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359部分

明末传奇-第359部分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我曾经在江宁县长谈,若非这等缘故,我不会和你说这些,现如今的局势你怕是也知晓一些,北方大乱,后金鞑子侵袭关内,流寇肆掠河南湖广等地,正是需要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的时候,你却到我这里来征询对《皇明经世文编》之意见,你认为我会怎么想。”

陈子龙已经羞得无地自容,论年纪郑勋睿比他小了足足七岁,可人家的认识却完全在不同的高度,二十五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太子少保、漕运总督。

看见陈子龙的神情,郑勋睿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重了,不过响鼓也需重锤。

“懋中,我是看好你的,故而才说这些话,希望你能够明白,你自己去好好的思量,既然到淮安来了,可以四处走走看看,食宿就在官驿,不用客气,也许在淮安走动一番,你会有一些不同认识的。”

陈子龙告辞之后,徐望华进入了厢房。

“徐先生,派人注意陈子龙的一举一动,随时将情况禀报给我,此人还算是人才,不过需要磨砺,若是不能够警醒,太可惜了。”

徐望华点点头,他倒是没有觉得奇怪,郑勋睿身边的人,的确都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够人尽其才,就说文坤,出任淮安府同知之后,几乎就做了知府应该做的所有事情,否则以淮安知府吴伟业的认识,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好的。

第五百二十章精心的部署

盖州遭遇攻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沈阳,负责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防御的肃亲王豪格如临大敌,将一点一滴的情报都直接禀报给皇太极,而且还是采取的加急的方式快速送达。

这样的情报,肯定是皇太极最为重视的,他对驻扎在复州等地的郑家军是特别看重的,郑家军已经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当年满八旗拿下了复州和旅顺等地,保证了大清国后方的安然无恙,可是当他亲率大军征伐朝鲜的时候,郑家军却抓住了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旅顺和复州等地,还打败了前去增援的多铎、阿济格和阿巴泰,生擒阿济格,展现出来强大的战斗力,让皇太极不得不撤离朝鲜。

皇太极一直担心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作战,毕竟大明的军队,最为强悍的就是郑家军,只要郑家军不进入北直隶,多尔衮率领的大军就能够横扫北直隶。

皇太极召集了代善、济尔哈朗、多铎和范文程等人商议,仔细分析了盖州遭遇到进攻的事宜,最终得出的结论,郑家军很有可能对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发动进攻,获取实际的利益,范文程的分析更是独到,认为郑勋睿以及郑家军不一定会服从大明朝廷的调遣,也许会独立行动,鉴于此皇太极迅速调兵遣将,命令五万满八旗的将士迅速从辽阳抵达耀州,服从豪格的统一指挥,不管如何都要守住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

多尔衮率领的大军,在北直隶获得的诸多胜利,皇太极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知道了,特别是杜度率领大军打败了明军增援的部队,斩杀近三万人。逼迫两万明军投降的情报,让皇太极很是兴奋,这样的胜利对于他来说意义不一般,总算是能够减轻一些内心的郁闷了。

皇太极不会插手多尔衮的指挥,这是愚蠢的做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多尔衮本就是大清国数一数二的骁将,能够自如的指挥。

范文程的分析提醒了皇太极,他认为睿亲王在北直隶节节胜利,已经威胁到大明京城,而且睿亲王采用的战术是非常合理的,重点在于剿灭明军的有生力量,如此就逼迫大明的崇祯皇帝,调集更多的军队护卫京城,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很有可能调集驻守山海关、宁远、松山和锦州等地的军队,若是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大清国一定要抓住机会,派遣重兵进攻关宁锦防线,一旦大清国的勇士能够突破关宁锦防线,则是取得了最为重大的胜利。

皇太极稍加思索,就认为范文程的建议是非常有远见的,代善、济尔哈朗和多铎等人也认为这个分析很有道理。大明崇祯皇帝最为关心的还是京城的安全,被逼无奈之下。很有可能调集驻扎在山海关等地的明军。

