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表妹怂且甜 >

第77部分

表妹怂且甜-第77部分

小说: 表妹怂且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静书应声扭头; 惊见说话的竟是之前小年花灯夜集上见过的白姑娘。
  她身着“大理寺司直”武官袍,意气风发,笑容飞扬。她实现了自己的豪言; 真的站到了秦大人身旁。
  徐静书忍下心中小小的羡慕,笑着开口:“白……”
  想想不妥,又改口道,“白司直。”
  若徐静书是普通百姓,尊称对方一声“白大人”也就是了。不过大理寺司直是九等武官,与徐静书职等相当,按规矩她在对方的官职前加姓氏较为合适。
  “咳,我这姓不好,这样称呼总觉哪里怪怪的,”白姑娘走过来,爽朗笑道,“上回承了你和你朋友的情,却连姓名都没互通,实在惭愧。在下白韶蓉。”
  徐静书回想了官考放榜的那张名单,却实在没想起“白韶蓉”这个名字排名第几。倒也不算她粗心,当初看榜时她只顾看文官这边,压根儿没太留心武官的考绩排名。
  “徐静书。”她也礼貌地回报了姓名。
  白韶蓉惊了:“文官榜眼徐静书?!朝堂庭辩甩姜正道与陈寻的御史徐静书?!”
  随着那场庭辩被传开,“御史徐静书”这个名字在京中被口口相传后,已浅浅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初出茅庐,顶急缺上任才一个多月的小御史,庭辩中连撼两名五等老奸巨猾的朝廷大员!这对参加今年官考的所有年轻人来说,绝对是无形的鼓舞——
  我们年岁轻、我们资历浅、我们经验少,但我们也可以很出色!
  如今在年轻官员们心里,“御史徐静书”都快成一面旗帜了,实在不能怪白韶蓉一惊一乍。
  她这么大反应,倒反过来又把一无所知的徐静书吓了一跳。
  “呃,应该,就是那个徐静书,吧。”徐静书的笑意转为无措的小尴尬,不知该做自豪状还是该摆出谦逊脸。
  白韶蓉笑着拍拍她的肩:“深藏不漏啊!看着文文弱弱,没想到竟是这么厉害的!”
  “也、也不是真的多厉害,当时陈寻大人是没当真想与我死磕,否则我哪能讨到那么大便宜。”这倒不是徐静书假客气,她是真的从未被那场带了三分侥幸的庭辩胜利冲昏头脑。
  她怕白韶蓉还要夸,赶忙笑问:“你这是公务在身么?”
  “嗯!长庆公主府后院杀人案,我们少卿大人让去再寻人证确认一遍供述。”
  提起大理寺少卿秦惊蛰,白韶蓉蓦地挺直了腰板,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是去哪儿?”
  “我与族亲妹妹在外赁屋住的,今日趁着休沐就回去看望尊长,顺道商量些事,”徐静书抿了抿弯弯笑唇,“那你忙,我就不打扰你办正事了。”
  白韶蓉笑执辞礼:“改日若得空,散值时我去御史台寻你出来喝酒啊!”
  徐静书也回礼,却只是沉默地笑笑。
  她怕等白韶蓉得空去御史台寻她时,她已被退回光禄府候任试俸了。如此,还是不要随意应承比较好。
  *****
  徐静书已快两个月没回信王府了,门房上相熟的竹僮瞧见表小姐回来,热情地一路迎下台阶。
  “……孟侧妃带小六姑娘回安平孟家了,世子在含光院,三公子在撷芳园读书,四公子和小五姑娘去书院了。”小竹僮领着徐静书上台阶,一路嘴不停。
  他想了想,又压低声音向徐静书透风:“殿下与王妃殿下一早上都在承华殿的书房内,只叫人进去换过两回茶。”
  徐静书斜斜睨他:“你今日在门房当值,却对承华殿的动静这样清楚,是先前一直在到处跑吧?”
  小竹僮被她这明察秋毫吓得僵身咽了咽口水。直到瞧见她唇角浅浅扬起,这才松了口气般拍着心口:“天爷啊,我们表小姐当官之后,竟像是成精了!”
  徐静书没有耽搁,进府门后就径自往承华殿去了。
  承华殿侍女前去通禀徐静书回府的消息时,赵澈已火急火燎亲自赶到承华殿外头,拉了徐静书就要走。
  “别瞎掺和!”赵澈难得神色严厉地对徐静书说话,将旁边的双鹂都吓了一大跳。
  徐静书倒是没怕,眸色和软地迎上他的目光:“我想好了。”
  “说了叫你不必想这事!”赵澈按下心中急恼,放软了语调,“我会另想法子,你……”
  “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你明明就很清楚,”徐静书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和软,态度却很坚定,“既你都亲自过来了,不若我们一同进去?”
