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六零年代好生活 >

第228部分

六零年代好生活-第228部分

小说: 六零年代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她刚喝了一口水,就听到扁头在那边哭得连连打嗝:“奶,我不骗你,我妈她真的疯了,她这回是认真的,叫我好好学习,目标就是考上京大!奶,我有几斤几两我自个儿不知道吗?考京大……她咋不让我去烤红薯呢?”
    “真叫你考京大?”赵红英震惊了,咽下了嘴里的水后,满腹疑惑的问了出来。
    “对!我妈她让我考京大,她还把毛头哥的书都翻出来了,逼着我每天五点起床,蹲在后头鸡窝前大声的念书!”
    “奶,我今天是好不容易才从家里跑出来的,我妈她去找校长了,去我初中校长他家了,说要人配合她,制定个啥啥计划,目标就是让我考上京大!”
    电话里的扁头还是哭诉,哭天抢地的诉说着他这几天的非人待遇。赵红英已经彻底没了言语,她知道袁弟来病得不轻,但是真不知道那货还能整出这么个事情来。
    扁头啊!扁头那学习成绩咋样,老宋家上下谁不知道?他就跟早以前的强子和大伟一样,从小到大成绩都非常稳定,每年乃至每学期都固定往家里搬回几盏红灯笼。当然,要是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考及格的,但是考京大……
    赵红英很想问问袁弟来,你是对京大有什么误会吗?不对,应该是问一下,对考大学这个事情有什么误会吗?连她这个几乎全文盲的都知道,考大学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君不见自打毛头和喜宝之后,全村就再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再说了,毛头和喜宝虽然是本村人,可他俩从初中起就去县一中上学了,也就是说,这俩能考上大学,跟乡里的学校关系其实不是很大。
    “奶!奶你倒是说话啊!我可咋办啊?我妈等下就该回来了!!”扁头那惊恐万状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光听声音就能脑补出他哭得涕泪横流的惨烈模样。
    惨啊,真是太惨了!
    强子挪啊挪的,又给挪了回来,手里拿了杯刚从隔壁买来的绿豆汤:“奶,喝点儿绿豆汤解解暑?”
    赵红英顺手放下装着白水的杯子,接过了绿豆汤,低头喝了一大口,这才开口问扁头:“那你说该咋办?咱们都已经到京市了,你还能追来不成?找你爹去。”
    “我爹他不管用啊!”扁头几乎要哭晕在电话机旁了,“奶啊!我妈她这回是真的真的疯了,别说我爹了,她连东子西子都不管了,做饭就只管我和她的!洗衣服也只洗我和她的!东子西子饿得眼睛都绿了,她也只是让他俩去地里找我爹!奶!!!!!!”
    “叫奶有啥用?我还能飞过去找你?得了吧,不然你就好好学习,我回头碰上了喜宝,让她帮你挑些复习书来,给你寄过去。”
    “啊!!奶你这样会永远的失去我的!!”扁头凄厉的惨叫了一声,“我要是能考上京大,毛头哥就能上春晚!”
    一旁的强子小声的问:“咋了?三叔打扁头了?”
    “你三婶让扁头考京大。”赵红英随口说了一句,忽的想起来,“扁头那成绩跟你差不多,要不你跟他说说?”
    强子一脸麻木的接过了电话,很好,考京大,这个目标实在是太伟大了。当下,强子对电话那头的扁头说:“我觉得,咱们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比如说,先赚他一个亿,然后分给京大一半,这样咱们就能上京大了。”
    扁头:……
    我能说什么呢?天要亡我啊!!
    挂掉电话,扁头掏出兜里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了村委的人,然后一步一晃的往家里走去。
    他已经心灰意冷了。
    “扁头!你这两天跑哪儿去了?来来,咱们去打扑克牌!”不远处,袁胖子等几个小伙伴正在大树底下边乘凉边玩牌,冷不丁的瞧见了扁头,忙挥手叫他过来。
    扁头突然眼前一亮,脑海里浮现了一个极佳的好主意。
    ……
    袁弟来蹬着自行车从外头回来时,已经是将近下午四点了,她又累又热,还惦记着在家里的扁头,自行车蹬得飞快。
    她今天去找扁头初中的校长了,意思很明确,就像扁头说的那样,她已经把目标定在了京大,眼下就需要学校和老师一起配合她完成这个远大的目标。
    一句话,目标已经定下来了,扁头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但是学习计划却得学校老师来完善。
    于是,在扁头懵逼之后,他初中的校长也懵了。
    有目标是好事儿,可咱不能那么好高骛远对不对?比如说,完全可以先把目标定在开学后的期中考试门门及格,然后再考虑其他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直接往个百八十斤的,非但吃不成胖子,还会直接噎死。
    然而,袁弟来拒绝被灌鸡汤,她就一个要求,叫人家校长配合她,目标就是让扁头考上京大!
