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荣华 >

第4部分

步步荣华-第4部分

小说: 步步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年,他一次都没有做到,今时,他却来了。。。。。。
    人群最外头,一辆青辕马车亦刚刚入城,便被堵在半道上。马车静静伫立了会儿,言声对着马车里头的周辰景说道:“看来谢家与安国公府这门亲事是结定了。”
    窗帘子落下,周辰景垂下眼睑。只淡淡说了一句:“回宫。”
    …
    安国公府在京城南隅,偌大的安国公府由高墙隔了三处府邸,西侧苏家三房的院落里,娇俏的姑娘有些气急败坏,随手一扫,桌上的首饰应声落地,“郭嬷嬷怎么办事的,为何还让那贱人平安回来!”
    谢韵琴捧着小女儿的脸颊,心疼着:“别生气,瞧瞧一张精致的小脸,都不好看了!”
    “好看给谁瞧?娘您没听见么,表哥亲自去接她回府,表哥何时这般对过我!”说完抓住母亲的手,摇着头焦急道:“娘,堂姐这次就是回来和我抢表哥的,我不要她回来,不要!”
    谢韵琴搂着女儿,出身宁和郡王府,她一派大家风范,很是气定神闲,只安抚着说道:“有娘在,你莫着急,表哥到时娶的一定是你。她一个乡下长大的姑娘,定是没规没距,你舅妈未必瞧得上,再说了,大房里的姨娘都不是省油的灯,你堂姐这次回来,怕日子也不好过。”
    正说着,就听下人继续来报:“三姑娘已经进府了,这会儿正往老祖宗院子里去。”
    听罢,苏菀从母亲怀里挣开,道:“我倒要去瞧瞧她是个什么模样。”
    才起身,却被谢韵琴拉住,劝着:“你别着急,这般冒失过去,徒惹老祖宗不快,放心,老祖宗并不喜欢那丫头,她也讨不得好的。”
    …
    轿子晃晃悠悠被抬到老祖宗的住所,由着丫头婆子簇拥着下轿,看着熟悉的院落,苏靖荷有些恍然,脑海里努力回忆着老祖宗的模样。
    穿过假山游廊,越过正堂,便是老祖宗的屋子。一路上,丫头婆子见到苏靖荷,都是讶异,忍不住多瞧两眼。
    老祖宗跟前的一等丫头喜鹊上前,领着苏靖荷走屋,里头静悄悄的,苏靖荷有些犹豫,仍是紧紧跟着,许久,才瞧见隔间里两鬓斑白的老人正跪坐在蒲团上,手中佛珠一颗颗拨动着。
    老祖宗信佛,每日都得礼佛小半日,苏靖荷进退不是,只好跟着喜鹊站在外头静静等着,好半晌,腿都要麻了,才听老祖宗唤了一声:“喜鹊。”
    见老祖宗是要起身,苏靖荷忙上前几步,与喜鹊一左一右搀扶了老祖宗。
    转头那一瞬,佛珠应声掉地,还是喜鹊捡了起来,二人一同扶了老祖宗回正屋落座。
    “孙女给祖母请安。”苏靖荷跪地行礼。
    虽是祖孙俩,感情却并不亲厚,当年不顾何氏不舍,坚持要送了苏靖荷去菏泽的,便是这位老祖宗。
    “像,真是像!”老祖宗仔细瞧着苏靖荷,有些感叹说道,隐隐能瞧见眼眶微红。
    知老祖宗想念小曼,苏靖荷抿了唇,自小姐妹俩便长得一样,老祖宗却偏爱性子活泼的妹妹。
    收敛了情绪,老祖宗淡淡道:“回来就好,听说里身子大好,如今瞧着人也精神,可还在用药?”
    苏靖荷的病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从会吃饭起,就吃着药,十多年都不见好,本以为真要如那老和尚说的那般,活不过十四岁,可两月前刚过了十四岁的生辰,如今人却好好站在她面前。
    “药还在吃着,不过大夫说身子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再过些时日,应该就能停了药。”苏靖荷答着。
    老祖宗点点头:“那就好,也是你的福气。可带了丫头婆子来?”