不过皇太极也有些捉肩见肘,多尔衮率领的大军是不可能抽调回来的,赶赴盖州等地防御的大军,更是不能够掉以轻心,如此沈阳就没有多少的驻军可以派遣了,总不能够让沈阳完全处于空虚的状态。毕竟郑家军驻扎在复州,人家若是从海上进攻,突然杀向了沈阳,那可能是大清国遭遇到灭顶之灾了。

皇太极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给豪格下达了命令。必须摸清楚复州驻扎的郑家军的真实意图,以及参与进攻的军队人数的多少,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暗地里与郑家军议和,满足其要求,以便能够抽调兵力进攻关宁锦防线。

代善、济尔哈朗和多铎等人也都需要做好准备,若是崇祯皇帝大量抽调驻扎的锦州、塔山、宁远和山海关等地的驻军对付多尔衮,所有人都有可能参与到进攻之中,皇太极甚至会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拿下了锦州和塔山等地,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就会出现巨大的漏洞了。

范文程的任务更加的繁重,那就是尽量多的获取关内的情报,特别是大明朝廷的情报,尽管说获取这些情报的难度是很大的。

皇太极开始亲自筹集钱粮,多尔衮此番入关劫掠,能够从大局出发,不是一味想着劫掠钱财,而是剿灭大明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安排部署完全符合大清国的利益,既然多尔衮在关内创造出来了机会,那么大清国就要做好一切的准备,绝不浪费任何机会。

诸多的部署马上展开,皇太极变得异常繁忙了。

郑勋睿一样是非常忙碌的,做出了出兵北直隶的决定之后,一些人比较着急,想着能够快速进入到北直隶作战,毕竟已经到了十月底和十一月初了,若是出发的太晚了,说不定这个春节又有可能泡汤了,要说郑家军这些年参与的战斗也很是有意思,一般都会牵涉到春节,万家团圆的时刻出兵作战,总感觉不是滋味。

郑勋睿不会着急,作为主帅,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决不能够忽略任何一个方面的细节,就说在兵力的部署方面,他就足足考虑了一整天的时间,此番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达到了十五万人,加上投降的两万人,一共有十七万人了,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其力量也是非常强悍的,郑家军出兵人数太少,怕是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可能陷入到被动挨打的境况里面去。

至于说出兵的时间,虽然很是紧迫,但也要做好一切的准备。

郑勋睿同样是亲自指挥作战,这一次徐望华、郑锦宏等人倒是没有表示反对,毕竟此战过于的重要,责任也是不一般的,唯有郑勋睿亲自挂帅征伐,才能够保证大军的士气。

在军官的抽调方面,郑勋睿也做出了不一般的安排。

时间到了十一月初四。

郑家军参将以上的军官,全部集中到了总督府。

厢房右侧的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地图,这是北直隶的地图。

“郑家军出兵北直隶的事宜,你们早就清楚了,这些日子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每次的大战之前,我都是要谈谈战斗之重要性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首先说说兵力的部署,驻扎陕西的两万将士,抽调一万五千人参与作战,陕西的防御任务,剩下的五千将士负责,驻扎在复州和蓬莱等地的郑家军将士,抽调一万五千人参与作战,驻扎淮安等地的郑家军将士,抽调两万人作战,此次赴北直隶参与作战的郑家军将士,总数为五万人,从兵力的部署方面,你们就应该清楚此番作战的重要性。”

“其次说说参与作战的参将以上的军官,总兵郑锦宏、副总兵杨贺、刘泽清、洪欣涛、洪欣瑜,参将马祥麟、郑凯涛、苏从金、苏蛮子、王小二等人,悉数参与作战,副总兵洪欣贵负责驻守淮安,副总兵王允成负责驻守蓬莱和复州。”

“最后说说战斗之纪律要求,这是每一次作战之前都要提出来的要求,郑家军的军纪军规就是硬如铁,任何人都不能够违背,否则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要遭遇到无情的军法,郑家军能够取得如此之多的胜利,铁的纪律是重要的保障之一。”

