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六零年代好生活 >

第120部分

六零年代好生活-第120部分

小说: 六零年代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衬得她这些忙碌不值得了。生平头一次,她起了分家单过的心。
    ……
    而此时此刻的县一中,已经完全沸腾了。
    怎么说呢?好似一瓢冷水猛的泼到了煮沸了的油锅里,溅起了无数滚烫的热油。
    ——九月初,教育部在京市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消息传到他们这儿,已经过去了好几日,可这事儿还是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尤其是在校学生。
    毛头作为上学期末刚被任命的班长,正想着咋样跟新来的班主任老师打好交道呢,就被这个重磅消息弄了个目瞪口呆。
    “高、高考恢复了?!”毛头一把揪住同桌的胳膊,还狠狠的拧了一把。
    “啊啊啊!”徐向东连声惨叫,可惜这会儿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是嗷嗷的叫唤,连带讲台上的班主任程老师都已经激动的泪流满面,他的惨叫声显然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也不能这么说,起码毛头是注意到了:“哦,不是做梦啊。”松开了徐向东的胳膊,毛头一把揽住他的脖子,“大兄弟,咱们能高考了?”
    “不能。”徐向东果断的否定,“你都没仔细听吗?只有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机关干部,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才能参加高考。咱们是初三学生。”
    毛头沉默了一下,然后毫不犹豫的伸手将徐向东一头整齐的头发呼噜成鸡窝头:“等着,咱们以后一道儿参加高考,考到京市去!”
    顿了顿,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就是不知道京市有没有专门叫人唱戏的大学。”
    浑然不知道自家毛头哥哥又开始作幺的喜宝,这会儿也拉着同学女生的手一个劲儿的晃着:“能高考了!咱们以后能考大学了!”
    “对呀对呀!我家还没出过大学生呢!对了,我大哥刚上高三,他明年就可以考试了!”
    喜宝脸上的笑容顿了顿:“我大姐两个月前刚高三毕业,她能考吗?”看着同桌迷茫的神情,她赶紧跳起来,三两步的跑上讲台,问,“程老师,我大姐才刚毕业,她能不能参加高考呢?啥时候开始考啊?”
    程老师作为来宣布高考恢复这一特大喜讯的老师,自个儿也激动得泪流满面,听了喜宝这话,这才拿出手帕擦干了眼泪,笑着说:“能啊,毕业一年以内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再说你大姐不是在纺织厂吗?厂里的任何职位都可以统称为工人,她可以考的。”
    “程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大姐在纺织厂?”喜宝傻眼了,浑然没注意到程老师没解答她第二个问题。
    “真是个傻孩子!”程老师哭笑不得摸了摸喜宝的脑袋,“当然是你姑姑告诉我的。对了,具体什么时候考试,还得等通知,我猜,至少也得等到十一月以后了,没那么快的。还有就是,这回高考,不会开放所有大学,应该会优先考虑重点大学,还有医学院、师范学校,我猜农业大学也会开放。”
    虽然没明白为啥程老师会认识小姑姑,可喜宝还是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她还记得小时候的戏言,说大姐凶起来像个教导主任,也许大姐会喜欢考师范?
    因为并不在一个县城里,喜宝又是住宿生,只能强忍着激动,一直捱到这周放假,才兴冲冲的收拾了东西,打算拉上毛头往家里去。
    不想,才刚出校门就看到她奶。
