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 >

第32部分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第32部分

小说: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台建得高,阿媛他们虽在河道低处,仍能隐约看到一青一白两道身影; 便知演的是《双蛇斗》。
  两人一路闲话,这会儿颜青竹见阿媛不住朝戏台张望,便道:“这故事长得很,今日白蛇青蛇才见面,该是明日才演到白蛇现形。”
  阿媛亦是知道这故事的,划着桨笑道:“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形,这故事倒是应景的很。”
  颜青竹见她笑得舒心,心里就漾起止不住的幸福涟漪。
  “整个故事,你喜欢哪一出?”颜青竹撑着篙,悠悠问道。
  阿媛的双眼流连在渐被柳树掩盖的戏台上,“也没有特别喜欢哪一出,有小青的地方我都喜欢。”
  颜青竹有些好奇,“你不喜欢白娘子?喜欢小青?”
  “嗯,那许仙懦弱得很,白娘子人美心善,法力高强,也不知怎看上他的。就算报恩,我看也不一定要嫁给他的,真是可惜了。倒是小青,爱憎分明,聪明伶俐,与白蛇患难相扶,比那许仙真是强上百倍!”
  颜青竹见她一脸打抱不平的样子,也不由笑道:“就是,我也不喜欢许仙。娶了人家就要对人家负责,哪能被法海几句言语挑唆就退却了。人人都骂法海是大恶人,可若不是许仙太过懦弱,白娘子也不会有个永镇雷峰塔的结局。整出戏,我也就爱看看水漫金山一折,打斗得可精彩了。”
  “青竹哥看过整出戏?啥时候看的?”枕水镇上能请到戏班的都是大富人家,普通人看戏还是去茶楼的多,但茶楼上都是挑着热门的一折来演,完整的故事便靠大家口耳相传。
  船已转了个小弯,朝宽处的河道驶去,戏台已经彻底看不见了,颜青竹仍旧指着那个方向道:“就是在柳宅看的。柳家是镇上大户,镇上一半的伞行,灯笼行,团扇铺都是柳家开的。说来这位柳家老爷也是会处事的,若是赶着过节还来送货的,都要多给匠人师傅一些工费,若是不肯收钱的,遇巧了也要请看出戏。我就有好几次这么来看戏的,柳家人似乎独爱这出白蛇戏,我每次来都是演的白蛇戏,拼拼凑凑也就差不多把整出看过了。”
  阿媛听得十分羡慕,道:“青竹哥,早知道这样,你该明天才来送伞的。是不是石婶子叫你过来帮我,你就只好提前送伞了?真可惜。”
  颜青竹没想到她如此稀罕看戏,呵呵一笑,“不是,不是。本就是今天送的。”
  想到阿媛虽然也常来镇上,但女孩子一个人去茶楼听戏毕竟不方便,也难怪她稀罕,便又道:“今日把伞送了,把粽子卖了,若是时间还早,我带你去茶楼,端午节常有白蛇戏演的。若是运气不好,至少有白蛇的评弹听。端午节还常有伍子胥,曹娥的故事,整个镇的茶楼都热闹得很。我们一边看戏,一边点上些黄鱼,黄鳝,黄蛤蟹,还有雄黄酒……”
  阿媛听颜青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对这惬意的娱乐也十分向往。脑海中不由得想到那晚上颜青竹问她是不是也更喜欢镇上。
  她当然是喜欢的,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这里的人要么会读书,要么会做生意,就算是做普通小工的,也比村里的大部分人更会经营生活。
  枕水镇是汐州一带最大的集镇,南北客商云集,如果真的搬来镇上,便可打探到京城的更多消息。汐水连接大运河,若有机会,便可去京城,也算是完成了阿娘的心愿。
  更为开心的,自然是眼前这个会和她一起来这里生活的人。
  镇上做生意亏了想要搬走的人,不时都有,所以房源是不用担心的。
  但镇上房子都挺贵,就算是镇南那些老宅,凭他们的收入恐怕也不是能一蹴而就买下的。
  阿媛哪愿颜青竹一个人辛苦,她想要存钱过好日子的心比从前更为强烈了,便觉得去茶楼花销有些奢侈。
  她笑道:“等卖完这些粽子再说吧,刚才见到挨家挨户都在包粽子,我这些还不知道卖几个时辰能卖完呢。”
  颜青竹不知道她的真实用意,便宽慰道:“没事儿,若是卖不完,我把船划远一点,沈庄那边今日有庙会,不怕没人买。等我们卖了好价钱,回了村里石婶子一定笑得合不拢嘴!”