    说罢,往后头瞧了瞧,六年过去,老祖宗到很有眼力认出了沉香,这丫头是府里的家生奴才,□□得还不错,但沉香身边跟着个眼生的丫头,形容尚小,一双眼珠却溜溜直转,看着就不是老实的,遂道:“让你秦姨娘给你支使些丫头婆子,好歹是嫡小姐,总得有些上得台面的丫头伺候。”
    “嗯,奶娘年纪大了,赶不得路,我便留她在菏泽老家,想着回府还有周嬷嬷。”
    周嬷嬷是苏曼荷的奶娘,老祖宗也信得过,便道:“你母亲妹妹走后,周嬷嬷还一直待在你母亲院子里。对了,这趟回来你也别换地儿,就住原先的屋子里,你秦姨娘都找人收拾妥当了,日后要吃什么用什么,哪个丫头婆子不听使唤,都找你秦姨娘说。”
    “嗯。”苏靖荷点头应下。
    “罢了,看着你又要伤怀,你一路折腾也累了,先回屋安顿好,晚上过来这里一起吃饭,见见你其他姐妹。待会儿也别忘了去拜访你几位姨娘和婶娘。”
    …
    穿过大理石屏风,后头是正房大院,苏靖荷侧头,院子西面有一口大缸,小时候与丫头玩捉迷藏,她曾躲在里头不出来,直到夜间府里上下到处找人,大伙儿急得团团转,她却在缸子里头呼呼睡着了。
    “三姑娘可算回来了。”
    苏靖荷抬头,看着因激动而有些颤颤巍巍走来的周嬷嬷,是小曼的乳母。
    “屋子都收拾妥当了,三姑娘去瞧瞧可喜欢。”沿着长廊,周嬷嬷絮絮叨叨说着:“大太太和四姑娘不在了,这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如今三姑娘来了,老奴心里也高兴,瞧着三姑娘,就跟见着了四姑娘一样。”
    听罢,苏靖荷鼻头一酸,道:“那就把我当做四姑娘吧,我也是吃了嬷嬷的奶长大。”
    当年哪曾想到何氏肚子里怀了俩,府里只请了一个奶妈子,再请人总要耽误些时间,周嬷嬷那阵子一个人奶着两位姑娘,说来,三姑娘也算吃了她十来天的奶水。
    何氏的屋子在前头,后边东西两厢分别给了两位姑娘。跟着周嬷嬷回了自己的屋子,房子分三间,外边是客堂,卧房在最里面。穿过粉色纱幔,入目的紫檀木花架上一盆兰花开得正旺,卧室里一张整洁的嵌玉木床。一张桃木做的桌子上摆着一套青花瓷茶杯,桌上笔墨纸砚都有,墙面上还挂着《烟雨图》,何氏最喜欢字画,除了自个儿屋子有,给俩个女儿房间也都布置上了。
    屋子很得苏靖荷喜欢,遂说道:“看来,这秦姨娘倒是能干。”
    秦姨娘入门时,小姐已经去了菏泽,周嬷嬷提醒着:“秦姨娘是老祖宗的娘家远亲,很得老祖宗喜欢,大太太一走,老祖宗便把府里中馈给了秦姨娘手里。”
    苏靖荷淡淡一笑,孙姨娘盼了一辈子掌中馈,如今母亲不在,她也没有盼来,真是可笑。
    见沉香和青黛手脚利落地将行李在屋子里放置妥当,苏靖荷问着嬷嬷:“母亲生前的饰物可都在?”
    周嬷嬷赶紧点头:“都在都在,老爷说了,谁都别打太太和四姑娘东西的注意,这些东西是要留给小姐您的。”
    父亲倒是清明,即便母亲没了,还有靖国公在,哪敢这样欺负了她。遂说着:“我记得母亲有一套红宝石的头面,嬷嬷等会去帮我取来。”
    “嗯,晚上老奴把大太太和四姑娘的首饰理好,都拿来给姑娘。如今时辰尚早,姑娘该要去各个院子里请安了。”
    “几位婶娘那自然要去,至于姨娘,”苏靖荷微微挑眉,道:“没有主子给奴才请安的理儿。”
    苏靖荷说完,莫说两个丫头吓住,便是周嬷嬷也劝道:“今时不同往日,大太太不在了,府里都是秦姨娘说了算,孙姨娘又仗着生了大爷,不可一世,小姐吃罪不起啊。”
    小姐不过十四岁,没了娘,日后指婚人家,还有出嫁嫁妆,哪个不是要看姨娘脸色。
    知道周嬷嬷的担忧,苏靖荷笑笑:“母亲不在了,我也是嫡小姐,倒要看看怎么吃罪不起?况且,父亲也不是个拎不清的。”
    说罢,苏靖荷吩咐着周嬷嬷:“你派个婆子去靖国公传个话,说我过俩日就去拜访两位舅母。”
    低声下气讨好姨娘,倒不如拉拢两位舅母做靠山,她可不会给母亲丢人。