  *****
  赵澈难得强硬地将徐静书拖到远离承华殿大门的院墙树下。
  两人站在树荫里,四下的侍者全被摒退,周围静得只能听到细细虫鸣。
  暮春晴光从枝叶间细碎洒下,落在鬓边,落在眉梢,温柔而暖,像有情人缱绻的亲吻。
  “是我不对,不该告诉你的,”赵澈垂眸望着她,眼底有化不开的痛意,“别管这件事了,也不用勉强自己去做这种抉择。”
  虽他确实没想出更好的法子来解决这个僵局,但他还是舍不得勉强徐静书去做她自己并不愿做的事。
  徐静书仰面对他弯了笑眼:“没关系的,我都想清楚了。”
  “你想清楚个鬼!”赵澈今日火气大得很,全然无法保持以往的温柔耐性,“你知不知道,若你应下这亲事,之后你在御史台……”
  “我知道,问过同僚了。可能会因需要避嫌而不被重用,甚至可能被退回光禄府,今后没机会再进御史台了,”徐静书笑吟吟的眼尾泛起一抹莹莹水光,“没关系的。若真是的走到这地步,我不会怨你,也不会怨任何人。”
  赵澈抿直了唇线不说话,懊恼至极。这事是他没做对。若她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必面对这样残酷的抉择,只需安安稳稳照她自己预计的路,一步步走向她期待多年的美好将来。
  徐静书停了停,又道:“我是今年官考的,按理本就该经过在光禄府试俸候任这个阶段。是御史台临时出现职缺,我才得了机会提前上任。这两个月其实算我走了捷径白捡的,若真被退回光禄府试俸,那也只不过是将之前该走而没走的这段路重过一遍而已。退回原点重新出发罢了,又没到绝境,你不要自责。”
  “我就不该让你说话!”赵澈焦灼地将头撇向一边。明明这个事是在为难她,她却还顾着将道理讲出花儿来,不想让他愧疚自责。
  “好啦,其实这事怎么看都是我占你便宜了呀。你瞧,我什么都没有,却平白得个俊俏小郎君,而且这小郎君将来还是位殿下,我这可算是……唔!”
  赵澈心疼又恼火地以唇封住了她喋喋不休的自贬。
  没有谁比赵澈更清楚,在此时答应成婚,徐静书所能得到的,大都不是她所在意的;而她可能失去的,却是她一直以来全心全意在争取的。
  她却还要忍着心中失落与忐忑,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好让他心安理得接受她的牺牲与成全。
  他在她的唇上轻轻咬了一下,整颗心揪成一团乱麻:“你让我觉得自己像个逼婚的混蛋。”
  “那你若再同我犟下去,就会显得我也像个逼婚的混蛋了。”徐静书笑着脑袋抵在他肩上。
  *****
  当徐静书与赵澈携手走进承华殿说明来意后,徐蝉虽诧异片刻,却又像早就有所察觉般,无奈又慈蔼地笑了笑。
  赵诚锐的脸色可就很精彩。
  他之所以提出赵澈必须先成婚的条件,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家长子根本没有两情相悦的心上人,也绝不会屑于随意找个姑娘勉强完婚。
  看着面前一双小儿女,赵诚锐冷冷笑了笑,瞥了身侧的徐蝉一眼。
  他觉得这是定是徐蝉做出的安排,徐静书这些年受她这姑母恩惠庇护,推托不得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这桩婚事。
  赵诚锐端起茶盏,慢条斯理浅啜一口,慢慢定下心神来。
  虽信王府在这次搜宅中有惊无险地全身而退了,但他心中也多少有点数,储君赵絮并不希望他继续留在京中,甚至他皇兄武德帝也可能是同样的意思——
  否则孟渊渟不至于那样强硬来逼他。
  既形势如此,他主动请圣谕将王爵让给长子,也算是顺着大家搭好的台阶下了。
  他想着赵澈眼睛并未全然恢复,往后大约也做不出多大个事来,又挑了徐静书这么个根本不可能为他提供什么助益的妻子,两人还是被强行凑在一起的,往后少不得闹个鸡犬不宁。
  只要他能熬到孟渊渟式微,孟家没有多余精力再管孟贞这个出嫁女的事,最后这府中的一切不还是任由他赵诚锐来拿捏?再是没了王爵,他还是赵澈的亲爹!