    校长好说歹说,各种人生道理说了一大通,可袁弟来就是不改初衷。对她而言,过程不重要,反正她就要一个结果,至于要如何达成这个结果,那是你的事儿,你是老师,你是校长,你就应该把扁头送到京大去!
    最终,在浪费了半下午的时间后,校长选择送客。
    “宋刚的妈妈,如果你非要这样的话,我只能另请高明了。你家宋刚今年已经十三岁了,离高考还有五年。而考上京大……给我五年时间,我也一样考不上京大。”
    袁弟来后知后觉的明白了过来,原来不是扁头太差,而是学校的老师都是废物。
    明白了这一点后,她就赶紧蹬着自行车回家了,一路上就开始盘算,怎样给扁头转学。她还记得以前毛头和喜宝上的就是县里最好的学校县一中,既然这样,就让扁头也去县一中上学好了。
    一路匆匆赶来,她万万没想到,等回到家后,却怎么也找不到扁头了。
    “宋卫民!!”飞奔着冲到地头上,袁弟来冲着自家地大声的吼人,“扁头呢?扁头他人呢?”
    虽说秋收已经结束了,可地里还是种了不少的瓜果蔬菜,宋卫民这会儿正忙活着呢,听到媳妇儿的声音后,才直起身子,看向田埂上头,一脸懵圈的问:“啥?”
    “我的扁头呢?!你为啥不盯着他啊?!他人去哪儿了?!”
    袁弟来要疯了,而宋卫民在弄明白她的意思后,更是完完全全的一头雾水:“我……我盯着他干啥?”
    扁头已经十三岁了,这个年纪,别说是在乡下地头,哪怕是城里最最金贵的心肝宝贝儿,也没得一天到晚拘在家里,或者让家人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的。而在他们村里,只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特意盯着。
    然而,袁弟来却无法接受这个说法,她疯了一般的冲下田埂,三两步的冲到了宋卫民跟前,一把揪住了他的衣服:“当初就是你没盯着臭蛋,臭蛋就没了!现在呢?你是当爹的,你为啥不能盯着扁头?我告诉你,要是我的扁头没了,我也不活了!”
    “你个婆娘瞎说个啥?”老实人也会发火,这档口宋卫民就恼了,一把扯开了袁弟来的手,“臭蛋好好在京市,扁头也就是跟他那些朋友出去玩了,这不是还没开学吗?他爱玩咋了?”
    “玩什么玩!就因为扁头,我才丢了臭蛋,他还想玩?玩个屁!谁都可以玩,谁都可以没出息,就他不行!不然……不然我当初干嘛要怀上他?我干嘛要生下他?”
    “我不跟你瞎扯,我要干活。”
    “干活干活!你就知道干活!你就算干到死又有啥出息呢?不就是个地里刨食的,自个儿没出息,还非得要儿子跟你一个样儿?我上辈子是遭了什么孽,才嫁给你这个窝囊废!”
    远在京市的赵红英等人绝对想象不到,他们才离开这么几天,一贯老实的老三就被逼得差点儿在地头上跟袁弟来干起了架,要不是旁边地里的村民听着动静不对,赶紧跑出来拉架,只怕这俩真能掐起来。
    此时的扁头在哪儿?
    当然是在老袁家。
    在跟袁胖子哭诉了自己这几天遭受的非人待遇后,袁胖子拍着胸口表示,只要有他一口吃的,一定不会看着弟弟挨饿。于是,他就把扁头带回了家。
    扁头蔫头蔫脑的跟着袁胖子过来时,袁婆子正好从屋里出来,冷不丁的看到外孙一副生无可恋的神情走进自家院门,她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的倒抽了一口凉气,无比震惊的问:“扁头,你妈把你也丢了啊?她不要你你就在这儿住下,和家宝一屋。”
    再多的词汇也无法形容扁头此时此刻的绝望。
    他抬头看向他外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她还不如把我丢了呢!”
