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纯情小衙内 >

第102部分

纯情小衙内-第102部分

小说: 纯情小衙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士兵全是来自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需要回家耕种生产,田地荒废,粮食减半,必然引起一连串严重的后果。
  
      单凭嘉月、红枫两省的财力,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战争,所以,卫大衙内仍是希望尽快结束战争,解散征召的青壮回家务农。
  
      当晚,所有人都在忙碌,放下武器投降的十三万多唐兵被集中到后勤辎重营里看管起来,卫大衙内率大军住进了他们的大营,释放名单内的百多名唐军军官则单独看押在另一座小军营,有酒有肉,待遇上还算不错。
  
      第二天一早,由嘉月三擎将之一的孙颌统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踏上收复金城的征程,卫大衙内把三千虎豹铁骑、五千陷阵营将士,还有所有的雷霆战车、抛石车等重型攻城器械都交付给孙颌,命他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尽快收复金城。
  
      随后,他从十数万俘虏里筛选出三万多人的老弱病残和伤员,连同那批释放的将领,一同押往金城,等孙颌收复金城之后就释放。
  
      这些老弱病残和伤员,他可没有太多的粮食供养,放他们回家,等于是甩掉一个大包袱,至于留下来的十万青壮,打死他也不想释放,这些人已经参加过不少场的战斗,即便还比不上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真正老兵,但穿上战甲,拿起武器,仍然比一般的青壮还具战斗力。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更何况,科技文明极度落后的古大陆,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身为穿越众的卫大衙内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
  
      这十万身体强壮的俘虏可以充当免费劳动力,表现得好,三年后可转入秦籍,成为秦帝国的子民,象普通人一样可以娶妻生子,分到田地,参军入伍,服谣役交税赋。
  
      善后工作很繁琐,卫大衙内即便感到头痛也得处理,好在手下有一群颇为能干的文官和谋士,除了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拍板决定,大多时候,他都当甩手掌柜,把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扔给手下。
  
      别看那些文官武将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但却乐此不疲,这不仅有油水捞,更是衙内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当然,他们也不敢贪得太多,被人告发,如锦仕途极可能完蛋,内卫密谍可是遍布天下,无孔不入,除了针对某些不稳分子,查抓贪官污吏也是他们的职责。
  
      卫大衙内留下五千俘虏重建被战火摧毁的曲平县城,另外三万俘虏随后押送金城,准备重建金城,他估模着唐军不可能轻易放弃金城,连场恶战肯定难免,即便收复金城,恐怕也是残破不堪,需要重新修建加固。
  
      之后,他率五万人的军队押解六万五千战俘踏上回程,这些俘虏,绝大半会押往红枫省祈云山脉的双虎岗开采矿厂,为期三年。
  
      凯旋而归的卫大衙内还没有回到长安,金城捷报已经传来,让他忪了一口大气。
  
      战报上说,孙颌率大军抵达金城,休息了一夜,然后架起所有的雷霆战车和抛石车,对金城狂轰滥炸,把城墙轰塌好几段,大军乘势杀进城内。唐军撤退之际,放火烧城,熊熊燃烧阻挡了孙颌的追击,也把整座城池焚毁。
  
      孙颌率大军在城外驻营,防备唐军不死心杀回,同时拼命的组织当地百姓重建城池,直至三万俘虏到达,加入建城大军,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孙颌的压力。
  
      卫大衙内不敢调派太多的战俘去金城修建城池,担心人数太多,管理不便,弄不好极可能引发哗变,他只能征召大量的民众前往,包吃包住的同时还得给付一定的工钱,即便是破财,他也只能忍了,现在不是跟唐帝国算帐的时候,国内需要维稳,休养生息,储备战争资源。
  
      庆幸的是唐军虽在边境屯积大军,但没有越界开战,金城才得以快速重建,但孙颌一直不敢有半点大意,大军一直处于随时投入战斗的高度戒备状态。
  
      一十五万大军屯积边界,再加上近十万民工,每天的消耗非常惊人,卫大衙内明知道这钱烧得很要命,但也只能忍了。
  
      长安城。
  
      “曲平大捷,金城大捷。”
  