    “奶!!”喜宝欢呼的冲到她奶跟前,“奶你知道吗?高考恢复了,大姐也可以考呢!”忽然又想到一个事儿,“我们程老师说,工人农民都能考,那大哥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考个屁!那几个都是榆木脑袋,折腾啥啊!”赵红英拉过喜宝上看下看,丝毫没注意到毛头也挤了过来,只絮絮叨叨的说,“公社大喇叭也说了,现在学校都不上课了,全在准备高考呢,那些知青也不下地干活了,跟疯魔了一样,天天念叨着啥啥玩意儿的。还有那个,你建跃婶子,我就说不用带她看医生,看好了脑子,这不又要闹离婚了,说啥都要去参加高考,都叫啥事儿啊!”
    “这么精彩?!”毛头见他奶不理他,索性把脑袋塞到了赵红英眼皮子底下,结果被一巴掌拍开。他也不恼,反而高兴地往外冲,“走啊,赶紧回去啊,我要去看戏!”
    “看你个头!”
    赵红英没好气的把他拽回来,逆着人流往学校里走。
    因为是周六下午,走读生住宿生都急赶着回家,门卫张大爷也就懒得严格查验了。赵红英很容易就混进了学校,顺手还把孙子孙女都拖了回来,寻了个有树荫的角落,耐着性子跟他们分说。
    原来,自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公社都乱了套。
    即便知识分子在那十年里,被打落到了尘埃里,可数千年以来的传统却不可能在这短短十年内改变。再说了,哪怕是在那些年,城里招工也从来都是要看学历的,不说机关单位了,连工厂招工也必须是初中毕业的,也就只有类似于煤矿厂,不是很在意工人的文化程度。至于其他国有企业,哪个不要求职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最最重要的是,一旦被招工了,就可以直接转户口,成为乡下庄稼人最梦寐以求的吃供应粮的城里人。
    初中、高中生尚且那么受欢迎,更别提大学生了。
    “广播里还说,知青也可以参加高考,考上了直接调走,不需要经过公社生产队的名额申请啥的……”赵红英皱了皱眉头,甭管赵建跃有多窝囊,那也是她娘家的堂侄儿,再说平心而论,赵建跃只是人老实又不善言辞,并不是啥坏人,当初分明就是姚燕红先主动的,之后又是闹离婚又是变疯子的,人家赵建跃都依然不离不弃。现在一听说高考恢复了,就又要走人了?
    长痛不如短痛,索性走了得了!
    “那学校为啥停课?不是应该更认真学习吗?”喜宝不明白了,高考都恢复了,那些人不好好学习,难道还想逃课?
    “老师们也能高考啊!”赵红英很是无奈的伸手点了点喜宝的脑门,“咱们公社只有初中和小学,可那些老师多半都是知青,他们哪个不想念大学?考上大学,就能回城了……”
    毛头不甘心被人忽视,找准机会就插嘴:“那咱们还等啥啊?回去看好戏呀!唉,我都错过多少好戏了。”
    赵红英恶狠狠的瞪了过去,随后从兜里掏出钱来:“回去干啥?咱们家的门槛都快被人踏平了,你俩就安生待在学校里。”
    “啥?!”毛头震惊了,他又被奶禁止回家了吗?“等等,咱们家的门槛不早就被人踏平了吗?对了,房子盖好了没?啥时候给我哥娶媳妇儿啊?”
    一听这话,喜宝立马眼睛晶晶亮的看过来,比起别人家的闲事,她肯定更加关心自家哥哥们。
    可赵红英听着却头疼不已。
    盖啥房子啊!
    秋收结束后,忙着交公粮,回来又是分粮食,然后是忙着秋种。好不容易有空了,宋卫国他们兄弟仨一起去山上砍了一棵树,正打算第二天再去呢,好了,公社的大喇叭响了,紧接着……
    喜宝和毛头听得目瞪口呆。
    “大哥娶不到媳妇儿了?”
    “完了,这俩都要打光棍了!”
    赵红英一巴掌呼在毛头脑门上,没好气的凶他:“瞎说啥呢!等高考结束了,不就没事儿了?……是有够耽搁事儿的。”
    农闲也就那么些日子,错过了就得等年底了。可年底那么冷,到时候干啥都格外费劲儿,再说也未必能凑够人。还有就是,老一辈的有种说法,腊月和正月最好不要大兴土木。也就是说,除非这几天就安生下来,不然强子和大伟得起码等到明年秋后,才能娶上媳妇儿了。
    哪怕不至于担心俩大孙子打光棍,对于迟了整整一年,赵红英也是很有怨念的。她都一把年纪了,早不早就想抱曾孙子了,这下可好,她的曾孙子哟,啥时候才能抱到呢?
    “反正你俩就先别回家,我多给你们点钱,起码一个月里,别回去了。宝啊,听到了没?别光惦记奶,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奶还等着你考上大学呢。”
    “好,我一定考上大学!”喜宝连连点头。
    毛头就不是很乐意了,明知道有好戏正在上演,然而他却看不成。这种感觉,别提有多悲伤了。
