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纯情小衙内 >

第183部分

纯情小衙内-第183部分

小说: 纯情小衙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ng强,速度快,情况不对时可立马开溜,就算李文东真敢出兵也追不上。
  
      还有,相信不出几天,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乌龙岗逃往这一边,除了留够十天左右的粮食,剩下的可以接济逃过来的百姓,只需要接济一餐,不让百姓饿死,能够撑到百陌城就行。
  
      送往百陌城的百姓人数越多,这功劳也就越大,底气也就越足,在那边越能站住脚,以后到了那边,升官封赏,什么都不会缺,这也是那边的意思。
  
      温俊臣担心这厮吝啬,不肯接济逃亡的百姓,不得不一再强调百姓的重要性。
  
      “行,军师大可放心。”
  
      王麻子把胸脯拍得嘭嘭作响,只要能升官封赏,他还真不在意那点粮食,就是十天的时间有点儿长啊。
  
      商量好之后,王麻子带温俊臣上山,拿出一部份金银珠宝交给他打点门路,然后精心挑选三千精壮,其余的弟兄全部跟随百姓撤往百陌城。
  
      换上干净终衣的温俊臣骑着一匹骡马,带着几大袋金银珠宝,率领十数万百姓浩浩荡荡的向百陌城方向行进。
  
      苍云大陆科技落后,人口就是生产力,稍有点远见之人都明白这道理,巫悠明白,他更了解衙内心思,衙内对人口非常重视,所以这厮在猛拍衙内的马屁,才会让温俊臣在撤离时,尽可能的动员百姓跟随,并且做足了接收的准备工作,城里屯积了大量的粮食,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各地调粮,安置流民的临时营房也搭建好了十几座,足以接纳四五十万流民。
  
      这些流民不可能全部安置在百陌郡,田地不够划分,得分散往各郡各县,反正都有崭新的房子,有安家费,有田地分,相信那些流民只会高兴得感恩戴德,不会生出不满。
  
      如此大手笔,动静自然是很大,卫大衙内想不知道都难,对这位擅长拍马屁的军师给予了肯定,不过,这厮又看上了任斌的一个美妾,强行收房,功过抵消。
  
      温俊臣率十数万流民抵达,卫大衙内、巫悠等亲自出城迎接,对于这些饱受战火荼毒,流离失所的饥饿百姓,香喷喷的大馒头和肉汤是最好,也是最实际的恩惠,全都跪下叩头谢恩。
  
      说实话,十几万流民不算多,但一下子涌过来,先前虽然做足了准备工作,仍把百陌城的文官们忙得气儿都喘不过来。
  
      有吃的,有住的,有防寒的火炭,这些唐帝国的百姓感动都来不及,哪会有不满,老百姓淳朴憨厚,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谁统治都一样,他们欢天喜地的登记造册,去掉了唐籍,变成了秦帝国的百姓。
  
      甚至有不少百姓请求代写书信,寄给还留在乌龙岗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告诉他们这边的情况,让他们赶紧过来,留在那边,不被官军杀死,也会活活饿死。
  
      这事立时引起卫大衙内的重视,城里所有识字的都被紧急动员起来,帮流民代写书信,之后派人带上这些书信赶往乌龙岗。
  
      有王麻子的帮助,这些书信很快就送到乌龙岗上,这下,整个乌龙岗都沸腾起了,之前还有所担心的百姓不再犹豫,立时拖儿带女,除了带上吃的和少量衣物,尽可能的轻装上路,成群结队的赶往百陌城。
  
      其实,也无需怎么动员,乌龙岗的存粮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解决六七十万百姓的饥饿问题,加之官军对乌龙岗要塞的攻击实在太猛烈,失陷在即,留下来也是死路一条,迁往百陌城,或许会冻死在半路上,但仍有一线生机,百姓们可不想坐以待毙。
  
