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683部分

明末传奇-第683部分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的身体瞬间颤抖,他很清楚,之所以辽河被明军轻易突破,与他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在他看来,明军短时间之内不会发动进攻,真正的总攻恐怕是在二月了。

多尔衮尽管痛心,可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分析战局了。

明军已经占领辽河,不出意外会开始进攻第二道防线,只是明军究竟什么时候进攻,会不会不歇息就发动攻击,或者是稍稍休整之后发动进攻。

苦苦思索的多尔衮,没有再次的犹豫,他决定将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合二为一,让郑亲王济尔哈朗统领满八旗之中的镶蓝旗和镶红旗,包括蒙八旗,在浑河与太子河汇合的地方,全力抵御明军的进攻,同时多尔衮命令传令兵昼夜兼程,通知驻守鞍山和海州等地的八旗军之中的正蓝旗和镶白旗的军士,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多尔衮也没有忘记,给驻守安乐州等地的正红旗下达命令。必须要高度警惕,死守安乐州等地,绝不能够丢失安乐州等地。

应该说多尔衮头脑还是清醒的,其实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第二道防线守不住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将满八旗全部集中在沈阳的周围。抵御明军的进攻,若是明军的进攻过于的犀利,则迅速朝着安乐州的方向撤离。

满八旗熟悉地形,撤离的速度一定很快,明军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若是有明军小股部队追击,脱离了大军,多尔衮很乐意回头狠狠的打击。

就在多尔衮催促传令兵迅速将命令传达下去的时候,他收到了第二封战报。

蒙八旗全军覆没。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明军牢牢占据了浑河与太子河汇合的地方。

一种雪崩的感觉瞬间击中多尔衮。

他脸色铁青的看着地图,不敢相信明军的进攻如此的犀利,尽管说镇守第二道防线的蒙八旗人数不多,不足三万人,可战斗力异常的强悍,从某种程度方面来说,甚至是强于满八旗的。可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被全部歼灭了。

多尔衮甚至来不及哀叹,马上命令传令兵。给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下达命令,镶蓝旗和镶红旗的军士,放弃第三道防线,迅速集结到沈阳的周边,与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的大军汇合,共同守卫沈阳。护卫大清国的都城。

至于说驻守在鞍山和海州等地的正蓝旗和镶白旗的军士,则要谨慎的从鞍山等地撤离了,因为明军已经占领了第二道防线,若是离开了城池的保卫,正蓝旗和镶白旗在撤离的过程之中。很有可能遭遇到明军犀利火炮的攻击。

多尔衮已经想着,让部分的八旗军撤离到安乐州一带去,若是战局恶化,则八旗军果断的放弃沈阳,朝着北方转移,如此可以保存实力。

让八旗军死守沈阳,那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很有可能让八旗军陷入到灭顶之灾。

可多尔衮暂时不敢说出这样的想法。

满人权贵好不容易来到沈阳,在这个大清国的都城里面已经习惯了,贸然的让他们全部撤离,多尔衮不敢保证自己还能够真正掌控大清国,恐怕分崩离析的局面会瞬间出现,更加要命的是,正蓝旗和镶白旗尚未能够撤离到沈阳的周边,若是放弃这两旗,不要说多尔衮,就是皇太极再生,也不敢做出如此之决定,要知道正蓝旗还是满八旗上三旗之一。

一天之后,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返回了沈阳。

大政殿,一场关乎到满八旗命运的商议,在这里进行。

参加商议的人很少,有十一岁的顺治皇帝福临,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还有两名贝勒。

这个时候的商谈,多尔衮毫无顾忌的说出了自身的想法,因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快速失守,让大清国的处境岌岌可危,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八旗军务必朝着沈阳集结,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在沈阳会和,同时部分的八旗军朝着安乐州的方向撤离,部分的八旗军抵御明军,护卫大清国的都城沈阳。

