着!”
        郑言庆一把抓住了白衣骑士的胳膊。
        可那骑士的手臂,活脱脱似游鱼一般。明明抓住了,却诡异的从郑言庆手中挣脱。
        “言庆公子,还有什么事情吗?”
        “你稍等!”
        郑言庆转过身,郑世安已命人点燃了一支火把,走到他的跟前。就着火把的光亮,只见那白布上,密密麻麻写着娟秀小楷:黯然销魂者,未必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是以行子断肠,百感凄恻……
        这是南朝名士江淹所做的《别赋》,其中点题的那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是非常有名。郑言庆面颊抽搐,心中不禁伤感。那青丝,想来是朵朵割下。
        “爷爷,有笔吗?”
        郑世安心里还奇怪,言庆难道识字?
        以前看他写写画画,只以为是小孩子把戏,郑世安并没有留意。
        这可是《别赋》,他一个小孩子,居然能懂得这样的东西?第一次,郑世安开始正视言庆。越发感觉到,言庆不同寻常。不过他既然讨厌纸笔,郑世安也不会拒绝。
        一旁杜如晦突然开口道:“我这里有笔,言庆,你要做什么?”
        他随身携带包裹,里面装有书册纸笔。
        摆放在车辕上,将毛笔递给了言庆,然后拿出一方砚台,好奇的看着言庆墨墨。
        不仅仅是杜如晦吃惊,孙思邈和张仲坚,也觉得好奇。
        他们不知道朵朵是谁,但也能猜出来一个端倪。只是,朵朵用一篇《别赋》来抒发离别伤感,难不成,郑言庆要和之?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小子可真是不简单。
        郑言庆却没有想杜如晦等人想的那么多。
        手握青丝,似尚有朵朵的体温。一篇《别赋》,已道尽了朵朵离别时,心中悲苦。
        不管是什么原因,言庆知道,朵朵已心系自己。
        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相互嬉闹,甚至还会出言嘲讽。但分别之后,才知昔日的温暖。江淹这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谓是道尽了其中三昧。
        唉,恋童癖就恋童癖,萝莉控就萝莉控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