      王棠不仅没有阻拦,相反,他尽可能的给予大撤离的百姓方便,甚至指定一些有名望的人负责带队,能够结伴而行,一路上相互照应,这生存的机率就大一些。
  
      大量的百姓撤离乌龙岗,粮食短缺的巨大压力反倒得到缓解,王棠拼命的率众抵挡官军的疯狂进攻,尽可能的为撤离的百姓争取生存的时间。
  
      他和一干心腹也安排了后路,家眷也混在数十万百姓之中撤往百陌城城,区别是一路上都有护卫护送,吃穿都不缺。
  
      仍留在小巫山上的王麻子也没有吝啬,他听从温俊臣的建议,在路边搭建几十座粥棚,熬出香喷喷的肉粥接济疲惫不堪的饥饿百姓。
  
      此举得到百姓的感恩戴德,好评如潮,之前的各种坏名声被洗刷掉,名气唰唰的往上直飚,超过了许多义军首领,差一点就能跟王棠齐名。
  
      加上温俊臣又从百陌城赶回来,还紧急运送来不少粮食和一些家禽牲畜,王麻子想不大方都不行,东东是别人的,好名声却由他赚取,这样的好事上哪找?
  
      百陌郡辖下诸县,阳县靠近庄县城,陈县靠近百陌城,两县的背后是西林县,李文东就坐镇西林县,县内驻有三万人的兵马。
  
      任斌原有近八万人马,强攻百陌城折损近半,加上他从长川带来的八千人马,还有紧急征召的一万多青壮,凑够了六万人的大军。
  
      百陌城虽然丢失了,但其辖下诸县都在,李文东明知这些县城已如鸡肋,但没有大王的圣命,他不敢轻易放弃,只得分兵把守,每县几千兵马,阳县不远就是庄县城,那里驻扎有七八万精锐秦兵,他至少得留一万五千人驻守,阳县靠近百陌城,也得留一万五千人把守,他留三万人马镇守西林县,其实是担心两县受到秦军偷袭,他随时可以出兵增援。
  
      因此,他手上根本没有多余的兵马可调动,才任由王麻子在小巫县一带横行肆虐,他也知道大量的百姓从乌龙岗逃出来,前往百陌城,奈何他无兵可调,哪敢拦截。
  
      据夜不收所报,驻扎在庄县的七八万精锐秦军和百陌城的义军同时有异动,他除了加强警戒外,什么也做不了。再者,数量如此庞大的流民,他就算拦截下来,也没有足够粮食供应。
  
      没有办法解决流民的饥饿问题,强行拦截的结果只会是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百姓逃进百陌城里。
    
    
    
    
    

第343章 官二代的楷模

    第343章 官二代的楷模
    
    
      “什么,近百万流民?”巫悠被手中的塘报给吓得脸都绿了,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珠子。
  
      若大一个百陌城,不算先前涌入的十几万流民,满打满算也不足二十万人,一下子涌来近百万流民,不把城池给挤爆才怪。
  
      即便先前做足了接收大量流民的各种准备工作,但他估算最多也就五十万人以下,而且估算是陆陆续续过来,所以,大半临时营地仍在紧急建造之中,现在流民的数量翻了一倍,还是一次xing的狂涌而来,这玩笑开大发了。
  
      卫大衙内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大跳,心中既高兴又紧张,唐帝国内乱,死伤的人不计其数,现在又失去百万流民,绝对伤到了筋骨,休养生息十年都未必能够恢复元气,彼消我长,秦帝国国力又增涨不少。
  
      不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这安置工作也真够要命的,光是粮食的消耗就能要了他的小命呐。
  
      为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卫大衙内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百陌城里所有的高级官员都被召来开会。
  
      其实,巫悠先前所进行的安置工作很好,只需要沿着他的方案进行下去就行,最要紧的是解决流民的临时居所和粮食、布匹、棉花、卫生这几方面的问题。
  
      有人提议限制流民每天的粮食供应,但却给卫大衙内当场否定,限制粮食极可能引发流民的不安,如果被心怀不轨之人再散布一些流言,越发引起流民的恐慌,严重的可能引fasao乱,所以,粮食、布匹、棉花只能从各地紧急调来。
  
      临时营地和房屋倒容易解决,地方有的是,只需要动员流民伐木建筑就行,只不过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加快建筑的速度而已。
  
