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688部分

明末传奇-第688部分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险来临的时候,豪格才知道权谋是多么的重要。他是需要为自身的单纯付出代价的。

驻扎在辽阳的镶白旗军官,接到了多尔衮的命令,留下少部分的人驻守辽阳,其余的全部朝着沈阳的方向撤离,聪明的多尔衮没有明确镶白旗撤离的时间,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豪格,让豪格来做出决定。

头脑简单的豪格,从沈阳回来的时候。仅仅是路过辽阳,他同意了将大部分镶白旗军士撤往沈阳的决定。且授权镶白旗的一名一级甲喇章京来负责此事,豪格本人则是直接赶赴海州,因为他麾下正蓝旗的精锐主力,全部都驻扎在海州。

等到豪格抵达海州的时候,辽阳的绝大部分镶白旗军士,都撤到沈阳去了。

这就意味着。豪格必须凭借着正蓝旗军士的力量,独自朝着沈阳方向撤离,他得不到镶白旗军士的协助了。

出现这样的情形,后果会是什么,豪格根本不清楚。

来到海州之后。豪格知道盖州失陷、耀州正在被攻击的情况,驻扎在盖州的镶蓝旗军士,直接向豪格求援,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豪格再次犯晕,他犹豫是不是率领大军驰援耀州,将耀州城内的军士救出来,好在他麾下的谋士和大部分的军官坚决制止,豪格才没有做出这个脑残的决定。

不过这个时候,海州和鞍山等地,已经变得危险重重,到处都是无法完全证实的消息,有的说明军已经彻底包围了辽阳等地,有的说明军就在海州和鞍山之间设伏,甚至有传闻说明军将放弃进攻海州等地,直扑沈阳。

豪格无法辨别消息的真伪,再次处于犹豫之中,他考虑的是不是主动放弃海州,率领正蓝旗精锐绕过鞍山,直接赶赴辽阳。

豪格的优柔寡断,让其麾下的谋士和军官干着急。

等到豪格终于做出决定,放弃海州,朝着辽阳方向撤离的时候,他已经失去机会了。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很多时候时间就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和走向,豪格做出决定的时候,杨贺已经与马祥麟、丁宝坤率领的大军会和,直插辽阳与鞍山之间,等待豪格率领的八旗军了。

此刻撤往沈阳的镶白旗军士,根本不敢回头攻击明军了。

豪格率领近一万的镶蓝旗军士撤离海州,朝着鞍山而去的时候,斥候终于送来了准确的情报,那就是在鞍山和辽阳等地,已经出现了明军。

此时的豪格,很是茫然,他考虑是不是让大军撤回海州城内,然后派遣斥候前往辽阳和沈阳的方向求援。

豪格身边的谋士早就失去了信心,不过在是不是撤回到海州的事情上面,谋士坚决表示反对,认为大军退守海州就是死路一条了。

这也是实话,豪格从海州离开的时候,将整个的城池搜刮一空,甚至连部分的满人都没有放过,而他的大军里面,就有不少的满人,携家带口,跟随大军前往沈阳,这个时候回到海州,白白的消耗粮草,若是明军包围了海州,不要多长的时间,大军就会因为缺乏粮草而无法支撑,接下来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若是强行从鞍山杀出一条血路,至少还能够保全部分的军士。

豪格终于接受了谋士的劝解,没有决定回到海州,依旧要求大军朝着鞍山的方向而去,不过大军是务必要绕开鞍山的,直接赶赴辽阳。

此时的豪格,给鞍山驻扎的正蓝旗军士下达命令,要求他们放弃鞍山,与大军会和,朝着辽阳的方向全线撤离。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豪格及其麾下的正蓝旗军士,结局恐怕不是累死那么简单了。

杨贺派遣的斥候,详细禀报了海州方向的动静。

得知豪格终于率领正蓝旗的军士撤离海州,朝着辽阳的方向行军的时候,杨贺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从调查署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豪格麾下的正蓝旗将士,总人数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左右,属于八旗军之中战斗力颇为强悍的,更是八旗军之中的主力之一。

马祥麟率领大军攻陷盖州城池的时候,剿灭了近两千的正蓝旗的军士,而驻扎在耀州和鞍山等地的正蓝旗的军士,至少也会有两千到三千人左右,如此跟随豪格撤离的正蓝旗军士,总人数应该是在万人左右。