  阿媛笑着应下。
  今日,临近码头的河道上,船只出奇地多,大都是载人去附近的寺庙祈福,或是赶庙会的。平时出门少的妇人和小孩塞满了船舱,小孩子们的头上,脖子,腕上或是脚踝都系着祈福辟邪的五色丝,是节日里特殊的风景。
  两人终于在大量船只中挤出一道小缝,顺利到达了镇北瑜枫码头。
  码头上已经沿岸摆了不少摊位,卖粽子、五色丝、黄鳝、艾草、菖蒲、雄黄、香包等物,吆喝声,讨价声不绝于耳。
  颜青竹系好船,嘱咐阿媛道:“阿媛,你在船上等我,我送完伞就过来跟你一起卖粽子。今日河道太挤了,伞行那条道估计划不进去,只能在这里停船了。”
  说罢,颜青竹将船舱里的背篓重新背好。阿媛应了声好,颜青竹这才放心往岸上去了。
  阿媛在船上待了半晌,也不见颜青竹回来,心想他走路也要走半天,不会那么快回来,不由觉得有些无聊,便朝岸上的摊位打量。只见有个卖艾叶、菖蒲的摊位已卖得差不多,摊主将剩下几株卖不掉的蔫叶收起,打算收摊了。
  阿媛一想,瑜枫码头摆摊的人数都比平时多了两倍,更别说双子桥了。今日能捡个摊位,总比沿街叫卖好些。
  阿媛挎了篮子便往那边摊位上走。
  “老板,你这是要收摊了吧?不如让我捡个便宜。”阿媛说着,奉上两个粽子。
  那人笑嘻嘻地接了粽子,收拾好东西离开了。
  阿媛立马将自己的篮子放在摊位上,垫了张帕子坐到地上。
  两个粽子换一个摊位,还是很值的。阿媛早已看过,这个摊位从码头上来就能看到,是个十分好的位置。刚才好几个摊贩都巴巴地看着这个摊位呢。
  而且这摊位颜青竹出来就能瞧到,不怕两人错过。至于码头桩子上系着的船,每家都是有标记的,不怕有人弄错。镇上的人都默默地守着这些不成文的规定,船来船往,未听说过失窃的事。
  阿媛将将坐下,就瞧见对面摊位的女摊主有些面熟,两个摊位隔着一条街的距离,瞧得不是十分清楚。恰巧那摊主也在抬头间瞧见了阿媛。
  阿媛这时便看得分明,心想,也真是巧了,这不是那个口口声声为她着想,实际想要从中获利的邱氏么?
  邱氏今日仍旧穿的她那件洗的发旧的少女衣衫,当下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她似乎还舍不得将春日的衣衫换掉,只是将袖口撸高了些。
  邱氏的摊位上,卖的东西特别杂,有艾草、菖蒲、粽子、香包、五色丝等,各物事的分量也不少,想来是想趁节气多赚点钱的。可惜东西成色都不比别的摊位好,摆得又杂乱,显得又次了几分。
  阿媛叹了口气,没再瞧邱氏。
  邱氏这边见了阿媛,像是沾了晦气一般,喃喃自语,“怪不得今天没得什么生意,原来是对着这个克死爹娘的扫把星!”
  “阿娘,你……说什么?”邱氏七岁的小儿子从她身后钻了出来,嘴边沾着一些米粒,含糊地问道。
  邱氏伸手把米粒都仔细拨到儿子嘴里,“小蛟啊,糯米比糙米贵多了,吃粽子要吃得干净点,粽叶上的米也得舔干净了。对了,粽叶呢?”
  邱氏四处巡视着,却听小蛟怯怯地答道:“扔了……我舔干净的……”
  邱氏有些狐疑,小蛟立马转移话题道:“阿娘,我要洗手。”
  邱氏不想离开摊位,又怕小蛟一个人去水边出意外,便拉起小蛟的手看了看,道:“都是吃粽子留下的油水,你自己把它舔干净吧。”
  小蛟听邱氏的话奋力舔起来,见还不干净,又在打着补丁的裤腿上抹了两把。
  恰巧这一幕被一个过路人看到了,人家本想问价,却显然有些嫌弃卖家的邋遢,皱了皱眉,走了。
  邱氏恨恨地捏了拳头,“天杀的扫把星,把我客人都撵走了!”
  “阿娘,你是不是说对面的臭女人,害我们家明年少了地种的?”小蛟很快顺着邱氏的目光看到了阿媛。
  “对,就是她。小蛟你记住了,这种人将来要遭报应的!”
