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纯情小衙内 >

第91部分

纯情小衙内-第91部分

小说: 纯情小衙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近卫连忙把他抱起,混在溃逃的败兵群中仓惶逃命。
  
      漫山遍野都是溃逃的败兵,五千陷阵营将士没有追击,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孔宁统率的二十万大军已经逼近,他们必须尽快撤战场。
  
      三千虎豹铁骑倒是追击几里路,砍杀了一些溃兵,远远看到前方扬起的漫天尘土,知道孔宁所率二十万大军已经到达,连忙撤退。
  
      卫大衙内知道孔宁的二十万大军多是由强征的青壮组建而成,战力极低,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也不唯过,但当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是可以把质量给淹没的,他可不想把花了无数钱财和精力打造出来的两支最精锐的部队损耗在这些乌合之众上。
  
      他率军匆匆撤退,不仅连战场都不清扫,甚至连江阳县城都放弃了。
  
      孔宁望着狼藉的战场,差点想吐血,五万对几千,败得如此凄惨,收拢的败兵竟不足五千人,他恨不得把区诚的脑袋砍下来,只是,正值用人之际,只能强忍着滔天怒火,命他在攻打长安城时戴罪立功。
  
      孔宁并没有在江阳县城驻孔,而是派出大量的夜不收打探情报,同时命大军加快行军速度,今晚一定要在长安城下驻营。
  
      他没有在江阳县城驻营,但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部队留守,这座小县城用作是后勤中转站,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
    
    
    
    
    

第173章风云暗涌

    第173章风云暗涌
    
    
      傍晚时分,孔宁率二十万大军抵达长安城下,驻扎的连营延绵数十里,一时间,朝野再次震动,人心惶惶,各种谣言满天飞。
  
      朝堂内原本就吵成一团,小秦王刚刚登基一天,大臣们就拼命的捞官职,为空出来的尚书左仆射一职争头破血流,即便是平时的好友也撕破了脸面,在金銮殿里互喷口水,没办法,尚书左仆射一职除大王之外,就数它最高,可说是位极人臣。
  
      争吵还没有结果,二十万青川府兵压境,把一众大臣吓得面色苍白无血,小腿肚直抽筋。
  
      长安兵变,城卫军、羽林卫、宫中宿卫都参与其中,大半战死,活着的逃得不知所踪,总之,城内就只剩下三万嘉月府兵了。
  
      双方兵力几近一比七的悬殊比率,要说不怕那是假话,为此,大臣们又争吵不休起来,一般就分为主战派和议和派,还有少数一些沉默派,他们一直不吱声,很难让人了解其心中想法。
  
      事关王族存亡,即便也忠实的保王派也有部份人主张开战,部份人主张议和,主战派认为青川孔氏兵围长安,是为造反,大逆不道,如若议和,则开了先例。而议和派认为孔氏势大,一旦长安城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事急从权,可先安抚青川孔氏,答应一些要求,让其退兵,保长安之安。
  
      持不同意见的两派在金銮殿内吵得不可开交,口水漫天乱喷,而统掌全国兵马的丞相卫煌明显被无视了,这或许是群臣有意而为之,以发泄对嘉月卫氏的不满。
  
      丞相一职是新设立的,品秩与尚书仆射同为二品,但职责比尚书仆射大,不仅统掌全国兵马,更统掌帝国事务,虽是秦王所下圣旨,但众大臣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无视。
  
      在所有人心中,都认为这是王族为保平安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也是所谓的护驾之功的封赏。
  
      兵变当日,几方势力杀得天昏地暗,长安城内乱成一团,保王派首脑,尚书左仆射司马朗死于五王子秦永强之手,而秦永强又
  
      死于青川太守孔宁之手,野心完全暴露的孔宁欲强攻皇宫,所幸嘉月卫氏的大军及时赶到,赶跑了孔宁。
  
      在当时如此混乱的情形下,卫氏完全可以暗施毒手,嫁祸青川孔氏,太后武惠妃为保先王血脉,不得不妥协,所以,在众大臣眼里,嘉月卫氏的护驾之功完全变味,反倒是认可太后的临危急智。
  