尽管没有明确解释如此部署的理由,但多尔衮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一定会死守沈阳,必要的时候一保全八旗军的实力为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是八旗军损失惨重,就算是勉强保住了沈阳,恐怕意义也不大了,更何况目前的情况之下,八旗军能够守住沈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多尔衮最为忌惮的还是济尔哈朗,尽管说在这场大清国权力博弈的斗争之中,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因为明军的进攻,他根本没有来得及清除济尔哈朗的力量,不过这一次要求济尔哈朗到大政殿来商议,他特意叫上了阿济格,若是济尔哈朗反对,那么他将和阿济格联合起来,促使济尔哈朗表态,同意他的部署。

让多尔衮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了。

济尔哈朗低下头开始沉思,没有明确表态,阿济格却蹦起来了,明确表示反对。

当初阿济格曾经明确表态,八旗军不能够死守沈阳,必要的时候朝着萨尔浒的方向撤离,现如今局势更加的明朗,按说阿济格应该是毫不犹豫的支持的。

可阿济格反对,他认为战斗厮杀刚刚开始,损失的不过是汉八旗和蒙八旗,满八旗的主力还在,沈阳是大清国的都城,必须要全力护卫,再说正蓝旗和镶白旗守卫的辽阳、鞍山和海州等地,也是非常关键的,必要的时候必须要固守。

多尔衮稍稍的思索,就明白了阿济格的意思,他禁不住在内心埋怨自己这个哥哥了,难怪当初阿济格没有能够被册封为亲王,原来在见识方面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与除开豪格以外其他的亲王是难以比较的,若是多铎还在,肯定是毫不犹豫支持多尔衮这个决定的。

阿济格当初之所以抛出来不要固守沈阳的建议,完全是为了反对济尔哈朗,让他多尔衮能够压倒济尔哈朗,真正掌控大清国的权力,如今这个愿望达到了,阿济格自然不会坚持之前的观点,因为阿济格压根就没有仔细思索过,也无法认识为什么八旗军不能给死守沈阳。

一直沉思没有开口的济尔哈朗,终于开口了。

济尔哈朗基本赞同多尔衮的建议,但认为目前的时机不成熟,从明军驻扎的情况来看,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让正蓝旗和镶白旗能够顺利撤到沈阳周边,而驻扎在沈阳周边的八旗军必须要出动,帮助正蓝旗和镶白旗撤到沈阳周边,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考虑退守安乐州的问题,如今要是做出这样的安排部署,怕是会引发轩然大波。

济尔哈朗还认为,务必让正红旗死守安乐州等地。

多尔衮看着济尔哈朗,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济尔哈朗的考虑比他的更加详尽,也考虑到了大清国的实际情况,明显比阿济格高了好多的档次。

不知道为什么,得到了济尔哈朗的支持,多尔衮一点也不高兴,反而内心有些空落落的感觉,要说阿济格能够说出这样的观点和认识,多尔衮才真正的高兴,到了这个时候,多尔衮才认识到,他恐怕在短时间之内,无法真正的击败济尔哈朗。

沉思不长的时间,多尔衮开口了,他同意了济尔哈朗的提议,同时仔细分析了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边说边盯着身边的阿济格,颇有些怒其不争的意味。

阿济格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张了张嘴,好半天都没有开口说话。

马上部署八旗军撤往安乐州的方向,肯定是行不通了,多尔衮略微修改了原来思考的部署,那就是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部署在沈阳的北边,将镶红旗部署在沈阳的南面,将镶蓝旗部署在沈阳的西面。

如此部署,意思明确,那就是镶红旗直接承担驰援正蓝旗和镶白旗的责任,镶蓝旗协助镶红旗,同时防御明军从西面对沈阳的进攻,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则是做好往北边撤离的准备,当然战斗厮杀激烈的时候,这三旗也是要参与到战斗厮杀之中的。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没有表现出来异议。

至于说十一岁的顺治皇帝福临,更是不会开口说话,他对于这一切还不是特别的明白,另外的两位贝勒,纯粹是凑数,也没有他们开口说话的机会。

第九百八十七章绝对想不到

满八旗正黄旗一共有一万左右的军士,其中骑兵八千人,其战斗力在满八旗之中是最为孱弱的,这也是当年满八旗遭遇到郑家军无情的打击,主力几乎损耗殆尽,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正红旗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当年主力损耗的损失,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弥补起来的。

