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篡唐 >

第109部分

篡唐-第109部分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条件就是,我要加入六房。”
    郑威神色淡定,似乎丝毫不以反悔而羞愧。事实上,南祖五代之后,郑氏就着力发展商业。如今他们的生意已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需要新的刺激点来发展壮大。
    宣城郡、新安郡,大约等同于后世的江西地区。
    这些地区最适合种植蔗田,可是郑威想要获取这边的田地,困难重重。这时候,张氏过来了。张仲坚与郑威商议,联手发展两郡蔗田种植,使得郑家喜出望外。
    郑威说:“士则,我是个商人,谁能为我带来利益,我就与谁合作。
    非常明显,你们从最开始与我联络,并未给我带来任何利益。除了两个族老的头衔……我长年在南方,要这族老之名又有什么用处?但是和六房联手,我名利双收。
    你可以笑我市侩,也可以笑我粗鄙。但我要告诉你,天下熙熙为利而去,天下攘攘为利而来。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有何不对?所以士则,我只有对你说声抱歉。“
    郑仁基则是一喜。
    郑威不会长住荥阳,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他更好的控制安远堂。
    郑士则气得面红耳赤,指着郑威,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郑善愿带着郑士机等人从旁路过,喝止了郑士则的出言无状,而后笑了笑:“仁基贤弟,果然是好手段啊……还有郑叔父,恭喜您进入族老会,日后郑家的发展,还要请您多多费心。”
    一副皮里阳秋的模样,说完之后,他带着人就走了。
    郑世安倒是惊醒的很,郑善愿那句话,颇有挑拨离间的意思。
    于是郑善愿前脚刚一走,他后脚就说:“仁基贤侄,如今荥阳的事特巳经落定,我留在这边,意义也不甚大。而且言庆也要继续求学,我想过几日,就和言庆返回洛阳。
    至于巩县的田庄,我回洛阳之后,派人过去照看吧。”
    我不和你争权,也无意取代你安远堂的宗房地位。有个族老的头衔,我巳经心满意足。
    所以,我离开荥阳。
    郑言庆一直在关注这边的动静,闻听郑世安这么说话,不由得暗挑大拇指,赞了一声高明。
    爷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改变,而得意忘形。
    相反,他很清醒,知道以进为退的手段。他回洛阳,倒是正和了言庆的心思。同时也表明了态度,打消郑仁基的顾虑。果然是人老戍精,别看郑世安本事不高,但察言观色,揣摩人心的本事,却是远高于其他人。郑言庆轻轻点了点头。
    郑仁基,也松了口气。
    郑善愿那句话,的确让他心存顾忌。
    然则郑世安这番表态,却让他立刻将顾忌打消。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个道理郑仁基非常请楚。既然人家表明了,将会以他为安远堂之主的态度,那郑仁基也要有所表示。毕竟安远堂这次能度过危机,可是全靠了郑家祖孙的出力。
    “言庆前途事大,叔父要回洛阳,也是正理。
    如今言庆拜在长孙大将军门下,也的确需要留在洛阳。只是叔父想要撒手不管,躲清闲却是不戍。这样吧,小侄拜请叔父,管理一下洛阳的产业。那边的老军们,对叔父也很尊敬,管理起来,也比为善强上许多……刚才大将军私下对我说,他即将卸任右武侯大将军的职务,陛下意封他为永安太守之职。为善的年纪也不小了,一身好武艺,若留在洛阳倒是有些屈才,所以我想让他随大将军去。”

第卅七章 囚徒(下) 
    郑元寿,要升官了?