      卫煌一直冷眼旁观众大臣大打口水仗,如果不是考虑到篡位引发的各种不利后果,他还真想坐一坐高台之上的那张龙椅,体会一下真龙天子的感觉。
  
      不过,这个念头仅是一闪即逝,他年事已高,纵是坐上龙椅又能坐几年?他这么玩命的辛苦打拼,还不是为了儿子?为了卫氏?再者,小秦王不姓秦,而是姓卫,他的第一个孙子,争来争去都是一家子人,骨肉浓于血。
  
      与其留给儿子一个动荡的帝国,倒不如乘着还剩下的光景,为儿子孙子打造一个稳固的卫氏帝国。
  
      看开之后的卫煌第三春焕发,他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他的目标而奋斗,儿子统掌兵权在外头作战,自已在朝中为他保驾护航,不仅要防范朝中小人玩阴招使绊子,还要确保大军出征的武器粮饷供应等问题。
  
      这几天里,他拼命的在嘉月和红枫两省征召青壮,组建新军,协助儿子作战,同时调来了大量的内卫密谍,几乎把两省的内卫密谍抽调一空,只不过,人手还在赶来长安的半路上。
  
      他清楚的知道有些势力不死心,孔宁兵逼长安,那些家伙更加不安份,但他目前仅有三万人镇守长安城,人手严重不足,无法全面监控,只能耐心等待,也正好看看是哪些不知死活的家伙会跳出来,等儿子灭掉孔宁再秋后算帐。
  
      现如今,镇守长安城的城卫军是他卫氏的军队,拱卫皇宫的羽林卫和宫中宿卫也全是他的人,统军将领全都是精心挑选,忠诚上绝对没有问题的心腹,等到灭掉孔宁,宫里的宫女、小太监全部换掉,换成自已的人。
  
      还有各部署衙,特别是兵部、户部、礼部等重要部门,都要安排亲信充任,至于那些那对的大臣,他有的是办法逼他们就范。
  
      卫煌虽然负责朝堂事务,但也时刻问注战事的进展,孔宁亲率二十万大军围困长安城,他要说不紧张那才是怪事。
  
      虽说长安城内有三万守军,而且大半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精锐,但从军中抽调部份士兵重新组建二千羽林卫和一千宫中宿卫,再加上要维持长安的秩序,重要的交通要道要把守、还要保护一些重要官署官员等等,实际上,可投入的兵力仅二万人。
  
      嘉月府军最精锐的五千陷阵营已撤回城里休整,江阳县城一战击溃孔宁的五万先锋军,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不过,陷阵营也战损近四百人,需要马上补充。
  
      同时撤进城里的还有千多带伤的世家豪强私兵,千多私兵在面临的险恶的境况中如杯水车薪,不过总好过没有。
  
      宝贝儿子没有进城,而是率领三千虎豹铁骑游弋在城外,伺机而动。
  
      兵力人手严重不足,远水又救不了近火,卫煌为此很头痛,拼命的揉着胀痛的太阳穴直叹气。
  
      虽是半夜,丞相府内仍然灯火通明,一众心腹或坐或站,无一例外都在皱眉苦思,拼命的想着解决的办法。
  
      “丞相,下官有一策,或可缓解兵力的严重不足。”在红枫省降服的名士,现已成为卫大衙内心腹智囊的谋士温子山低声说道。
  
      “先生请说。”
  
      卫煌听得精神一振,难怪宝贝儿子如此看重,这么快就想出解决的办法,不愧红枫名士啊。
  
      温子山捋着颌下长须说道:“孔宁率二十万大军围困长安,全城百姓恐慌不安,军心也有所不稳,既是如此,不若把这种恐慌放大。”
  
      下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他不是有考校卫煌的智慧,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最大的功劳,当属上位者,如果卫煌还不明白他的意思,在他执政的这么多年里,嘉月卫氏早完蛋了。
  
      卫煌先是一怔,低头沉思半晌,猛的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子山好计策!”
    
