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觉醒 >

第16部分

帝国的觉醒-第16部分

小说: 帝国的觉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次远行与探索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拓展了大明的疆土。终于,到了宣德五年,南泓伯穿过景宏海峡,开辟了我们企盼已久的西行航道。第二年秋天,这路舰队到达辽东,长达十三年的远航终于落下帷幕。
  “船回故土,包括已故的郑和大人在内,舰队全员都得到了厚重封赏。然而,十三年斗转星移,北京早已物是人非。宣德帝没有先皇的雄心大志,文武百官也因六下西洋的巨大开支颇有腹诽。在南泓伯回国以前,帝国已经颁布了禁海令,现在更要求撤回留守西京的两万士卒,永远放弃新大陆。对他而言,这个命令实在难以接受。放弃新大陆,不但使整个舰队十年的心血化为泡影,又如何对得起靖海侯大人的在天之灵,如何对得起欧洲战场上以身殉国的将士们?最终南泓伯抗命不从,更于江南一带秘密征集了数万移民迁往西洋,从此海天两隔再未回国。
  “几十年后,第一任西洋总督于谦带罪就任,为英宗督建新大陆行宫,虽身在西洋然不忘中土,切齿于朝堂上下奸党误国自己却无力回天。他饱读史书,深知大治以后必有大乱,深忧百年后社稷败祸大厦将倾之时,无忠勇义士挺身护国,令帝国重蹈北狄入寇五胡乱华的滔天大祸。思虑再三,于谦总督决定在新大陆建立一个特别机构,作为帝国面对内忧外患之际的最后屏障。
  “出于安全起见,这个特别机构的一切活动都只能在暗中进行,而商业活动则无疑是组织最好的保护色。于谦总督亲手为这个机构建立起核心权力圈,并将其命名为‘龙渊阁’。多年以来,龙渊阁成员一直坚持从郑和舰队船员以及于总督亲兵的后人中选拔,其使命便是为帝国大限来临时的崩溃和混乱建立一道最后防线,而构筑这一防线的关键就在于及早发觉帝国衰败的预兆,在那个关键的时刻寻觅一位年轻的勇士,动用组织的全部力量来培养和辅佐他,让他能够拯救即将崩溃的大明帝国——或者,让他能够重建一个崭新的大明帝国。
  “历经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龙渊阁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组织规模、严密的管理机构和一如既往的坚定信仰,借助严格的成员审查制度在帝国各地都建起了可靠的分支机构,为组织提供稳定的资金和情报来源。而海泓商会则正是龙渊阁在中土所有分支机构的总领。
  “为了便于众多的组织成员辨识那位勇士、主导中华帝国觉醒的关键人物。龙渊阁准备了一样信物以供相认,这件宝器原是洪武大帝时外邦的贡物,洪武帝将其赐予永乐文皇,文皇又赐予靖海侯,令他统率帝国舰队号令西洋诸王。靖海侯殁后,此宝由南泓伯代管,其后一直存于龙渊阁密室。这件宝物便是——大人手中的霜岚。”
  “等等,你的意思是说……我,我就是那个人?”萧弈天为之瞠目结舌,几乎拿捏不住手中的茶杯。“不,这不可能!”
  “大人,霜岚就是最好的说明。”
  “不可能是我……为什么是我……你们一定弄错了!龙渊阁一定弄错了!”
  “大人,霜岚现世,帝国必定面临危机,你是我们的唯一希望!”
  “我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想当什么救世主!”萧弈天歇斯底里地吼道:“我要做的只有我自己!不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
  “您误会了,大人。”舒时德开口道:“您仍然是您自己。没有人会命令您去干什么,唯一不同的就是现在您身后有着整个组织的倾力支持,可以去放手完成您的任何抱负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们完全可以去找别人,去找一个位高权重野心勃勃的人——甚至可以就是皇帝陛下。”
  “并不是这么简单。”舒时德回答,同时惊讶于对方能如此之快地冷静下来。“事实上,不是使命选择了您,而是您的才能选择了这个使命。龙渊阁要找的是有资质左右历史的人,然后给予他展现才华的机会。不管您引导帝国走向何方,我们都相信您的选择。”
  “林公和徐掌柜都是龙渊阁的成员?”