    郑言庆听到这个消息,倒是很惊讶。
    看起来,郑元寿是要交好郑仁基,此前一点这方面的消息都没有,应该是被他隐瞒。
    永安郡,位于后世山西戴县,于北魏年间设立永安郡,开皇初废除郡制,更名霍邑。大业三年,隋焰帝废州县制而重新使用郡县制,永安郡之名得以重新使用。
    其所辖范围,包括后世的霍县和洪洞县,是太原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隋焰帝虽然对郑善愿不太满意,但是对郑元寿,基本上还算是中意。
    郑仁基说的不错,郑为善一身好武艺,留在洛阳有些可惜。
    倒不如随着郑元寿前往永安,至少也有了一个功名。这对郑为善,对二房而言,都是大有好处。
    “既然如此,老朽也就不矫情,趁着还能干活,为咱安远堂再出一把力吧。”
    郑世安很痛快的答应。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当仁不让。
    过分的谦虚,反而会让郑仁基觉得,他是有所图谋。痛快的答应下来,则会让郑仁基放下心来。这老儿对人的心思把握,可以说炉火纯…
    清。果然,郑仁基笑了“言庆哥哥,你要心洛阳吗?”郑宏毅有些舍不得,拉着郑言庆的手,轻声问道:“干嘛不留在这边        我在这里好闷。徐大哥不在,你也不在,没有人和我玩耍,也没有人与我讲故事。”
    郑言庆搂着郑宏毅,轻声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宏毅你也不小,了,当学会为叔父分担忧愁。
    你这次偷偷派人告诉我,我很高兴。虽然我在洛阳,但会盯着你的        莫要日日玩耍,功课不能落下。我听说颜先生就要回来了,若是发现你怠慢了功课,少不得会被责备。这样吧,我和徐大哥有空,会经常回来看你。”
    郑宏毅这才露出了笑靥。
    说是要走,可一下子也走不得。
    郑世安成为族老,这身份地位噌噌直涨,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变得多许多。
    二房郑祖盛兄弟听说郑为善要走入仕途,心中无比开心。
    特别是郑祖行,郑为善是他的骨肉。如今有出息了,他这个做爹的,自然非常开心。所以再三邀请郑世安酒宴,已表达他心中的谢意。在郑祖行看来,郑为善能有这等出息,不是依靠郑仁基,而是靠了郑世安祖剁的光,所以对郑世安更加亲切。
    郑世安原先的住所,自然不能再居住。
    身为族老,住处太寒碜了,岂不是丢了郑家的脸面?
    于是郑仁基等人商量了一下之后,就在洞林湖畔破土动工,修建起一座大宅院。
    占地大约有百顷,这还是郑世安再三要求,才缩减成这种程度。
    分前中后三进庭院,院中套院,曲径通幽。紧挨着洞林湖,是后宅花园所在之处。
    有假山流水,亭台楼阁。
    当郑世安看到这图纸的时候,好一番感慨。
    几曾何时,他会想到自己有这么风光的一日吗?这里的位置极好,站在阁楼上,可以耳听洞林寺禅钟梵音,欣赏清清湖水,波光粼粼的美景。湖边还有一座樱桃林,闲来无事,与三五好友相聚,把酒言欢,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去处郑言庆倒不觉得什么,他如今关注的,是沈光的伤势。
    沈光和西域狂狮一战之后,手臂经络受损。医生说,若没十,百十天的修养,只怕好不了。而且在修养时,还需要配合许多名贵药材二仅这些药材,花费就不菲。
    好在郑言庆如今不缺钱,所以毫不犹豫,让医生配备药方。
    沈光心中暗自感动:这位小少爷,不但才华出众,心智过人,而且对人也极为友善。
    从汉王杨谅失败之后,沈光四处漂泊。
    见过不少身手不错,武艺不俗的好汉,在受伤之后,被东家抛弃,最后落魄黯然。
    相比之下,自己的运气的确不错。
    一个,好东家,而且是一个有着远大前程的好东家,沈光这心里面,开始盘算起来。
    “先生,这方子真的有效吗?”
    郑言庆拿着一张发黄的药方,疑惑的问道。
    前来为沈光诊治的医生,有六十多岁。他轻声道:“公子放心,这张方子绝对有效。
    你知道少林寺吗?
    那边的武僧,有经络损伤之时,就是以这个方子配药,疏通经络。我不瞒您说,这方子是我一本家侄儿所增。他七岁在少林寺出家,师承璨法师,如今在黄梅破峨山正觉寺修行。这张方子还是他随璨法师修行之前,偷偷转交给我的呢。”师承璨法师?
    莫非是禅宗三祖,僧璨法师吗?
    郑言庆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惊讶的看着那医生“但不知您侄儿法号何名?”
    “哦,他七岁出家时,在少林寺得道信法名。
    后来拜师璨法师,依旧以此名而称。无那侄儿本姓司马,故而又有人叫他司马道信。”
    四祖,道信?
    郑言庆这,下可是真的震惊了!