    赵红英看不下去他一脸难受的样子,又呼了他一巴掌:“记得,这钱是借你的,回头补我借条!”
    “知道了奶。”毛头有气无力的哼哼着,突然又想起一个事儿,“大哥和堂哥都讨不到媳妇儿了 ,咋还有人上咱们家来?”
    “借书啊!”赵红英一提起这个就来气,谁不知道老宋家出了个高中生,还有一群初中生,所以一听说高考恢复了,就一窝蜂的全涌过来借书。名头一个又一个,反正就是要借,也不管是啥书,有字的都好。
    家里的书其实不多,主要是喜宝和毛头都把书搬到学校里来了,而春丽的那些高中课本,也被她搬到临县宿舍里了。她是干部,虽然还没有资格分房,却可以住单身宿舍,还是比较高档的那种,一个宿舍只有两人,还有柜子桌子,能放不少东西。正好她也舍不得丢开那些陪伴了多年的书,干脆一股脑的全带走了。
    横竖有免费的搬运工可以使唤!
    自荐当搬运工却被无情拒绝了的强子和大伟:……
    “家里只有大哥他们的小学初中书。”喜宝记得很清楚,连春丽的初中书都没在家里,因为叫她拿来了,她喜欢看春丽记在书上的各种笔记。唯独只有强子他们这群学渣的书,弟弟妹妹们,一个都不想要。
    “是啊,我说了家里没有,他们只恨不得亲自翻一遍,气得我直接把人打出去了。”赵红英不需要给知青们面子,可如果是亲戚朋友就不同了。可她是真的没有,有也不想给。
    又安抚了俩小只一阵子,赵红英叮嘱他们别乱跑,就老老实实待在学校里,千万别回公社。至于春丽那头倒是不用担心,强子已经往临县跑了一趟,叮嘱姐妹仨都别回来,起码在高考结束前,别回家。
    喜宝弱弱的说:“我们程老师说,高考起码也要在十一月以后。”
    “那就等十一月以后再回家,横竖我每个月都要来县里,到时候给你们送钱。”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俩小只当然得无条件听从。
    目送赵红英离开学校后,喜宝和毛头对视一眼,齐齐的叹气:“去食堂吃饭吧。”
    先回宿舍放挎包拿饭缸子,然后俩人一起去了食堂打饭。周六傍晚,食堂里的人特别少,毕竟大家伙儿都急赶着回家,仅有的几个也是以老师们为主。俩小只一面吃着一面时不时的搭个话,没留神程老师就坐到了他们身边。
    “刚瞧见你们奶了,她来干啥?你俩咋不回去?”程老师也拿了个饭缸子,打了碗白米饭垫底,又在上头直接打了一荤一素两个菜,走过来坐到喜宝身边,随意的问着。
    喜宝瞪圆了眼睛:“程老师,你为啥认得我小姑姑,还认得我奶?”
    “因为你小姑姑是我嫂子,你奶我也见过好几次呀。”程老师笑眯眯的瞅着喜宝,“还没开学呢,我就在百货大楼碰巧见过她了,她还拜托我照顾你呢。对了,你的名字宋言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是我起的呢!”
    “哈?”喜宝一口饭含在嘴里,把两边的腮帮子涨得鼓鼓的,眼睛越瞪越大,好半响都没能回过神来。
    “哦,我知道了,你是茂林和修竹的小姑姑啊!”毛头悟了。
    程茂林和程修竹是小姑姑宋菊花的双胞胎儿子,他们比毛头和喜宝都大了一岁半,现在念高一。因为是走读的关系,又不是同个年纪的,平常也没啥来往,倒是宋菊花时常叫儿子帮着送点儿自家做的好吃的,总得来说,毛头跟这俩挺熟的,喜宝这边就淡了点儿。
    说起来,老宋家还真有出双胞胎的习惯,茂林和修竹是双胞胎,这俩的名字据说也是程老师给起的,然后袁弟来又生了宋东和宋西,再有就是……
    “程老师,程姑姑!我和喜宝也是双胞胎,龙凤胎!可为啥你只帮喜宝起名,不给我也起一个?宋社会一点儿也不好听。”
    程老师:……
    
    第069章
    
    红旗公社。
    所有干部齐聚一趟; 谈论恢复高考的消息。其实,消息传出来已经有段时间了; 但因为还未曾明确高考的时间; 始终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可已经下乡多年的知青们,却如同溺水者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一般; 拼命挣扎着也要死死抓住这次机会。
    希望就在眼前; 也难怪他们乱了心神。
    台上领导在讲话,台下各个生产队的大队长们却只低着头不吭声; 仅有个别人拿笔记录着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