  “是的,您的恩师,已故前任总兵俞大猷将军也是龙渊阁核心成员之一。”蹇尚回答。
  “就按你说的办吧,蹇掌柜。”萧弈天端起香茶轻抿一口,已经完全回复了往日的平静。“备好银两,我们三天后启程。”
  “是,大人,请允许我随行为您打点沿途一切应酬。”
  “当然。”
  次日,萧弈天一行在蹇尚的陪同下拜会了两广总督赵志皋。海泓商会的声望与夹在名帖中的巨额银票无疑给了总督一个良好的印象。他亲切地接待了这位来自远方的年轻同僚,承诺为他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总督府的关照下,西洋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物资补给。二月十四日,舰队离开珠江口,从海路直接驶向陪都南京。
  深夜,西京,总督府。
  两名家丁快步穿过花园间的小径,手中的灯笼烛火昏黄摇曳。跟在两人身后是一名头戴斗笠的男子,他身着皂衣,帽檐一直压过眉心,把脸孔隐在黑暗之中。
  三人在一幢红瓦小楼门前停下脚步,但见申时行身披长袍,抄着手站在台阶上。
  家丁们默默地退到远处,黑衣人摘下斗笠,上前一步俯身半跪:“在下南京锦衣卫千户王佐,参见总督大人。”
  申时行微一颔首道:“王千总不远千里而来,不知有何要事?不知冯大人在京可好?”
  “大人!”王佐悲愤万分,话音带着连连颤抖:“冯大人于五个月前被治以欺君蠧国等十二条大罪,圣上念旧情免其一死,现在已被放往南京行宫拘禁。”
  总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冯保大人服侍皇上多年忠心不贰,怎么会现在一夕获罪?首辅大人过世不过半年,皇上便开始清理前朝旧臣,着实令人寒心啊。”
  “首辅大人……皇上已经下诏褫夺张相上柱国封号与文忠赐谥,罢免了三位公子的一切职务,又派兵抄查张府,逼死张家上下十余口,其情惨不忍睹。”
  申时行脸上的惊讶显然多过愤怒:“若是如此,你为何……”
  王佐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起身双手递给申时行:“大人勿要疑心,冯大人对此早已有所准备。我等在南京收到了示警信号,立刻按照先前安排付诸行动。在下冒死赶来西京,一路上无不险象环生。这是他预先写好的密函,请您过目。”
  申时行借着灯笼的微光草草看过书信,那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确是司礼监主管的亲笔字迹。他低头沉吟了片刻,又问道:“现在朝中由谁掌权?”
  “在下临走之时,圣谕详情尚未传到南京。想必首辅王锡爵,次辅许国,司礼太监张诚张鲸等人正是其中主使。大人,情势现在对我们极为不利,请您一定以国家社稷为重,勿要辜负张冯二位大人所托。”
  “我明白了,”申时行点点头,“你先到馆驿休息,我还要作些准备工作。”
  “明白,在下时刻听从大人的调遣。”
  看着王佐在家丁的引导下消失在视线尽头,申时行缓缓吸了口气,放声道:“你现在可以出来了。”
  房门吱嘎一声轻响,一个身影从黑暗中走了出来:“这下你相信了吧,申时行。张居正和冯保的势力已经完全土崩瓦解,你不是个傻瓜,可不要弄错了自己的效忠对象。”
  申时行的声音有点沙哑:“我当然效忠于皇上!”
  “我原本还以为你会更聪明一点呢!”那人不高兴地回答:“我们才是帝国的真正统治者,要和那位大人作对,就等于是在你的棺材板上钉钉子!”
  “我看不到加入你们的行列有任何好处!”申时行极力抵抗道。“除了赤裸裸的威胁以外什么都没有!”
  “我知道,在西洋行省这个边缘地带,总督就是当之无愧的土霸王。不过,难道你不想试试看当一当真正的西洋之王吗?”
  “西洋之王?”
  “没有赋税,不用任命,五年一贡,子孙世袭——这个提议怎么样?”