  ……
  阿媛这边的生意却不错,虽说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但瑜枫书院这边的学子好些是外地的,还有很多往来客商在码头这边歇脚。人流量大,总归不会白手而归的。
  这不,摊前又来了一位身形微微佝偻的老伯。
  阿媛笑着招呼他,却发现这位老伯甚是面熟。
  “姑娘,今日又是来找宋秀才的?”老伯弯着腰,面上甚是疑惑。
  阿媛听这话,马上忆起他是瑜枫书院里看门的老伯。
  阿媛既然在这里摆摊,便是不怕遇到宋明礼的。以前为着宋明礼的面子,她摆摊叫卖从不到瑜枫书院一带,最多是卖完了来此处逗留一阵,看能否遇到他,如今早已没了这个顾虑。即使碰到宋明礼,以对方的性子,恐怕先装作没看到她,然后快速离开,因此,便没什么尴尬的。
  可阿媛没想着,这位看门老伯眼神和记性都如此好,竟还记得自己。一句话问得她不知如何开口,半晌才站起身来道:“不是,不是,我来卖粽子的。”
  老伯想起两次帮这小姑娘传话,宋秀才的面色都不太好,可这姑娘看着是个和善的人呀,这让老伯十分好奇。
  “姑娘,我说……到底你和宋秀才是什么关系?”
  阿媛听他骤然问起这个,不由有些蹙眉头,想着回答他没有关系,只怕对方不会相信,还会觉得自己诓人,便答道:“其实,之前我家里欠着宋秀才家里一些钱财,所以我来找他,就是慢慢把那些钱还上。我家里父母都是老实人,却又要面子得紧,不好意思直接来找他,所以每次都让我来的。如今钱财还清了,我们两家又没得瓜葛,我还找他作甚?宋秀才是人中龙凤,将来与我们这等平民不是一道的,老先生,您不会是以为我要高攀他吧?”
  老伯细想,既然是来还钱的,为何宋秀才一副苦瓜脸?难道是欠的钱太多,久久都没有还上?可宋秀才虽有才名,家中的清贫也是大部分人都知晓的,这种条件还能借钱给别人?老伯越想越是狐疑。
  阿媛刚才本就心虚情急,胡乱编的由头自知破绽百出,赶紧拿出两个粽子塞到老伯手中,“老先生,今早上才做的,您尝个鲜。”
  老伯不止一次从阿媛这里拿了食物,心下有些不好意思,却又实在舍不得眼前的粽子,便多夸了阿媛几句心灵手巧,安心把粽子收下了。
  阿媛见他拿了粽子还不走,便不知该如何打发他了。
  却听老伯语重心长地道:“姑娘呢,我跟你说个实话,刚才瞧见你,跟你打招呼,不是图你几个吃食。”老伯迟疑了一会儿,又道:“宋秀才这不就要参加秋试了么,多少人想招他做女婿呢。连镇上的大富柳家,都连连地派人来书院。柳家送钱,宋秀才没要,又改送了好些衣衫吃食。还派了人去了宋秀才老家请来二老,爹妈两个如今都住到柳家了。我看宋秀才是答应跟柳家小姐定亲了。之前误会你和宋秀才的关系,怕你不知道这事儿,想告诉你知晓。如今看来,是老头子我想多了。就当老头子话多了,姑娘你别介意。”
  老伯说完,打了个哈欠,佝着背悠悠地走了。
  阿媛楞了楞,半晌才又坐下。心想,老伯仍旧是怀疑自己和宋明礼的关系,想提醒自己不要再执迷,却又不好直接点破。
  阿媛扬了扬嘴角,觉得这个老伯虽也是爱占小便宜的性子,心地倒是善良的。
  想到宋明礼,觉得自己真是放下了。刚才听老伯一讲,觉得那与自己已毫无干系。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洞房花烛,那是宋明礼应该走的路。而她,应该多想想自己的路。
  约莫过了一刻钟,阿媛的粽子卖出了十多个。
  忽的,码头上有人在密密地敲锣,热烈的响声一下子把逛摊位的人都吸引了过去。阿媛抬头一看,牌楼下已围了一圈人,便又站起来看。阿媛所在的位置比码头处高,站起来便将下头看得清清楚楚。
  牌楼下,人群迅速聚集,中心处空出直径两丈有余的位置,正在进行着一场歌舞表演。这边,几个短衣短袖的少女敲着手鼓唱歌,那边,几个紧身长裙的少女在伴舞。新奇的装束,黝黑的皮肤,娇小的身材,妖娆的舞姿还有听不懂语言的歌声,无一不吸引着围观者。很快的,异族少女们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

☆、第37章

  阿媛看了一会儿; 便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歌舞表演。贩卖; 贩卖的南境女奴。歌舞; 只是开场的吸引而已。
  果然; 短暂的歌舞表演之后; 十多个南境女子排成了一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