。。。

所有人都很是安静,跟随郑勋睿的时间长了,众人都知道其脾气,郑勋睿说话不啰嗦,非常的简洁,而且也不喜欢重复,安排作战计划的时候,力求通俗,非常的详尽,绝不会用读书人的口气,你若是没有记住或者没有听懂,大可开口询问,郑勋睿会耐心的再次解释,但若是不懂装懂,以至于耽误时间耽误事情了,那就要遭受严厉的惩罚了。

“好了,下面我提出具体行军计划,各位听清楚了。”

厢房里面瞬间变得肃穆起来,众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淮安两万郑家军将士,今日子时出发,漕船已经准备完毕,半个时辰的时间之内,全部上船,包括战马、火器和火炮,不能够惊动地方百姓,不能够泄漏任何的消息,这一路的行军总指挥为郑锦宏。”

“陕西抽调的郑家军将士由洪欣涛任总指挥,前日已经出发,赶赴洛阳乘坐漕船,十一月初十在临清会和。”

“复州和蓬莱抽调的郑家军将士,昨日已经出发,他们乘坐战船赶赴天津。”

“淮安、陕西和复州三路大军,会和的地点就在天津卫,会和的时间是十一月十二日。”

“已经进入冬月,今年的气候尚不是特别的寒冷,漕船可以运送诸多的将士,这是我们的机会,若是依靠陆路运输,我们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距离出发的时间尚有八个时辰,各位做好一切的准备,出发是秘密的,我可不想大军出发之后,诸位的家人到处打探消息。”

。。。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有些不甘心,来到淮安之后,他基本没有机会参与作战了,主要还是要负责漕运总督府的事宜,以及淮北四府三州的运转事宜,这些具体的事宜,郑勋睿很少参与,这一次也是一样,还是要留守在淮安。

“徐先生,淮北的一切事宜,就拜托你了。”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不过属下希望下一次的战斗能够参与。”

第五百二十一章幕僚班子

一方面担心洪承畴是不是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会不会在郑家军尚未抵达北直隶的时候,就被后金鞑子攻破延庆州城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担心家人,比较起来郑勋睿更多担心的还是家人,每一次率领大军出去征伐,他最难以面对的就是家人了,这一次也不例外,而且此番的征伐,带有很大的危险性,毕竟郑家军面对的是十余万的后金鞑子和大清国的骁将多尔衮,战斗厮杀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的。

实际上郑勋睿做的已经足够好了,足以让太多的官太太羡慕了,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来说,夫君在外为官,夫人都是守在家中的,一方面需要孝敬父母以及长辈,一方面需要主持家中的一切事宜,还要负责照顾小孩子,倒是夫君的侍妾,能够跟随在一起,例如郑勋睿这样的情况,文曼珊是应该守在江宁县谷里镇的。

不过郑勋睿是穿越人士,他可不会有那么多的规矩,不管是朝廷的惯例,还是其他人都是这么做的,他坚持的是自身的看法,不管是当官还是赚钱,目的就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要是自己一人在外面为官,大小老婆都是在老家独守空房,孩子也见不到父亲,这样的日子大概没有谁愿意主动尝试的。

文曼珊等人,一直都是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这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说郑勋睿时常率领大军出去征伐,那是必须的,毕竟是朝廷的命官,不可能总是守着家人的。

几个时辰之后,郑勋睿就要和诸多郑家军将士一同登上漕船出发了,他必须回到后院去交待一下。至少让文曼珊等人放心,再说自己还不知道要离开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郑家军抵达北直隶之后,会面临如何的局面,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个春节,无法和家人在一起过了。

微微叹了一口气。郑勋睿放下手中的地图,准备回到后院去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攀龙再次进来禀报了。

“大人,松江华亭的陈子龙再次前来拜访,正在府衙外面等候。”

郑勋睿有些奇怪,陈子龙到淮安不过三天的时间,按说应该是正在淮安府城之内四处转悠的,徐望华派人跟踪陈子龙,观察其一举一动。也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怎么这个时候来拜访,难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

郑勋睿尽管看好陈子龙,但也不会特别的在意,陈子龙毕竟是大明的读书人,接受的是儒家的忠君思想的教育,就算是跟随在他的身边。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且还要看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转变。若是一意孤行,有着愚忠的思想,那也是用不上的。

故而郑勋睿已经给徐望华交待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