      一骑快马在长安城中奔驰,马上骑士不时的高声呼吼报喜。
  
      帝国军队不仅击溃外敌,还收复所有失地,百姓齐声欢呼。
  
      金銮殿内,文武百官表情各异,不过,绝大多数大臣都是面带笑容,显得非常的开心,他们即便对强势入主长安的卫氏不爽,但卫大衙内率军抵御外敌,收复失地的消息还是着实让他们开心的一回。
  
      当然,也有心情不爽之人,这种人在百官中只占了极少数。也有表情沉静如水的大臣,很难让人看出他们内心在想些什么。
  
      卫煌才懒得理会一众大臣,他现在可是忙得天昏地暗,他要写奏折为宝贝儿子请功,为立下战功的将士们请功,为跟随他的那些心腹们请功,那些人一直跟随着他,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都必须封赏。
  
      总之,卫氏入主长安已成定局,无人可以改变,那么,现在是瓜分大蛋糕的时候了,他那帮手下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卫煌在忙着准备封赏的事,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则在大打口水仗。
  
      口水仗的起因是太后武惠妃在朝堂上提议,摆驾出城十里迎接凯旋归来的讨逆将军卫宝玉。
  
      此提议完全得到卫氏一系的大臣支持,保皇派则强烈反对,哪有君王去迎接大臣之理?总之,各种借口说得振振有词,义正词严,就是反对太后和大王出城十里迎加卫某人。
  
      武惠妃端坐软椅之上,很无奈的叹了口气,美眸瞟向站在最前的卫煌,她只是一时的激动,也想象别的女人一样去迎接凯旋归来的丈夫,却没有想到这个提议竟然引发如此后果。
  
      【作者题外话】:晚上还有一章,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95章 亚父

    第195章 亚父
    
    
      君王出城迎接凯旋归来的军队,不是没有过先例,但情况不同,当时的君王强势,掌控天下大权,而现在,王权没落,诸侯当权,君王出城十里迎接,等于是向卫氏低头。
  
      在保王派眼里,至少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是太后被卫煌所迫,不得不妥协。
  
      现如今,被封为丞相的卫煌掌控了天下兵马,就连拱卫皇宫的羽林卫、宫中宿卫全是他的人,服侍在太后和秦王身边的宫女太监,也全换成卫煌的人,大臣们想进宫面见太后都难。
  
      武惠妃瞟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卫煌,做了个肃静的手势,然后轻咳一声,面无表情说道:“昨夜,有大臣提议,讨逆将军文武双全,战功彪柄,举荐为秦王之先生,众卿意下如何?”
  
      “什么?”
  
      百官全都张大了嘴巴,呆愣半晌,带着各种复杂表情的目光齐唰唰的落到卫煌的身上,如果目光能够杀死人,卫煌早被一众保王派杀死了N万回。
  
      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天地君亲师,合称五圣,立牌位供奉祭拜,民间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足以说明老师的地位有多崇高。
  
      君王的先生,即帝师,虽无实权,但身份特殊,最重要的是能够言传身教,影响君王的思想和决定,能当帝师者,必须是学富五车,德材兼备之人。
  
      卫某人的确很有才,还是大陆公认的最年青的宗师大家,但他太年青了,论年纪资历,都没有资格当小秦王的先生,这个不是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他姓卫,姓卫的,绝对不能当小秦王的先生。
  
      “臣反对。”尚书右仆射郑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一众大臣纷纷出班反对,开玩笑,让姓卫的当小秦王的先生,不把小秦王教坏才怪,他们这些忠实的保王派将来必死无葬身之地,这事,打死他们也不同意。
  