    袁婆子一时间没弄明白这话的意思,就拿眼神去瞧大孙子。
    当下,袁胖子就把事情大概简单的跟他奶说了一遍。等他说完后,袁婆子简直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俩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考、考大学?”
    徒然间,袁婆子恍然大悟,怪不得外孙会说那话。当下,她又开了口:“没事儿,都一样,咱们现在不比从前了,米缸子里都装的满满的,粗粮细粮一大堆。你就住下,别搭理她,过阵子就好了。”
    “好!外婆你真好!”扁头又哭开了,这回是感动的。虽说老袁家的条件不如老宋家好,就连房子都还是最老的茅顶泥墙房,可架不住这里有人情味儿啊!
    唯一担心的就是,回头叫他妈给逮回去了。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扁头干脆就不出门了,袁胖子怎么劝他都死活不出去,还说,就算光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发呆,也比被逼着天天念书写功课来得强。
    于是,袁胖子更同情他了。
    等老袁家其他人陆陆续续回来后,袁婆子把事情跟家里人这么一说,全家上下看向扁头的眼神皆是满满的同情与心疼。
    同情他有个傻子妈,心疼他以后还得遭罪,毕竟又不能离家出走一辈子的。
    至于袁弟来那殷切的期望,在老袁家人看来,那就是傻子在做白日梦!
    这年头的大学是那么好考的?真要是这样,那咋不是遍地都大学生呢?国家咋就那么缺人才呢?那些回不去的知青为啥要偷跑呢?就算那些知青人品不行,可脑子肯定比扁头好使啊!
    因为扁头难得过来一次,袁婆子今天特地下了一锅面条,用新打的麦子和面擀的,还给几个孩子面碗里都卧了个鸡蛋,滴了香油,撒了葱花,还没吃就喷香扑鼻。
    扁头接过面碗就开始叹气抹眼泪:“我自个儿咋样我能不知道?还考大学呢,要不是小升初不用考试了,我一准考不上初中。”
    “吃吃,先吃着,吃完了再说。”袁婆子劝道。
    面条的味道倒是不错,只是扁头的胃口却不开,因为他现在满脑子都是他妈,他那个神奇到不能用常理来判断的妈:“我妈还说,读书才能赚大钱。可我家这边,最能赚钱的不就是强子哥、大伟哥,还有我臭蛋哥吗?他们的成绩又不好!”
    这个事儿,袁胖子很有发言权:“你两个堂哥从小学到初中,一共好像就及格过一次还是两次。你臭蛋哥,我熟啊!他每次考试都是零蛋分!”
    “对啊!可他们仨不是最能赚钱吗?还有我四叔,他不是也才初中毕业?就我妈非说读书才能赚大钱。毛头哥和喜宝姐赚钱了吗?毛头哥欠了一屁股债,喜宝姐好像就只会花钱吧?他们不是自打去县城读书就大把大把的花钱了吗?我妈真的是疯了,什么读书赚钱,我看读得越多花得越多!这还读个屁!”
    老袁家上下齐刷刷的点头,纷纷表示,这话说得相当有道理、有水准。
    袁家小舅惯常喜欢蹲田埂上跟人唠嗑,听扁头这么一说,忙附和道:“我听人说,你那个姐,就是喜宝,你亲姐。她上个大学家里还给买了个房子?三千块?是真的?”得到了扁头肯定的答复,他直接张大了嘴巴,“真的啊?天呐!买个房子三千块,还得装修粉刷一下,再买些家具、家电?算上吃喝穿,那她上个学得花多少钱?这也太贵了。”
    扁头又说:“得亏她当初借了两百来块给强子、大伟哥,这才拿了后来的一万块,不然她这学咋上呢?上不起啊!”
    “一个房子就三千块,这得啥时候才能赚回来呢?”袁家小舅还是比较震惊于京市的房价,尤其喜宝到现在还没毕业,谁知道往后还要花多少。
    旁边的袁胖子吃面条吃得呼呼响:“爸,你现在知道我对你好了吧?小学毕业就不念了,念那么多有啥用?费钱费事,咱们家得卖多少粮食才够本呢?”
    一桌子的人猛点头,大道理他们不懂,反正现在发财的都是当年读书不好的。而读书好的两个大学生,至今为止没往家里拿过一分钱。
    这不就结了?!
    虽然掺了一个扁头,可他们一桌人吃得还是兴高采烈的,三观一致,眼界统一,说啥都互相能理解,完全好像一家人一样。
    倒是袁婆子,扒拉着碗里的红薯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