杨贺指挥的大军总人数接近五万人。

五比一的局势,加之杨贺拥有红衣大炮、佛郎机以及毛瑟枪等厉害的火炮和火器,等待豪格的就是覆灭的命运了。

杨贺没有直接进攻辽阳或者是鞍山等地,他的目标是豪格,以及豪格麾下的正蓝旗将士,杨贺牢记皇上的嘱托,战斗厮杀以剿灭八旗军的力量为主,不要沉湎攻城拔寨的战斗之中,那样会丧失剿灭八旗军的机会。

其实杨贺早就可以直接拿下鞍山等城池了。

杨贺决定在距离鞍山二十里左右的地方设伏,等待豪格率领的大军到来。

在仔细选择设伏地点的同时,杨贺命令斥候不间断的侦查,一定要弄清楚豪格行军的路线,以及行军的速度等等事宜,并且要时时刻刻禀报。

剿灭豪格及其麾下的正蓝旗军士,这是杨贺的主要任务,他不需要给皇上继续禀报了。

杨贺也有些遗憾,刚开始他的决心更大,决定让大军驻扎在辽阳和沈阳之间,如此就不仅仅是堵死正蓝旗的退路,甚至将镶白旗也堵在了辽阳,如此战斗厮杀肯定会激烈一些,甚至驻扎在沈阳的八旗军会前来驰援,可杨贺丝毫不在乎,他知道若是驻守沈阳的八旗军动作了,皇上肯定会有更加厉害的对策。

可惜驻守辽阳的八旗军,动作很是迅速,在杨贺与马祥麟和丁宝坤等人会和之前,已经撤往沈阳去了,留下辽阳的不过是少部分的军士。

如此情况之下,杨贺当然不会去惊动辽阳城内的八旗军了,而且从城池的坚固程度来说,辽阳市仅次于沈阳的,这座城池也是易守难攻,一旦杨贺攻打辽阳,可能让战斗厮杀处于胶着的状态,而豪格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率领军士突破封锁,朝着沈阳方向撤离。

当豪格率领的大军接近鞍山的时候,杨贺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所有的安排部署都完成了,接下来就等着豪格进入到伏击圈里面了。

正在率领大军迅速撤离的豪格,不是特别的紧张,毕竟他从未与明军交手,他麾下的正蓝旗,参与过无数次的战斗,也曾经进入关内劫掠,都是获得胜利的,所以豪格对于可能在前方出现的明军,不是特别的在乎,若是遇见了,那双方就凭着实力厮杀。

第九百九十四章丰镇之战的翻版

(新书计划三月开始上传,期盼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

无知者无畏,豪格的内心的确是不惧怕明军的,这一点从他率领大军撤离海州方面就能够看出来,当初大军驻扎在海州的时候,豪格为如何撤离海州的事情操心,前怕狼后怕虎,一直都不能给下定决心,让麾下的谋士和军官都看着着急,可一旦做出了决定,豪格又显得无比的自信,决定率领大军直接朝着辽阳的方向撤离,甚至给驻扎在鞍山的军士下达命令,要求他们与大军会和,直接撤往辽阳。

也有谋士建议,大军是不是在路过鞍山的时候进入到城池,关注一下周遭的局势,豪格没有采取这样的建议。

大军撤往辽阳的时候,豪格也派遣诸多的斥候,侦查周遭的情形,但豪格的选择还是大军顺着官道前进,斥候的侦查也是顺着官道进行,尽管说豪格听到了很多劝阻的意见,要求大军撤离的时候,不要完全选择官道,还是应该派遣斥候尽量多的侦查,从其他一些更加隐蔽和安全的地方撤离,但豪格根本不听。

其实从海州到鞍山,接着到辽阳的道路,豪格是非常熟悉的,其麾下军士也是熟悉的,不过豪格固执的选择从官道撤离,这倒是他麾下的谋士和军官都没有想到的。

当然,豪格如此的选择,也是有着强烈自信的体现,前方无非就是有明军阻拦,那没有什么了不起,打败明军就可以了,大军还可以斗志昂然的撤往辽阳。

不知道是豪格过于的自信,还是内心深处对多尔衮有意见。

豪格麾下正蓝旗军士顺着官道撤离,根本就没有选择其他的撤离路线。这让杨贺吃惊,也有些不可思议,难不成豪格有着什么依仗,或者是对他杨贺率领的大军根本就不在乎。

面对这种几乎是直接挑衅的不在乎的行为,杨贺想明白之后,也被彻底激怒了。要知道杨贺的脾气也是很大的,战场上面冲杀从来都不会考虑自身的安全,若是豪格选择从其他的地方撤离,或者多做侦查,适当调整撤离的路线,杨贺还能够想得通。