      卫大衙内一声令下,所有大小官员立时忙得鸡飞狗跳,大量的信使持着他的令谕赶往各郡县,着令太守县令紧急调粮。
  
      住在城外临时营地里的所有流民都被紧急动员起来,伐木的,搬运的,凿冰挖地的,总之都卖力的干,百姓们都没有怨言,人家供给吃的,住的,穿的,让他们干活儿是应该的,何况还是帮助他们即将到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
  
      所有的人都忙鸡飞狗跳,卫大衙内却在太守府里大摆宴席,巫悠坐陪,客人是百陌城里所有的世族豪绅商贾,总之都是有钱的主。
  
      卫大衙内没跟这些大款客气,开门见山的说明宴请他们的目的,我现在有困难,希望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捐点粮食布匹什么的都行,大家的人情,我会记在心里。
  
      这一番话,摆明了是白要,至于什么人情会记在心里,你可以理解为衙内是在开空头支票,也可以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真的记住了这份人情。
  
      一众大款的脸上顿时皱成苦瓜样,前些天刚送了大礼,这会又张口索要,这也太狠了吧?
  
      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轮流倒苦水,说什么家底不够丰富,今年收成不好,又接连碰上战事什么的,总之各种借口,仿佛他们也是穷得一日两餐都吃不上的穷人一般。
  
      他们心里也清楚,不捐就会得罪衙内,只怕连门都出不去,捐太多又肉痛,因此先哭穷,等会捐少也有理由。
  
      不少人象征xing的捐了一些,也有小半人捐出不少,他们心中的想法大体相同,都是颇有眼界,看得长远一些,当是真心依附的投资。
  
      就算衙内真的是开空头支票,他们损失了一笔,但只要田地在手,半年就能赚回所有的损失,犯不着把衙内给得罪了。
  
      当然了,如果衙内不上道,还继续以各种借口压榨他们,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别怪他们学着王棠闹玩儿。
  
      把这些大款送走后,卫大衙内让巫悠把所有的捐款名单收好,将来好兑现他的承诺。
  
      有了部份大款的大力支持,卫大衙内的压力得到较大的缓解,但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头痛的事儿需要处理。
  
      这些流民不可能都住在百陌城,需要分流到各郡各县,这就需要各郡县的太守县令全力配合,做好尽快接受的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很繁琐,总之能够累死人。
  
      分流这百万流民所面临的各种麻烦太多了,就比如这能把人冻死的鬼天气,对流民的迁移过程就是个严峻的大考验,弄不好还有可能出意外,卫大衙内可不希望出什么让人心情不好的意外。
  
      这个工程实在太庞大了,卫大衙内不得不催促巫悠和田豫赶紧想出解决的好办法来。
  
      如今,左军师祭酒田策之子田豫,温子山之子温俊臣都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官二代中的翘楚人物,得到了卫大衙内的重用,象鹰扬郎将夏侯义之子夏侯衡,表面上是受到了颇为严厉的处罚,实则正得衙内全力栽培,有统掌中央军团的锦秀前程,不知多少人眼红羡慕。
  
      三人是官二代的翘楚,也是学习的楷模,却把同辈的世家公子哥、官少们给害惨了,他们家的老爷子发了狠,玩命的往死里栽培,别说还想要拎鸟笼逛青楼把良家小娘子了,长辈们栽培之严格,学习强度之大,让你连个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长辈们要求的条件其实也不算很高,不要求你有田豫、温俊臣、夏侯衡那种水准,有人家的一小半就算过关,最起码也要比同辈中人高出那么一点点,达不到?行,月钱减半,这辈子别想迈出大门一步,省得给老子丢人现眼。
  
      这一时间,不管是世家子、官二代还是富二代们,这心里的幽怨比独守空帷,漫漫长夜何了的寡妇还甚,这三个家伙害人不浅啊。
  
      于是,各地的百姓发现拎着鸟笼子,带着一大帮家奴耀武扬的纨绔郎君几乎绝迹了,专供纨绔们斗鸡斗蛐蛐垒长城的场地空无一人,当街调戏良家小娘子的事件呈几何倍数的下降,就连青楼里的红阿姑们收入也大不如从前,那帮败家仔们好象人间蒸发一般,半月都不见一个。
  
      姑娘们也要吃饭,也要赚银子赎身从良,一掷千金的败家仔们都集体失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