      原本如老僧入定的卫煌冷哼一声,整个金銮殿内立时一片寂静。
  
      保王派们直皱眉头,这肯定又是卫煌出的妖蛾子,出城迎接卫某凯旋归来只是引子,想让他儿子当小秦王的先生是真,打的如意算盘。
  
      不过,这事还真有点头痛,后者可以借口卫宝玉年纪资历都不足以当小秦王的先生,但前面的提议却合理,难以推拒,但要让太后和小秦王向卫氏妥协,打死他们又不愿意。
  
      一众保王派在殿内紧急商议,最终有人想出了个折衷的办法,就是让小秦王认卫宝玉为亚夫,再把讨逆将军这个虚职落实到实处,给他个实职的骠骑将军,反正,天下兵马都归卫煌统掌,再多他一个儿子也无紧要。
  
      武惠妃想笑又不敢笑,只能拼命的忍着,心中暗赞公公厉害,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早算准了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亚父就亚父吧,反正也是儿子父亲,至少某人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宫,抱着孩子戏耍。
  
      对于群臣的提议,卫煌和他的人没有吱声,算是默认了,这也让一众保王派松了一口气。
  
      不过,话说回来,大军凯旋归来,这迎接的礼仪还是得准备的,毕竟,讨逆将军把入侵的唐军赶出了国境,收复所有失地,这天大的功劳谁也无法掩盖。
  
      至于升官封赏什么的,还不是卫煌这个权臣说了算,他爱封赏什么人,众大臣也懒得去管,不过,这事也可以做做文章,毕竟,因一些大臣起兵声援孔宁一事牵连了不少人,有些德高望重的大臣还被关押在狱中待审,只能对卫煌妥协,以换取他们的性命。
  
      率军凯旋归来的卫大衙内并不知道便宜老爹与大臣们斗得天昏地暗,更不知道自已即将被赐封骠骑将军,兼小秦王的亚父,长安城已经在望,他命士兵提高精神,加快行军速度。
  
      卫煌亲率手下亲信心腹出城十里迎接宝贝儿子凯旋归来,城内百姓夹道迎接,锣鼓敲得惊天动地。
  
      “爹。”
  
      卫大衙内跳下战马,笑嘻嘻的给便宜老爹行礼。
  
      “我儿凯旋回来了。”
  
      卫煌心情极激动,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许是过于激动,掌劲在不知不觉中大了几分,把卫大衙内拍了个趄咧,差点摔倒。
  
      “恭喜衙内,贺喜衙内。”
  
      一众嘉月系的文官武将纷纷拥上前道贺,衙内虽然就要被赐封骠骑将军,但衙内这个称呼更让他们感觉亲切。
  
      卫大衙内客气回礼,对便宜老爹这帮老部下,他非常的客气,且不论他们的才华能力,单忠心而言,就足以赢得他的尊重。
  
      在锣鼓喧天的热烈欢迎中,父子俩并骑缓行进城,身后是排成长龙,威武雄壮的士兵。
  
      进了城,卫大衙内依照官方程序,跟随便宜老爹进宫面圣,之后到兵部署衙交出帅印兵符,回家等候秦王封赏。
  
      当然了,卫煌独揽朝权,统掌天下兵马,各部官署衙门形同虚设,兵部的帅印兵符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纯粹只是象征xing的走个过场而已,也是卫煌给朝廷,给各级大臣们的一个面子而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赐封骠骑将军,钦此。”太监特有的阴柔、尖锐刺耳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
  
      “恭喜骠骑将军,贺喜骠骑将军。”
  
      在卫大衙内跪接圣旨,谢主龙恩之际,小六子尖着嗓子道贺,那阴阳怪气的声音,也不知道是真诚的道贺,还是隐含别的什么意思,至少,一众保王派认为,六公公胆子真大,敢当面讽喻骠骑将军。
  
      在满朝文武异样目光的注视下,已晋升骠骑将军,可开廷立府的卫大衙内昂首挺胸,大步走出金銮殿。
  
      殿外甲士如林,其中些还是熟面孔,这些由嘉月军中精锐老兵挑选出来的宫中宿卫齐唰唰的行礼。
  
      一名宫女上前行礼,轻声说道:“衙内,太后想听您讲述打败唐军的战事。”
  
      卫大衙内呆了一呆,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这个借口,有够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