☆、第六章 晚饭

很不巧,两位婶娘都不在府里,二婶半月前就去了寺院小住,还没回来,倒是小婶娘早间还在府里,待苏靖荷过去时,丫头们却说婶娘带着五妹妹去静轩斋挑首饰去了。

    这是吃了个闭门羹。
    省了客套,苏靖荷下午在自个屋子里睡了个好觉,可这一觉醒来,满院子的丫头婆子并小厮,说是秦姨娘派来的。
    “还真是个办事麻利妥帖的,和老祖宗性子颇像,难怪得老祖宗欢心。”苏曼荷低声自语。
    正好周嬷嬷把大太太的首饰盒子收拾了过来,这满满的九个大盒子,一张梳张台都摆不下,苏靖荷纳闷,平日里也没见母亲穿戴过太多啊。
    “这套红宝石头面大太太最喜欢的,不是大场面时,大太太都舍不得戴。”周嬷嬷打开其中一个盒子,说道。
    苏靖荷取出,捧在手心,又问着:“听说几位姨娘都有这样的一对宝石耳坠子?”
    “是,还是大太太的意思,大太太和善,平日有好东西都会记得几位姨娘。当时是一人送了一副耳坠,都是静轩斋的手艺。”
    静轩斋,苏靖荷喃喃自语,若有所思,而后对着周嬷嬷说道:“辛苦嬷嬷了,还有件事情麻烦嬷嬷,等会去告知秦姨娘,她送来的丫头婆子我用不惯,还是将小曼跟前伺候的下人原封不动调过来给我。”
    周嬷嬷一听,心中也是欢喜,那些丫头们一个院子里待久了,感情总深厚,尤其绿萝这丫头,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待周嬷嬷出去,苏靖荷独自从自己的首饰盒里拿出那对宝石耳坠,一样的质地,显然出自同从一块玉石,如她所料,害母亲之人,就在这座府邸里的。
    孙姨娘?秦姨娘?还是,赵姨娘?
    “三姑娘,老祖宗院子里的春香姐姐来了,说是老祖宗有请。”
    外间传来沉香的喊声,苏靖荷一愣,老祖宗之前明明说是晚间过去吃饭,如见天色尚早……
    “好姐姐,可是有什么事情?”
    外头春香一听,这嘴甜的本事,和四姑娘一模一样,不愧是双生姐妹,遂笑说着:“是靖国公府的两位太太过来了。”
    …
    两位舅母的到来着实让苏靖荷诧异,在老祖宗屋外头,便听着里边传来的欢笑声,待苏靖荷见到两位舅母时,蓦地心暖。
    “快来快来,让舅母好好瞧瞧,许多年不见,阿靖如今长得什么模样。”
    大舅母张氏很是热情地招呼着苏靖荷,张氏是个泼辣性子,靖国公府上下在她一个人的打理下,井井有条,这样的性子最好相处,却偏偏和耳根子软的何氏合不来,前些年两家才少了些来往。
    可有句话说得好,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靖国公和何氏是同母姐弟,与府里其他姐妹兄弟不同。靖国公年幼时便失了母亲,即便之后续了继母,可还是受姐姐照顾长大的,自然最是亲近。
    小手被大舅母握紧,只听她赞叹一声:“一直说小曼长得好,没想到姐姐更标致。”说到苏曼荷,张氏忍不住抹了抹眼角,道:“可怜我那苦命的姐姐和外甥女啊,好好的竟然遇了山贼害命。”
    虽过去半年,大家却总忘不了这一道坎。
    旁边的小张氏赶忙安慰着姐姐:“说好过来不落泪的,这不是惹阿靖更难过么!”
    一对姐妹嫁给一门兄弟,在京中还是少见,也难怪这对妯娌到哪儿都一起。
    “是了是了,我不该又提起。”张氏怨怪了自己,而后将苏靖荷搂在怀里,道:“天可怜见,总还是留下一个,之前你舅舅还想着去菏泽看你,没想到老祖宗便接了你回来。”
    老祖宗在一旁倒有些尴尬笑笑,说着:“我瑜儿膝下就这么一个嫡亲闺女,是该接回来了。”
    “可不是,外头那些相士啊、和尚们说的话,也不一定作数,您瞧瞧,咱们靖荷不也活过了十四岁,反而愈加精神了么。”张氏接话道,当年苏家老祖宗就是因为一个癞头老和尚的一句话,说苏靖荷天煞孤星,活不过十四,还和父亲的运势相克,便被老祖宗送去老家。当时靖国公就是反对的,奈何何氏是个性子软的,连自个的亲生女儿都护不住,他们外人也不好插手。
    “今儿过来一是见见外甥女儿,二是和老祖宗讨人来的。过些日子我接了阿靖去靖国公府住几日,老祖宗可肯?”
    “舅舅见甥,哪有不许的道理,不过我孙女儿刚回来,总得先陪陪我这把老骨头。”老祖宗笑说着。
    “那是自然,咱可不敢和老祖宗抢人,老祖宗疼惜靖荷,我们看着也高兴。”
    张氏感激了老祖宗,又对苏靖荷道:“本今儿你大舅就想来看你,可因为你母亲和妹妹的事情,至今还在伤怀,又听说你长得和你妹妹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便不敢来见,待过些日子心情缓和了,再带你去府上见两位舅舅。”
    苏靖荷点头:“阿靖也是想念两位舅舅。”
    倒是老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