    
    
    
    

第174章兵困长安

    第174章兵困长安
    
    
      二十万青川省府大军把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的如蚁群,把城外的平地都挤满了,铁盾如山,长矛如林,战旗飘扬如海,营帐连绵数十里,给予长安城内的守军极大的压力,更令百姓生出莫大的恐惧。
  
      这一夜,城内有许多人在惶恐不安中熬过漫漫长夜。
  
      天,终于亮了,也意味青川府兵即将发起进攻了,城内弥漫的恐惧越发浓郁,民心也越发慌乱不安。
  
      也不知道谁人传出的消息,青川太守孔宁为激励士气,许若第一个杀进城内的士兵官升三级,赏金万两,破城后,自由掠劫七天。
  
      这个消息有如瘟疫,在城内迅速传播,很快就传遍全城,加剧了城内百姓的慌恐不安。
  
      自由掠劫七天,那得有多少户人家被抢?多少人被杀?多少小娘子媳妇被污辱?
  
      百姓心中的恐慌加剧,城池四面被围,逃也逃不了,恐慌进而转变成了绝望,绝望之下,有人吓得号啕大哭,而一些有血性的青壮则默默的拿起木棍、斧头、锄头,更多的人则是茫然无助。
  
      “父老乡亲们,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你们的粮食钱财被抢光,看着你们的妻女受污辱?你们还是不是男人?”
  
      “没卵的躲进女人的裙底吧,有卵的男人都过来,我们去投军,誓死保家卫国,保护妻儿老小!”
  
      在有心人的煸动,绝望的人们终于拿起各种各样的家伙,跟着领头的人浩浩荡荡的涌上街,他们号吼着保家卫国的口号,朝着朝廷开设的紧急征兵站涌去。
  
      卫煌无需出门观看,只听那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呼吼声就能知道,他很快就能征召到数万,甚至是十数万青壮新兵。
  
      他也知道,这些新兵当中必然混有各方势力的细作,但非常时期,只有先守住长安城,别的事都不重要。
  
      时间紧迫,新兵不可能进行什么训练了,领了武器装备,直接登上城头备战。
  
      好在卫煌领兵征战多年,他把军中老兵晋升为伍长、伙长、曲将等低级军官,统领那些新兵,部队的战斗力肯定是下降极大,但也有了大量的士兵可供调遣。
  
      再者,青川府兵虽号称二十万,但真正的精锐挺多三万,其余的一样是刚入伍,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新兵对新兵,数量相差不大,而已方占据城防之利,只要粮草和武器充足,守住长安几年都没有问题。
  
      卫煌心里很清楚,他有足够的本钱和孔宁拼消耗,而孤注一掷的孔宁根本拼不起,最多半个月的时间,他若攻不下长安城,必然败亡。
  
      现在,长安的兵力暴涨,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接下来,他要去拜访武威将军夏候尚。
  
      夏侯氏是长安望族,更是将门世家,夏侯尚是现任家主,更是帝国硕果仅存的柱将老将军,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只是过于刚直,惹得先王不快,一直闲置家中,卫煌的意思是想请这位老将军出山,只要他登高一呼,那些因兵变逃回家中的士兵肯定重投帐下,他很快就能拉起一支战斗力比新兵略高的队伍。
  
      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不过,他吃了闭口羹,夏侯老将军以生病需要静养为由,拒绝见客。
  
      卫煌心里纵是不爽也不会因此灭了夏侯氏满门,他是枭雄,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否则,手下就不会有这么多名士效力了。
  
      这种事急也急不来,又不能来硬的,卫煌只好叹气离开,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先把长安城守住再说。
  
      刚想登上城头观察敌情,有士兵来报,城外有孔氏派来的使者求见。
  
      “杀了!”
  
      卫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孔宁派使者前来,无非是要威胁朝廷,想兵不刃血的占领长安,简直是痴心妄想,把使者砍了,正好绝了某些人的念头,顺带把所有人都逼到绝路,才会拼命的守城,抵抗青川府军的进攻。
  
      “不可。”
  
      有谋士献策,这种时候,时间拖得越久,对已方越有利,不如敷衍一下使者,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卫煌点了点头,城头的士兵放下大吊篮,把使者拉上城头,一队士兵护送使者进宫面圣。
  
      果如卫煌所猜测的,孔宁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