遇见如此的情况,若是换做郑锦宏,怕是高兴都来不及。

这就是性格上面的差异。

杨贺下达了死命令,必须要全歼豪格麾下的正蓝旗大军。而且必须斩杀或者是生擒豪格,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达到全歼对手的目的。

瑞元五年二月十五日,辰时。

天空之中淅淅沥沥的飘着雨,不过气候已经不是那么寒冷,这样的春雨,对于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但是对于正在厮杀之中的两路大军来说,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惨烈的厮杀在空旷的大地上展开。

让杨贺没有想到的是。豪格及其麾下的正蓝旗军士作战的确是勇猛的,尽管面对隆隆的炮火,八旗军军士损失有些大,但他们没有停止冲锋,而且他们密密麻麻的箭雨,也的确给大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杨贺选择的设伏地点。过于的旷阔,以至于火炮的作用不是很大,豪格麾下的军士,基本都是骑兵,他们移动的毒素速度很快。在最初遭遇到炮火的轰击之后,很短时间之内清醒过来,大多人马散开之后,有效的规避火炮的轰击。

正蓝旗的战斗力不比正白旗的战斗力差,只不过多尔衮在指挥作战方面,有着更多的谋略,故而正白旗在八旗军之中,名气大于正蓝旗。

杨贺也有疏忽,多年与八旗军作战,每每都是获取胜利,让他对八旗军的战斗力有些忽略了,认为战胜八旗军是很简单的事情,其作战的模式也是固定的,首先通过火炮的轰炸,接着是毛瑟枪和弓弩的进攻,最后是总体的冲锋。

火炮的轰击,没有能够摧垮八旗军的冲锋,相反八旗军军士刁钻的弓箭,给冲击之中的诸多将士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战斗厮杀很快陷入到僵持的状态。

杨贺没有参加丰镇之战,但是郑锦宏曾经在都督府专门描述过丰镇之战,讲述了八旗军的骁勇,告诫军中的诸多高级将领,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忽视八旗军的骁勇和战斗力。

作为都督府之中排名第一的都督,杨贺知道自己犯下了轻敌的错误。

眼看着厮杀陷入到胶着的状态,杨贺着急了,他准备命令大军开始总攻。

辽南的三万大军,其中只有一万的骑兵,至于说丁宝坤率领的水师近两万人,其中真正的骑兵只有五千人,而骑兵对决的厮杀之中,步卒的作用是不大的,特别是在战斗厮杀陷入到胶着状态的时候,步卒很难马上给予骑兵支持。

杨贺麾下有近五万的将士,一万五千骑兵全部都参与到冲锋厮杀之中,从人数上面来说,是占据优势的,可是面对已经遭遇到火炮攻击的八旗军,居然没有能够占据到优势。

这样难怪杨贺着急了。

不过马祥麟此刻站出来了,劝阻杨贺暂时不要命令大军全线进攻。

从地形的熟悉方面来说,豪格是占据优势的,其哀兵必胜的信念是异常坚强的,豪格很明白,这场战斗失败就意味着全军覆没,什么都没有了,而一旦获取了胜利,则什么都能够保住,所以此刻八旗军的战斗力是空前的。

这个时候朝廷大军需要做到的,就是坚持,不断消耗八旗军的信心,让他们逐渐陷入到绝望之中,等到八旗军的士气慢慢失去的时候,就是总攻的时候。

马祥麟的建议得到了杨贺的采纳。

豪格是抱着必死的信念的,他率先冲锋,参与到厮杀之中,甚至在炮火之中冲锋。

豪格的骁勇,极大鼓励了麾下的军士,与明军开始厮杀的时候,人数上面不占据优势的八旗军,居然在厮杀之中占据了些许的优势。

这让豪格异常的兴奋,他认为打败明军的机会到来了。

左冲右突的豪格,斩杀了不少的明军,此刻他几乎要化身成为战神了。

其实杨贺的疏忽,给了豪格机会,若是此时的豪格,头脑清醒,知道他的任务是率领麾下的将士迅速撤离到辽阳去,那么他还有可能率领部分的军士杀出一条血路,撤往辽阳,尽管这样做,损失会异常的惨重,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够撤离。

但豪格的自信心,此刻空前的膨胀起来,他认为打败明军的机会到了。

双方一直都在拼力厮杀,相互之间都没有退让。

厮杀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明军的伤亡很大,可八旗军的伤亡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