正红旗军士需要驻守的地方很多,包括萨尔浒、铁岭、抚顺、开原、镇北关以及安乐州等地,一万军士不可能驻守所有的地方,兵力过于分散不说,还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代善是大清国第一亲王,也是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亲王,虽说对很多的问题都有独到的认识,对于权谋方面的争斗更是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可这些年以来,因为没有关心太多的战斗厮杀方面的事宜,更是没有关注明军的诸多动向,所以对军事方面的事宜,还是有些生疏的,此次接受驻扎安乐州等地的任务,就感觉到是被排斥了。

其实多尔衮是将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代善,正是因为代善的年纪大了,又经历过多年的残酷的厮杀,有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力,有着无比丰富的经验,一定是能够完成守卫沈阳以北诸多地方的任务的。

如此重要的任务,多尔衮是绝不敢交给豪格包括阿济格等人的。

可惜这一次,多尔衮高看了代善。

多尔衮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没有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他与济尔哈朗的权斗刚刚告一段落,绝大部分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着手部署,很多自身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意图,也没有来得及在满人权贵之中宣扬,能够在权斗之中获胜。真正掌控大清国的权力,依靠的还是多尔衮多年征伐厮杀立下的战功,以及在满人权贵之中的威望。

多尔衮对于大清国未来最为重大的部署,就是在八旗军不能够抵御明军进攻的情况之下,以保存实力为主,朝着北方退却。北方的宽城府和上京,都是可以供选择的地方,明军的势头正盛,关键时刻还是要避开明军的风头。

不过多尔衮的这个想法,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公开的,也不是满人权贵短时间可以接受的,若是皇太极没有创建大清国,依旧是原来的后金,那么满人权贵对于这一切也许是能够理解的。但大清国在沈阳定都已经十多年了,满人权贵早就适应了沈阳的一切,甚至将沈阳视为大清国的一切,如此情况之下,放弃沈阳的决定,就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说到底,还是多尔衮的时间不够,若是给他一年左右的时间。很多的事情都能够落到实处,他多尔衮的影响力也不同于一般。甚至不低于皇太极。

遗憾的是大明皇上郑勋睿根本不给多尔衮时间,甚至在如此严寒和恶劣的气候之下,也亲率大军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这让多尔衮真切感受到了,他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对手,皇太极都感觉到畏惧的对手,对于他来说也是一座撼不动的大山。

种种的原因综合起立。促使代善做了一个绝对错误的决定。

代善将正红旗的主力部署在抚顺和萨尔浒,自身也坐镇抚顺,铁岭、开原和镇北关,几乎没有部署什么兵力,其次就是在安乐州部署了一千人左右。

代善如此部署也是有道理的。和绝大部分满人权贵的想法一样,代善也是想着要护卫大清国都城沈阳的,抚顺和萨尔浒距离沈阳不是太远,代善将正红旗全部的骑兵都部署在这里,一旦沈阳遭遇到明军的进攻,则骑兵可以飞速的驰援,若是骑兵部署到开原、镇北关甚至是安乐州去了,一旦沈阳遭遇到危险,那是望尘莫及的。

从这个层面看,代善的部署是不错的,他不可能知道多尔衮真实的意图,或者说就算是明白了,但没有得到多尔衮详细的阐述,也是不会按照多尔衮的部署执行的。

就在代善还在观望沈阳局势的时候,他即二连三的收到了多尔衮的信函,也知道多尔衮部署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全部摧毁。

身在抚顺的代善,手里拿着多尔衮的信函大发雷霆,作为他这个年纪的人,此等的情况非常罕见,这也足以说明了代善内心的愤怒。

代善准确的抓住了多尔衮出现的几个重大失误。

其一是设置五道防线的事宜,导致战线铺的过大,让明军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其二是让汉八旗驻守第一道防线,明知汉八旗已经没有斗志,而且存在临阵倒戈的危险,居然让汉八旗镇守辽河以东,结果导致汉八旗全面的倒戈,其二是第二道防线是极为重要的地方,处于浑河与太子河的交界处,需要重兵驻防,却仅仅派遣蒙八旗不足三万人镇守,其三是第三道和第四道防线的设置,过于的重复,现在看来纯粹是想着保全满八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