  “你可以代表那位大人的意思吗?”申时行问道,显然已经开始动心了。
  “那是自然。”
  “还是让我们进屋去吧。”申时行不动声色地说,“为皇帝万岁干上一杯。”

第四节 平静下的危机
  在前往南京的路上,西洋舰队数次靠港补给物资,也让长时间漂泊海上的水兵们有机会上岸透透气。公历三月初,舰队进入了福建省地界,在泉州停船休整。
  数个世纪以来,泉州一直是中华帝国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之一,早在唐朝时便跻身于四大外贸港口之列。宋元两朝,刺桐港之盛名更是远播天下,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由于地处江左富庶之乡,又兼偏安南隅鲜经战祸,泉州府农桑繁荣手工业发达,纺织与瓷器工业居于全国之首,所产绫罗绸缎、青白瓷器、铜铁器物以及糖、酒、茶叶、桂元等,都是出口外销的上等佳品。洪武永乐年间朝廷两度设福建市舶司于此,专司南洋属国朝贡商务。成化时,朝贡贸易日益式微,市舶司也迁往福州,泉州官方外贸港口的地位开始急剧衰落,取而代之的则是民间走私集团的迅速崛起,大批货物先偷运至南洋,再转手到新大陆与欧洲市场谋取更大的利润。然而,蒙古…穆斯林联盟的敌对行动无疑给这座城市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无利可图的武装走私集团们开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准备铤而走险来进一步挑战官府的权威。
  这一危机还带来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影响:大明皇帝已经统治了这块大陆超过两百年,现今衰弱的势头正在各个角落不断浮现。面对频繁的天灾和席卷全国的土地兼并,帝国既没有力量向西北边疆发起大规模的垦荒运动,也无力将失去土地的农民继续禁锢于原籍。数百万流民在各州府间徘徊往来,出卖自己的劳动以换取一家老小明日的生计。
  可是通往西洋的贸易线业已中断,失业带来的饥饿和恐慌足以将这些安分百姓变为最危险的流寇与暴徒。衣衫褴褛的贫民们充斥着泉州的每一条街道,城市的治安与卫生都在急剧恶化,而地方官府空洞的安抚和再三克扣的救济只会让局势变得更糟。
  萧弈天等人在泉州看到的正是如此局面,但这还仅仅是庞大帝国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如果我们真的负有你所说的使命,那就应该为帝国解决这个难题。”萧弈天私下对蹇尚和舒时德说道:“饥饿的流民可能会做出最疯狂的举动,甚至是一次全国范围的暴乱。要是我们坐视这种事情发生,那么这将会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浩劫。江南地区的繁荣将毁于一旦,已有的经济基础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蹇尚报告说:“海泓商会的下属商号在广东、福建和南直隶控制了很多破产的纺织和陶瓷工坊,招募流民继续从事生产。但是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要是航线始终无法开通的话……”
  “这个不成问题,”萧弈天回答:“我的舰队可以提供护航。你有能力接纳多少流民?”
  蹇尚心里默算了一会,道:“以当前的粮价,一户五口人家每年柴米支出当在银二十两上下,每户可出一名精壮劳力,再算上生产必需的成本,以商会现在的能力,在江南五省的范围内总共可以承担流民二十万户,计人口当有百万之数。再多的话,也没有足够的工作安置他们了。”
  “一百万还是不够……”舒时德叹了口气,“五省范围内的流民至少还有两百万!要是能接管更多的工坊就好了……”
  “我倒有个主意。”蹇尚突然来了灵感,“现在大多数工坊业主都在观望局势变化,既不敢冒险继续生产也不愿卖出产业。我们就大量收购瓷器和丝棉织品,促使他们重新开工。这样一来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对了,我们可以发起一个行会组织,以总会的名义向那些入会的中小业主低价收购商品,再统一运往海外销售。这样一来,那些中小业主不必担心商品积压,也不用承担海运的风险;海外的买家也能得到我们的信用保证;我们则可以掌握更大的贸易圈,控制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官府而言,则减少了流民增加了税收。这样一举四得的事想必一定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吧。”
  “好极了!”舒时德由衷地赞道:“要是能够控制如此庞大的资源,对大人日后的事业也必定会大有裨益。大人,如果您批准的话,可以要求龙渊阁为我们调集更多的资金。”
  “听起来很不错。”萧弈天也点了点头。
  “这还只是第一步。”蹇尚越说越是激动,“你们想想,作为一个统一联合体大规模采购低价原料、雇佣工人,包括和官府打交道,这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我们甚至还可以向那些中小业主们提供低息贷款和最新的技术支持,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最后,这好几百万人口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