  “既是两情相悦,又是亲上加亲,倒也算好事一桩。”赵诚锐似等着看笑话一般,语气里有淡淡嘲弄与不屑,“王妃可着手准备文定事宜及大婚筹备了,本王明日便进内城请圣谕,如你们所愿。”
  *****
  朝堂局势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因为长庆公主向武德帝自首了“后院杀人案”、主动将侧郎楚晖交给大理寺审讯,长庆公主府就算是主动站上了风口浪尖,对清查后院之事也就毫无抵触阻拦之意。
  有长庆公主俯首认错、主动配合的表率,其余人等便是心有不甘,也只得束手认命,搜宅因此而格外顺利,预计中的顽抗与冲突并未出现。这无疑也算长庆公主赵宜安在此事中无意间做出了不小贡献。
  全城搜宅从四月中旬开始,到五月初便顺利结束。经历了一场针对官员、勋贵、宗室的全城搜查,京中的民生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一派欣欣向荣。
  只是经过这次声势浩大的全城搜宅,不但官员、勋贵、宗室,就连市井间的普通百姓也明白了朝廷破旧立新的决心。
  关于这件事的消息从四月下旬开始逐渐蔓延出京,及至各地州府都街知巷闻。
  在朝廷有意大张旗鼓地宣扬下,举国上下都看懂了此举的震慑与提醒之意:往后与从前不同了。不管是大错小错,也不论世家贫民,凡律法明文有载不能做的事,做了就会按律付出代价。
  大周建制到了第五年,所谓“律法的威严”这才真正开始深入人心。
  对有强烈锐意革新之志的储君赵絮、对渴望击碎陈腐旧框、开创崭新盛世的改革派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局。
  完成搜宅后,大理寺忙着审结长庆公主府后院杀人案;御史台忙着弹劾被查出后院人逾数的官员、勋贵、世家;京兆府忙着将重新稽核的人口造册呈交户部;户部忙着将此次稽核出有漏报、瞒报人口而少叫赋税的人揪出来补税……
  而武德帝与储君忙着处置此次搜宅查出问题的人,同时还要头疼搜宅前后暴露出的机构冗余、各部职能混乱重叠的严重问题。
  总之,在如此风起云涌、热火朝天的大势下,“信王赵诚锐自请圣谕让王爵于世子”的事在朝中竟就显得没多大分量。
  

第八十三章 
  武德五年五月十三,徐静书与赵澈在信王府内行“文定之礼”; 大婚之期则定在九月初九; 这桩婚事便算是正式议定。
  按照武德帝与信王赵诚锐密谈的约定,赵澈将在大婚前三日行袭爵典仪; 之后以王妃之礼迎娶徐静书。
  虽内城与信王府都未对此事大肆宣扬,却也没刻意隐瞒; 消息很快传遍京中。
  坊间对此议论颇多,大都集中在感叹徐静书这个小御史真是交了天大好运,平白从“投亲”变“成亲”。
  对这些言论; 赵澈气得想打人; 徐静书倒是平静得可怕。
  文定之礼后; 她照旧还是与赵荞一道住在柳条巷的宅子里,每日认真当值; 休沐时便窝在家中看书; 旁人的好奇与探询全交由赵澈去应付。
  全城搜宅结束后的御史台忙得鸡飞狗跳; 同僚们得知这个消息后; 大多只是简单向她表达了祝福; 也没闲功夫打听什么。
  只沐青霓与申俊险些下巴掉落,总算明白当初徐静书在他俩面前说的那个“朋友”就是她自己。
  不过御史台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要弹劾的人实在太多; 沐青霓与申俊都被抽调去协助秉笔御史做弹劾准备; 每日忙得宛如陀螺,累得只能对徐静书哼哼两声,倒也没精神多说什么。
  而徐静书很快就发现; 自己在不知不觉间似乎成了整个御史台都察院最闲的一个,连进内城当班的次数都被排得越来越少。
  不过这个变化并没有出乎她的预料,所以她在人前始终笑容得宜,做事勤勤恳恳。不必进内城当班,闲在都察院时,便默默去记档房翻看往年弹劾的案例记档。
  回去面对赵荞,甚至休沐时候面对赵澈,她看上去与以往也没什么不同。
  但赵澈知道,她只是将苦涩与煎熬都藏了起来。
  *****
  五月廿八,忙到焦头烂额的赵澈抽出一日,与徐静书一道去了京郊広严寺。
  広严寺算是皇家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