    原来,名人无处不在啊                司马道信,居然点眼前这位医者的本家侄儿吗?
    言庆前世,佛徒欺世派名者甚多,而佛教本意,也随着时代推移,而面目全非。
    少林寺,我怎么忘记了少林寺?
    后世少林寺已算不得什么佛门净土,成了一帮子僧人拿来生财的工具。少林寺距离荣阳不算太远,只是先前没有人提起来,言庆也几乎忘记了这个地方。或者说,他本能的抛弃了这个地方。实在是因为前世对少林寺留下的印象,实在糟糕。
    可是现在,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还没有发生,少林寺的名气,远不如后世响亮。
    相反,侯是洛阳的白马寺,香山寺,荣阳的洞林寺,名气远比少林寺要大许多。
    他看了看手中的方子,倒也信了八成。
    你可以说后世的那些僧人弄虚作假,但道信法师流传下的方子,倒是可以相信。
    言庆出百贯铜钱,买下了这张方子。
    送走医者之后,他立刻让毛小念去药铺,按照这方子上的药物抓药。然后他亲自为沈光煎药,整整一个下午,把一桶水熬成了一盆水,然后扶着沉光过来。
    手臂浸泡在药汁里,火辣辣的,剧痛不已。
    但沈光心里却非常感激,感激言庆不惜花费重金,更感激言庆,为他亲自熬药。
    只是波光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将这份感激,暗自埋藏在心里。
    当晚,言庆照拂沈光睡下,正准备回房,却被郑世安叫了过去。
    “言庆,这边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你寻个日子,也应该异点回洛阳才是。”
    郑言庆一怔“爷爷,您不回去吗?”
    “当然要回去        只是这边房舍动工,也需要有人盯着。不过时间不会太久,等一切进入轨道之后,我就可以过去了。大概半个,月吧,半个,月之后我就回洛阳。”
    郑言庆想了想,轻轻点头。
    虽说郑世安如今是族老,可有些性情却是改变不得。
    房舍的破土动工,是一件大事情。郑世安虽然没必要盯着全部过程,但破土动工,却必须要到场。因为这是一件喜事,于寻常人而言,更是一件百年大事记。
    “既然如此,那我后天就动身。”
    言庆突然问道:“爷爷,你接手洛阳产业,一个人能顾得过来吗?
    得要有个帮手才行。”
    “哦,这件事我和大公子        仁基商议过,可是这一下子想要找到合适人选,也不太容易。各房倒是有几个人选,但思来想去,都不太适合。你也知道,如今郑家可用之才不多,三代之中多为那游手好闲之辈,去了洛阳,反而会招惹是非。”
    郑言庆也是三代族人。
    似言庆、郑宏毅属于三代之中,年纪偏小之列。
    不过也有年纪大的,二三十岁的三代子弟并不少,只是大都成不得气候。
    “那怎么办?”
    “仁基倒是提起了一个人选,不过不太安全。”
    “谁?”
    “言庆你可记得五年前,二老爷        ,不,是二兄弟从太原回来,带来的那个人吗?”
    郑言庆先一愣,旋即啊的一声惊呼,轻轻道:“莫非是那个,王景文?”
    他如何不记得这件事,正是因为这件事,才使得朵朵和徐妈离开了荣阳。而且,那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杀人。死在他手里的那个人叫什么来着?
    郑言庆已经记不起那个被他杀死的家伙叫什么,只是依稀记得那十,人姓裴,好像还是河东辈氏族人。不过应该地位不会太高,否则这么就没了,也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郑世安说:“那个人叫王据,不过现在以王景文而称呼。”
    “大老爷没有杀死他?”
    郑世安摇摇头“最初,大老爷是要用他来稳定汉王,所以一直留着他。后来发现,这王景文的确是有真才实学。陛下登基之后,王景文曾劝说过大老爷,让他不要跟楚公太紧。可是大老爷不肯听后来,大老爷就把他留了下来。
    楚公在世的时候,曾询问过此人,但大老爷说。已经把他杀了。
    后来楚公死了,朝廷也就没有人再问过他。甲基说,这个人是一把好手,足智多谋,而且颇有眼界。只是担心带去洛阳的话,会被人认出来,会惹上大麻烦。
    我这几日也在犹豫,是否该要这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